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色彩的明度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小学美术教案
色彩的明度对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
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
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篇一」色彩的对比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在生活应用在哪些方面,‘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这些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大自然的图片、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
也为下节课色彩调和奠定基础。
学生人数为30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上课材料的分发使用和相互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讲解。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课堂教学实录: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
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师: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
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
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教案《‘教案’色彩对比教案》。
(出示课题)二、(边说边学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
(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
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是由光的波长和强度决定的。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3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和复色。
第二章:色彩对比的概念2.1 色彩对比的定义: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2 色彩对比的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2.3 色彩对比的作用:增强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章:色相对比3.1 色相对比的概念: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色相对比的类型: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3.3 色相对比的运用:通过色相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四章:明度对比4.1 明度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是指不同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明度对比的类型:明度渐变对比和明度突变对比。
4.3 明度对比的运用:通过明度对比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第五章:饱和度对比5.1 饱和度对比的概念:饱和度对比是指不同饱和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饱和度对比的类型:饱和度渐变对比和饱和度突变对比。
5.3 饱和度对比的运用:通过饱和度对比使画面更加鲜艳和富有活力。
第六章:色彩对比的实战应用6.1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主题。
6.2 色彩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create visual impact and guide the viewer's gaze.6.3 色彩对比在摄影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增强画面效果,突出主题。
第七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7.1 案例一:分析一幅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2 案例二:分析一个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3 案例三:分析一幅摄影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第八章:色彩对比的练习与创作8.1 练习一:绘制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
美术色彩的对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3课《美术色彩的对比》。
本课主要围绕色彩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种类及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色彩对比的概念与意义;2. 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 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种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3. 学会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对比的种类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范画、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意义;(2)介绍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分析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对比的概念、意义;2. 色彩对比的种类: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3. 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主题画。
2. 答案要求: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创意,表现力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对比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环节中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练习;3. 作业设计的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之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明暗关系。
在色彩构成中,明度对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度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和元素,增强视觉效果,使图像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明度对比。
例如,在一片绿树丛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树叶的明亮和树干的暗淡,这种明度对比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夜晚的城市中,高楼大厦的灯光和周围的黑暗形成了明度对比,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华丽的感觉。
明度对比也可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绘画和摄影中,我们可以使用明亮的色彩与暗淡的色彩相结合,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明度对比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出画作或照片中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设计中,明度对比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明度对比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突出重要的信息和功能。
明度对比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清晰易懂的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和元素,增强视觉效果,还可以在艺术和设计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主题。
明度对比是我们构建视觉世界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来创造出更加精彩和有吸引力的作品。
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明度对比对画面的影响;2. 掌握利用明度对比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3. 能够运用明度对比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教学重点:1. 明度对比的概念和作用;2. 运用明度对比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3. 利用明度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教学难点:1. 掌握利用明度对比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2. 运用明度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教学准备:1. 彩色铅笔或彩色画笔;2. 白纸;3. 色彩对比示范图;4. 色彩明度对比示范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学生们观察一些色彩对比明显的画作,并讨论色彩对比在画面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画家选择使用明度对比来表达他们的主题。
讲解:1. 介绍明度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是指在画面中利用明暗的对比来表现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2. 示范:通过展示一些色彩明度对比明显的画作,解释如何使用明度对比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
3. 解释如何利用明度对比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例如,在同一个色调下,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来区分前景和背景,并使其产生明暗对比。
实践:1. 分发素描纸或白纸给学生,并让他们选择一个简单的静物或风景作为绘画对象。
2. 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彩色画笔,按照明度对比的原则来绘画,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运用明度对比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和层次感。
3.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作品,并就作品中的明度对比效果进行讨论和反馈。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明度对比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
拓展:让学生进一步实践利用明度对比来表现不同主题的画面,例如夜景、逆光、黄昏等,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明度对比知识来表达这些不同画面中的光影效果和层次感。
《色彩的对比》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鉴赏》教材第四章“色彩的魅力”中的第三节“色彩的对比”。
主要详细内容为: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以及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色彩对比图例、绘画作品等。
学具: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a. 介绍色彩对比的概念。
b. 讲解色彩对比的类型及特点。
c. 分析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a. 展示一幅运用色彩对比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对比的类型和效果。
b. 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对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对比》2. 内容:a. 色彩对比的概念b. 色彩对比的类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c. 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出色彩对比的类型和特点,具有创新意识和审美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对比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创作中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
2. 拓展延伸:a. 邀请艺术家进行色彩对比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了解色彩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c. 开展色彩对比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相对⽐: ⾊相对⽐是因⾊与⾊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
对⽐越强烈,⾊彩效果越鲜明,对感官刺激越⼤。
红、黄、蓝三原⾊是最原始、最典型的⾊相对⽐。
⽤冷暖来表⽰⾊彩的感觉和⼼理,主要源于⼈们的经验。
“暖”⾊给⼈以热烈的⽓氛和温馨的感觉,“冷”⾊给⼈有凉爽和严肃的感觉。
明度对⽐: 明度对⽐指⿊、⽩、灰之间的关系,也是常说的素描关系。
⿊、⽩两极之间的⾊阶⾮常明确,容易分辨。
依明度关系分画⾯有⾼调、中调、低调之分。
明度对⽐是构成⾊彩中层次感、体积感、空间感、重量感的重要因素,从画⾯层次感、空间感受的⾓度理解,明度关系使前景亮、远景暗;受光近的亮、受光远的暗。
从体积感和重量感理解,越深的⾊调越重,越亮的⾊调越轻;层次越丰富的⾊调,体积感受越强,层次越简单的⾊调体积感越弱。
冷暖对⽐: ⾊彩有冷暖之分。
冷⾊泛指蓝绿⾊系,暖⾊指红黄⾊系,然⽽冷暖对⽐不是绝对的,关键取决于它同更冷的还是更暖的⾊相来⽐较。
冷暖对⽐在⾊彩运⽤当中极为重要,也是⾊彩的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彩⾃⾝的功能来看,红、橙黄⾊使观者⼼跳加、⾎压升⾼,所以产⽣热的感觉。
蓝、蓝绿、蓝紫⾊能使观者⾎压低、⼼跳慢,产⽣冷的感觉。
⾊彩在冷暖感觉是⾊彩的物理、⽣理、⼼理及⾊彩本⾝综合性因素决定的。
补⾊对⽐: 在⾊相对⽐中,⾊彩互相联系衬托、互相补充,所以也叫互补⾊。
补⾊对⽐的是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其它次之。
所谓补⾊的对⽐是指看到任何⼀种特定颜⾊,眼睛都会同时产⽣对其补⾊的需要。
如⼀张⽩纸单独看是⽩纸,话红纸上会感觉含绿、放在绿⾊纸上会感觉含红。
补⾊对⽐搭配可构成互补⾊调,互补⾊相⾊调的⾊相感⽐对⽐⾊相⾊调效果要更强烈、更丰富、更完美、更有刺激性。
互补⾊相⾊调能满⾜视觉⾊相的要求,取得视觉悟⽣理上的平衡,既互为对⽴⼜互为需要。
互补⾊相如与明度、纯度相配合可构成审美价值很⾼的⾊彩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章《色彩的对比》。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基础知识介绍,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讲解和实践,以及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色彩对比示例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色彩基础知识,讲解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概念和特点。
3. 实践环节:a. 让学生运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进行创作,体验色彩对比的效果。
b.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示例讲解: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引导学生借鉴和学习。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色彩对比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对比》2. 内容:a. 色彩基础知识b. 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c. 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公园”为主题,运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进行创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色彩对比的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色彩的对比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色彩的明度对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
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
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什么叫明度?
(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
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
(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讲评。
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