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节农业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将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图片与其相对应的农业部门用直线连接起来。
A畜牧业B 种植业Cﻩ林业答案知识点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西部的差异(1)在图中把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描粗,并在相应位置填写出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答案描图、填图略。
(2)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3)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条件的差异。
2。
南北方的差异ﻬ(1)完成图中的填空。
①旱;②小麦;③玉米;④大豆;⑤甜菜;⑥一年一熟;⑦旱;⑧小麦;⑨玉米;⑩花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田 ;水稻 ;棉花 ;油菜;一年两熟到三熟。
(2)导致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3.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代表农产品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注:本规划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A棉花、小麦;B小麦、玉米;C小麦;D玉米、水稻、大豆、畜产;E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畜产 ;F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畜产、水产 ;G水稻、甘蔗、水产。
知识点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在图中横线上填注相应的农业类型。
2.发展农业生产要考虑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ﻬ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
下列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B )①在田地里种庄稼②在牧场上饲养牲畜③在海上撒网捕鱼④在山上开山采矿⑤在山野里植树造林⑥把树木加工成家具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ﻩD.①②④⑥2。
农业的劳动对象和获得的产品是(C)A。
植物ﻩB。
动物C。
生物D。
土地3以下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C)A.在土地上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以及植树等的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B.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不属于林业的范畴C.畜牧业包括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D。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现代农业
(1)功能:养生休闲、生态保护、度假旅游、文明传承、修学教育
(2)主要形式: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粮食作物: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耕地多为旱地,种植小麦、玉米
以南耕地多为水田,种植水稻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
(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水平、国家政策
2、发展原则
(1)宜林则林:山地、陡峭的坡地适合发展林业
(2)宜粮则粮: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3)宜牧则牧:草原(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4)宜渔则渔:距海较近、湖河较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我国农业发展成就
(1)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2.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农业
【考点一】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及其重要性
(1)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2)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3)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2.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考点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此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
2.影响农业的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湖
①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畜牧业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
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④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市场需求量、国家政策、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
如:很多城市郊区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
3. 建立商品农业基地
(1)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南疆棉区。
4.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发展条件比较。
第二讲农业工业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1)主要的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2)农业的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地区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三大林区: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人工林区(东南林区)渔业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分界线: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导致的降水差异(2)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造成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导致的气候差异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地形区自然条件优势农业布局原则山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林业宜林则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种植业宜粮则粮部分高原、山地牧草生长良好畜牧业宜牧则牧河湖区河湖较多渔业宜渔则渔(2)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交通、国家政策、技术水平等。
4.走科技强农之路(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湖南,地形山川合围,以水为脉,既相对封闭独立,又有向外沟通的渠道,形成独特的江南文化。
如图是湖南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2021·山东济南)湖南(D)A.地势西高东低,全部位于第二级阶梯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C.东、西、北三面环山,相对闭塞D.长江是湖南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水道2.(2021·山东济南)湖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措施正确的是(C)A.湘西山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B.湘北平原种植甜菜和大豆C.长沙郊区建立肉、蛋、奶、蔬菜基地D.洞庭湖区围湖造田,种植优质水稻第1题,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湖南省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洞庭湖。
第2节农业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2.知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目标。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2.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0~P92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4.6,说出农业的劳动对象、产品以及主要部门。
__答案:劳动对象和获得的劳动产品都是生物;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__2.读教材图4.7,结合材料及活动,思考农业的重要性,说出我国农业的现状。
__答案:重要性:(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它不仅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和生活物资,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我国农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__ (教师点拨)(探究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讨论交流)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