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语文《孔子和学生》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孔子和学生》公开课教案1一、设计理念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学会标注问题”这一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沛的实践中掌握这一阅读方法。
2.根据文章的描写较为疏淡,语言较为平直的特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像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生认生字7个,学写10个。
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孔子”,学生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很多,为了教学时不喧宾夺主,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准备:在不超越一分钟的时间里,用喜欢的方式介绍孔子。
结果在上课时,有的小组画了画,介绍的是孔子的外貌;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一些思想,背了一些孔子的话,并进行解释;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生平。
正如《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说的:“教学时,没有必要把孔子说得神乎其神,也没有必要对孔子的学说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做过多的分析批判,因为学生将会在后续学习中不时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所以我做了以上设计,提供一个锻炼平台给学生。
学生为了这短短的一分钟发言,要查阅资料,要确定介绍的主题,然后整理资料,要和别的小组沟通,以便准备的内容不“撞车”,还要以集体的智慧训练小组发言人。
这样有趣的、充溢智慧的、锻炼能力的课外作业,学生是兴致勃勃地去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巩固识字1.过渡:你们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课文?有什么收获?2.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提醒学生注意读好预习时新认识的字。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孔子及其学生的形象特点;(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的原则;(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2. 孔子及其学生的形象特点;3. 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2. 把握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3. 运用课文中的智慧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孔子和学生》;2. 相关背景资料(孔子、弟子们的生平事迹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孔子和学生》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及其学生的形象特点;(3)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孔子及其教育思想;(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2)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3)阐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把握孔子及其学生的形象特点;(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智慧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举止。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和学生》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学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感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所传达的教育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5. 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教育思想来提升自己。
七、课堂练习:1. 朗读并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的教育思想的体会。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孔子和学生》。
2. 收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同和运用情况。
四年级语文教案《孔子和学生》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孔子和学生》的故事,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理念。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理念。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手段,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孔子和学生》故事文本。
4.2 教具:图片、音乐、课件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提问:“你们听说过孔子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5.2 讲述故事:让学生朗读故事《孔子和学生》,教师在旁边指导,注意语音、语调、表情等,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5.3 讨论交流: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问:“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认为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5.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育理念,强调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5.5 作业布置: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知识拓展: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加深对他们的认识。
6.2 文化拓展:讲解“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孔子和学生》的故事,总结故事中的教育理念和中华传统美德。
7.2 强调重点:第八章:课后作业8.1 作业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尊师重道的理解和体会。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孔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孔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孔子和学生》文本。
(2)相关背景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孔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孔子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梳理课文的脉络。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分析孔子的教育观念。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反馈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小论文。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孔子的其他事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理解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教育方法;(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谦虚好学,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理解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理解孔子的人才观;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和学生》文本;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孔子和学生》,感受课文内容,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以及孔子的人才观。
5. 课堂练习: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并写在日记中,谈谈对孔子教育理念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描述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分析其特点和性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包括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他的学生们的表现。
课文中有对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和描述,展现了他们的思想和品质。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3.2 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孔子和学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和学习的重要性。
4.2 朗读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5.2 阅读延伸: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相关的孔子和学生的故事或文章,扩展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能力。
6.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孔子和学生9篇孔子和学生 1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
《孔子和学生》是四年级一篇课文,内容简短,这篇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上课时,我从孔子入手,让学生交流对其了解,自然引入课题《孔子和学生》,引入课题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_?”,果然在初读课文后,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价值不大,但还是有许多是有价值的,我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既学会了提问题,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刚才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课文2、3小节时,我先出示了最后两节的内容,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再提出问题,围绕“子夏心情的变化”这个重点解决难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仿说游戏、读文等学习方法,解决了一些自己提出的问题。
师: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生:不及他们。
师:读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生: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师: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生: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生1:可以让他的教学更有效果。
生2: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特点也不同,如果根据他的不同来教学,学生会更能接受的。
生3:我同意,就像班级的**同学,虽然他的成绩不太好,但是他很热心,很爱劳动,老师一样的喜欢他,让他对学习有兴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孔子和学生》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和学生》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如颜回、子贡、曾子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孔子的形象和他的教育理念。
2. 引导学生讨论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第二章:孔子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
2. 分析孔子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如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孔子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章:孔子的学生颜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及他的品德和才华。
2. 引导学生思考颜回的精神品质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教学内容:1. 介绍颜回的身份背景,以及他在孔子的教育下的成长过程。
2. 分析颜回的品德和才华,如勤奋、谦虚、聪明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颜回的身份和成长过程。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颜回的品德和才华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第四章:孔子的学生子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及他的商业智慧和外交才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子贡的商业智慧和外交才能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教学内容:1. 介绍子贡的身份背景,以及他在孔子的教育下的成长过程。
2. 分析子贡的商业智慧和外交才能,如善于交际、善于经营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子贡的身份和成长过程。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子贡的商业智慧和外交才能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孔子和学生教案范文第一章:孔子的生平简介1.1 介绍孔子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状况。
1.2 孔子的出生和家庭背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1.4 孔子的政治理想:主张以德治国,推崇周代的礼乐制度,反对暴政和权谋政治。
第二章:孔子的教育方法2.1 孔子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2 孔子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3 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
2.4 孔子的教育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弟子,如颜回、子贡、曾子等,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孔子的道德思想3.1 孔子的仁爱思想: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3.2 孔子的礼观念: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强调尊卑有序,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3.3 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主张在行为上不偏不倚,保持平衡和适度。
3.4 孔子的孝道: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体现。
第四章:孔子的言行录4.1 《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4.2 孔子的名言录:选取《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4.3 孔子的故事:通过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教学故事,展现孔子的形象和人格魅力。
4.4 孔子的思想影响: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第五章:孔子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的应用5.1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如何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融入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
(2)了解孔子及其学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尊重传统文化。
(3)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孔子及其学生的生平事迹。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3.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孔子和学生》。
2. 相关资料:孔子及其学生的生平事迹、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学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孔子和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有什么故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讨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孔子教育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学生展示活动成果,进行互动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技能。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了解孔子及其主要思想,理解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运用孔子教育思想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品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3)学会珍惜师生关系,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了解孔子及其主要思想,理解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些句子和词语的含义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2)如何让学生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品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主要思想;(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孔子和学生》;(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传统文化;(3)教育学生珍惜师生关系,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 运用孔子教育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3.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孔子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孔子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4. 个人成长: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品德修养。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精选16篇)《孔子和学生》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会写摘录笔记。
知道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孔子画像挂图教法:导读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课时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孩子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篇2说教材《孔子和学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中的一篇课文。
开学伊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教材以“师生”为主题设置第一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体会老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尊师重教,进行感恩教育。
《孔子和学生》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孔子和学生的对话记叙了解被誉为“万世先师”的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并通过课文了解不断学习进步的必须性。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检测巩固课文的生字词,理解有教无类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话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三、理解课文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
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认词: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二、比较记忆字形裕资择谨慎浴姿泽勤真三、练习写生字10个。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2一、教材分析本课共四段,内容简短。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会如何解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
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孔子和学生》的幻灯片和教学课件,以及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与孔子有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孔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孔子和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比喻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理念。
4. 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和补充。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感悟,培养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品质。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情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课题:《孔子和学生》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
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
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
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
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
专门修建了孔庙。
(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2、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
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
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
(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
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4、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B、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C、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示四句话)
D、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A、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B、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C、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
(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
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A、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
C、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
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
(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