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专项突破:迅速找出资料分析中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国考行测考点专项突破—资料分析‘快速提取,简化计算,资料分析题型稳中求变’这是2010国考大纲解读中提到的资料分析的一大亮点。
资料分析共有4份材料,每一材料对应5个小题,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以及以上三种材料中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综合资料。
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基本概念的计算,如有关增长率的计算;二是具有一定推理性质的比较分析题,三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综合题。
从比重来看,计算题占比较多,但综合题的比重最近几年上升比较快。
对于计算题,解题时一是要快速找到题目数据的位置,二是选择合适的简化计算技巧来算出答案,比如首数法、尾数法、取整法等。
综合题侧重考查对材料整体及内部数据关系的理解,要注意对材料内容的了解程度,但对计算的考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节独家为考生带来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主要包含的两大部分:一是资料分析读题技巧;二是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解题步骤第一:资料分析读题技巧解答资料分析题首先要读懂材料,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快速有效的读懂材料的方法。
1、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资料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分布在文字之中,考生可以采用段落结构分析法有效阅读文字材料,掌握材料间各个相关数据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同时,找出与题目相关联的数据,并用铅笔做好标记,方便之后的计算。
题目中所涉及的数据一般都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只有少数难题的数据在文中跨度较大,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2、表格交叉项法表格资料主要由标题、单位、横标目、纵标目、数据组成。
目标数据在横、纵标目的交叉处。
在处理表格资料时,考生可以辅助使用直尺这一工具,方便查找数据。
3、图形要点抽取法在解决图形型资料分析时,我们首先要注意一些要素:图形标题、横(纵)坐标、横(纵)标目、反映统计数据的图形和标注,了解图形资料中的信息。
注意:考生在读题时应注意一些陷阱,题目中设置了很多容易混淆视听的陷阱,在此为各位考生作一简要归纳,以下提到的概念考生应勤加理解记忆。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文字资料分析技巧突破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涵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
相比之下,统计图在整个材料分析中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它既没有复杂的数据罗列,又不需要逐字逐段地去斟酌语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形,很容易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然而,它要求考生平时对统计图有一定的接触,对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有一定了解:
1.先找准关联量,再进行下一步的量化处理
统计表的数据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要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问题中常常会出现和相比,增加(减少) ,有时候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比较,有时候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期的比较,因此关联量必须找准确,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的数字计算正确。
2.注意数字和比例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题】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低的一年的每万人口学生总数,比这个比例最高的一年的每万人口学生总数多多少人?(图略)
【分析】题干这样问,很容易把考生弄晕。
先要明确比较的对象是不同年份的每万人口学生总数,再看是哪两年的,就需要从所给的数据中比较得出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低和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高的年份,根据年份直接查或分析计算得到相应数据再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3.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有时候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涉及答题的具体内容,有的试题还专门在统计单位上做文章,所以,如果统计单位前后不统一,会在答题的时候得出错误的结果。
4.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由于统计图的数据较为直观,有一些选项是可以轻易排除的,通过排除干扰项,可以集中精力分析判断剩下的备选项,提高做题的速度。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公务员如何应对行测中的数据分析题公务员考试是许多年轻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而行测部分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分析题作为行测中的一大重要类型,考察了考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公务员如何应对行测中的数据分析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题目要求在解答数据分析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了解题目中提供的数据信息以及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我们在阅读、理解数据时能够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
二、分析数据信息在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数据信息时,要善于抓住关键信息,快速分析数据。
可以通过整理、分类等方式将数据进行分组,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同时,可以使用图表、符号等可视化手段来帮助理解和分析数据。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并把握数据的含义。
三、建立逻辑思维模型在解答数据分析题时,可以尝试建立逻辑思维模型。
通过将数据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归纳出数据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这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内在关系,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四、运用数理知识和工具在解答数据分析题时,运用数理知识和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运用概率统计知识来计算概率,采用数学模型来预测趋势等。
通过科学的数理分析来解决问题,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五、培养综合素质除了以上的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在平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加强数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逻辑思维训练,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培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在解答数据分析题时运用多种维度的思考方式。
六、多做真题练习最后,多做真题练习是有效提高应对行测中数据分析题能力的途径。
通过做题,能够熟悉题型,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在数据分析方面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公务员应对行测中的数据分析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题目要求,分析数据信息,建立逻辑思维模型,运用数理知识和工具,培养综合素质,多做真题练习等。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掌握一些有效的速算技巧,可以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解题速度,为考试赢得更多的时间。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速算方法之一。
当选项差距较大时,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致的估算,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 4567÷123,我们可以将 4567 近似看作 4800,将 123 近似看作 120,这样就可以快速算出 4800÷120 = 40,从而得出答案的大致范围。
在使用估算法时,要注意观察选项的差距,如果选项差距很小,估算可能会导致误差较大。
同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近似,尽量减少误差。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来得出商的首位或前几位,从而确定答案的方法。
比如,计算 5678÷2345,直接用 5678 除以 2345,得出商的首位为 2,然后对比选项,就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直除法适用于除数和被除数数字位数比较接近的情况,如果数字位数相差较大,可以先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截位法截位法是将数据进行截位简化计算。
可以分为截前几位和截后几位。
截前几位时,比如计算 34567×12%,可以将 34567 截为 35000,然后计算 35000×12% = 4200。
截后几位时,比如 45678÷1234,我们可以把 45678 截为 456,把1234 截为 12,计算 456÷12 = 38。
使用截位法时,要根据选项的精度和数据的特点来确定截位的位数,一般以能够简化计算且保证精度为准。
四、特殊值法特殊值法是将一些百分数、分数等转化为特殊的数值,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1/4 = 25%,1/8 = 125%,1/16 = 625%等。
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特技之找数据资料分析在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占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两年来题量都是三篇材料15道题,分值比重较高。
大部分考生都认为能做、会做,费时费力后还是做错了。
导致资料分析出现两难局面:做,错的太多还费时;不做,分值太高,丢不起。
考生们要想提升资料分析,必然要知道资料分析难点、丢分点在哪,才能对症下药,建议考生们学会迅速查找到有效数据,提高作答效率。
第一:读材料整篇材料都读毕竟太费时,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看懂每段内容呢,建议大家从以下三点去处理:第一点看材料中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每篇资料分析开头都会涉及到时间,仔细观察是否跟下面五个问题中涉及的时间相一致,时间不同意味着需要列的公式也不一样。
例:2011年某省林产品对外贸易中出口550.3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8.82%;增速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问题:2009年该省林产品对外贸易出口为多少亿美元?A.450B. 463C.393D. 350所以看时间信息的目的在于确认所需要列的公式。
而这类题有个特值,在选项里边不仅仅有所求年份的答案,同时也有其他年份的答案,如果看错了时间就会导致选到错误的答案。
第二点看每段的开头,大部分资料分析每段开头都是对这个段落的一个总结,看每段开头既节约时间,也能知道这段大致在讲述什么内容。
比如开头说到:按地区分,说明这段和东西中部地区有关,按产业分等等,都是对这个段落的一个简单总结。
第三点看每段的单位,一般情况下,资料分析部分每段内容大致相似,所以单位一般是一样的,可能一段都在说同一个单位。
例:2013年粮食产量为多少吨?这个问题问的是吨这个单位,如果材料的某一段没有出现吨这个单位,意味着要找的数据不在这一段。
反之如果只有某一段中涉及到吨这个单位,那么需要找的数据就在这段。
第二:读懂问题对于题干较短的问题,很多人读一遍就能读懂,但如果题干较长,考生读了几遍都未能读懂这个题在求什么、问什么,这样就会导致读题时间太久,建议大家从以下几点来快速读懂题。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占据着相当的分值。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高分技巧,能够在这一模块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为整体行测成绩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要明确资料分析的考查内容和特点。
它主要是通过给定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等资料,要求考生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从而回答相关问题。
这一模块的特点是数据多、计算量大,但题目本身的难度通常不会特别高,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和进行计算。
一、快速阅读与信息提取要在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快速准确地阅读和提取信息是第一步。
在阅读资料时,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关键信息,如数据的时间、指标、单位等。
对于文字资料,可以先快速浏览每段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段落的主题;对于图表资料,要先看清图表的标题、坐标轴、图例等。
例如,在遇到一个关于某地区不同年份经济指标的文字资料时,我们首先要关注时间范围,明确是哪几年的数据;然后注意主要的经济指标,如 GDP、进出口贸易额等;同时,不能忽略单位,是亿元还是万元。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做一些标记,比如用铅笔圈出关键数据和关键词语,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迅速定位所需信息,节省时间。
二、掌握常见的统计术语和概念资料分析中涉及到很多统计术语和概念,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倍数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才能正确理解题目并进行准确计算。
以增长率为例,要清楚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率是指本期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期数上年同期数)÷上年同期数× 100%;环比增长率则是指本期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期数上一期数)÷上一期数× 100%。
再比如比重,比重是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为:部分值÷总体值× 100%。
对于这些常见的统计术语和概念,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做到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反应出对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数据处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表等形式的资料,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式得出答案。
常见的题型包括: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资料在阅读资料时,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如数据的主体、时间范围、指标名称等。
对于图表资料,要先看标题、坐标轴、图例等,快速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标记重点数据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铅笔将重要的数据、关键词、语句等标记出来,以便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避免重复阅读浪费时间。
3、掌握数据简化技巧遇到较大或较复杂的数据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
例如,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将多位数近似取整等,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
4、运用估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运用估算方法。
比如,在乘法运算中,可以先将两个数都近似取整,然后再相乘;在除法运算中,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取整,简化计算。
三、快速解题技巧1、观察选项在解题之前,先观察选项的特点。
如果选项之间差距较大,可以采用大胆估算的方法;如果选项差距较小,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计算。
2、利用排除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数据的特点,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3、运用特殊值法对于一些题目,可以选择特殊值代入计算,往往能够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出答案。
4、比较大小技巧在比较数据大小时,可以采用同位比较法、差分法等技巧,快速判断大小关系。
5、综合分析题技巧对于综合分析题,通常可以从简单、容易判断的选项入手,逐步排除,避免在复杂的选项上浪费过多时间。
行测资料分析秒杀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考生可以获取到关键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解答问题。
然而,由于行测的时间限制和考试的紧张氛围,很多考生在资料分析上表现出较弱的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的秒杀技巧,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要快速抓住重点。
在行测中,资料通常都是非常庞大的,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和数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关键的,因此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关键的信息点。
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在阅读资料之前先浏览一遍整个资料,快速浏览一下各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查看一下资料中的标题、图表和关键字。
通过这样的预览,可以帮助你建立对整个资料的整体印象,并且能够更快地定位到关键点。
其次,需要注重细节。
虽然要快速抓住重点,但是在行测中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往往一些细小的信息点能够直接决定题目的答案。
因此,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细节,包括数字、比例、时间等。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先将这些关键细节标注下来,这样在后续的解答问题过程中就可以方便地回顾。
第三,要善于利用图表和图像。
在行测中,很多资料都会配有表格、图表或者图像。
这些图像通常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信息,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资料。
因此,考生在阅读资料的时候要善于利用这些图像,并结合图像和文字进行综合分析。
图像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最后,要注重思维拓展。
在行测中,一些问题可能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因此,考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要注重思维的拓展,不仅要根据资料中的已有信息进行分析,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常识和逻辑进行合理的推断。
要注意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多样性,避免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行测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要想在行测中有所突破,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秒杀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快速抓住重点、注重细节、善于利用图表和图像以及注重思维拓展。
公务员行测专项突破:迅速找出资料分析中数据
表格型材料指通过统计表反映数量关系的类型材料,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表格型材料是资料分析模块中的常考题型,与文字型材料相比,表格型材料的数据更加直观,而同图形型材料相比,表格型材料所包含的数据量更大。
与其他材料类型相比,表格型材料的特点是材料内所含数据非常多,题目涉及的数据也比较多,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因此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对于较大型的表格,如何快速寻找数据也是考生备考的方向。
对大型表格,考生要能够迅速理清横标目、纵标目的内容,并学会借助直尺等工具帮助查找数据。
表格型资料分析题设置通常体现在三点:
一、从表格中直接查找数据判断选项;
二、对表格数据进行数值计算或比较;
三、对表格所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表格型资料分析题解题步骤:
1.快速浏览表格的横标目、纵标目,表格中的大量具体数据略读或不读;
2.阅读试题,结合问题的选项,返回表格查找数据;
3.根据试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表格型材料的常见技巧:
1.重点关注表格型材料中横标目、纵标目,迅速理清横纵标目的意义以便快速查找所需数据,并注意标目中的数量单位;
2.面对大型表格时,借助直尺等工具查找数据;
3.当需要对多个组数据进行比较时,结合选项能够提高查找速度。
4.结合选项,运用估算技巧快速选出答案。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表格资料分析练习例2.2009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表格类资料分析题
表一:2004~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状况表
年份/项目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元)
城镇居民恩格
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
尔系数
2004年7182 2185 37.7% / 2006年8697 2829 35.8% 43.0% 2007年9997 3223 36.3% 43.1%
另据统计,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032元。
126.与2006年相比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A.近12% B.近13% C.近14% D.近15%
【答案】C。
【万华解析】计算题。
直接查表知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23元,2006年为2829,增长了(3223-2829)÷2829=13.9%,故选C。
127.如果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根据统计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
A.略有降低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A。
【万华解析】比较题。
2007年恩格尔系数比2006年略有增长,而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
故选A。
128.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
A.14.4% B.15.4% C.42.7% D.47.2%
【答案】D。
【万华解析】计算题。
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03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5元,所以恩格尔系数为1032÷2185=47.2%,故选D。
129.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
A.1172元 B.1433元 C.3629元 D.4309元
【答案】C。
【万华解析】计算题。
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9997×36.3%≈3629元,故选C。
130.由“表一:2004~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状况表”可知,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农村家庭食品支出高()。
A.1.61倍 B.2.61倍 C.1.41倍 D.1.31倍
【答案】A。
【万华解析】计算题。
2007年农村家庭食品支出为3223×42.1%≈1357元,而由上题知2007年城镇家庭食品支出约为3629元,所以城镇比农村高出(3629-1357)÷1357≈1.67倍,与A项最接近,所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