海归回国就业形势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72.69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求职的海归人数及海归就业情况分析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09-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数为70.35万人,持续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分析的报告显示,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4.9万人,同比增长35.00%。
2021年,中国留学生决定回国考虑是因为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占62.2%;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49.4%;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占41.5%;国内就业机会更多占34.8%;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占18.9%;担心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在国外发展不利占14.0%;身边选择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占11.6%;所在国对华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占6.1%;所在国对外籍人员政策收紧占3.0%。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出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77.7万人,同比增长33.9%。
其中应届留学生人数猛增67.3%。
智联招聘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总人数及应届留学生人数均与2020年基本持平。
可见海归回国发展意愿增强已是趋势,并未随着疫情稳定而下降。
2021年中国海归优先职位在一线城市占44.5%,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7.6%;新一线城市占34.4%,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6.5%;二线城市占14.7%,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4.4%;三级及以下城市占6.4%,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18.6%。
从2021年中国海归求职者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占24.6%,较2020年下降1.3个百分点;硕士学历占73.5%,较2020年增长1.1个百分点;博士学历占1.8%,较2020年增长0.1个百分点。
从2021年中国海归求职者年龄结构来看,2021年求职海归较2020年进一步年轻化。
2021年,16-24岁留学人才求职者占30%成,比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25-34岁求职者占62.8%,比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35岁以上的占7.2%,基本与2020年持平。
《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在京发布
2024年12月21日,由中国留学人才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该报告针对2024年全年归国留学人才的就业和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归国留学人才总人数为81.35万人,同比增长3.2%。
其中,硕博留学生占比54.6%,本科留学生占比35.8%,高中以下学历留学生占比9.6%。
在这些归国留学生中,有52.4%的人选择就业,40.2%的人选择创业,其余的人选择继续深造或休息调整。
报告称,从归国留学人才的就业情况来看,国有企事业单位依然是留学人才的首选就业单位,占比为26.1%;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比14.5%和9.6%。
而在创业方面,信息科技领域和互联网行业成为归国留学生创业的热门选择,分别占比为27.6%和23.8%。
报告还指出,归国留学人才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资金问题、市场风险、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团队构建等方面。
同时,报告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加大对归国留学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此外,报告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提升,归国留学人才将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2024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归国留学人才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发展态势和现状,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和社会对归国留学人才的重视和支持,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环
境的不断改善,中国归国留学人才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出国留学。
在完成学业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又回到国内,加入就业大军。
海归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海归的就业力,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出国留学曾经是许多人追求优质教育和广阔发展机会的选择。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归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海归的就业现状、优势与不足,为海归求职者、用人单位以及教育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并对_____名海归进行了深入访谈。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留学国家、专业和学历层次的海归。
三、海归就业现状1、就业行业分布调查发现,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互联网、教育、文化传媒等行业。
其中,金融行业依然是海归的热门选择,占比达到_____;互联网行业因其创新性和发展潜力,吸引了_____的海归;教育行业由于对国际化教育理念的需求增加,也有相当一部分海归投身其中。
2、就业职位层次海归在就业职位层次上呈现出多样化。
一部分海归能够进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展现出较强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海归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步积累工作经验。
3、薪资待遇海归的薪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国内同等学历的求职者,但差距逐渐缩小。
初入职场的海归平均薪资约为_____元,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海归薪资水平则有明显提升。
四、海归就业优势1、语言能力留学经历使海归具备了出色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自如交流,这在对外贸易、跨国企业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国际视野海归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让他们对不同的文化、商业模式和市场趋势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
3、专业技能许多海归在留学期间接受了先进的专业教育,掌握了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在科研、技术研发等领域表现出色。
留学归国人员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
他们在海外留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归国人员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汇报。
首先,我们发现留学归国人员的专业领域多样化。
调研结果显示,留学归国人员涉及的专业领域涵盖了科技、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以科技和金融领域的留学归国人员比例较高。
这些留学归国人员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其次,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内的就业和创业情况良好。
调研显示,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选择在国内就业或创业,他们在国内的工作和创业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留学归国人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也为他们在国内的工作和创业带来了优势。
此外,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的发展充满信心。
调研结果显示,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看到了国内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因此,他们愿意为国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在国内的就业和创业情况良好,为国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留学归国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国内的发展充满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留学归国人员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研报告为更好地了解海归在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状况,XX年2月至XX年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卓聘合作,共同开展了“XX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研究。
课题组针对海归群体开展了网络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913问卷。
样本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
调查对象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
海归留学的国家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为主。
一、海归整体情况分析1.回国时间集中于XX年之后,占78.4%,XX-XX年回国的占15.6%,XX-XX年、XX年以前的分别占2.2%和3.8%。
图1 海归回国的时间分布2.海归在国外获得的最高学位以授课型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研究型硕士学位为主,分别占比为33.2%、27.6%、21.5%。
3.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以商科、社会科学、工学、自然科学为主,分别占35.2%、20.8%、13.1%、12.8%。
此外,人文科学的占比也较高,占比8.1%。
农学比例最小,为0.8%。
4.海归群体对留学的价值持肯定态度。
认为留学划算的占50.0%,不划算的占20.2%,说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别占22.1%、7.7%。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看经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5.店铺获得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视野、外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认可度分别为78.7%、78.3%、71.3%、68.9%。
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的占比也均超过50%,相对而言,创新能力和扩大人脉网络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9.4%和34.2%。
6.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
认为3-5年收回经济成本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9%,5-XX年和1-3年的分别占24.1%、22.5%,XX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内的仅占7.2%。
图5 海归收回留学经济成本的时间分布7.超过八成的海归回国后都能实现再融入。
就业形势难的案例案例一:海归变“海待”我有个朋友叫小李,在国外念了个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专业,什么国际市场营销之类的。
花了家里不少钱,想着回来那还不得被各大公司抢着要啊。
结果呢,回国后投出去的简历就像石沉大海。
有一次他去一家比较有名的企业面试,那场面简直了。
前面排队的人都快绕了办公室一圈了,而且一个比一个学历高,什么国内顶尖大学的硕士,还有在其他大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
他好不容易轮到面试,面试官就简单问了几句,就说他们想要更有本土市场经验的人。
小李当时就懵了,自己在国外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好像一下子都没了用武之地。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年,他还一直处于待业状态,从海归变成了“海待”,天天在家被父母唠叨,说钱都白花了,他自己也特别郁闷,这就业形势真是太难了。
案例二:千军万马过“考公”独木桥。
我表哥,大学毕业后就一门心思要考公务员。
为啥呢?他说现在外面的企业工作不稳定,还累得要死,公务员多好啊,铁饭碗。
他备考那可真是下了苦功夫,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背那些政治理论知识,晚上学到十一二点。
到了考试的时候,那考场里乌泱泱的全是人。
他跟我说,感觉就像古代科举似的,大家都在争那几个职位。
有一个岗位只招一个人,结果报名的有好几百个。
他考了好几次,每次都差那么一点。
而且这考试一年就那么几次机会,他的同学们有的都已经在职场上混得有模有样了,他还在苦哈哈地备考。
他就感慨,这就业形势下,想找个稳定点的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呢,感觉除了考公就没有别的出路似的。
案例三:专业不对口的无奈。
小张是学历史专业的,他一直都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研究那些古老的朝代和人物可带劲了。
但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傻眼了。
他投了很多企业,人家一听他是学历史的,就直接摇头。
有个做互联网的公司,他去面试,面试官很直白地说:“我们这是互联网公司,要的是计算机、编程、营销这些专业的人,你一个学历史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小张就解释说自己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研究历史的时候经常做资料分析之类的。
当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或“海归人才”)既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与国情特征,又掌握外语、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外国文化,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发展,乃至未来引领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人才群体。
本文的关注点是“海归就业创业软环境”,目的是发掘海归在软环境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海归”是具备跨国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留学归国人员。
“软环境”的概念与“硬环境”相对,指的是除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硬”条件之外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行政水平、公共政策、法治环境、文化氛围、社会思想观念等至关重要的“软”条件。
本文重点关注“软环境”中与“就业创业”关联性较为密切的部分,但这并不代表课题将舍弃“软环境”的其他方面,如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方面虽然不像政策环境、法制环境那样对海归工作、创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对海归人才是否能够长期停留甚至定居在当地海归人员就业创业软环境调研和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董庆前“海归”是具备跨国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留学归国人员。
“软环境”的概念与“硬环境”相对,指的是除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硬”条件之外的影响因素。
为增进对海归人才就业创业软环境的了解,课题组对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作的海归人才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基础信息”“公共服务”“政策和平台”“就业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7个方面进行评估。
问卷数据显示,朝阳区的就业创业软环境总体受到了区域内海归人才的认可,但还存在对中小企业扶植力度不大、海归生活后勤保障不足等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软环境”,需建立一体化综合创业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对海归企业的服务功能,增加对初创企业新产品的采购支持,建立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海归人才在朝阳的社会融入度,注重对海归人才的生活保障环境的改善,依托国际化社区建设,塑造国际化生活环境。
【留学回国找工作】海归回国进咨询行业怎么样?10%的高大上90%是苦逼干周一,凌晨5点,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我迷迷瞪瞪的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非常准”的APP通知我6:55起飞的飞机登机口已经确定。
不情愿的和一周只能睡2晚的家说拜拜,拿好出差的标配19寸登机箱和电脑包,奔赴机场。
出租车摇摇晃晃的开了40分钟,我被车窗外的日出惊醒,一天又要开始了,而我的一天,就从T3的熙熙攘攘和赶飞机的奔波中开始。
我轻车熟路的过安检,上飞机,等飞机平稳后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我知道下飞机以后要像上满了发条一样马不停蹄的赶到客户办公室,开始一周的工作。
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3个月了。
每个周五的晚上,我跟随深圳的晚高峰到机场,如果不晚点的话我可以晚上9点到北京。
但是不幸的是一般深圳飞北京的航班平均晚点3个小时,所以我一般可以在周六的凌晨到家,48小时以后再赶回深圳。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咨询顾问的生活,出差,奔波,忙碌,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和高薪,高大上的工作环境以及优厚的出差待遇都是外界给我们打上的标签。
貌似咨询行业的生活就是坐着飞机到处飞,和客户高管开开会,指点江山,周围都是衣着光鲜聪明机智的同事和气场逼人帅气有品位的老板。
但还是那句话,外界看到的都是华丽的外表,真正一个完整的团队穿着高档正装带着精美PPT进行竞标和汇报也就只占了我们现实生活的10%,那剩下的90%呢?都是在为了准备报告进行的大量数据分析和研究调查,以及伴随的没完没了的出差和加班。
那么闪着金光的咨询行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海归在咨询行业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咨询行业真的是高管训练营,工作几年出来横扫职场么?褪去高大上的外衣,给你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咨询行业咨询业的办公室一贯以高大上著称,最高级别的办公环境,窗外就是各种神奇建筑依稀记得准备8轮面试的时候一个经典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咨询行业,来听听我当年准备的回答(充满着无知少女的憧憬与幻想)和实际体会(冷静客观体现着咨询姐的辛酸)的对比:幻觉一:我可以接触到客户的高层领导,跟他们的讨论可以拓展我的思路,塑造我的思考方式真实情况:见客户领导?我只能说“呵呵”,恐怕除了竞标的时候为了充人数表达对客户的尊重以外,入职3年以内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般把入职3年以下的初级顾问,都叫做小朋友,就是可以被随便用来打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