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明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色彩的明度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2.能够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3.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色和白色的颜料。
2.准备一些颜色较为单一的水果或器具等物品作为绘画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让同学们观察一些有色调的物品,问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发现的特点。
通过引导,让同学们发现其中的明暗关系。
二、理论讲解
1.什么是色彩的明度?通过黑白颜料的混合来体现。
2.意义和作用:在绘画中有很重要作用,决定了绘画的光影效果,即端正与不端正,感性与形式等方面。
三、实践操作
1.分发调色盘和画笔,让同学们先尝试调整红色、黄色等颜色的明度,并将其依次填充在画纸上。
2.让同学们从素材中选择一个物品作为绘画对象,并尝试通过明度的变化来表现它的明暗关系。
3.针对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提醒,鼓励他们多加尝试和实践,提高对色彩明度的掌握。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色彩的明度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掌握了通过明度变化来表现物体明暗关系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同学们也提高了色彩观察和表现能力。
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同学们应该注重运用色彩明度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光影关系。
第11课色彩的明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明度。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暗程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明度知识,学会运用明度变化创作出富有美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掌握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明度变化的掌握与应用。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明度变化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吸水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明度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介绍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3. 示范与讲解:演示如何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2. 内容:- 色彩的明度概念- 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明度变化的运用- 创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明度变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度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色彩的明度知识,并能运用明度变化创作美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品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技能或方法。
色彩的明度
教材分析:
色彩的明度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九册第十一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教学目标:1。
学生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2.学生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一幅画。
3.生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具学具: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班班通课件。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色彩的明度|人美版(秋)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2.学习通过调整明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3.能够使用不同明度的色彩来画出简单的光影效果。
教学准备:
颜料、调色板、画板、毛笔、水杯、水、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色彩的饱和度。
2.出示几幅画作,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他们注意画作中的明暗变化。
二、讲解(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亮,明度低的
颜色看起来较暗。
2.通过对比明度高低的颜色,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明度对于色彩表现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用轻淡的颜色在画纸上勾画出物体的形状。
2.使用较深的颜色在物体的一侧或底部涂抹,表现出光影效果。
3.用深浅不一的颜色填充整个物体,尝试表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学生彼此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光影效果。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概括和提升(5分钟)
1.与学生一起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明度对于色彩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多加运用明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教学延伸:
1.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在自然光照射下,体会明度的变化。
2.请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来绘画,培养他们对色彩明度的敏感度。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掌握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
2.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明度知识,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明度概念: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暗度,是色彩的三属性之一。
2. 色彩明度的变化: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可以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色彩明度在绘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明度知识,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明度概念,了解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明度知识,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水彩颜料、水彩笔、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水彩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
2. 讲解: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介绍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明度知识,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色彩明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概念2. 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3. 色彩明度在绘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运用色彩明度知识,创作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色彩的明度概念,了解了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明度在绘画中的应用,学生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绘画实践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色彩明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具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作业设计”。
教案:第11课色彩的明度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掌握色彩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明度变化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学会运用明度变化来调配颜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色彩搭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
2. 色彩明度在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色彩样本、调色板等。
2. 学生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明度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色彩明度的基本规律。
3. 示范:教师进行色彩明度调配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明度的变化。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明度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画作。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2. 明度的调配方法3. 色彩明度在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创作一幅色彩明度变化的作品,明天带来展示。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色彩明度学习的日记,总结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明度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
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色彩明度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色彩明度的概念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和暗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
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明度的色彩。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造,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明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色彩明度的概念,解释明度与色彩亮度、深浅的关系。
2. 色彩明度的变化:讲解明度在色彩中的变化规律,如加白、加黑、加灰对色彩明度的影响。
3. 色彩明度的应用:探讨色彩明度在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明度概念、明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知和描述不同明度的色彩,以及运用明度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色彩样本、绘画工具、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刀、擦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明度的色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明度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明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法,通过示例和图解等方式进行深入讲解。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运用不同明度的色彩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概念和特点2. 色彩明度的变化规律3. 色彩明度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色彩明度变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明度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感知和运用色彩明度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感知和运用色彩明度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如何提高自己的色彩运用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等。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培养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的明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即色彩亮度或明暗程度。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明度的概念、影响因素,掌握色彩明度的调整方法,并能运用色彩明度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色彩明度的概念,了解影响色彩明度的因素,学会调整色彩明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明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2. 色彩明度的调整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彩纸、彩笔等。
2. 学具:彩纸、彩笔、调色板、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明度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明度。
2. 新课内容(1)讲解色彩明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明度。
(2)介绍影响色彩明度的因素,如光源、环境、颜料等。
(3)讲解色彩明度的调整方法,如加白、加黑、加灰等。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颜色,尝试调整其明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运用不同明度的色彩表现画面。
4. 讨论与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总结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明度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2. 内容:(1)色彩明度的概念(2)影响色彩明度的因素(3)色彩明度的调整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色彩明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课后实践: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明度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实践环节是否充分等。
第11课色彩的明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3)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明度。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暗程度,是色彩三要素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明度的概念、明度对色彩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明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辨别不同明度的色彩。
2. 培养学生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度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明度的概念及其对色彩的影响。
2. 如何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明度对比卡片或图片。
3. 挂图或PPT展示明度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明度对比卡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引出明度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了解明度对色彩的影响。
2. 讲解:详细讲解明度的概念,明度对色彩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通过挂图或PPT展示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明度的应用。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和鼓励。
5.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2. 内容:- 明度的概念- 明度对色彩的影响- 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的方法和技巧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学生运用明度来表现一个主题或场景,要求运用不同明度的色彩,并注重画面效果的表现。
2. 观察作业: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度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明度对色彩的影响。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明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明度来表现画面效果。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明度运用不准确或不够丰富的问题。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_人美版
色彩的明度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
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
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 什么叫明度?
(2) 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 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
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 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
色彩的明度(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掌握明度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明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明度概念及分类2. 明度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色彩明度练习与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色彩的明度概念、分类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明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色彩明度的相关知识。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水彩、水粉、油画棒等。
3.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色彩鲜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颜色为什么这么鲜艳吗?引出色彩明度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让学生了解明度是指颜色的明亮程度,分为高明度、中明度和低明度。
2. 展示一组高、中、低明度的颜色,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明度特点。
3. 分析明度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明度对比、明度推移等。
三、实践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进行色彩明度练习,让学生运用水彩、水粉、油画棒等工具,尝试画出不同明度的颜色。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讨论如何运用明度知识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拓展与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明度知识,如服装搭配、家居装饰等。
2.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明度知识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如摄影、剪纸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色彩的明度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色彩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1课色彩的明度(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明度对于画面的表现力的作用和影响。
2.学习并掌握有关色彩明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光源所照射到物体表面的亮度,也可称为色彩的亮度。
在绘画中,明度是表现物体明暗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
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明亮、清晰;明度低的颜色则显得暗淡、压抑。
因此,合理运用色彩的明度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氛围的塑造非常重要。
2. 色彩明度的分类在艺术中,色彩明度可以分为三类:高明度颜色、中明度颜色和低明度颜色。
高明度颜色高明度颜色是指亮度非常高的颜色,如黄色、白色等。
中明度颜色中明度颜色的亮度适中,不会过于明亮或太过昏暗,如红色、绿色等。
低明度颜色低明度颜色的亮度较暗,如黑色、灰色等。
3. 色彩明度的运用色彩明度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针对不同的画面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明度组合,以达到表现目的。
高明度颜色的运用高明度颜色可以让画面更加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欢乐、愉快、轻松的场景。
中明度颜色的运用中明度颜色是表现太阳光照射下的颜色,可用于表现大自然中的景色、花草树木等。
低明度颜色的运用低明度颜色通常用于表现夜色、阴沉、沉重的氛围,如在表现暴风雨、夜幕降临等场景时,可适当运用低明度颜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展示色彩明度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高、中、低明度颜色的认识和区分,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色彩明度在画面中的表现力。
2. 教学新知识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报告的方式,详细解释色彩明度的概念、分级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3. 练习与实践为了加深学生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个画面,以运用不同明度的颜色来表现画面氛围。
•观察周围环境或图片,找出其中运用了高、中、低明度颜色的例子。
教案:第11课色彩的明度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掌握色彩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明度变化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明度概念,学会运用明度变化来调配颜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明度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明度变化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色彩样本、调色板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样本,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明度概念,阐述色彩明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3. 课堂讲解:分析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示范色彩明度变化的操作过程。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明度变化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明度2. 明度变化规律3. 色彩明度变化方法4. 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色彩明度变化的作品。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色彩的明度变化,注重画面效果。
八、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
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展示色彩样本,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明度变化。
在讲解色彩明度概念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实践环节,我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掌握了色彩的明度变化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色彩明度变化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色彩的明度(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明度是什么;
2.掌握表现了不同明度的色彩;
3.通过绘画实践,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1.色彩的明度是什么;
2.明度与复习色彩的相似之处;
3.明度的表现方式;
4.实践绘画。
三、教学过程
1. 观察分析
让学生观察下列图片,看出不同的明度。
2. 画色彩的明度
学生可以选择用彩铅、水彩等不同材料进行表现。
3. 分析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色彩的明度的表现方式,以及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
四、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在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技巧和美感。
五、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或场景,让他们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询问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扩展
1.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室内场景来寻找明度色彩的表现;
2.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明度色彩的作品,获取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美感。
七、课后作业
1.绘制一幅明度色彩的作品;
2.回答以下问题:明度与色彩的关系是什么?明度在绘画中的作用有哪些?
八、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彩色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纸、水彩颜料等。
色彩的明度
教材分析:
色彩的明度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九册第十一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教学目标:1。
学生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2.学生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一幅画。
3.生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具学具: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班班通课件。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