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0.28 MB
- 文档页数:72
44得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该怎么办滕莉威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类型: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以及青春期功能性出血的情况。
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病概率大约为10%~15%,根据患者的发病阶段大概能够将其分为更年期患者、生育期患者以及青春期患者。
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不但能够影响患者身体的正常运行,甚至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还能出现休克,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着巨大的危险。
而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又被称为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指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女性卵巢功能出现衰退的情况,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女性最后一次月经的后一年左右。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是月经没有固定的周期性,会提前或延后,没有规律性可循。
然后是在经期前和经期后会出现断断续续的出血,血的颜色偏暗,前后会持续十多天。
月经量过多,总量可高达数百毫升,围绝经阶段的女性在经历了一段不规则的月经绝经期后,女性的月经会出现终止的情况。
一、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因素大部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常是由于女性的卵巢功能异常、无排卵、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出现紊乱的情况,均能导致女性出现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
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围绝经期女性都会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情况,并且,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也与女性的子宫内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其中能够导致女性出现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因素,还包括女性血管异常的情况、纤溶活性增强、局部前列腺素的生成异常以及溶酶体的数量以及功能存在异常等情况。
二、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该怎么办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相同,其主要治疗方法均采用药物治疗。
部分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常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作为主要的治疗措施。
围绝经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要重视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防治,通过积极的治疗来达到止血和调节经期的目的。
COEIN。
该患者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15mm,未见赘生物或肌层受累等改变,可排除子宫息肉(P)、子宫腺肌病(A)、子宫平滑肌瘤(L)、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子宫内膜局部异常(E);患者凝血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医源性(I)和未分类(N)疾病可直接排除,所以就剩下排
文/ 温建炫(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亚急性疼痛
性甲状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病毒
性感冒、胃肠炎、肝炎后1~2周起病,起
病较急,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
季节高发,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其
中女性发病率较高,是男性的3~6倍。
典
型病例可分为急性期(伴甲亢)、缓解期(可以伴有甲减)和恢复期(甲状腺功能
正常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甲状。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特点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特点与治疗□文/魏开敏主任医师吴大妈今年49岁,半年前出现月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大多延长至7天以上,淋漓不断。
月经量也比较多,通常达800毫升以上。
吴大妈不知这是什么病,就去医院检查。
医生建议行子宫内膜检查,结果是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化验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偏低。
根据吴大妈的表现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在治疗中,医生先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止血,即给予炔诺酮片5毫克,每8小时1次;2~3天出血停止后,每隔3天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即每日2.5~5毫克,持续用到出血停止后20天停药,等待月经来潮。
为了增强疗效,加用甲基睾丸酮片10毫克舌下含化,每日1次,连用20天停药。
以后每次月经周期第15天开始服用甲羟孕酮10毫克,每日1次,连用10天为1个周期,共用3个周期。
吴大妈的症状明显减轻。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妇女月经不正常,出血量多,但经内、外生殖器检查,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通常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内分泌功能异常,女性激素发生剧烈波动,造成异常变化,使得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概率显著增大。
目前认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机理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和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
研究表明,卵巢功能衰退可从两个方面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
一是引起卵泡发育不良和黄体功能不全,从而使得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容易过早剥脱而导致出血,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二是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导致无排卵,孕激素分泌持续存在,使得子宫内膜剥脱不规则而引发出血,表现为经后出血不断。
雌激素分泌减少可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发生波动性出血,也被称为突破性出血。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具有三大表现。
一是表现为子宫出血不规则,月经提前或错后,缺乏规律。
二是表现为经前或经后出血淋漓不尽,颜色偏暗,前后可持续十多天。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发布时间:2021-04-14T07:01:10.99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阿斯根[导读]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也就是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也就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一段时期内,以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经历一段月经不规则的绝经过渡期后月经终止。
阿斯根汶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阿坝州 623000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也就是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也就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一段时期内,以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经历一段月经不规则的绝经过渡期后月经终止。
目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明确对该病的病因及管理对早期诊断和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并非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都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多是与卵巢衰竭、无排卵、性激素分泌失调等有关,其主要的病因有:1、子宫内膜的局部因素。
包括子宫内膜炎、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糜烂息肉及各种阴道炎等等。
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症的改变,常与慢性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同时存在,并伴有盆腔疼痛,白带增多,月经过多等临床表现,还可出现发热,下腹疼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恶露有臭味。
2、血管形态异常。
主要包括有血管周围纤维化、血管内膜下玻璃样变、血管平滑肌增生或肥大、血管弹力组织变性等。
螺旋小动脉异常,会对子宫内膜微循环功能造成干扰,同时也会影响到内膜功能层脱落和剥离面血管以及上皮修复,从而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和局部凝血纤溶功能,并进一步导致子宫异常出血。
3、纤溶活性增强。
异常子宫出血时,子宫内膜纤溶酶活化物质增多,活性增强,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
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减少,形成子宫内去纤维蛋白原状态,从而影响正常内膜螺旋小动脉顶端和血管湖的凝血、止血过程,酿成长期大量出血。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围绝经期为绝经前后的时期,其标志通常是相关的症状,如潮热、月经失调等[1]。
尽管绝经的平均年龄是49~51岁[2-3],但围绝经期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和出血模式却有很大差异。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定义[4-6]是:超出正常的月经量、持续时间、规律性或频率以外的出血。
AUB是围绝经期的标志性事件,在围绝经期患者的所有妇科咨询中AUB 占70%以上[7],发生率高,病因复杂,但诊断及治疗尚不规范,目前国内外也无权威的指南或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AUB病因分类诊断[5]为依据,参考2014年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8],强调围绝经期阶段的疾病特点,而特别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提供参考。
因为围绝经期妇女的AUB,排卵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故本共识重点聚焦在排卵功能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简称:AUB-O)的治疗。
FIGO将AUB病因分为两大类9个类型[5],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PALM”存在结构性改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明确诊断,而“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
“PALM”具体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简称:AUB-P)、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简称:AUB-A)、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所致AUB(简称:AUB-L)、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alignancy and hyperplasia)所致AUB(简称:AUB-M)。
“COEIN”具体为: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oagulopathy)所致AUB(简称:AUB-C)、AUB-O、子宫内膜局部异常(endometrial)所致AUB(简称:AUB-E)、医源性(iatrogenic)AUB(简称:AUB-I)、未分类(not yet classified)的AUB(简称:AUB-N)[5]。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围绝经期,也被称为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
这个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
这种状况可能会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但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诊断过程以及治疗选择。
一、认识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1.定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在女性进入更年期前后,出现异常的子宫出血情况。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系统逐渐停经的过渡期,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
正常情况下,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也会逐渐减少,最终停止月经。
然而,在一些女性身上,异常的子宫出血可能在更年期期间发生,这被称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1.病因2.1激素失调在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会不稳定,导致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不规律,可能引起异常出血。
2.2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它可以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和出血。
2.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腔内膜局部间质过度生长形成的病变,它通常是良性的。
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出血,导致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
2.4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病因外,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还可能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炎症以及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包括阴道流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少、淋漓不净;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等,量多者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表现。
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方式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经期、周期、量和持续时间的变化,同时了解有无相关的血液病病史以及家族遗传史等。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病例分享简介本文分享了一个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旨在增进对该病症的理解和诊治方案的探讨。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位52岁的女性,近期出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症状。
症状包括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身体检查显示子宫位置正常,无其他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初步诊断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
诊断与治疗方案经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认了诊断,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尔蒙治疗:患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以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减少出血症状。
2. 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决定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该术后,出血症状明显减轻,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3. 随访与调整:术后,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果与讨论经过治疗和随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出血情况明显改善。
该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患者中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例的结果并不代表所有患者的疗效。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应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针对该病症,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可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然而,针对不同的个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吃什么药。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多已无生育要求,故治疗的原则是迅速止血,预防出血过频、过多,纠正贫血,改善一般情况,遏制子宫内膜因持续无排卵造成的增生过长,诱导绝经,防止癌变。
1.一般治疗在明确功血的诊断后,应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
了解出血的时间和贫血的程度。
对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80~100g/L),可给予口服铁剂,常用的制剂有硫酸亚铁,0.3g,3次/d;琥珀酸亚铁(速力菲),0.1~0.2g,3次/d;辅以维生素C,0.1g,3次/d。
伴有胃肠道疾病时,可采用铁剂注射,如右旋糖酐铁,50~100mg,肌内注射,1次/d。
对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g/L),应卧床休息,除应补充铁剂外,还应少量多次输血,可给予浓集红细胞,1~2U,1~2次/周,同时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
出血时间长者,为防止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
2.止血对围绝经期功血所适用的止血方法有刮宫,孕激素内膜脱落法,止血剂,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
宫缩剂被认为无明显止血效果。
(1)刮宫:据统计,有一定数量的功血患者,在刮宫后自然痊愈。
Mock仅用刮宫术,即获得83%的治愈率,因为退化变性的内膜被刮除后,流血会自然停止。
刮宫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特别是在出血严重,出血时间长,威胁患者的健康时,能迅速止血。
围绝经期功血者应常规给予刮宫术,可采用分段刮宫,刮宫应彻底,既起止血作用,又可通过对刮出物的病理检查,了解内膜增生情况,除外内膜恶变。
但如出血量不多,近期刮宫病检阴性者则不必反复进行。
(2)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尚有一定的雌激素水平时,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能完全剥脱,然后在自身的雌激素影响下修复而出血停止。
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病例分享摘要本文分享了一个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病例。
该病例描述了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
通过此病例,我们可以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对病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48岁的女性,主诉发现持续性出血已经持续了2个月,并伴有腹痛和不规则月经。
该患者正处于围绝经期,之前月经周期正常。
她没有其他明显症状,身体状况良好。
病因分析经过详细检查和病史询问,我们发现该患者的异常出血可能是由于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引起的。
在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但仍可能发生异常出血。
此外,该患者之前月经正常也排除了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诊断过程为了确定诊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和子宫呈正常状态,无明显异常。
然后,我们进行了血液检查,发现该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
最后,我们进行了超声检查,发现卵巢有可疑的卵泡。
基于这些检查结果,我们最终确诊了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
治疗方案对于这种类型的疾病,我们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方法。
我们向患者解释了疾病的性质以及治疗方案,并鼓励她定期进行随访。
我们给予了患者一些口服药物来调节激素水平,同时建议她注意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
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出血逐渐停止。
结论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特别是在围绝经期的女性中。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该病例分享,我们希望能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管理·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须警惕刘佳其一、什么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所谓围绝经期,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及绝经期后之间,由于激素水平及人体结构等变化,女性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可能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此时两个卵巢内虽然有卵泡发育,但卵泡均不排卵,就会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脱落导致出血。
因此,针对处于围绝经期的高危女性,要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将内膜取出进行病检,确定其性质。
二、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女性在围绝经期时,卵巢功能会逐渐衰退,且卵巢内的激素水平会不断下降,丧失对下丘脑及垂体的反馈作用,就会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虽然卵巢内残存的卵泡也有发育,但此时卵巢不会继续排卵。
卵巢在雌激素的长期影响下,子宫内膜腺体会出现增生反应,且会出现持续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轻度增生过长、腺瘤型增生过长或腺囊型增生过长等症状。
若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就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生不完整脱落,出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更易发生月经失调。
在检查后,若排除肿瘤、炎症、妊娠、外伤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且患者体内没有节育器时,就可确诊为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上认为子宫出血是由于患者神经内分泌失调诱发的。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包括月经周期及经血量的改变。
一般来讲,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周期可能缩短也可能延长,或延长至2 ̄3月来一次月经。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停经与规律月经轮流出现的情况。
2. 月经量不规则,月经量可能过少也可能过多,还可能淋漓不断。
部分患者经血中会伴有大血块,或者大量出血,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慌、头晕等病症。
四、为什么要重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一般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的子宫出血情况。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子宫内膜不规律出血为主要特征。
AUB包括围绝经期不规律出血、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AUB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AUB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来实现,其中宫腔镜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手段之一。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刮宫术是宫腔镜手术治疗AUB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宫腔镜显像下将子宫内容物刮取出来,达到清除子宫内膜、止血和取材检查等目的,适用于围绝经期不规律出血、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治疗。
同样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也是通过宫腔镜显像下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手术。
它可直接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去除其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也是宫腔镜手术治疗AUB的重要方法之一。
子宫肌瘤是导致AUB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
传统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可以在宫腔镜显像下精准定位和切除子宫肌瘤,而且在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宫腔镜手术治疗在AUB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宫腔镜手术治疗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大于5厘米的子宫肌瘤、宫颈癌等需要开腹手术来进行治疗。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期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或者子宫肌瘤等问题,从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
当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经期间隔缩短等情况,甚至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及时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1.明确诊断,精准治疗。
宫腔镜手术可以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情况,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病因。
在确定了病因的基础上,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精准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2.微创治疗,创伤小。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宫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这对于围绝经期的患者来说意味着更少的痛苦和更快的康复。
3.预防术后并发症。
宫腔镜手术操作精准、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这对于围绝经期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4.改善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贫血等严重后果。
宫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周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5.降低治疗成本。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宫腔镜手术的治疗费用更低,术后康复快。
这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它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精准诊断、有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成本。
我国的宫腔镜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09)004
【摘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主要与卵巢
功能衰退有关.卵巢衰退后常处于无排卵状态,可能引起月经异常,同时也是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诱发因素.多数AUB会使患者不适,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及时干预.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丰富和规范化,越来越多的AUB在门诊即得到
了快速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需针对病因进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AUB的
病因包括结构性改变和无结构性改变.无结构性改变者常需进行药物干预,如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尤其是短效口服避孕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以及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还可辅以微创治疗如宫腔镜手术和子宫内膜消融术等,这使得很多AUB 患者避免或推迟了子宫切除手术.
【总页数】7页(P313-319)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
【相关文献】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J], 肖志坚
2.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3.诊断性刮宫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唐润姣
4.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J], 陈香冲;张振峰
5.宫腔镜在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寇小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