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北国考面试热点:妻子用丈夫的社保卡买药却以诈骗罪获刑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母女骗保买药获刑带来的反思?母女骗保买药获刑带来的反思?昨日看到一则新闻,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双双获刑。
报道说,诸暨市人民法院判决的首例冒用社保卡案,给有些人敲响了警钟。
75岁的邹某家住诸暨市暨阳街道,丈夫老周今年80岁,患有脑梗塞、冠心病,长期住院治疗。
两个女儿都在萧山居住,2011年,邹某夫妇也搬到萧山。
邹某患高血压已有30多年,平日里要吃不少药。
因邹某只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费报销比例较少,而丈夫老周的社保卡能报销不少医药费。
为省钱,邹某便让自己52岁的小女儿周某,拿着老周的社保卡去配药。
看了母女行骗的过程中,可能她们的行为违法了现有的法律,但她们并非可恶之人,而正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的看病难,医药费高的问题,也是很多普通民众所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医保方面,特别对已经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政府应该要放宽,让她们有病可以就医,否则至少医保可以夫妻通用,像这种利民政策要放宽,不要成了民众的负担。
要知道,今天母女骗保获刑,给有些人敲响了警钟,但又有谁可以出来解释一下这对母女为何要骗保呢?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民众的生存压力,决定着社会的廉耻观,换个角度去说,这个家庭如果无法承担起医药费,政府又该怎么办呢?所以说像这类骗医保事件,只能说明,并非是这对母女钻空子,而是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
中国的文明发展到现今这个社会,可以说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灾难和磨炼,而对于生存在基层的民众来讲,一直都还只是在接受恩赐,从未有过当家作主,这无疑对一个民主时代来讲是很可悲之事。
一个七十多岁高龄,丧失劳动力的老妇人得病,拿一个患有脑梗塞、冠心病,长期住院治疗80高龄丈夫的社保卡去买药,可能不太适合现有法律,但至少她也是出于无奈,这种的执法不仅敲响了警钟,更应该给地方政府带来反思。
今后如何去改变让这样高龄的老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惠民政策!今后三十年的中国,将面临老人社会,而政府在对养老政策方面,医疗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特别对像这被判刑的75岁高龄的邹某这样的人,政府更应该要特别对待。
用家人社保卡买药,做错了吗?最近,浙江省绍兴市的一起医保诈骗案引发公众关注。
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双双获刑。
有人认为,这对母女“罪有应得”,有人认为对她们的惩罚过于严苛。
他们到底冤不冤?为什么人们对这个案件如此关心?“用家人的社保卡买药”是骗国家的钱?针对这个判决,反对者和赞同者都旗帜鲜明。
反对者认为,从案情看,邹某的女儿用父亲的社保卡买药,明显是为了让母亲“自用”,其情可悯;医疗机构管理疏忽,才让人有冒用社保卡之机,医疗结构也要承担责任。
赞同者则认为,我国骗保行为近年来有泛滥之势,处罚却缺乏依据。
在2014年,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司法解释,将骗保统一以诈骗罪论处,且这对母女诈骗超过万元,数额较大,因此认为法院的判决无可指摘。
甚至有论者言之凿凿地指出,“这一事件给人们的最大教训在于,别轻易用亲属的社保卡、医保卡来治病、买药,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骗取国家的钱,是诈骗,法律并不会因为你是用亲人的社保卡、医保卡和因为你确实是在治病而置之不理的。
”对于这个判决大多数网友并不认同这或许才是公众对此案件极为关注的原因:在我国,“用家人的社保卡买药”向来并不罕见,如今却要被扣上“骗国家的钱”这个帽子。
人们肯定有这个疑惑:用家人的社保卡买药,到底是一个多大的罪过?认为使用家人的社保卡违法,最主要的理由是“你可能用了别人的钱”认为“用亲属社保卡买药是骗国家的钱”,这一论断显然过于简单。
我国目前主要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一些地区后两者已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种医疗保险制度。
虽然新农合和城镇居医疗保险有国家补贴,但参保者仍需交费,而缴费保费最多的城镇职工保险则完全是由个人和单位缴纳,其中职工缴费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用人单位一般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即使是企业缴纳的部分,也是职工本人劳动所得,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职工“自己的钱”。
【刑法案例分析】医保诈骗罪案(一)基本案情自2012年起,被告人甲在明知其丈夫(已故)冒用邹x、邹xx、邹xx、彭xx、彭xx、周xx、龚xx、钟xx等人的名义向xx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申报大病报销的情况下,帮其丈夫到银行办理报销医疗费用所使用的银行卡,和其丈夫一起去银行取用骗取来的医疗报销款199689.99元。
在其丈夫死后,甲仍然到银行取用这些骗取来的医疗报销款项15万元。
(二)判决结果xx法院院认为,被告人甲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参与结伙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向高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骗取医疗保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予以刑罚。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甲的犯罪事实属实,罪名成立,法院予以认定。
被告人甲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被告人甲参与冒用他人名字骗取的财物,应当予以退赔给高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公诉机关建议判处被告人甲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五年六个月的意见;被告人甲请求从轻处罚的意见,该院均予采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判决:一、被告人甲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二、责令被告人甲在本判决生效一个月内将骗取的财物349689.99元退赔给高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三)典型意义随着最近几年来,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大力推行,市民手中医保卡里面用不完的国家发放的医保基金就被许多不法分子盯住,他们通过虚购药品的的方式诈取国家发放的医保补贴资金。
医保欺诈也有着复杂的的原因,医保欺诈行为的出现,反映出社会道德意识的淡漠与轻视,有些欺诈者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违背社会公德的问题,即使明知违法,但民众的法不责众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对此有恃无恐;此外,价值观的颠倒和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使得有的人把以不正当手段为小团体获取效益或为个人谋得利益,看成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女儿用父亲的医保卡买药,被判诈骗罪获刑编者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家庭成员都抱着一种“不分你我”的观念,互相分担责任,同时也互享优惠便利。
在下面这起案例中,两位被告人就因使用其共同家庭成员的医保卡为一位被告买药,最终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双双获刑。
通过下面这则案例,小编也想提醒各位读者,“占便宜”时切记区分私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
若不慎侵犯到后者,那么很有可能触犯刑法,小心牢狱之灾。
邹某、周某犯诈骗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案号:(2015)绍诸刑初字第1498号公诉机关诸暨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邹某。
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5年8月28日被诸暨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被告人周某。
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5年8月26日被诸暨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诸暨市人民检察院以诸检刑诉(2015)1442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邹某、周某犯诈骗罪,于2015年11月1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本院于同日立案,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于2015年11月20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诸暨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边津槿等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邹某、周某到庭参加诉讼。
现已审理终结。
诸暨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11年2月6日至2015年7月9日期间,被告人邹某先后三十四次冒用其丈夫周**的社会保障卡,由其女儿即被告人周某持该卡为其在诸暨市中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和萧山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配取药物,累计骗取社会保险费共计11376.64元。
案发后,被告人邹某、周某已退缴赃款11376.64元,并被诸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处以罚款人民币22753.28元。
2015年8月28日,被告人邹某经民警电话通知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为证明上述指控,公诉机关向本院提供了相关证据。
认为被告人邹某、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且系共同犯罪。
鉴于被告人邹某在实施部分犯罪时已满七十五周岁,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且其在犯罪后能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用老伴社保卡买药获刑的背后看社保制度三,对于托福小段子题中的短语,你一定要熟记,在这方面智课做得不错可以去看一下有关的书!有的人问我是否有必要却整理词典中的短语,甚至是口语中的习语呢?否!只要把过去的真题中的习语搞懂就可以了!这种题量少,而且ETS也不常出了。
完全没有必要!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八国联军这么大的战绩一直不见宣传呢?据胡曰刚分析,主要是联军不愿意宣传自己在庚子战事中使用了毒气炮,因为这是被“万国公法”所不许的,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只能对此讳莫如深。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统一的基本医保制度,并不断完善大病医保、大病救助及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各种社保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这样的违法犯罪才能在制度上避免。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坚持做到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予以有效抵制,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努力从自身做起,树立真正共产党人的人生观,艰苦朴素,严格自律;在“灯红酒绿” 面前,守身如玉,一尘不染,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浙江省诸暨市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老伴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双双获刑。
消息见报后,不少人同情邹某母女,认为即使用亲人医保卡买药不合适,但既然已经偿还了报销金额,实在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
首先需要明确,不管是诸暨市人社局报销额双倍的行政处罚,还是诸暨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都完全合法。
依据社会保险法、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立法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因而,追究邹某母女俩刑事责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然,处罚和判决的合法性,不能掩盖背后的问题。
人们对邹某母女的同情,折射出对我国社保待遇平等的期待。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是制度多元、城乡分割。
打击骗保医保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骗保行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伪造医疗费用发票B. 重复报销医疗费用C. 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D. 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打击骗保行为的措施?A.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B. 建立医保基金违规行为举报制度C. 减少医保基金的投入D. 完善医保法律法规答案:C3. 骗保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A. 增加医保基金的负担B. 提高个人信用记录C. 减少医疗费用D.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医保基金的合法用途?A. 支付住院费用B. 支付门诊费用C. 用于个人投资D. 支付药品费用答案:C5. 骗保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A. 警告B. 罚款C. 拘留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骗保行为?A. 伪造病历B. 冒用他人医保卡C. 医保卡遗失不报D. 医保卡过期继续使用答案:ABD2. 打击骗保行为的措施包括哪些?A. 建立医保基金违规行为举报制度B.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C. 减少医保基金的投入D. 完善医保法律法规答案:ABD3. 骗保行为的危害包括哪些?A. 损害医保基金的合法性B. 增加医保基金的负担C. 减少医疗服务质量D. 破坏医疗秩序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医保基金的合法用途?A. 支付住院费用B. 支付门诊费用C. 用于个人投资D. 支付药品费用答案:ABD5. 骗保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A. 警告B. 罚款C. 拘留D. 以上都不是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骗保行为是合法的。
()答案:错误2. 医保卡可以借给他人使用。
()答案:错误3. 医保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医疗费用。
()答案:正确4. 骗保行为会导致医保基金的负担增加。
()答案:正确5. 骗保行为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答案:错误6. 医保基金的投入应该逐年减少。
()答案:错误7. 医保基金的合法用途不包括用于个人投资。
2016年事业单位面试模拟题:冒用社保卡案2016年事业单位面试形式以结构化面试为主,面试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必要环节之一,在面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顺利进入事业编制,下面是小编总结的事业单位面试模拟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供考生练习。
2015年12月17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判决了首例冒用社保卡案。
案件中的邹某患有高血压,因让女儿用丈夫的社保卡买药,共报销11376.64元,最终导致母女俩双双获刑。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患病妻子因使用丈夫的社保卡在医院买药报销导致因骗保行为获刑,这起首例冒用社保案听起来叫人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按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涉案者邹某的行为确实违反了相关法律条文,当地法院对她及其女儿的法律判决也属于法理之中,这不仅给大家上了一堂普法课,也给那些“致力于”私自冒用他人社保卡的骗保行为敲响了警钟。
首先,他们骗取的是国家的钱财,而国家财政的钱来自公民纳税所得所得,骗保者骗取了医疗费,国家的相应基金就会减少,其他人享受社保的权益就可能受到损失。
其次,如果对冒用亲属社保卡骗取医疗费用的行为不加以追究,可能会变相地鼓励更多的人不去交社保金或者医疗保险金,国家的社保和医疗保险基金就会形同虚设,导致国家社保和医疗保险制度无法正常运行。
再次,允许冒用亲属的名字去骗取医疗费用,实际上是以不诚信和不合法的手段去谋取利益的做法,会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首例判决的骗保案,其实不仅仅敲响了骗保的警钟,更重要的是,敲响了目前我国在看病、药费报销、保障性福利等多方面诸多漏洞的警钟。
第一,暴露出医疗机构售药流程不规范。
邹某指使女儿用丈夫的社保卡买药并非一朝一夕,长时间内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有效提醒和阻拦,恰恰反映出医院缺少规范的售药流程。
第二,折射出人社系统医药费报销管理制度不严。
作为社保、医保等主管部门的人社系统,肩负着对医药报销费用进行审核、把关的责任,此次案件中涉案人员成功报销药费高达34次,足以看出医药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的问题。
冒用社保卡获刑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药店》
【年(卷),期】2016(0)1
【摘要】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目前判决了首例冒用社保卡案:从2011年2月
至2015年7月,周某用其父亲的社保卡为母亲配药34次,报销药费11376.64元,法院判定周某及其母亲退缴赃款并处双倍罚款,同时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二入拘役和罚金。
这对母女的行为的确违反了现行社保相关法律规定,判罚可谓有理有据。
但这一案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绝不局限于法理层面的思考。
【总页数】1页(P16-16)
【关键词】社保;人民法院;法律规定;诸暨市;浙江省;母亲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母女用家人社保卡获刑的警示 [J], 杨涛
2.“冒用社保卡获刑”呼唤制度完善 [J], 张玉胜;
3.冒用货方名义伪造邮件骗取外国公司货款获刑 [J], 宋诗;
4.冒用他人之名诈骗钱财获刑 [J], 肖书兵;
5.买无牌电梯冒用他人商标出售获刑 [J], 林修佳;陈小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保诈骗案例最近,关于社保诈骗案例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案例让我们深感震惊和愤慨。
社保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社保制度进行诈骗活动,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社保诈骗案例,以便引起更多人的警惕和防范。
案例一,虚假报销。
某公司的员工小张,利用公司的社保报销制度,伪造医疗费用单据进行报销。
他将一些并未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列入报销清单,通过虚假报销获取了大量的社保资金。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社保制度。
案例二,冒领养老金。
某老人因年事已高,无法亲自领取养老金,他的子女利用伪造的身份证等证件,冒领了父亲的养老金。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案例三,虚假社保登记。
一些企业为了减少社保缴纳成本,会虚报员工的工资等信息,以达到减少应缴社保费用的目的。
这种虚假社保登记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社保制度。
案例四,冒名办理社保。
有些不法分子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社保手续,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社保资金。
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对社会的社保制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对社保制度的严重侵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增强防范意识,严格遵守社保相关规定,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社保管理力度,加强对社保资金的监管,严惩社保诈骗行为,确保社保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社保制度的正常运行,让社保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保护伞”,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健全、更加公正的社保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福利。
2023年第02期 49法系万家·决,驳回双方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庭后表示,本案涉及的侵权责任为公共道路妨碍通行损害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公共道路管理人不能证明已经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中的过道属于周边居民通行的过道,允许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通行,具有公共道路的性质,但并无具体的道路管理人,面包店作为造成污水漫延的行为人,是本案中唯一的侵权责任人。
此外,面包店随意倾倒污水行为也不符合团结、友善的道德规范和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摘编自《法治日报》(2022-11-03 战海峰 周致余)只要将医保卡放在药店,不但配药不要钱,还能拿油、拿米、拿红包?得“小便宜”的代价是刑罚。
2022年增值放流鱼类价值为2752元。
另产生生态损失评估费2000元。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丁某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丁某到案后如认罪态度较好,可从轻处罚。
但其有犯罪前科,酌情从重处罚。
丁某犯罪情节较轻,有较好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且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依法宣告缓刑。
丁某的违法所得300元及扣押在案的16条地笼应予追缴和没收。
丁某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而且损害了公共利益,其应当承担生态修复义务,具体方式因丁某自愿同意以赔偿修复费用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准许。
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摘编自湖南长安网 (2022-11-24 刘为)医保卡“空刷”得利会获刑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湖北国考面试热点:妻子用丈夫的社保卡买药却以诈骗罪获刑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双双获刑。
诸暨市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邹某拘役3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周某拘役3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绍兴日报)
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因涉嫌骗保双双获刑。
日前,浙江诸暨市人民法院判决的首例冒用社保卡案。
75岁的邹某家住诸暨市暨阳街道,丈夫老周今年80岁,患有脑梗塞、冠心病,长期住院治疗。
两个女儿都在萧山居住,2011年,邹某夫妇也搬到萧山。
邹某患高血压已有30多年,平日里要吃不少药。
因邹某只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费报销比例较少,而丈夫老周的社保卡能报销更多医药费。
为省钱,邹某便让自己52岁的小女儿周某,拿着老周的社保卡去配药。
(据澎湃新闻报道)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朱恒顺:首先需要明确,不管是诸暨市人社局报销额双倍的行政处罚,还是诸暨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都完全合法。
当然,处罚和判决的合法性,不能掩盖背后的问题。
人们对邹某母女的同情,折射出对我国社保待遇平等的期待。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是制度多元、城乡分割。
基本医保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类医疗保障分别针对不同对象,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国家给予资助的比例也有较大差异,甚至主管和经办部门也不同。
即使同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往往因单位缴费情况而有较大差异。
虽然这些差异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它也带来了医疗报销的巨大差别。
这就是邹某母女冒用社保卡买药的直接原因。
只有尽快出台统一的政策,通过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等方式,整合基本医保制度,实现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类问题。
@华商报马想斌:医保的初衷,是能够让人们在疾病面前,通过公共资源的接济提升抗病的能力。
而在起初,因为公共资源的有限,实施一人一卡制。
尽管此后随着一些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且不断扩大民生等基础工程的蛋糕后,医保卡可以在家庭单位内自由联动刷卡,可这些并非当前医保制度的普遍现象,医保的整体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依旧停留在一人一卡制之中。
当一个家庭整体条件较差,那么医保所提供的公共资源自然有些杯水车薪。
尤其是像被法律惩罚的这家人,两位老人都患有疾病,那么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冒用社保卡”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一种无奈选择。
当一些城市已经将医保卡家庭关联作为符合社会期待的公共政策的选择,那么其他的城市应当予以借鉴推动,甚至整体的制度设计和法律都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制度制造的类似悲情,将会重复上演。
@北京青年报杨涛:于情而言,无论是邹某还是罗某,都值得同情。
但是,情理上可以同情的事情,在法律上却是不能容忍。
首先,他们骗取的是国家的钱,而国家财政的钱来自公民纳税所得或者交费所得,他们骗取了医疗费,国家的钱就会减少,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损失。
其次,如果采取冒用亲属的方式来骗取医疗费用可以不追究的话,那么,这样就可能鼓励更多的人不去交社保或者交医疗保险,国家的社保和医疗保险就会形同虚设,许多人因此就会钻空子不去交这些费用,国家社保和医疗保险制度就无以存续。
再次,允许亲人冒用亲属的名字去骗取医疗费用,实际上是鼓励公民采取不诚信和不合法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给社会带来一个极为恶劣的影响。
最后,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没有社保或者医疗保险,但又身患重病,但是,这种感情上值得同情的事情宜用其他方式来解决,比如求助于慈善组织,发动其他人募捐等等方式,但绝不允许利用违反法律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困难问题。
@人民网蒋萌:有些判决固然合法,但回味起来,却让人感觉不那么合情理。
有些行为确属违法,但在了解当事人的困境与无奈后,又会引发同情。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情与法的冲突。
此类案例既考验着公众的理性以及对法治的理解,也检验着司法对公民个体的关怀与体谅。
不得不说,在一些“悲情式”违法的背后,蕴含着社会保障缺失与制度呵护上的不足。
这种缺憾,未必全是因为理念上的落后;更多时候,是出于发展中的国情所限、社会财力与资源上有掣肘。
正因为有着复杂的因素与背景,刚性的法律在裁决时,也要综合考虑事实情节、当事人犯法的主观恶意性、对社会的危害性。
邹某母女均被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5个月,恐怕也有“从轻”的考虑。
至于医保以家庭为单位覆盖,不同地区的医保实现全国通用,仍然考验着政府加大社保投入的力度以及医保全国统筹的推进程度。
@金陵晚报江德斌:这个新闻令很多人感到吃惊,因为“用家人社保卡买药”的行为非常普遍,民众都习以为常,药店、医院也大多默认。
针对这类问题,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个人账户结余资金可为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或父母等家庭成员支付有关的医疗费用等。
可见,“用家人社保卡买药”符合公众认知,也满足各地扩大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乃是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合理利用方向。
目前医保并未全国统一标准,家庭成员参保不同,获得的医疗保障也就不同。
邹阿婆用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可以省下不少钱,并未侵害到他人利益,反而可以节省家庭医疗费用,持卡人也知情的情况下,这是否算对真实持卡人的欺骗值得商榷。
鉴于医保报销比例的差异,完善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社保卡的制度,并简化现有繁琐流程,让普通人不再为医药费发愁才是当务之急。
华图解析:妻子用丈夫的社保卡买药,结果却以诈骗罪获刑,消息一出,着实让不少人感到吃惊,但了解相关法律的人一定知道,从现行医保法规的角度来看,这个判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知道,所谓医保体系,说到底只是社会公共资源统筹分配的结果,也就是说“妻子冒用丈夫医保”,冒用的并不是她丈夫的钱,而是在占用公共资源。
而根据法律规定,以欺诈、伪造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
这一事件告诉人们,别轻易用亲属的社保卡、医保卡来治病、买药,这种行为属于诈骗,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已启动并轨改革,医疗保险也在逐步探索并轨,希望有一天针对全民的社会基础医疗保障,不再有那么多“差价”,或许这样的事件才能真正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