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音乐的相互渗透
- 格式:pdf
- 大小:158.31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文学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及影响张俊霞文学与音乐同属于文艺的大范畴,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学与音乐各自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首先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音乐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介入就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而文学只能用具体的情节和形象描绘,间接地影响人的心情。
音乐的材料与感情形式相对应,文学的材料与感情内容相对应。
此外,在艺术材料的普遍性方面,由于语言可以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而音乐的音响与现实的音响完全不同,因此,文学的普遍性在社会生活方面要甚于音乐;但语言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含义上,而音乐的音响如音调的抑扬顿挫,建立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具有深刻的广泛性。
因此,在文化生活的普遍性上,音乐要远远甚于以语言作为材料的文学。
可以说,文学属于想象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不直接形成形象,而靠词义的概括性去描摹形象,描摹的内容是确定的、具体的。
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塑造形象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声音是音乐家按一定的审美原则创造出的音乐,使听众产生一定的/形象0,愉悦听众。
相对于文学,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要依靠听众的听觉去感悟。
但从艺术形象存在和展示的方式来看,文学与音乐同属于时间艺术和动态艺术。
文学与音乐本是同根生成,它们发展成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以后,分别具有了自身的特点,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到了一定阶段,又开始互相影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扩大了它们各自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促进了各自的繁荣和发展。
一、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本是同根生成我们在谈及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时候,常常说/书画同源0。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深入研究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样式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和音乐或说音乐与文学,其实也是同根生成,二者互相分离,就不会有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诞生。
事实上,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那些艺术大师们,无一不是触类旁通的艺术全才。
•艺术教育167浅谈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内容摘要 音乐和文学作为两种艺术表达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渗透、融合,本文将从中国古代以及国外作品这两个方面去探究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现象。
关键词 音乐;文学;融合从古至今,音乐和文学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音乐可以让听众有感性的认知,文学则通过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之美让读者产生共鸣。
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艺术家和作家表达、传递感情的表现。
1 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与文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周代初期,朝廷就专门设置了“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风,这为朝廷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歌曲。
《诗经》就是周代采风制度的产物,《诗经》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还可以称之为歌辞集,全书共有歌辞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以音乐作为标准划分的,分别是各地民间歌曲、宫廷演奏歌曲和宗庙祭祀歌曲,这是我国音乐与文学融合的最初体现。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楚国的历史、风俗、音乐和方言为背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并且流行起来的一种歌曲体裁,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与文学融合的代表。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还出现在一些民间俗乐中,如变文作为一种说唱形式,是在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采用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诸宫调作为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也是音乐结合文学这种方式去进一步表达感情的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元杂剧、戏曲音乐等表现形式也都是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代表。
在琴棋书画这四种艺术形式中,琴位于首位便说明了古代文人骚客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也流传下来了许多像“高山流水”这样经久不衰的音乐故事。
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体裁在措辞方面也很讲究音乐的韵律美,像王维、白居易这样的诗人大家也都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他们的诗词创作可以很灵活的运用音乐要素,这样可以更准确的表达感情,体现了音乐的韵律感和文学的思想性相统一。
古代文学与音乐艺术的交融与影响音乐和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两种艺术形式,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却常常在古代的文学和音乐艺术中交融并相互影响。
在古代社会,音乐和文学是人们娱乐、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它们的相互影响不仅拓宽了艺术表现的领域,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和音乐艺术的交融与影响,从音乐和文学的交叉点出发,分别以古代诗歌、散文和戏曲为例,详细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音乐与文学:相互交融的艺术形式音乐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音乐和文学都是表达情感的手段,都有着共同的艺术目标。
音乐通过音调、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情感,而文学则通过文字和语言来传递情感。
由于它们都是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影响是自然而然的。
在古代,音乐和文学经常被结合在一起,共同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既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他们在创作作品时经常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音乐效果的文学作品。
同样,古代音乐家也常常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音乐的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是最常见的文学形式,也是音乐和文学相互交融的最典型例子。
自古以来,诗歌就是用来歌唱的,它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古代的诗人往往在创作诗歌时会考虑到音韵的要求,追求音乐的美感。
他们通过选用特定的韵脚和节奏来塑造诗歌的音乐形式,使诗歌具有律动感和旋律感。
同时,诗歌也通过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来展现其文学性。
诗人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感情共鸣。
诗歌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递思想和价值观的媒介。
通过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不仅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也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正是因为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古代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语言尽头”的中国文人音乐——“文”与“乐”之互孕与溶融美的开题报告一、“文”与“乐”之互孕与溶融美的探寻中国传统文学和音乐一直以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根源在于文学和音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传达和表达。
然而,文学和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又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也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中国文人的音乐中,这种相互作用达到了极致,文学与音乐不仅互相借鉴,还彼此渗透,融为一体。
在中国文人音乐中,文学和音乐的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以诗词为基础的音乐创作中国古代的诗词不仅有艺术价值,还常常被赋予了音乐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诸多的文人音乐中,以诗词为基础的音乐创作尤为突出。
例如,“秦淮河畔”这首歌曲,是作曲家解荣所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的。
这首歌曲音乐旋律和唐诗的情节相得益彰,将唐代的情感和景物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2. 音乐作品中引用诗词除了以诗词为基础进行创作之外,一些音乐作品也会在其中引用诗词,作为对某种情感的表达或者是对某种文学意象的阐释。
例如,蒋蓉所作的《金铃谷》,其中引用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使得那种江南水乡的幽情和怀旧感在音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3. 借助音乐表现诗意或者在音乐中借助某种音乐元素来更好地表现诗词的情感。
例如,吴老所作的《阳春白雪》,在音乐中采用了高亢悦耳的慢板音乐曲调,凸显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诗中的豪放和壮美。
通过这样的方式,音乐与文学交相辉映,互相影响,达到了双方艺术形式的最高深度和发展。
二、以“语言尽头”为例探讨中国文人音乐的溶融美中国文人音乐中,以“语言尽头”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也十分突出。
所谓“语言尽头”,即指人类语言能力的局限与极限。
《语言尽头》这首音乐作品,是王菲、林夕、彭修文共同创作的。
整个曲子没有一句完整的歌词,以婉转悠扬的声音和简单的嗓音和音相结合,将每个字的音乐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因素摘要文学与音乐是一对姊妹艺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钢琴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文库中是最多的,这些作品中也蕴含丰富的文学因素。
因此要想领悟钢琴音乐的真正思想内涵,必须广泛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通过文学作品除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作者和作品,同时还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文学音乐钢琴诗歌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它们像一对孪生姐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代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文学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以达到对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
从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歌曲、戏曲,还是西方的艺术歌曲、歌剧以及标题音乐等,都渗透和活跃着文学因素。
在音乐艺术的王国里,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拥有宽广的音域,无论是色彩丰富的和声,还是线条纷繁的复调或是气势宏伟的交响,钢琴都能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它的音色、力度变化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它不仅能奏出委婉如歌的旋律,还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
正因为钢琴具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表现功能,所以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不同形式、体裁的钢琴曲,且数量在世纪音乐文库中是最多的。
这些钢琴音乐作品中也蕴含丰富的文学因素,深刻了解这些文学因素会有利于理解和演奏这些钢琴音乐作品。
一创作素材来源于文学作品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将音乐美与诗意美相结合,从而综合为更高的艺术品。
其中,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品对钢琴创作的影响最直接。
浪漫派音乐向先行的古典、浪漫派文学取其材,借其灵感,取精而用宏。
于是诗乐双美,璧合珠联。
这方面的钢琴音乐作品,多得数不胜数。
如舒曼、肖邦、李斯特等伟大钢琴家,都创作了与文学作品有关的钢琴音乐作品。
音乐、文学的融合共生作者:李莉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10期【摘要】在我国古代,音乐被看作诗歌的灵魂,自然的,诗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在现代,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和文学要素的有效结合直接关系着音乐本身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可见,音乐与文学历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二者之间的融合共生是不间断的。
文章主要从三大方面分析探讨了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音乐;文学;渗透;融合;共生一、音乐与文学共生同源古代文学作品中,诗歌、音乐和舞蹈三者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其中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正所谓没有不需要歌唱的诗,也没有不需要诗的歌唱,诗歌文学的语言本身逐步发展成了极具音乐美感的固定的格律形式。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强弱、节拍等要素能够体现出诗歌趋向于音乐。
我国古代作品《诗经》《楚辞》等都受到了音乐的影响,能够使人们深深体会到音乐的律动,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散文、小说等都具有浓重的音乐色彩,在音乐与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是相互结合的。
二、音乐与文学的互相渗透(一)文学的音乐性因素从文学的起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音乐与它都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文学作品讲究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质,即音与义的协调以及字音本身的和谐;二是节奏,也就是轻重、高低、长短的起伏。
很显然,情感的浓淡、张弛、起伏、抑扬、显隐形诸于字、词、句、章当中,就能使文学语言手段音乐化,从而建立具有音乐性的文学语言,通过利用文学语言的叙事特征、描绘景色以及描写人物特征等所呈现的音乐氛围及其特征。
另外,对于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我国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通常都说语言的形式是美的,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回环、抑扬、整齐的美,而音乐的特性中就包含这些美,由此可见,文学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被看作是音乐美。
但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主要受到民族语言的字形、字音以及所用的句法和句子形式等影响,另外一方面主要受到文学创作者内心状态的影响,在文学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浓淡疾徐、高涨低沉、形诸言外等,能够将其心灵的节奏和旋律充分呈现给受众,进而出现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2016诺贝尔文学奖,众所周知,颁给了民谣歌手鲍勃迪伦。
这就说明,音乐与文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这样问道:当你谈到音乐时,你是否把文学包括在内?这是肯定的。
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又无时不和音乐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
将音乐史与文学史对照,两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一般欧洲古代文学都从史诗开始,这些古代的诗歌都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都是唱出来的诗歌,例如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为荷马所创编,而荷马是一个盲乐师。
荷马史诗就是流传在口头上,后来记录下来的。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话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
可见中国从古以来的文学、音乐、实为一体的事实。
音乐与文学同源,最典型的范式就是我们熟知的诗词歌赋。
诗经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乐曲。
《诗经》如此,楚辞,汉乐府诗,宋词,也都被认为是古时音乐的唱词。
由此可见,在文化发展的初期,音乐与文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文明的初期,诗与乐都是浑然一体的。
在后来的发展中,两者渐渐独立,两者就形成了各自的特殊性。
如小说,散文和大量的纯音乐。
但他们在更高的程度上作文再重新综合起来。
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扩大了它们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
欧洲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借鉴文学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
如肖邦的《叙事曲》,就是受到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和波兰民间传说的启发,德彪西的《前奏曲》因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得到灵感,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是由尼采的同名作品启发创作。
这些音乐借助文学灵感,渐渐具有完美的形式和深刻的人文主义内容。
而所有的诗歌都讲究押韵,要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音韵美,律动感。
尤其是古诗中的对偶句,又给人以音乐感。
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以声乐作品《青玉案· 元夕》为例摘要:音乐与文学从起源到发展都是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无论是古诗词版的还是歌曲版的《青玉案元夕》,都用不同的形式将忧郁的心情表现的淋漓精致,音乐可以利用声音的表现力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完整地展现给受众,文学能够为音乐提供一定的创作素材,。
文学与音乐各自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首先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介入就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而文学只能用具体的情节和形象描绘,间接地影响人的心情。
关键字:音乐与文学;青玉案元夕;古诗词歌曲一、文学与音乐的渊源音乐和文学同是两种文艺表现形式,千百年来,他们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与音乐各自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首先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介入就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而文学只能用具体的情节和形象描绘,间接地影响人的心情。
音乐的材料与感情形式相对应,文学的材料与感情内容相对应,美妙的旋律、丰富的情感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当音乐遇到文学,外在表现为歌词,内在表现为艺术风格,二者的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多样的联系和区别。
因此,文学的普遍性在社会生活方面要甚于音乐;但语言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涵义上,而音乐的音响如音调的抑扬顿挫,建立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具有深刻的广泛性,因此,在文化生活的普遍性上,音乐要远远甚于以语言作为材料的文学,虽说两种文艺表现形式都以独立的形式传承,但当音乐遇到文学,它们都不再孤单,成为人们内心共同的情感表达。
二、赏析古典文学《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由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南宋的英雄词人, 能文能武, 是历史上少有的经世济国之才。
他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金报国的一生, 却也是忧愤不得志的一生。
南渡以来, 他处处受排挤, 不是被闲置, 就是走马观灯似的被调任, 空有一腔热血而不得重用, 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
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艺术现象,这两种艺术形式,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学需要音乐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的因素,在人们的情感表达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人们可以通过在音乐中感受歌词的美妙意境,又可以在文字中体会每个音符的美妙,可谓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渗透也更加明显,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音乐与文学的起源关系在中国的文艺史上,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是最早的。
从艺术的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音乐和文学几乎是一起孕育和诞生的,养育它们的母亲正式人类的劳动。
原始的音乐和文学实在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音乐和原始诗歌几乎都是结伴而生、不分彼此的。
诗歌,诗是文学,歌是音乐,它们的关系天生就是那么的密切。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最初的诗歌起源与人类早期的日常生活中。
田间劳动不仅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诗歌赖以生存的基础。
原始人类为了减轻劳动的疲劳、协调动作、统一劳动的步伐,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发出一些长短不齐、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也是音乐产生的说法之一,同时也是歌曲形成的前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投入他们的劳动的呼声中,一些人无意的在呼声中加入了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简单而又是最原始的诗歌了。
但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产生与劳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在原始祭祀和宗教仪式中产生的。
这是一种进步,它将音乐与语言和舞蹈结合在了一起。
音乐与文学的两种表现形式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以及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文学与艺术的联系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重要领域,文学和艺术一直以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以及艺术作品既可以彼此独立存在,互相借鉴,也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从古至今,文学和艺术共同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联系,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共同源头:表达和反映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工具文学和艺术都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工具。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作家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将内心的世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文学通过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字形式,艺术则通过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多种媒介形式,来展现创作者的艺术情怀和审美追求。
二、相互借鉴:艺术创作中的文学元素和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在艺术创作中,文学元素常常被艺术家们广泛应用。
例如,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氛围来谱曲,使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
同样,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诠释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常常能够带给读者艺术的享受。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想象力和感染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体验。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更是作家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对生命、社会的思考,这种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恰好是艺术的本质。
三、相互渗透:文学与艺术在创作中的相互影响文学与艺术在创作中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元素常常被作家们大量运用。
比如,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描写音乐的片段,或是通过绘画来描绘某个场景。
这些艺术元素的加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
同样地,在艺术创作中,文学作品也经常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许多大师级的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以文学作品为题材,或是以其中的故事元素为创作内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与理解,艺术家们可以找到独特的艺术创作灵感。
结语文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见证、记录和传达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