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析会语文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494.00 KB
- 文档页数:184
转孙振宇高考语文得分思索(2012-06-25 09:22:59)高考语文讲座一:古代诗歌鉴赏【P1】送给一切支持、信任、关心我的朋友,谢谢你们的理解与批评。
我的一切希望,就是我们共同进步,直到一起成功的那一天为止。
本文以解决高考语文学科中古代诗歌鉴赏类试题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坚决舍弃一切空话、废话、套话,力求切中要害,确保解题者能在这个题型上拿全分。
【P2】困难何在?理性地分析高考试题和各种类型题目的得分情况,我们会发现,古代诗歌鉴赏类题目是得分相对偏低的。
原因是解题者与诗作者有着不可忽略的时空上的隔阂。
第一,我们不熟悉古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第二,我们不熟悉古代人民特有的思想情感(要知道古代可没有飞机、火车、手机、网络);第三,我们不熟悉古代诗歌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这正是中国诗的最大特点之一);第四,我们不熟悉古代诗歌跳跃、省略、倒置等句式。
基于以上各个原因,我们知道,同学们的困难主要在于彻底理解诗歌;如何解题则是理解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P3】“泡”开古诗教授提出了“泡、找、进、猜、补”五字法鉴赏古诗,其中“泡”是最关键一步。
“泡”,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泡面”、“泡茶”,就是把原本简短的诗歌“泡”开,使它成为散文、故事、日记、随笔,变成我们能理解的作品。
这里我举例将09年山东卷诗歌鉴赏试题泡开: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泡开:我在江面上行船,面对着广阔、浩淼的南陵水面。
从容享受着悠悠慢行的闲适和平静。
突然,水面上风变得迅疾起来,天上的云也被这阵风刮散,从而轻淡了许多。
这一切自然景象的改变,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继续行船,刚刚来到一处地方,我的心里正充溢着无尽的孤单、寂寞与惆怅。
无心一瞥,却看到江边的高楼之上有一名红衣女子正在凭栏远望。
她在干什么?是无聊之时,望远消磨时光;还是茶余饭后,欣赏江上景色;抑或寂寞之余,等待夫君的归来?总结:这样就泡开了古诗,原本不连贯、有跳跃的地方都变的明显且完整。
2023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2023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们:上午好!年年岁岁的`高三高考研讨会如期而至。
我谨代表湘潭县一中介绍我校语文组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及反思与大家交流。
不妥之处,还望领导和同行们指正。
一、去年高三语文组取得的成绩届语文在备课组长赵彩霞老师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不过,这种成绩属于我们校内的兄弟备课组,我们正在向他们学习。
下面我主要介绍我们这一届备课组在高三复习时做了些什么,又计划做些什么。
二、今年高三语文组的做法1、关于已经做了的即从九月份开始的第一轮复习,我们计划是三月左右结束,现在开始诗歌鉴赏考点的复习。
关于第一轮复习,我用16个字概括,就是:宏观规划、夯实基础、知己知彼、心里有底。
有句名言:“观念就是生产力。
”宏观规划放在首位,自然最为重要。
宏观规划既指在高三伊始,我们制定的备课组成员人手一份的、详尽的复习计划;也指响应年级部每个阶段的不同课型研究课的安排部署;还指针对每个高考考点,每个备课组分工合作的自编补充练习。
夯实基础指以所订《创新方案》为主体,梳理高考考点,进行地毯式复习;同时不断联系教材,温故而知新。
、知己知彼既指我们已经和双峰一中、澧陵一中、石门一中、宜章一中等市外兄弟学校的交流、互访和联考,也指我们和市内兄弟学校这次11月份的联考,通过互动和联考,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我们也找到了差距,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有了前12字,我们心里算是有一点点底了。
2、关于将来我们的计划关于接下来100多将近200天的复习,我们将怎么做?我想用两句话概括:分析高考信息与变化,针对学生问题查漏补缺。
第一句话——“分析高考信息与变化”。
可以说,捕捉准了高考信息,分析好了高考变化,事半功倍;否则,费力不讨好。
所以我们计划等明年《考试说明》一出来,就紧紧抓住它的要求,特别是抓住其中的新变化,寻找一些新题型,设计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
这可能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在二轮复习中最要把握的一点。
随着高考的临近,我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参加语文讲座无疑成为我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高考语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明白了高考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语文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乎学生的人生发展。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重视语文学习。
其次,讲座让我掌握了高考语文的备考策略。
专家在讲座中详细分析了高考语文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让我对高考题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鉴赏、作文等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技巧。
在讲座中,专家还传授了一些实用的答题方法,如快速定位、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
这些方法让我在备考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次,讲座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讲座中,专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让我看到了其他同学在语文学习上的优秀表现。
通过与他们的对比,我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作文表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讲座让我意识到,要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此外,讲座还让我对文学常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专家在讲座中介绍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流派,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兴趣。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在阅读理解、作文表达等方面有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在讲座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专家建议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还要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应对高考的压力。
总之,参加语文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高考语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要重视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 掌握高考语文的备考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3.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弥补短板。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等解题技巧专题讲座学习从来无捷径。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文言文断句等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断句方法与技巧复习(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举办了新高考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新高考语文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活动目的1. 深入理解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教学方向。
2. 探讨新高考语文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张教授以《新高考语文教学策略探讨》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1)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变化与应对张教授指出,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关注这些变化,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阅读教学策略张教授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作文教学策略张教授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技巧。
2. 教学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我校多位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他们在新高考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分享内容:(1)教师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B: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课、阅读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3)教师C:注重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作文讲评、写作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教学研讨在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新高考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们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二是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三是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高考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作为一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高考对于我们每一个学子来说都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备战高考,我们积极参加各类讲座,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高考语文讲座,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讲座主题概述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高考语文备考策略与技巧”,主讲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真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高考语文的备考策略、解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宏观的备考方向,又有微观的解题技巧,使我们受益匪浅。
二、讲座心得体会1.明确高考语文备考方向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高考语文备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以下方向:(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
高考语文试题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涉猎,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我们要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掌握解题技巧讲座中,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文言文阅读。
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其次,要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古今异义词;最后,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现代文阅读。
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最后,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正确答案。
(3)作文。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作文题目;其次,要明确作文的立意和结构;最后,要注重作文的语言表达和文采。
3.答题规范讲座中,老师强调了答题规范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认真审题。
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2)规范书写。
书写要工整、清晰,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3)合理分配时间。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第五讲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和边塞诗[教学要点]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当然,这样的分法未必准确,有些诗的内容有多向性。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写景诗,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又是深沉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二、分类鉴赏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