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经病理确诊为DUB、常规刮宫及性激素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围绝经期患者给与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
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检验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和孕酮(P)值、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en)。
月经情况随访6个月。
结果:68例患者均在用药期间闭经,贫血不同程度改善。
米非司酮用药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下降不明显(P>0.05),雌二醇(E)、和孕酮(P)下降明显(P<0.05),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监测肝肾功无影响。
48例停藥后6个月无月经来潮,15例月经稀少,5例月经恢复正常。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诱导闭经,安全有效,不易复发,但同时也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长期服药后耐药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子宫出血;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止血、调整周期、促进排卵等,出血症状严重者常需刮宫等手术治疗。
围绝经期功血临床上多为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无排卵以及孕激素缺乏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1]。
难治性(又称顽固性)功血,指经上述常规手段不能奏效且病程较长者。
本文回顾分析68例难治性围绝经期功血,在辅以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口服,同时监测治疗前后FSH、LH、E、P、B超测定子宫内膜变化,来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常规治疗包括止血、调整周期及刮宫后无明显疗效患者68例,年龄46~54岁,平均49.8岁。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初诊日期2019-06-27主诉月经不规则4月,阴道流血10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
近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25-45天,经期5-10余天,量时多时少,无腹痛腹胀,无同房出血,无潮热多汗,无失眠烦躁,无腰背酸痛,无消瘦乏力等。
近2月中药口服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BMP2019-06-02,量少,每天1-2片护垫量,5天净。
10天前再次出现阴道流血,起初量中、色红,同月经第1天量,后阴道点滴褐色分泌物淋漓不净至今,伴轻度疲乏无力,无头昏心悸,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无殊。
既往史、个人史: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史,否认吸烟、酗酒、不良嗜好,否认长期用药史。
月经史:初潮14岁,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近4月月经不规则详见现病史。
婚育史:已婚,1-0-1-1,20年前与丈夫因计划外妊娠人工流产1次,14年前足月平产1女,体健,工具避孕。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肿瘤家族史,否认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一般体格检查:身高162cm,体重54kg,血压108/62mmHg,心率78次/分。
会阴消毒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粘膜皱襞无破溃,内见少量褐色分泌物;宫颈柱状上皮轻度外移,触之无活动性出血,无举痛;子宫前位,常大,形态规则,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HCG 0.5IU/L;血常规:Hb 101g/L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性激素:(1)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妇科超声: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均匀。
子宫内膜双层厚8mm,回声欠均,宫腔局部分离,内见液性暗区,较宽处约2mm。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O),轻度贫血。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85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85例。
结果 85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9-56岁,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9例(576%),妇科疾病16例(188%),血液系统疾病11(129%),其他9例(106%),有10例在接受超生检查时发现异常,后又接受宫腔镜检查,发现无1例有器质性病变。
结论绝经期子宫出血的病因以功血为多,但是需要仔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同时子宫内膜增生也是引起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主要以诊刮结合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为主。
近年来,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关键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原因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5-01围绝经期又称绝经过渡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是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也有历时长达10年以上的。
这个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一般无排卵,此其雌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所以此期常见子宫出血,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甚至癌变。
[1]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以及出血方式超出了正常范围的都属于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发生在为绝经期的子宫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为常见。
[2]对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8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85例患者,所有85例均已婚,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为476,患病时间最短19天、最长5年,初潮13-19岁,平均161岁,行经28-37年。
·110·□经验交流/Exchange of Experience作者简介:朱春芹,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宫颈疾病诊治。
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分析朱春芹(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143)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的3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按照患者的年龄段进行分组,包括青春期(n =20)、育龄期(n =110)、围绝经期(n =190)。
患者均行全身检查、妇科检查(无性生活者肛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超声检查。
部分患者肝肾功能、生殖内分泌测定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检查(TSH)检查,必要者行诊刮术或者宫腔镜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分布情况。
结果 青春期与育龄期的患者发生非结构性因素显著高于结构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结构性因素显著高于非结构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中,青春期患者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排卵障碍;育龄期患者多因子宫局部异常;围绝经期多因子宫内膜息肉。
结论 引发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会逐渐从排卵障碍等非结构性因素转变成结构性因素,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以及各项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构成 Analysis of the Etiology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ZHU Chunqin(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cheng District,Suzhou,Jiangsu 21514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Methods A total of 320 patients with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who visited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cheng District from March 2018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age, including puberty (n =20), reproductive age (n =110), and perimenopause (n =190).All patients underwent systemic examination,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anal examination of asexual living persons),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 and ultrasound.In some patients,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reproductive endocrine assays as well as TSH testing, and if necessary, curettage or hysteroscopy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non-structural factors in adolescent and childbearing ag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ructural factors, and the contrast was significant(P <0.05); the structural factor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structural factors, and the contrast was significant(P <0.05). Among them, the main factor for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adolescent patients is ovulation disorders; multifactorial uterine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of childbearing age; perimenopausal multifactorial endometrial polyps. Conclusion The factors that cause abnormal endometrial hemorrhage will gradually change from non-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ovulation disorders to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diagnosi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should be obtained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s age, medical history and various examination results. Keywords:puberty; childbearing age; perimenopausal perio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etiology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症状及体征的总称,主要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近1年的周期规律性、经期时长、经期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而且源自宫腔的出血则称为异常子宫出血,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加以鉴别,若未及时治疗,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使盆腔造成感染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的病变,时间久得不到控制甚至可能会发展成子宫内膜癌[1-2]。
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宁林莹;张雄;邓小燕【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对105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89.6%(94/105),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期子宫内膜改变27例(占25.7%),单纯性增生59例(占56.2%),复杂性增生10例(占10.5%),不典型增生8例(占7.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例(占8.6%);子宫内膜癌5例(占1.9%).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年龄和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是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008)019【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围绝经期子宫出血;诊刮;病理分析【作者】宁林莹;张雄;邓小燕【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525300;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525300;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5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6围绝经期又称绝经过渡期,妇女一般从41岁起进入围绝经期,此时卵巢内卵泡数目和排卵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下降,约80%的妇女出现血管运动失衡症状。
平均在51岁进入绝经期,不再有月经来潮。
血管运动失衡症状通常持续2~5年逐渐消退,而在此未绝经期期间妇女子宫的异常出血是十分常见的。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及(或)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长期持续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等,因而子宫出血是此期较常见的症状,但是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包括癌变及癌前病变[1]。
而引发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3],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和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疾病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例出现的频数为多。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指绝经前及绝经后的阶段,子宫内膜由于激素不平衡引起的不规则、过多及/或过长的阴道出血。
该病的发病率在50岁以下女性中较高,它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给严重的经血量损失带来不便和风险。
围绝经期AUB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提高患者尿失禁、影响生殖健康,甚至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目前,治疗围绝经期AUB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两种。
药物治疗以黄体素、口服避孕药、GnRH类药物等为主,药物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围绝经期AUB病人治疗效果较差。
而手术治疗由于其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良好的治疗前景,成为目前治疗围绝经期AUB的主要手段之一。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AUB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无须大规模手术、病人术后出血量少等。
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AUB的疗效可与开腹手术媲美。
研究结果表明,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AUB的疗效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出血量也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有效控制了手术风险。
此外,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宫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切口和更短的住院时间等优点,为患者带来更少的疼痛和不便。
总之,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AUB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广大围绝经期AUB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治疗选择。
但是,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检查、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选择适合的患者并根据病变类型施行宫腔镜手术,通过多学科及多模式的诊疗来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在宫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术后预后,尤其是解决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问题。
此外,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我们还需要优化操作方式和完善相关的后续随访和干预方案,可以采用康复调理、辅助治疗等手段,确保治疗的最终效果和成功率。
因此,宫腔镜手术治疗围绝经期AUB,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献计建议和配套方案。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病例分享简介本文分享了一个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旨在增进对该病症的理解和诊治方案的探讨。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位52岁的女性,近期出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症状。
症状包括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身体检查显示子宫位置正常,无其他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初步诊断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
诊断与治疗方案经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认了诊断,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尔蒙治疗:患者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以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减少出血症状。
2. 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决定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该术后,出血症状明显减轻,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3. 随访与调整:术后,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果与讨论经过治疗和随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出血情况明显改善。
该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患者中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例的结果并不代表所有患者的疗效。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应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针对该病症,荷尔蒙治疗和介入治疗可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然而,针对不同的个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分析阴道出血为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妇女生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如外阴、阴道、宫颈、子宫等处。
其表现形式可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癌性出血、炎性出血、与妊娠有关出血、手术后出血、与内分泌有关的出血和全身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等多种,虽然绝大多数出血来自宫体,但不论其源自何处,除正常月经外,一般均统称为阴道出血。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门诊患者,年龄39~76岁,其中39~50岁16例,51~60岁36例,61岁以上13例,其中绝经患者距出血年限为1~20年,平均6.8年。
1.2 病因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一年后又有阴道出血称绝经后阴道出血。
若出血量极少,历时2~3日即净,多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或老年性阴道炎,内分泌原因亦可引起绝经后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近期绝经的妇女。
阴道流血似月经样,按时停止,但无规律可循。
如果多方面检查皆未找到病因时,可怀疑卵巢内是否有一些残留的卵泡,由于某种不明的原因呈一过性的发育所致,亦可能由于从脂肪等周围组织转换来的雌酮作用于子宫内膜所致。
若流血量较多、流血持续不净或反复阴道出血,均应考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其次为炎症、内分泌因素、息肉等。
卵巢功能衰退后,肾上腺分泌少量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经过一段时间引起子宫出血。
出血量虽不多,但可以反复。
因体内无孕激素作用,增生的子宫内膜聚合作用较强,一次性将子宫内膜剥脱完全,故形成不规则反复出血。
2 诊断2.1 生殖道肿瘤绝经前后,特别是绝经多年后妇女有阴道流血者,应首先考虑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
多见于50~60岁妇女。
绝经前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持续出血不止,或绝经后多年反复出血者多为子宫内膜癌所引起。
检查时子宫增大变软。
凡出现上述流血者应尽早行分段诊刮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在宫腔镜检查下行活组织检查。
子宫肉瘤,检查时子宫明显增大,甚至腹部检查时即能扣到。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布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刮宫术治疗,病理切片送检,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52例子宫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59.62%,恶性肿瘤5.77%,存在子宫内膜变化36.42%,其中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其他器质病变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肌瘤在良性病变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6.54%,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均发生于50~55岁;7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其中恶性肿瘤3例。
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多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引發的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较为常见,50~55岁年龄段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阶段,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标签:绝经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围绝经期指的是女性绝经前的过渡阶段,女性一般在41岁不步入围绝经期,其卵泡数目会急剧减少,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卵巢反应能力减弱,引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
为了探讨患者病因,分析病理分布情况,本文以我院近3年收治的52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绝经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经量或周期改变,绝经者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留流血,全部患者均接受刮宫术治疗。
其中,年龄41~74岁,平均(46.91±2.5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8.35±0.67)个月。
剔除妊娠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病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刮宫术治疗,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刮出组织送病理科检验,样本组织经95%乙醇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常规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分析病理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52例子宫出血患者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如下,其中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其他器质病变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在良性病变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6.54%,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恶性肿瘤年龄分布分析
3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50~55岁,显示该年龄阶段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工作习惯,防控恶性肿瘤发生。
2.3 患者出血持续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分析
7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其中恶性肿瘤3例;45例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无恶性肿瘤分布。
由此可知,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3 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呈现逐步衰退现象,体内卵泡数量明显减少,极易引发排卵障碍,而患者则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情况[2]。
本文证实50~55岁年龄段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阶段。
对于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应加强必要
的检查工作,及早发现癌变病例,达到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多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颈息肉、宫颈炎、生殖器恶性肿瘤引发所致,一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征象,应及早来院诊断,而病理学检查是鉴别子宫异常出血的有效方法,可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病变类型,对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段庆美,李珍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205-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