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导读(二)
- 格式:docx
- 大小:23.77 KB
- 文档页数:5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关于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二)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三)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1单选(2分)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 得分/总分∙ A.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B.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C.仁义礼智根于心D.性相近,习相远。
2.00/2.002判断(2分)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
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得分/总分∙ A.∙ B. X 2.00/2.00 3单选(2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 得分/总分∙ A.不知所措∙ B.白费苦心C.迷惑而无所得 2.00/2.00D.灰心丧气4单选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 得分/总分∙ A.文学∙ B.文章∙ C.六艺 2.00/2.00∙D.文字5填空(2分)孔子认为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在于通(),而非明小用。
得分/总分6多选(2分)在孔子看来,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得分/总分∙ A.入则孝∙ B.不迁怒 1.00/2.00∙ C.不贰过 1.00/2.00∙ D.出则悌7多选(2分)“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得分/总分∙ A.友善∙ B.友直 1.00/2.00∙ C.友正∙ D.友谅 1.00/2.008判断(2分)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得分/总分∙ A.∙ B.X 2.00/2.00 9多选(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得分/总分∙ A.因材施教 0.50/2.00∙ B.全面发展 0.50/2.00∙ C.举一反三 0.50/2.00∙ D.有教无类 0.50/2.00 10单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 得分/总分∙ A.论语∙ B.尚书∙ C.礼记 2.00/2.00 ∙ D.易经11判断(2分)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得分/总分∙ A. 2.00/2.00 ∙ B. X12多选(2分)“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得分/总分∙ A.以德定位∙ B.反求诸己 1.00/2.00∙ C.和而不同∙ D.名实相副 1.00/2.0013判断(2分)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我心目中的孔子导读: 我心目中的孔子(一)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着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
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
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
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
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我心目中的孔子(二)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以前我们根本不理解孔子这位伟人,相信你们学过的同学一定有了几分理解吧!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位伟大而谦虚的思想家,知识渊博,意气风发。
精神抖擞,喜爱读书,是我们敬仰,敬佩的教育家。
一想到孔子,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上,端坐着温文尔雅的孔子,他在一帮弟子们跟随下,周游下列国之间,从事礼教治国的宣传工作。
导读范文(优选八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导读范文(优选八篇)导读范文(篇一)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世家》导读(二)文段阅读训练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于是孔子自出反.乎卫。
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
……孔子晚而喜读《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2、趋而去.3、于是孔子自出反.乎卫4、韦编三绝.5、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6、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7、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8、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翻译下列句子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补充资料:实话孔子(节选)易中天孔子想做官吗?想。
多想?很想,非常想,想得不得了。
有一天,子贡去问孔子: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我们前面讲过子贡这个人是会做生意的,是孔子学生当中最有钱的,一说就说到做生意了,在商言商。
但是我们要知道孔门弟子和老师,或者说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不能就事论事的,你不能做字面上的理解,它往往有别的意思。
有一天,子贡问老师说,老师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什么叫贫而无谄呢?就是很贫穷,没有钱用,但是不谄媚,不巴结讨好那些有钱的人。
富而无骄,就是自己非常有钱,但是不会瞧不起没钱的人。
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解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钱的不傍大款,有钱的不耍大牌。
子贡问:老师,这样行不行?孔子说可以。
但是“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还比不上更高一个层次的,虽然自己没钱,但是很快乐,穷开心。
虽然自己很阔气,但是非常有礼貌。
子贡下面就问了一句话,说老师啊,我记得《诗经》上有一句,“《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叫如切如蹉,“切磋”就是指加工象牙类的工艺品。
这个象牙拿来以后要把它切开,然后仔细地把它磨一磨,这叫切磋。
玉石拿来要把它凿一凿,然后再把它磨光了,这叫琢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就是要像对待象牙和玉石一样精益求精,老师刚才就是这意思吧。
我们听了一头雾水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人也要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益求精,切了又切,磋了又磋,琢了又琢,磨了又磨。
孔子对子贡这个教导就是在切磋、琢磨。
因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是做到避免不应该的,不应该做的事你别做,而贫而乐,富而好礼,是做了应该的,应该的比避免不应该的要难一些,又上了一个层次。
所以子贡说,老师,你对我这番教导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了。
孔子一听,非常高兴,哎呀,赐啊,你太有才了。
所以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你不能就事论事,要看它后面的意思。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子贡的问题,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有美玉于斯”,我们现在有一块美玉,你就不能照字面理解就是一块玉了,是什么比喻呢?人才,士人,君子。
我们君子,士人,人才,知识分子,就像一块美玉,我们是应该做隐士,藏起来,还是应该做官,卖了它呢。
孔子怎么回答呢?“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
”卖了啊,卖了啊,我正等着买呢。
一口气说了两个卖了吧!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看是贾宝玉的这个“贾”字,到底应该读什么?一般的解释说读“贾”(古),商贾的“贾”,这个“贾”就是商了,就是卖了,或者买了,买卖了。
说“善贾者”,就是识货的人,会做生意的人。
“吾待贾者”就是我等着卖了。
还有一种读音读“价”,因为古代的这个“贾”字,通价钱的“价”,你看看加一个单人旁,就是繁体的价钱的“价”字,你也可以理解为“价钱”,就是我在等着一个好价钱。
所谓“我待贾者也”就翻译为我正等着好价钱呢!“待价而沽”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那么孔子到底是在等好买主,还是在等好价钱呢?大家可以选择。
我个人选择好买主,为什么呢?中国有句老话“宝刀赠烈士,货卖与识家”,对孔子这样的人来说,识货比价高恐怕还是重要一点。
所以我还是主张把它翻译为:我正在等着好买主,我正在等一个识货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孔子主张把自己卖了。
所以说古代的一个士人,一个知识分子待价而沽绝非贬义。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孔子急于从政,一口气说了两个“沽之哉”,卖了卖了,赶快卖,我正等好价钱呢,我正等好买主呢。
他这种急于从政的心态使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很不高兴,这个不高兴的学生就是子路。
子路的名字叫仲由,“由”是他的名字,年纪大,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比孔子小九岁,而且最早跟了孔子。
据李零先生考证,孔子三十五岁以前居鲁时,子路就跟了孔子。
他在《论语》当中出现的次数也最多,其次是子贡,再次是颜回和子夏。
实际上孔门弟子中最重要的也是这四个人。
颜回是“学习标兵”,子夏是“文化传人”,子贡是“造圣运动”的领袖,但他们的辈分都比子路低。
颜回和子贡是孔子自齐返鲁后招收的学生,子夏是孔子周游列国时招收的学生。
子路实在要算是孔门弟子中的大师兄。
那么子路有什么特点呢?他的特点就是辈分最高,时间最长,他一直差不多跟到孔子去世之前,挨骂最多,孔子骂过的学生有三个,我们后面都要讲到,他是骂得最多的。
他挨骂最多是不是因为孔子不喜欢他呢?不是,是他性格有问题。
子路的性格用咱们北京人的话说就是“浑不吝”,胆子大,脾气暴,性子急,认死理,水里火里不回头,犟牛一头。
李零先生说他像李逵,很像。
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就像宋江和李逵的关系,你看李逵忠心耿耿,挨骂最多,因为他说话老不靠谱啊。
但是骂归骂,好归好,忠诚归忠诚。
那么子路怎么个不高兴呢?因为孔子曾经有两次从政做官的机会,但是这两次机会它都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招聘孔子的人是叛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反政府武装力量。
(画外音:孔子遇到的两次做官的机会分别发生在公元前501年和公元前490年。
公元前501年,鲁国内部政治混乱,诸侯大权旁落,由大夫执政,因此引起了有些地方官员的仿效。
鲁国的费邑,就是在今天山东省的鱼台县,它的地方长官公山弗扰,也起了不臣之心,然而不臣容易,要治国就难得多了。
公山弗扰知道孔子是治邦安国的能手,所以就派人来请孔子帮助他治理费邑。
而同样的问题又发生在公元前490年,诸侯国晋国发生内讧,执政的赵简子讨伐范氏和中行氏,而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佛膝是中牟的地方长官,他盘踞中牟抗拒赵简子,是典型的犯上作乱,佛膝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就派人去请孔子到中牟来帮助自己。
这就是孔子的两次从政机会。
)这两个人在那儿搞叛乱,想把孔子请过去,孔子就动心了,就想去。
“子欲往”啊,这《论语》明明白白写着“子欲往”,想去啊。
子路就不高兴了,子路这个人直啊,不高兴写在脸上,《论语》上也记载“子路不说,曰”当时说话的“说”字大家都知道读“yue”,子路不高兴,不高兴也行,他还说,怎么说呢,第一次子路说“未之也已”,没地方做官就不做嘛,你怎么能到那个家伙那儿去呢?这第一次。
第二次说得更难听了,因为子路已经批评过一次了,怎么第二次老师又要去呢?“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这话就厉害了,过去我仲由曾听先生谆谆教导,先生怎么教导我们呢,君子是不到一个为非作歹、出尔反尔的人那里去的。
现在这家伙明明是一个叛徒,先生却要去,“如之何”,请问先生你怎么解释呢?这话说得相当地重啊。
我们都替孔子捏把汗啊,怎么回答啊?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崇拜孔子的人就给他打圆场了,说你们不懂啊,孔子哪里是想去啊,他这是考验子路嘛,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说,哎呀,你们不懂啊,孔子是不想去,但是他这人心软啊,厚道啊,人家来请他,他不能驳人家面子啊。
再说虽然那些人都是坏人,但我去了以后,可以帮他们改邪归正啊,是不是?这第二种打圆场。
第三种说,哎呀,你们哪知道啊,说这两个人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是他们攻击的对象也不是好东西,这是小坏蛋打大坏蛋,孔子支持一下小坏蛋,那就打了大坏蛋,以毒攻毒啊。
三种解释,但是我觉得这三种解释实在是曲意回护了,也不是孔子的原意。
因为孔子自己是有回答的,而孔子自己的回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孔子对这两件事的回答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孔子为什么这么想做官。
(画外音:发生在公元前501年和公元前490年的两次叛乱,都拉拢孔子加盟自己,而孔子居然两次都想去,这让很多人不解。
于是后人为孔子打了不少的圆场,但是这都是猜测,没有人那个知道他老人家当时的真实想法,后人只能姑妄说之吧。
而透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急于从政做官的孔子,他的急迫甚至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
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急于做官呢?)我们看孔子怎么回答呢。
第一次,子路说,哎呀,没有地方去就算了,没有官做就算了,干嘛到这种人那儿去呢,孔子怎么回答呢?“子曰,夫招我者而岂徒哉”,就是他们招聘我,难道白招聘吗?不能白招聘。
怎么个不能白招聘呢?讲价啊,我可以跟他谈条件啊,谈什么条件呢,好,你用我可以,你得按照我的主张来。
我去了以后,不按你的那一套来,我按我的政治主张来,他答应我我就去,我可以实现我的政治主张。
所以孔子接着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如果有人用我,让我执政,我就把他那个地方变成东周。
东周是什么,东周是孔子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政治设计。
就是当时社会出问题了,怎么解决这问题,孔子认为就是回到东周,当然孔子最希望回到西周,但是他也明白西周实在是回不去了,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行。
可是他的主张大家都不听啊,他只有找个地方自己来做,搞一个政治特区啊。
那么从这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急于从政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
那么第二回孔子怎么回答呢?子路问他,先生说过了,那样的人君子不能去的,你怎么现在要去?你怎么解释。
孔子也急啊,这个等于指着孔子的鼻子说你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这是道德审判啊。
孔子也急了,孔子说“子曰:然,有是言焉。
”是的是的,我是说过那种话,他得认账啊,他说,但是非常坚硬的东西那是磨也磨不坏的,非常洁白的东西那是染也染不黑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那伙人是坏人,但是难道我们好人去了以后就变坏了吗?只要我们是真正的好人,我变不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