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4
异常子宫出血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患者姓名:张女士年龄:35岁性别:女入院时间:2023年6月12日入院方式:步行入院主诉:异常子宫出血现病史:张女士自述,从2023年5月开始,出现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偶有下腹隐痛。
曾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略有改善。
但出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此次因出血持续约10天,且出血量较大,故前来我院妇科就诊。
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无外伤手术史。
无输血史。
个人史:患者从事办公室工作,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无冶游史。
婚姻家庭情况:已婚,有一子,夫妻关系和睦。
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体检:T: 37℃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通畅,阴道壁无充血。
宫颈光滑,无糜烂样改变。
宫体增大,质地中等,活动度好,无压痛。
双附件区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 红细胞3.5×1012/L 血小板200×109/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盆腔B超:子宫肌瘤可能性较大,具体待进一步检查。
诊断:1.异常子宫出血2.子宫肌瘤(可能性大)首次病程记录:时间:2023年6月12日患者张女士,女,35岁,因“异常子宫出血”入院。
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现将初步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说明如下:诊断:1.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
具体病因待进一步检查确定。
2.子宫肌瘤(可能性大):根据盆腔B超检查的结果,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较大。
但具体诊断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初步治疗方案:1.针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止血、抗炎等。
异常子宫出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异常子宫出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一、病历回顾患者女性,32岁,主诉经期异常出血已有半年,伴有周期性腹痛和腰酸等症状,初步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宫血32例临床治疗体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前期,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种,围绝经期宫血以无排卵型多见。
鹤庆县黄坪中心卫生院妇产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40岁以上绝经前期功血患者32例,占同期40岁以上的妇科子宫出血50例的64%,应用诊刮联合甲羟孕酮辅以止血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龄40~52岁,病程4个月至7年不等。
1.2 症状和体征,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3例,月经周期紊乱伴经量增多16例,月经周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子宫正常大小20例,子宫增大12例。
1.3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30~60 g/L 4例,64 g/L以上13例,9 g/L以上15例。
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异常,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正常,子宫大于正常的12例。
32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发现子宫壁间肌瘤2例。
1.4 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3例。
2 治疗方法2.1 诊刮甲羟孕酮止血先行诊刮术,刮出物送上级医疗机构做病理检查。
术后辅以5%葡萄糖500 ml加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3.0 g及氨甲苯酸注射液(止血芳酸)0.3 g与维生素C 注射液3.0 g静脉滴注2~3 d。
流血时间长者还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于诊刮当日服甲羟孕酮10 mg,1次/8 h,血止后开始减量,首次减1/3,每减1次量维持3 d,逐渐减至日维持量4 mg,自血止算起连服20~22 d,第二个周期可采用甲羟孕酮4 mg/d,维持用药治疗3~5个周期,将有助于平稳地渡过出血期,从而逐渐进入绝经期。
2.2 纠正贫血对血红蛋白在60 g/L以下及出血量多的5例均给予输血,加服复方阿胶浆及硫酸亚铁片口服补血。
3 疗效观察3.1 止血效果本组32例经诊刮联合甲羟孕酮治疗24、48 h血止者分别为29例、2例,占96.87%,而且在甲羟孕酮维持期间未见突破性出血,停药后半年再次出血者仅有1例,一年以后再次出血者有3例,占12.5%。
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出血100例病因及治疗分析讨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10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及B超检查,病历材料,治疗方法,结果:功血30例、正常子宫内膜炎20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炎10例、子宫平滑肌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20例。
? ? ? ? ? ? ? ? ?? ? ? ?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大部分病因是功血其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但子宫不可忽视。
盆腔B超,子宫内膜治疗是主要。
诊断及方法: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尤其在围绝经期这段时间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存质量,尤其是月经过多,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
现将我院妇科、门诊2011-2012年10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历材料进行分析如下:1.能性子宫出血。
2.子宫平滑肌肌瘤。
3.子宫腺肌瘤。
4.环移位等临床表现:盆腔彩色多普乐超声检查,子宫内膜诊检查结果,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子宫内膜病检,内膜增生过长官吏腺性过长,分泌期欠佳,非典型增生,基本正常内膜,器质性病变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B超指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贫血者补充铁剂,维生素C,严重贫血者需要输血。
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及预防,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药物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
止血类药可选用抗纤溶药物和促凝血的药物,常用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氨基乙酸,维生素K1合成的孕激素类药。
可选妈富隆、炔诺酮、达那唑等,达那唑可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诊刮术,目的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激素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功血,子宫肌瘤挖出术适用于月经过多合并子宫肌瘤直径超过3厘米或者肌瘤为粘膜下肌壁间凸向粘膜下肢。
讨论:围绝经期分妇女异常出血主要病因为功血。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病例分享简介本文分享了一个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旨在增进对该病症的理解和诊治方案的探讨。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位52岁的女性,近期出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症状。
症状包括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身体检查显示子宫位置正常,无其他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初步诊断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
诊断与治疗方案经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认了诊断,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尔蒙治疗:患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以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减少出血症状。
2. 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决定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该术后,出血症状明显减轻,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3. 随访与调整:术后,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果与讨论经过治疗和随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出血情况明显改善。
该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患者中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例的结果并不代表所有患者的疗效。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应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针对该病症,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可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然而,针对不同的个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异常子宫出血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异常子宫出血门诊病历。
日期:[具体年月日]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女。
年龄:[X]岁。
主诉:下面老是不规律出血,这血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把我折腾坏了。
现病史:这月经啊,以前还算是个守时的“客人”,每个月都能按时来按时走。
可最近几个月,完全乱套了。
有时候月经刚走没几天,又突然来一点,量不多,但总是这么断断续续的。
就像水龙头没拧紧似的,滴滴答答。
我也没吃啥特别的东西啊,生活也和以前差不多,就是不知道为啥会这样。
有时候感觉肚子还有点隐隐作痛,就像有个小虫子在里面轻轻地咬,不太舒服。
这出血搞得我整个人都提心吊胆的,啥事儿都干不好,总担心血突然就多起来了。
既往史:以前身体还算可以,就是有点小感冒啥的,吃点药就好了。
没做过啥大手术,就小时候割过阑尾,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儿了。
没有啥特殊的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啥的,我都没有。
也没有过敏的东西,平常也不怎么吃药,就偶尔吃个止痛片,痛经的时候吃。
婚育史:结婚[X]年了,老公身体也挺好的。
生过[X]个孩子,都是顺产的,最后一次生孩子是在[具体年份]。
生完孩子之后,月经一直还算正常,就是最近才开始不正常的。
一直都用的普通的卫生巾,没有用过啥特殊的卫生用品。
月经史:初潮是在[具体年龄]岁,以前月经周期大概是28 30天,每次来个5 7天,月经量也适中,头两天稍微多一点,后面就慢慢少了。
可现在完全没个准儿了,周期短的时候20天就来一次,长的时候能拖到40多天,月经量也是时多时少,我都被搞糊涂了。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看起来还可以,就是脸色有点白,可能是这老是出血给闹的。
血压[具体数值],心率[具体数值],都还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柔软,没有摸到啥肿块,但是按下去的时候,肚脐下方有点轻微的压痛,就像轻轻捏一下有点疼的那种感觉。
妇科检查:外阴看起来正常,没有红肿啥的。
阴道通畅,有少量血液,颜色有点暗。
宫颈光滑,没有看到明显的糜烂或者赘生物。
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型功血38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型功血,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较为多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气质性病变存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崩漏之范畴。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绑证治疗该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8例,系我院门诊病例,皆为经产妇。
年龄45岁~50岁20例,50岁~55岁1 8例,孕次2~6次,产次1~3次,有剖宫产史者10例,放环史者I 5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
2诊断依据2.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紊乱,骤然I缸崩或淋漓不净,经久不愈,或伴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全身症状,舌质紫,或兼瘀点、瘀斑,苔薄,脉细涩。
2.2妇科检查阴道内可见暗色血液或夹血块,子宫正常大或略大,双侧附件区未及包块,无痛。
2.3超声检查宫内膜总厚度>1.6cmt 12.4病理学检查就诊3月内均行诊刮术,刮出物病理报告示子宫内膜呈不同程度增生,排出予宫恶性病变。
2.5治疗状况38例中,辨证治疗缓解后复发者6例;激素治疗无效者10例;多种西药(包括抗菌素)交替治疗无效者1 5例;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效者例。
3治疗方法冶则: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 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 2g、生白芍1 5g、当归l 2g、生枳壳1 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
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
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
4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4.1疗效标准显效:l~2疗程,出血止,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恢复正常,诸证缓解或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有效:1~2疗程,出血止,停药不久出现不规则出血,连服3~6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无效:1~2疗程,出血无好转,诸证未减,甚至加重,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病例分享摘要本文分享了一个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病例。
该病例描述了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
通过此病例,我们可以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对病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48岁的女性,主诉发现持续性出血已经持续了2个月,并伴有腹痛和不规则月经。
该患者正处于围绝经期,之前月经周期正常。
她没有其他明显症状,身体状况良好。
病因分析经过详细检查和病史询问,我们发现该患者的异常出血可能是由于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引起的。
在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但仍可能发生异常出血。
此外,该患者之前月经正常也排除了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诊断过程为了确定诊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和子宫呈正常状态,无明显异常。
然后,我们进行了血液检查,发现该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
最后,我们进行了超声检查,发现卵巢有可疑的卵泡。
基于这些检查结果,我们最终确诊了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
治疗方案对于这种类型的疾病,我们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方法。
我们向患者解释了疾病的性质以及治疗方案,并鼓励她定期进行随访。
我们给予了患者一些口服药物来调节激素水平,同时建议她注意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
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出血逐渐停止。
结论围绝经期异常卵巢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特别是在围绝经期的女性中。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该病例分享,我们希望能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出血病例分享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位患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出血的病例,
包括病患的临床症状、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
通过分享这一病例,
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多了解和处理这种疾病的经验。
病例介绍
患者为女性,年龄为49岁。
她出现了不规则的出血,并伴有
经期的延长和增多。
病发后,她还经历了腹部疼痛和不适感。
根据
病史和症状,她被怀疑患有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出血。
诊断过程
为了确定诊断,医生对患者进行了问诊和身体检查。
同时,进
行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
此外,医生还进行了妇科超声检查和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这些检查结果
支持了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出血的诊断。
治疗方法
经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治疗目标,医生决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
患者接受了荷尔蒙替代疗法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组合治疗。
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药物反应,以及治疗的疗效。
结论
通过本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出血的病例在临床上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这份病例分享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这种疾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清热、收敛止血法治愈绝经后子宫出血病案:王某,女,71岁。
初诊:1985年1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已绝经17年,自1981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而出现阴道流血,一个月中可发生四至六次,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
1983年10月起,阴道出血量增多,每天均有,每月必有四天量多如月经状。
曾服十剂健脾补肾中药不效。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凝血、炎性渗出物及少许破碎的增殖期宫内膜,间质中为淋巴细胞浸润”。
妇科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除阴道流血外,无其他明显不适,睡眠尚可,二便调。
诊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少,脉沉细。
辨证: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治法:滋阴清热,收敛止血。
处方:生地黄10g 白芍30g 茜草根10g 槐花10g 大小蓟各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生蒲黄10g 艾叶炭10g 血余炭10g乌贼骨10g 煅龙牡各30g14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二诊:2月15日。
服药4剂后,阴道出血即止,仍坚持服完114剂。
现手指有麻木感。
舌脉同前。
前方加葛根15g,服15剂,隔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1985年11月随访,药服完,至今未再出现阴道出血。
按语此症西医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出血”,属中医之崩漏范畴,预后大多欠佳。
但此患者经妇科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病变,故可放心处方用药。
按照中医治疗老年崩漏之常法,以及患者的舌质、脉象,似应予以健脾补肾之剂。
但患者就诊前已服健脾补肾药数十剂不效,其病机当细细究之。
观其年事已高,且出血日久,必伤肝肾之阴,阴液既伤,相火必旺,热扰血室则下血难愈。
故应辨其证为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沿用滋阴清热、凉血收敛之品,以滋肝肾、泻火热,敛妄行之血。
此例提示:治疗老年崩漏,滋阴清热止血亦为重要一法。
(王向军整理)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57-358,祝谌予医案。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过程中均闭经,总有效率达到100%;30例患者中27例能够规范服药,其中有11例用药治疗后直接进入绝经期(参照标准为闭经> 1 年),22例在停止服用米非司酮后的31~65 d,平均时间为39 d后恢复月经。
治疗过程有1例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处理后恢复。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激素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主要病因是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而引发的子宫异常出血。
患者由于内分泌失调引发不能正常排卵进一步引发月经失调。
患者长期反复子宫出血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2]。
米非司酮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药物。
本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利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就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43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为(50.21±5.6)岁。
纳入标准: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前1年内未进行过其他激素的治疗;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症。
排除标准: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患者;患有血液疾病患者。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
病例简介
患者,女,48岁,初诊日期2019-06-27
主诉
月经不规则4月,阴道流血10天。
现病史
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
近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25-45天,经期5-10余天,量时多时少,无腹痛腹胀,无同房出血,无潮热多汗,无失眠烦躁,无腰背酸痛,无消瘦乏力等。
近2月中药口服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BMP2019-06-02,量少,每天1-2片护垫量,5天净。
10天前再次出现阴道流血,起初量中、色红,同月经第1天量,后阴道点滴褐色分泌物淋漓不净至今,伴轻度疲乏无力,无头昏心悸,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无殊。
既往史、个人史: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史,否认吸烟、酗酒、不良嗜好,否认长期用药史。
月经史:初潮14岁,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近4月月经不规则详见现病史。
婚育史:已婚,1-0-1-1,20年前与丈夫因计划外妊娠人工流产1次,14年前足月平产1女,体健,工具避孕。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肿瘤家族史,否认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一般体格检查:身高162cm,体重54kg,血压108/62mmHg,心率78次/分。
会阴消毒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粘膜皱襞无破溃,内见少量褐色分泌物;宫颈柱状上皮轻度外移,触之无活动性出血,无举痛;子宫前位,常大,形态规则,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HCG 0.5IU/L;
血常规:Hb 101g/L
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
性激素:
(1) 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妇科超声: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均匀。
子宫内膜双层厚8mm,回声欠均,宫腔局部分离,内见液性暗区,较宽处约2mm。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O),轻度贫血。
处理:
(1) 地屈孕酮 10mg,每日2次,口服,服用10天后停药撤退性出血;
(2) 琥珀酸亚铁口服纠正贫血治疗;
(3) 患者地屈孕酮口服后于第2天血止,停药后第3天撤退性出血,量中,5天血止。
嘱之后每次撤退性出血第16天开始地屈孕酮10mg,每日2次,口服10天。
病例分析
1. 本病例排除妊娠和结构性AUB,凝血功能正常,无抗凝药物干预,首先考虑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
围绝经期AUB-O的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周期,对合并绝经相关症状的患者需控制症状,并减少远期并发症。
治疗以药物为主,对药物控制不佳或疑有内膜病变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2. 患者轻度贫血,鉴于此年龄段的血栓风险,考虑选择孕激素“子宫内膜脱落法”止血,可以选择黄体酮或者地屈孕酮,因地屈孕酮内膜转化更完全且剂量更低,肝脏负担更小,故选择地屈孕酮,用法:地屈孕酮10mg,每天2次,连用10-14天。
3. 因病因未去除,患者停药后可能会出现症状反复,需要长期周期调整防止再次不规则出血,故继续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
如同时出现更年期症状,改用雌孕激素序贯或连续联合治疗。
结合该患者无潮热、多汗、烦躁等绝经相关症状,告知上述治疗方案后选择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用药期间月经规则。
在长期孕激素管理时,考虑地屈孕酮可充分转化子宫内膜,与其他合成孕激素相比不增加乳腺癌风险,长期应用安全性好。
4. 如孕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出现撤退性出血或有绝经相关症状的患者,考虑为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不足。
在此时期可以选择芬吗通
1/10或2/10连续序贯治疗,模拟正常周期,待无月经要求换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法或者替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