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31.76 KB
- 文档页数:6
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作者:郭达许艳丽徐美玲来源:《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摘要:从实践逻辑视角看,职业教育面临着相关利益群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惯习以消极惯习为主、职业教育场域不完善、职业教育符号资本弱化的困境。
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需要从塑造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社会惯习,完善职业教育场域,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地位以积累职业学校符号资本三方面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惯习;场域;资本;实践逻辑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规划课题“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研究”(项目编号:HE3017)作者简介:郭达,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许艳丽,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性别;徐美玲,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9-0001-04职业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实践逻辑”理论强调要回归到实践当中去,寻找实践的逻辑来指导实践,非常契合职业教育特性。
实践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金科玉律终将被打破。
“实践逻辑”理论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发展。
一、“实践逻辑”的意蕴作为继雷蒙·阿隆之后的法国最为杰出的社会学家布迪厄(P.Bourdieu),其对教育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提出了“实践逻辑”理论。
实践逻辑理论提出的背景是布迪厄对二元论的批判和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提出。
布迪厄一再强调,因为实践具有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的特点,所以不能用理论的逻辑去解释实践的逻辑。
其中实践的紧迫性是实践最为突出的特点,“通过紧迫性我们可以理解实践的独特性和静态结构层面上不具有的品格。
因为这种特性和品格在实践的活动发生之前是并不存在的。
只有在实践中才出现了时空的问题,紧迫性才会出现”。
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发展研究作者:王洪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在户籍制度改革、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才能抓住机遇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也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中高职教育衔接[作者简介]王洪军(1970- ),男,山东庆云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天津300451)[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32-02《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把天津滨海新区确定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教育部也与天津市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协议,这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和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天津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这些在天津滨海新区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天津滨海新区于1994年设立,位于京津冀和环渤海城市带交会点上,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总面积2720平方千米。
这里外接深洋、内系海口、依托三北、面向东北亚,是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
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坐落于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1999年第一批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目前建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商职业学院和天津生物工程职业学院五所高职院校,另外还有塘沽中专、滨海职专等中等职业学校十几所,开设机械、物流、航运、工程管理、生物医药等专业近百个,在校学生近五万人。
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学生权益,加强职业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规。
本条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天津市职业教育进行规范和管理。
一、总则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依法保护职业教育的合法权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原则。
其中包括职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高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职业教育的主体,即职业院校和其他职业教育机构;职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训等方面;职业教育的管理责任等。
二、职业教育发展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政策。
其中包括支持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教育和产业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
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具体要求,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权益保障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重视学生的权益保障。
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权、实习权、就业权和权益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也强调职业教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和就业信息发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四、职业教育管理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管理。
其中包括职业院校和其他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的评价监督机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职业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同时,也要求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面成长空间。
五、法律责任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规定了职业教育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追责问题。
包括职业教育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等。
同时,也明确了对于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理程序,以保障职业教育的正常秩序和学生权益。
六、附则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的附则部分对于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补充。
包括职业教育的监督和评估制度,职业教育法律援助,以及条例的实施和解释等。
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2023修订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机关、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专门培训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本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第四条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第五条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协同,坚持行业企业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六条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全面评估。
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组织开展督导评估。
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动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
第七条教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规划资源、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健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金融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三教”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3-01-27T07:22:47.54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8期9月作者:贺新军[导读] 从国家层面看,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建成服务全贺新军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市 300000摘要:从国家层面看,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蓝图。
从中职教育层面看,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在终身教育视域下探索符合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统称“三教”)改革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是整体联近年来国家关于中职教育改革的各项举措,是发挥提纲领关键作用的时代使命,是积极响应国际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时代担当。
关键词:中职学校;“三教”改革引言双高计划”背景下中职学校“三教”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
当下,中职学校“三教”改革面临实然困囿:教师层面,先天结构失衡与后天制度缺失;教材层面,内容陈久滞后与数字化彰显不足;教法层面,教学方式单调且存在浅表信息化。
1、“三教”改革的基本内涵“三教”改革中的“三教”主要指的是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三教”改革是我国职业学校开展改革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动教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这也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支持,培养出更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广大中职学校应该努力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三教”改革工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人才[1]。
2、中职学校“三教”改革的问题2.1教材层面:内容陈旧滞后且数字化彰显不足一是中职教材缺乏必要的目标适应性:我国的中职教育教材在编撰上主要参见了本科学校的教材体系。
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一章:总则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一条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职业教育,是指根据劳动市场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
第四条天津市人民政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职业教育涵盖普通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包括职业中学、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天津市职业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广职业教育理念,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第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第九条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教学计划,并定期开展评估,确保教育质量。
第三章:招生与培养第十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依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招生计划,确保学生合理分流和适性培养。
第十一条招生工作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十二条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实训环节,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十三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并提供必要的保险和安全保障措施。
第四章:质量监控第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定期组织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五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第十六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公开公示质量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资金保障第十七条天津市财政应当给予职业教育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11卷 第3期2009年5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N O.3Vol.11May.2009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杨 延(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 300191)摘 要: 天津市职业教育虽然在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与北京、上海相比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教育投入、政府调控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使天津的职业教育获得长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育发展;经费支出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 (2009)03-0040-06收稿日期:2008-12-12作者简介:杨延(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一、天津市职业教育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发展规模、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2005年天津市委与教育部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为天津市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天津市的职业教育教育规模取得了大的突破,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在校生规模突破18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量由2004年的22所增长为2007年的26所。
办学效益也随之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合并重组,学校数量逐年递减,学校数量由十五末期的204所调整为2007年的124所,在校生数量由2004年的176568人增长为2007年的183680人,校均规模增长1.7倍。
(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市职业教育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经费都获得了大幅提升。
一是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安排5.5亿元专项资金,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配套投入10.1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校建设、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等方面。
二是实施职业教育贷款贴息和专项补助政策,市财政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给予职业教育贷款贴息,对贷款贴息的职业学校购置设备给予专项补助,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天津市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上海、北京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经费问题、师资问题、规模与效益问题等等诸多方面,具体如下:(一)教育经费问题1.教育经费收入比较(1)高职院校从下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天津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经费总收入与北京相当,明显高于上海,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低于北京,高于上海,说明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总量明显增加。
但是在经费收入的比例结构方面天津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投资比例不足,学杂费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北京、上海,说明天津在教育经费的总收入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而政府、行业的投资数量仍然是不足的。
表1 北京天津上海教育经费收入比较分析地区总收入(千元)2005年2006年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千元)2005年2006年学杂费收入(千元)2005年2006年全国292686123899206810002870134183341448833418944368北京6313701028875341845634278225718269283天津6924491024428210400226266399195666557上海30385945176787354109312178687258678 (资料来源:2006年200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表2 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教育经费收入结构比较分析地区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所占比例2005年2006年学杂费收入所占比例2005年2006年北京54.10%61.60%35.80%26.20%天津30.40%22.10%57.60%65.10%上海28.70%24.20%58.80%57.30% (2)职业中学经费收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情况与高职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以职业中学的情况为例,总收入虽然总量增长了22.3%,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与北京持平,且高于上海,但是总的经费收入在数量方面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2005年相当于北京的36.7%、上海的34%,2006年相当于北京的35.9%、38.3%。
学杂费在整个教育经费收入中所占比例仍然高于北京、上海各8个和3个百分点。
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
表3 北京天津上海职业高中经费收入比较地区总收入2005年2006年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2005年2006年所占比例学杂费收入2005年2006年占总收入比例北京965208120938056229969633857.6%12928815870013.1%天津35454043375219929824068255.5%949849143421.1%上海1043224113253845348942131537.2%22187920542818.1% (资料来源:2006年200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3)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比较从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与上海、北京相比较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有了一个很大的增加,高于北京和上海的增长幅度。
表4 北京天津上海生均经费支出比较地区高等职业院校2005年2006年增长率职业中学2005(年)2006(年)增长率北京15892.0117667.9811.7%11659.6414308.6622.7%天津8821.578131.43-7.8%6433.478215.927.7%上海15093.8813861.99-8.2%13671.7816946.9924% (二)教育规模与质量比较分析从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数据分析可知,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时期,2005年到2006年在校生数增长2.8%,高于北京与上海的增长幅度,其教育规模总量与北京持平并且略高于北京,但低于上海的发展规模。
表5 北京天津上海高职教育规模比较地区毕业生数2005年2006年增长在校生数2005年2006年增长%北京329494148725.9%128749130189 1.1%天津354524270420.6%140924144856 2.8%上海51472561379.1%174590173474-0.6% (资料来源:2006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校均规模与上海北京基本持平,在教育规模上连续三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且上海、北京两个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下降态势,但是天津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与北京、上海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多少可以有效地反映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但是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取证率还是比较低的,只有40.5%,明显低于北京和上海,还需要大力推进。
表6 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率地区2005年2006年增长率北京49%48.70%-0.6%天津40.50%40.50%0上海45.80%68.60%50% (资料来源:2006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三)办学效益分析通过对2006年职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各项办学效益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在生均校舍面积,一般图书与电子图书方面与北京、上海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但是在生均专用设备,也就是教学用仪器设备的资源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2006年天津市职业中学的专用设备价值仅为北京的36%、上海的29%,中等专业学校的专用设备价值也仅为上海的27.8%、北京的60%。
由此可见,在职业中学教育经费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天津市职业教育实际用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实训设备的投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
(四)师资比较分析2004年到2005年、2006年三年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天津与上海北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普通中专学校教师严重缺乏,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教师。
在教师资源结构方面,天津市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和上海,这一方面说明天津职业教育总体上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天津市在外聘教师方面的比例比较低,对于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说,拥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所以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教师来源,大规模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
表7 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职业高中生师比地区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19.120.6222.16北京12.3912.913.19天津14.9115.2116.24上海2018.9418.68 表8 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普通中专生师比地区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28.1331.0231.67北京30.0432.4432.63天津20.5922.8523.52上海26.6425.7426.13 表9 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专科院校生师比地区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13.1514.7818.26北京8.8511.1714.45天津15.5915.8217.61上海17.0316.2416.97 表10 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结构比较地区教职工总数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北京16742935555%天津11122731465%上海152********% 三、对策与建议(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校内实习、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实习、训练所需的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另一方面,为了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相同步,实习训练的设备、器材需要不断更新,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具体的措施包括:1.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一是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二是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其次,采取有利措施鼓励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特别是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办好实验实习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以此增加职业院校自身的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