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辽、宋、西夏、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3.历史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北宋的建立。
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国家并立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金之间,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交流发展为主。
(3)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本课知识可采用歌谣的形式掌握: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耶律德光改名辽政权。
赵匡胤称帝在陈桥驿,960年黄袍加身重任担。
元昊建夏兴庆今银川,1005年宋辽议和澶渊盟。
完颜阿骨打显其才能,会宁建金朝于1115年。
先灭辽、北宋又侵南宋,岳飞抗金在郾城大战。
1141年宋金议和对峙现,民族关系得到大发展。
三、轻松过关1.北宋的都城是( )A.南京 B.临安 C.东京 D.燕京2.辽是下列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A.回纥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3.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其都城在 ( )A.上京 B.东京 C.兴庆 D.会宁4.947年将契丹国改名为辽的统治者是 ( ) A.耶律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5.基本上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政权是 ( )A.北宋 B.南宋 C.辽 D.金6.建立西夏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7.下列事件,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有 ( )①藩镇割据局面基本结束②澶渊之盟③岳飞抗击金兵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8.下列四幅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9.南宋的抗金将领中,最杰出的是 (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杨业10.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 ( )A.辽朝 B.金朝C.西夏 D.蒙古11.在“陈桥兵变”中做皇帝的是 ( ) A.赵匡胤 B.赵匡义 C.赵构D.赵普12.下列政权被金消灭的有( )①辽②北宋③西夏④南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D.②④13.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御驾亲征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C.宋真宗 D.宋高宗14.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最为突出的是岳飞统率的 ( )A.杨家将 B.戚家军C.八字军D.岳家军15.建立南宋王朝的是( )A.赵构 B.赵普C.赵匡义D.赵匡胤16.台湾在宋朝时叫( )A.琉球 B.流求C.台湾D.夷洲17.以下有关“澶渊之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 B.南宋向金称臣C.双方商定以大江至大散关为界 D.宋辽结兄弟邦,互不用兵18.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1. 收复建康 2. 获得郾城大捷3.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复习指导】1.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根据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完毕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场面。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宋太祖有关。
2. 简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3. 简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4. 简述宋朝改革和开展科举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5. 从北宋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中,对我们今天有何经历教训及启示。
6. 与北宋并立的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掌握契丹与党项开展一览表。
7.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8. 简述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评价〕。
9. 简述宋夏和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评价〕。
10.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1.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12. 女真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代,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13. 简述金太祖采取稳固统治的措施14.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15.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赵构就是宋高宗。
16. 南宋初年最著名的抗金将领是岳飞。
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7. 简述岳飞抗金的成果。
18. 简述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19. 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并谋杀岳飞的原因是什么?20. 比拟宋辽和议、宋夏和议以及宋金和议的一样点以及不同点,并考虑该如何评价这些和议呢?21. 岳飞受到后世人民思念尊敬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岳飞抗金?〕22. 辽和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3. 有人认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而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政治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建宋,定都东京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二府三司、三衙,扩大科举地方: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转运司,通判王安石变法富国:青苔法、寡役法等强兵:“兵农合一”,征兵制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通过和议维持边疆稳定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南宋偏安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南北面官制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仿宋制,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猛安谋克制元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巩固统一地方:行省制边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民族:四等人制交酒:修驿站,设驿道经济社会农业:一年两(三)熟的复种制:宋朝内地开始植棉,元朝南方普遍;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边僵农业进步手工业制瓷: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和釉里红采矿:北宋开采煤,东京居民已用煤作燃料商业及城市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在边境设榷场:出现纸币;海外贸易繁荣经济中心南移进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灭亡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影响:”苏湖熟,天下足”;南北分卷制度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文化儒学复兴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主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公的根本原则,称“天理”;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文学艺术文学:宋词、元曲,话本艺术:书法追求个性;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科技宋朝: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元期:郭守敬天文学和《授时历》;王祯《农书》文字辽(契舟小字,大字)、金(女真文),西夏(西夏文),元(八思巴文)。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2-05-03T13:32:32.4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5期供稿作者:◆蒋袁莉[导读] 最后在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歌曲声中结束本课。
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蒋袁莉重庆市綦江区古南中学401420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主题第六课。
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封建社会由盛至衰的过程,本课恰是封建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即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在这一时期多个民族并存,共同谱写中华文明。
学好本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意识。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和所教初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本课容量大、头绪多的情况下,打破条目限制,调整教材顺序,将本课内容划分为三大项: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建立:2、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关系:3、辽、宋、西夏、金政权并立时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这样划分,既有利于理清本课脉络,也为学生学习元朝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根据教学双向性原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记住辽、宋、西夏、金政权建立时间、民族首领、都城及其重要盟约。
能力目标:理解辽、宋、西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因并立政权在短暂的交战后建立起了长期的和平交往关系,这种和的意义,对当时和未来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把此目标确立为本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爱戴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剧照、陈桥兵变、两宋形势图、靖康之耻图片,《精忠报国》《满江红》视频等资料)。
(学生准备):完成导学图预习部分,了解岳飞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新课程呼唤的教学过程是要“依赖主体的不断活动”而构建认知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为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第一课。
上一主题虽然有隋唐的统一,但隋唐的统一中仍包含着相当严重的“分立”倾向,所以才有藩镇割据,有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10至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本课辽、宋、西夏、金承五代十国而来,这些政权并立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民族融合,实际上民族关系已处于更大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中了,为我国以后的元明清三个巨大统一王朝准备了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
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
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需要培养。
三.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1)知道北宋的建立。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政权及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宋辽、宋夏战和关系,理解战和的实质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学习分析事物发展特征的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学习对事件的评价方法。
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学习信息获取与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契丹人、党项羌、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以及岳飞抗金
1 、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
10至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辽、宋、西夏、金这些地方性民族政权相继建立后,才形成并立关系。
因此,只有先了解这些政权的建立,才能了解它们的并立关系。
了解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地位。
对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我将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填写表格、师讲授、师生共同归纳的方式进行处理。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岳飞抗金。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中原地区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岳飞为正义而战的精神令人崇敬。
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学习岳飞抗金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我将通过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历史故事加深了解。
课堂小讨论怎样评价岳飞抗金?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本课难点是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理解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又如何理解并立?由于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所以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本课难点。
我将通过和学生共同回忆七上第四学习主题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体会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融合,结果是在直接统治区域内融合成了一个民族,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汉族;而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发展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其主流是发展而不是融合。
如何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于是找出与“并立”相对比的“分立”,从而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政权的并立。
“分立”的含义中有一种分化、分离的倾向,与东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情况相符。
而辽、宋、西夏、金这几个王朝终究没有分出高下,又没有表示继续分裂的意思。
他们的“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辽、宋、西夏、金承五代十国而来,虽然是分庭抗礼,但实际上已处于更大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中了,开元明清三个巨大的统一王朝的蝉联局面。
为便于理解,我利用图片、示意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初一下期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所以既要加强上述能力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重难点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
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杨家将”的故事吧,你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宏愿吧,你会背诵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满江红》吗?那么你是否知晓这些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呢?你是否还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呢?请来领悟这个民族政权并立时的时代大观吧!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1、民族政权建立
先出示思考题,学生阅读辽、北宋、西夏的建立此目和南宋和金的对峙此目中的金的建立和南宋建立。
在填写表格内容时,对于辽的建立如何进行表达,学生讨论并回答,师生进行总结。
结合附录(一)朝代简表(下),辽宋夏金从916年开始,因此此时民族政权中最早的应是辽从916年开始,表达时,可变通为: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同时也认识契丹人、党项羌、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完成此表格的填写后,特别注意北宋政权和南宋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同时注意两宋政权都城的古今地名对比。
学生讨论并回答,师进行总结。
这样处理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2、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先出示思考题,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归纳知
识要点。
再说说什么是“澶渊之盟”,议议北宋与辽、西夏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在完成这两个问题后,完成学习测评: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认识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
3、南宋和金的对峙。
思考: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阅读课本学生能够解决。
南宋军民抗金特别是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时间、战役。
学生阅读课本也能解决;学生思考: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后讨论,进行归纳。
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启发学生从三方面思考。
宋金和议的条件是“必杀岳飞才能议和”,宋金和议后,宋高宗和秦桧将其杀害。
今天人们仍然非常尊敬岳飞,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岳飞的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中原地区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次,岳飞为正义而战的精神令人崇敬。
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逐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
三)、本课小结。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课的知识。
辽宋
西夏
金的
并立
辽、西夏与
北宋的战与和北宋与辽
的关系
北宋和西
夏的关系
征,宋军打退辽军。
和:1005年,宋军和议,史称“______”
战:多次发生战争。
和:1044年达成和议。
南宋和金的对峙战:南宋抗金中,_______统帅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和: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
民
练习设置:对于“温故知新”,我改为完成知识骨肉图(见上图)及课后学习测评。
由学生完成,难度不大。
学唱《精忠报国》等歌曲,感受岳飞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课外活动时制作历史大事年表。
建议:制作公元10世纪~12世纪大事年表,反映辽、北宋、西夏并立和南宋、金对峙的历史。
以历史小报形式展出。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学习历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该课的知识,而且要能将学习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
上面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如有不到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