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什么而兴起来的
- 格式:docx
- 大小:20.61 KB
- 文档页数:2
音乐类题归纳:按题序把易混淆的题集中在一起,注意各类乐器笛子、二胡、琵琶、古筝、唢呐、古琴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秒选时易混淆出错:1-3题冯-笛、蒋-胡、李-琵;4-5题《闹元宵》-古筝,《百鸟朝凤》-唢呐。
一、乐器1、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
A. 二胡B. 琵琶C. 笛子正确答案:C. 笛子2、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其代表作品为《汉宫秋月》。
A. 琵琶B. 笛子C. 二胡正确答案:C. 二胡3、李廷松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
A. 二胡B. 琵琶C. 笛子正确答案:B. 琵琶4、《闹元宵》是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曹东扶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A. 唢呐B. 管子C. 古筝正确答案:C. 古筝5.《百鸟朝凤》是一首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曲。
A.选项:B.唢呐C.二胡D.军号正确答案:B.唢呐6.下列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选项:A.木琴B.三弦C.笙正确答案:B.三弦7.下列属于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是【】。
选项:A.手鼓B.马头琴C.弹布尔正确答案:B.马头琴8.目前所知,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最古老的旋律吹奏乐器是【】。
选项:A.埙B.骨笛C.排箫D.古琴正确答案:B.骨笛二、乐者9、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的演奏特点是清丽飘逸、灵巧多变。
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
A. 吴景略B. 刘天华C. 龚一正确答案:A. 吴景略10、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的弟弟,是刘天华音乐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A. 刘天一B. 刘北茂C. 刘雪庵正确答案:B. 刘北茂三、乐曲11、广东音乐风格的古筝曲【】是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刘天一的代表作。
A. 《二月里来》B. 《垦春泥》C. 《纺织忙》正确答案:C. 《纺织忙》1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
选项:A.《文王操》B.《碣石调·幽兰》C.《广陵散》D.《酒狂》正确答案:B.《碣石调·幽兰》13.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是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
词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和它的特点唐代的诗和宋代的词,在文学史上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殊成就。
词在隋唐时代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一一燕乐而兴起。
词本来是为这种新兴音乐的不同曲调所谱写的歌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本世纪初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抄本曲子词,绝大部分都是民间作品。
王重民先生所辑《敦煌曲子词集》有一百六十余首。
任二北先生《敦煌曲校录》增至五百余首。
文人写词,中唐以后,渐渐地多了起来。
晚唐五代,开始盛行。
林大椿先生编《唐五代词》,收一千一百四十八首。
宋代是词的创作最繁荣的时代,作品很多,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有两万余首。
词经过从唐代到宋代的发展,使得诗歌园地继唐诗之后,又一次地出现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虽然在反映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上,总的来说宋词比不上唐诗,然而词毕竟有它的重要地位。
诗歌领域,从晚唐五代开始,形成了古、今体诗和词的平行发展(后来还有曲)。
宋代古、今体诗,产生了很多重要作家,作品相当丰富,数量上超过唐诗,有许多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这都是应当肯定的。
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缺乏创新精神,艺术风格也不够多样化。
诚如前人所说,“宋人作诗与唐远,作词不愧唐人”,“作词颇能尽变,作诗便板”。
这是因为,宋代很多诗人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他们喜欢在诗里搬弄典故,模仿前人,发抽象议论,常常把诗弄得僵化。
词则较少这些弊病,很多的词都能写得形象鲜明生动,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在艺术上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词的形式对于五、七言诗的形式来说,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词虽然篇幅、句式、平仄、用韵等经过固定后规则很严,甚至比五、七言近体诗还严格,但是,词的句式长短相间,参差不齐,多用虚字,不避俚俗等,突破了五、七言诗的一些限制,使得作者有更多的自由,能够较为细致地表达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
清人所谓“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
除此之外,词的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性,这都是它的长处。
学习强国艺术形式、音乐类(2069-2125)题目2069.“曹衣出水”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艺术的精湛。
[艺术形式] [单选题] *A.绘画(正确答案)B.书法C.舞蹈D.乐曲2070.“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的。
[艺术形式] [单选题] *A.文章B.书法(正确答案)C.绘画D.刀工207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描述。
[艺术形式] [单选题] *A.魔术B.绘画C.戏曲(正确答案)D.杂技2072.“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的独特魅力。
[艺术形式] [单选题] *A.诗歌B.音乐(正确答案)C.小说D.散文2073.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音乐表演形式] [单选题] *A.相和歌(正确答案)B.鼓吹曲C.横吹曲D.清商曲2074.宋元时期的()是一种较为通俗易懂的说唱音乐形式。
[音乐表演形式] [单选题] *A.陶真(正确答案)B.涯词C.词调2075.中国民族乐器常按(),分为“吹、拉、弹、打”4大类。
[音乐表演形式] [单选题] *A.演奏方式(正确答案)B.发音特点C.音乐特点2076.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是(),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音乐表演形式] [单选题] *A.诗歌B.学堂乐歌(正确答案)C.歌剧D.学校歌曲2077.《歌唱祖国》词曲作者是()。
[音乐词曲作者] [单选题] *A.王莘(正确答案)B.贺绿汀C.李涣之2078.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是()。
[音乐词曲作者] [单选题] *A.聂耳B.丁善德C.冼星海(正确答案)2079.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黄河大合唱》广为人知。
第四编第十章唐五代词一、单项选择题1.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朝时期D.唐五代时期【解析】D 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唐五代。
2.词是伴随着()的流行而产生的。
A.雅乐B.清了C.燕乐D.胡部乐【解析】C 在隋唐统一中国后,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结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词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3.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
A.民间B.私塾C.官府D.宫中【解析】A 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民间。
4.()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初唐B.中唐C.盛唐D.晚唐【解析】B 中唐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渔父》词是()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A.韦应物B.白居易C.刘禹锡D.张志和【解析】D 《渔父》词是张志和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6.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的定型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
A.白居易和刘禹锡B.温庭筠和韦庄C.李煜和韦应物D.李白和刘禹锡【解析】B 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定型过程中,温庭筠、韦庄与其他花间词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7.词集《花间集》是由()编成的。
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D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10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
8.()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A.《花间集》B.《尊前集》C.《金奁集》D.《浣花词》【解析】A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9.()被列于《花间集》首位,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A.刘禹锡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C 温庭筠被列于《花间集》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长期出入秦楼楚馆,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词兴起于隋唐而极盛于两宋,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
(一)词的特点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
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隋唐时代的音乐有三个系统。
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燕乐结合“胡部新声”,是唐代通过欧亚大道的国际交往和同西域各民族大融合而在音乐上推出的重大创造,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
同近体诗在形式上有以下五点不同(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称为词调。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忆秦娥》等。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片即是遍,乐曲一段,叫做一遍。
唐宋时词调的分片,即依乐曲的分段而来。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一定的格式。
词的韵位要依据曲度,唐宋时乐曲一遍,又分为若干小段,称为“均”。
一均就是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为“顿”、“住”,词调则于此断句、押韵。
4、长短句的句式。
5、字声配合更严密。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音,以求协律和美听。
(二)词的名称1、曲子词。
(曲、曲子、曲词)唐末五代的文人词,又被称为“诗客曲子词”宋人又称词为“今曲子”。
2、诗余把词称为诗余,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词是诗的降格,是诗的余绪剩义。
另一种认为词乃出于唐人绝句,词用长短句是绝句的变格。
3、乐府乐府本是西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后来用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汉魏六朝入乐的歌诗,包括采自民间的和文人创作的,都称为乐府。
4、长短句词还有一些别名,如“乐章”、“歌词”、“歌曲”、“琴趣”、“笛谱”、“语业”等。
(三)、词调1、来自边地或外域《菩萨蛮》、《霓裳羽衣曲》2、来自民间《竹枝词》、《麦秀两歧》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音乐机构《荔枝香》、《并蒂芙蓉》、《寿星明》、《黄河清》4、创自乐工歌伎《雨霖铃》5、摘自大曲、法曲《水调歌头》、《六州歌头》《齐天乐》、《万年欢》6、词人自度曲《扬州慢》、《秋宵吟》(一)敦煌曲子词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了一大批珍贵文献。
词的发展脉络一、词的出现和发展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这也体现出宋词发展之盛,以及词的地位。
王国维将其与诗等并列作为一代之文学)1.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最初)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保留了词的最初样貌。
2.唐声词: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到晚唐五代时期,词分为西蜀和南唐两个中心。
一、西蜀词与南唐词的产生及繁荣五代时期的西蜀词人与“花间词”、“花间派”多数相同。
西蜀远离战火纷扰,又有特殊的地理环境的保障,依靠着经济繁荣以及歌舞宴游的需要,西蜀词得以快速发展。
而蜀国国主纵情声色的奢糜生活助推了文人士子享受生活的盛行。
西蜀词的繁荣,得力于王建下诏“乐营为教坊”沿用唐制,并依才能高低任用为躲避中原战乱而来的世族文人。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什么而兴起来的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燕乐而兴起来的。
燕乐其实一开始的叫法是宴乐,也就是以前宴会时的观赏音乐。
在历史上,主要是从隋唐一直到宋朝这段时间,才有了蓬勃发展。
宋朝的时候,词伴随着燕乐而兴起,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词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流传至今。
比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词作一直到现在,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李清照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在那个时代中,很难得的勇敢创新的精神,为她赢得了重要的文学地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又叫“片”或者“阕”。
“片”即“遍”,
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