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第二篇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46
建筑构造3-31. 引言本文档将介绍建筑构造中的3-3部分。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之一,它涉及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细节,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构造3-3的相关知识,包括构造设计原则、常用构造方法和材料选择等内容。
2. 构造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结构合理性:建筑物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
•施工可行性:构造设计应该考虑施工的可行性,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导致施工难度大。
•经济性:构造设计应该具备经济性,尽量减少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环境友好性:构造设计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常用构造方法建筑构造中常用的构造方法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构造方法,通过将柱子和梁相互连接构成框架,使整个建筑物具有稳定性。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用于抵抗水平荷载的构造方法,通过在建筑物的墙体中设置剪力墙来增加抗震性能。
•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一种将柱子悬挑在某一支点上的构造方法,可以实现较大空间的无柱设计。
•斜拉桥结构:斜拉桥结构是一种通过斜拉索将主梁悬挑在两侧桥塔上的构造方法,常见于桥梁工程中。
4. 材料选择在建筑构造中,材料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钢材:钢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常用于构造中承担大荷载的部分。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常用于框架结构中。
•砖石:砖石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常用于墙体的建造。
•木材:木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吸震能力,常用于建筑物的梁柱结构。
5. 结论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构造3-3的相关知识,包括构造设计原则、常用构造方法和材料选择。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读者也应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以确保所选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山东英才学院《房屋建筑学》教学大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题组:《房屋建筑学》课题组参考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山东英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64课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较为系统全面介绍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基本设计原理、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主干课,也是该类专业学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最早全面而系统接触到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教材分为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三大部分。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构造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满足本专业相应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第一篇建筑概论第一章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建筑的概念、建筑构成的基本因素,了解建筑的发展概况第二章建筑的类别和统一模数制掌握民用建筑的分类和分级:使用性质、规模、和数量、层数、结构类型分类;民用建熟悉建筑统一模数制的基本概念,了解建筑模数统一协调标准对于实践的意义,认识建筑工业化及其特征,了解工业化体系的类别第二篇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建筑设计概述了解建筑设计、工作程序和阶段划分,熟悉各阶段所需达到的设计深度和要提交的图纸文件,掌握影响设计的几方面因素和需要满足的设计要求第四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了解建筑火灾的概念、火灾的发展过程与蔓延途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及高层建筑的防排烟问题,掌握有关建筑防火的基本知识及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点第五章建筑的平面设计掌握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以及建筑平面图的表达。
第六章建筑剖面、立面及体形设计了解建筑的剖面设计,熟悉剖面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和层数,建筑的空间组合利用,以及剖面图中结构和构造关系。
第七章工业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工业建筑设计要求和构件的组成,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及柱网选择。
工程造价教材大纲本门课程第一篇“建筑工程概论”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篇“工程造价”在教学中向学生提示有关知识的参考书目,同时应灵活运用预算定额,尽量采用现行的图纸和定额作为实例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三篇是“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合同”。
由于本大纲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也比较仓促,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门课程34学时,2学分教学课时安排第一篇:建筑工程概论8课时第一章:建筑材料2课时第二章:建筑构造2课时第三章:建筑工程图识读4课时第二篇:工程造价20课时第四章:工程概预算概论1课时第五章:建筑工程预算定额4课时第六章:人工、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的确定6课时第七章:施工图预算编制的一般原理1课时第八章:一般土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6课时第九章:工程造价的管理2课时第三篇:工程招投标与工程合同6课时第十章:工程招投标3课时第十一章:工程合同3课时第一篇建筑工程概论教学目的:第一篇的内容是为工程造价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了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建筑物的构造及其能够识读施工图的图纸。
教学要求:1、学生必须了解建材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建筑构成的每一部分。
3、掌握识读图纸的方法,明确图例所代表的含义。
教学重点:1、钢号的图示表示法,胶凝材料中的水硬性胶材。
2、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
3、识图的方法及图例。
教学难点:识图授课方式:1、课堂讲授基础知识,简介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及其构造。
2、到建材市场、施工工地去感受实物,实施实践教学。
2、《基本建设工程与预算》巫步青主编中国财经出版。
3、《民用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编制与审查》方振慰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
第二至第三章内容。
4、《建筑制图与识图》宋莲琴等清华大学出版社5、《房屋构造》杨金铎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建筑材料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建筑材料的分类1、按其在建筑物中的部位可分为:承重构件材料、地面材料、墙面材料、屋面材料。
《房屋建筑学》第一篇~第三篇作业题第一篇概论第一章建筑设计的内容1.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P1答: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2.建筑物的分类P3答: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生产性建筑可以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3.建筑物的构成系统P5答:建筑物通常由楼底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建筑设计的程序P7答: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要求P9答:(1)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营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第二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一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建筑平面面积主要包括(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2.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P11答:(1)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占用的空间(2)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3.确定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P18答:(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3.交通联系部分的组成及每部分的设计要求。
P19-P23答:(1)走道、门厅和过厅、楼梯和电梯(2)…………4.什么是”功能分区”.P23答:对建筑物的使用部分而言,它们相互间往往会因为使用性质的不同或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需要根据其关系的疏密进行功能区分。
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首先借助功能分析图,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这一功能分区。
5.建筑平面组合方式包扩哪几种?P27答:串连式组合、并联式组合、混合式组合第二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1.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P30答:(1)层高:建筑物内某一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是建筑经济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领会必要的力学概念, 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了解常见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能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一般结构问题;明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能识读结构施工图。
3.教学基本要求(1)平面力系和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 教学中应讲练结合, 并安排适量的课外练习;(2)构造要求是结构部分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中应从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入手, 着重讲清内力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以便学生理解, 切忌死记硬背;(3)抗震构造措施分散安排在相应章节讲授, 教学中应注意与非抗震构造的比较, 以利学生掌握;(4)结构施工图部分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应结合施工图讲解, 并应使学生识读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屋盖施工图各一套;(5)结构标准图是一个重要内容, 各教学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教学。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 即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在学习建筑力学时, 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 建筑力学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建筑结构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若前部分力学知识学不好, 将会给后部分的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 本课程又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基础, 并与之相配合, 利用识图和构造知识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同时又为《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 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第二篇!幕墙的种类和构造特点第一章!概!述幕墙是一种悬挂在建筑物结构框架外侧的外墙围护构件。
它的自重和所承受的风荷载、地震作用等,通过锚接点以点传递方式传至建筑物主框架。
幕墙构件之间的接缝和连接用现代建筑技术处理,使幕墙形成连续的墙面(图"#")。
图"#"!幕墙外墙围护构件幕墙与窗墙的区别在于窗墙的四周嵌入框架并固定在框架上,或固定在两相对侧面上,其自重和承受的作用通过连续的接缝传到建筑结构框架上,使建筑物整个结构框架直接暴露在建筑物立面上(图"#$%);或窗坎墙、窗间墙(立柱)直接暴露在建筑物立面上(图"#$&、图"#$’)。
采用透明玻璃幕墙的建筑物,结构框架处于幕墙立面的背后,位于幕墙内侧的柱(梁)仍可通过透明玻璃让人看到,但不属于外露件。
幕墙一般由各种元件组合而成,可以采用特殊的组件,间接表示窗坎墙、窗间墙(立梃)或整个框格。
幕墙的采用始于$(世纪初,当时只用于建筑的局部,且规模较小。
到$(世纪)(年代,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玻璃幕墙的若干技术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玻璃幕墙有了很大发展。
*(年代以来,硅酮密封胶的质量有了突破性提高,结构玻璃装配技术应用于玻璃幕墙,诞生了隐框玻璃幕墙。
+(年代玻璃生产工艺及二次加工工艺有了很大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玻璃幕墙的采用。
幕墙发展到今天,镶板除了玻璃外,还采用铝板、不锈钢板、搪瓷钢板、花岗石板等。
它标志着建筑装饰饰面板施工技术的一次革命,使建筑装饰饰面板施工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用幕墙形式来进行建筑装饰饰面板安装,这样就打破了高层建筑不能使用饰面板进行建筑物外装修的限制,使高层建筑能以幕墙形式采用建筑装饰饰面板进行外墙装修。
幕墙几乎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
··""图!"#$幕墙的构造特点(%)全部框架外露;(&)窗坎墙外露;(’)柱子外露关于幕墙产品的分类方法,《建筑幕墙》()*+*,规定:(!)按面板材料可分为: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组合幕墙等。
第一篇概论第一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2 建筑空间是供人使用的场所,它们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3 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是具体的、包含或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
构筑物不是具体的,它不包括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
4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一级(100年以上,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50-100 一般性建筑物)三级(25-50 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5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
生产建筑可以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
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6 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又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提供为公众服务的场所,往往会有大量的人流,其完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是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7 宗教建筑和商业建筑属于公共建筑。
8 建筑物通常由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9 楼电梯是解决建筑物上下楼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屋盖主要起到围护的作用,其防水性能及隔热或保温的热工性能是主要问题。
门窗用来提供交通及通风采光的方便。
10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
包括柱、梁、板、承重墙。
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
包括门窗和不承重墙设备系统:电力电信照明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消防11 按建筑规模及重要性分类: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分级标准:材料、烧燃性能、耐火性能)12 框架结构(柱梁)框剪结构(柱梁承重墙)隔墙(墙)隔绝(屏风)第二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 设计权的取得:⑴必须与具有该项工程的等级相适应的设计资质⑵通过设计投标赢得承揽设计的资格⑶接受了建设方的委托,并与之依法签订相关的设计合同2 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填判)。
第一篇论述第1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实体的研究。
2、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3、大型性建筑: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一般规模比较宏大、耗资大。
4、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物。
(但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
低层建筑(砖混结构):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
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的。
6、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出现以下任一现象:a、失去支持能力b、完整性被破坏c、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7、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l00mm,表示符号为M,即1M等于l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8、建筑物包括: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
第2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建筑设计的要求:①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
②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③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④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第二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平面设计内容:①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③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影响建筑物空间的平面形状的因素:①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②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③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3、房屋的平面形状以矩形为主理由: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面平直,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安排,能充分利用室内面积,同时矩形平面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
《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基本掌握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最终来促进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设计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1)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构造原理;(2)掌握地基与基础、楼地面、墙体、楼梯等构造;(3)了解建筑防火与建筑节能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1)对一般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进行建筑构造设计;(2)能够对建筑构造组成进行认知;(3)对建筑防火及节能进行认知。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5)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具有决策、规划能力;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3、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业、现身建筑业的思想品质,认具有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能力;(2)具有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动手实践能力,操作技能。
(3)具有在施工现场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吃苦精神。
具有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三、课程实施和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由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室进行系统讲授;围绕每一个典型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建筑结构特点。
2.评价方式(1)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及考试的情况,综合考核学生的成绩。
(2)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考核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