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流行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5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植物病害流行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来说说植物病害流行这个事儿哈。
你知道吗,就好比咱人会生病一样,植物也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呢。
植物病害流行呀,简单说就是植物的病害大范围地出现和传播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啊,有一次我去乡下奶奶家的果园,那里面种了好多苹果树呢。
有一阵子,我发现有些苹果树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颜色也不太对劲,还有些叶子都卷曲起来了。
我就问奶奶这是咋回事呀,奶奶说这就是病害闹的呀。
原来呀,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天气不太好,又有点潮湿,病菌就趁机开始在这些苹果树上蔓延开来啦。
就像我们人感冒会传染一样,这些植物病害也会从一棵苹果树传到另一棵上去,慢慢的,果园里好多苹果树都染上了这种病害呢。
这就是植物病害流行呀,它们在植物界里“横行霸道”,可让果农们发愁咯。
所以呀,植物病害流行可不是个小事情,会对植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呢。
咱可得重视起来,想办法去预防和控制它们,让植物们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呀!
好啦,这就是我对植物病害流行的解释啦,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呀!。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是指病害的传播发展的过程,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
反映了病害在空间的发展规律。
4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5当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6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7定向选择: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形成优势小种,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
8稳定化选择: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
9 S形曲线:S形曲线指病害发生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初始病情很低,其后病情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直至饱和点而病情不再增长的病害曲线,如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
10指数增长期:由开始发病到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达到0.05(5%)为止,此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病情增长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增长速率很高。
11 逻辑斯蒂增长期:由发病数量0.05开始到达0.95(95%)或转向水平渐近线,从而停止增长的日期为止。
在这一阶段,植物发病部位已相当多,病原菌接种体只有着落在未发病的剩余部位才能有效地侵染,因而病情增长受到自我抑制。
随着发病部位逐渐增多,这种自我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病情增长渐趋停止。
逻辑斯蒂增长期经历的时间不长,病害增长的幅度最大,但增长速率下降。
12 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
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
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
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
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
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
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
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
1、植物病害流行(plant disease epidemic)指植物病原物群体在寄主群体量传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系统定义和结构: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复合体,鲁宾逊(Robinson,1976)把这个复合体成为“植物病害系统”。
植物病害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3、病害三角和病害锥体:1933年,林克(Link)提出著名的病害三角: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也会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4、病害四面体:在一定空间,随着时间的改变,感病寄主与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在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而发生的一系列持续一定时间的变化,称之为四面体。
5、病害锥体:鲁宾逊(Robinson, 1976)把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系统;把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系统。
对于后者,除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还须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形成病害四面体。
6、病害流行要素和状态:流行因素分析就是对病害系统结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病害流行系统的结构分为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和人类干预等五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按性质、功能分解成不同要素,依据各要素又可将生物体和环境区分为不同状态。
7、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病的过程。
(侵染链)8、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侵染环)9、侵染连:在病害循环中,有些病原物只产生一种孢子,再由它的多代或多次侵染而形成多个侵染过程,称为同质的侵染连。
有些病害的循环中有不同类型孢子的侵染,形成不同的侵染过程,称为异质的侵染连。
10、多循环病害: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该类病害多是局部侵染病害,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word版本.word 版本.物的增值率高,寿命较短,对环境敏感。
植物病害流行特点
植物病害流行特点是指植物病害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特征,包括发生频率、流行范围和持续时间等。
这些特征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不同的植物病害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可以根据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植物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气候条件较潮湿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得较少。
在农作物种植区,植物病害也会受到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植物病害发生率普遍较高,冬季发生率较低。
其次,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植物病害在一个地方发生,它很可能会通过飞虫、蚜虫或其他传播途径传播到相邻的地方,因此,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会随着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此外,植物病害也可以通过人为传播,例如将植物病害种子带到一个新的地方。
最后,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病害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而在环境条件不太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会更短。
总之,植物病害的流行特点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发生频率、流行范围和持续时间等。
一般来说,植物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气候条件较潮湿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得较少,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会随着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1. 哎呀,植物病害流行啊,得有致病的坏家伙才行呢!就像一群强盗闯进村子,那些病菌啊、病毒啊、真菌啥的就是这些强盗。
比如说小麦锈病,那锈菌就像个贪婪的小偷,悄悄潜入小麦的身体,偷取小麦的营养,一旦它们大量繁殖起来,病害就开始流行啦。
2. 植物病害流行,还得看植物自己的抵抗力强不强啊。
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好不好,体质弱的人就容易生病呗。
你看那些娇弱的花卉,像温室里的兰花,要是环境稍微有点不对,它就可能被病害盯上。
要是植物本身像个强壮的战士,那病害想流行也没那么容易呀。
3. 环境这个因素可不能小瞧喽!这就像人住在房子里,环境不好肯定生病。
如果植物生长的地方又湿又闷,就像住在一个又潮又暗的地下室一样。
比如说,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土壤一直湿乎乎的,那根部病害就容易流行起来,像根腐病就会在这种情况下大显身手。
4. 种植的密度也很关键哟。
你想啊,植物种得密密麻麻的,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连转身都困难。
就拿玉米来说吧,要是种得太密,空气不流通,病菌就容易在里面传播开来,病害流行起来就像一阵风似的,一下子就席卷了整片玉米地。
5. 有没有传播途径也是植物病害流行的一个条件。
这就跟传染病一样,没有传播途径,病怎么传开呢?比如说昆虫,它们就像小邮差,不过是送“坏消息”的。
像蚜虫,它们在吸食植物汁液的时候,就会把病菌从一棵植物带到另一棵植物上,就像传播谣言一样,让病害流行起来。
6. 肥料施得不合理也会让病害流行起来。
这就像人吃饭,吃太多垃圾食品身体肯定不好。
如果给植物施太多氮肥,植物就光长叶子,长得虚胖,抵抗力下降。
就像那些光吃甜食的小孩,牙齿容易坏掉。
这时候病害就会趁虚而入,像白粉病就特别喜欢这种“虚胖”的植物。
7. 天气变化对植物病害流行影响可大了。
有时候天气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植物可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就像我们人突然从热的地方到冷的地方容易感冒一样。
比如说突然降温,植物还没适应呢,一些病菌就活跃起来,病害就开始流行,像霜霉病就爱在这种天气变化的时候出来捣乱。
1、植物病害流行(plant disease epidemic)指植物病原物群体在寄主群体中大量传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系统定义和结构: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复合体,鲁宾逊(Robinson,1976)把这个复合体成为“植物病害系统”。
植物病害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3、病害三角和病害锥体:1933年,林克(Link)提出著名的病害三角: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也会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4、病害四面体:在一定空间内,随着时间的改变,感病寄主与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在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而发生的一系列持续一定时间的变化,称之为四面体。
5、病害锥体:鲁宾逊(Robinson, 1976)把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系统;把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系统。
对于后者,除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还须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形成病害四面体。
6、病害流行要素和状态:流行因素分析就是对病害系统结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病害流行系统的结构分为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和人类干预等五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按性质、功能分解成不同要素,依据各要素又可将生物体和环境区分为不同状态。
7、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病的过程。
(侵染链)8、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侵染环)9、侵染连:在病害循环中,有些病原物只产生一种孢子,再由它的多代或多次侵染而形成多个侵染过程,称为同质的侵染连。
有些病害的循环中有不同类型孢子的侵染,形成不同的侵染过程,称为异质的侵染连。
10、多循环病害: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植病流行学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传播,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随时间的增长,病害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空间不断扩展,造成严重随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2.稳态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称常发病。
3.突发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以前没有,一旦出现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
5.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在其中,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的进化。
它是一种基因调节的过程。
6.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的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的百分率。
7.定向选择: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如果其隐存的水平抗性很脆弱或较弱,逐步大面积推广后,当遇上侵袭力较强的相应毒性菌系,则后者便能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为优势小种,这就是毒性或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
8.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垂直抗病品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面积增加的条件下,毒性小种的侵袭力不如无毒性小种强,在感病品种上竞争不过无毒性小种,不利于毒性突变,使之后代中出现毒性小种频率越来越低的选择,叫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
9.微梯佛利亚效应: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的过程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0.遗传漂变:有限的群体由于继代繁殖中随机“取样”的结果,群体中某些类型往往会被丢失,而其他被选类型在下代中频率相对增高,从而使群体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随机波动或振荡,这就是遗传漂变。
11.基因流动:在寄主病原物群体遗传学中,基因流动和包子远程传播是紧密相关的。
当甲地区推广了抗病品种,病原菌群体中也产生了毒性小种后,通过孢子的远程传播,新的毒性基因也就传入了原来没有这个基因的乙地区,这就是基因型或亚群体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