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2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学重点1.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2、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有关农业的知识,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主要的农业部门有哪些?什么是农业?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例举熟悉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
然后又反过来用概念判断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养蚕、养鱼等是不是农业。
我们首先要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让学生看课本99页的“活动”,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一课一练·提素养1.下列生产活动中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C )①收获水稻②养殖草鱼③加工木材④纺织棉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对象。
农业指的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①属于种植业,②属于渔业,而加工木材、纺织棉花属于工业生产活动。
2.下图反映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A.种植业B.牧业C.渔业D.林业【解析】本题考查主要农业部门的知识。
图示为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种植属于种植业。
3.(2017·连云港学业考)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B )【解析】本题考查粮食作物水稻的分布。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我国南方是水稻集中分布区。
A图是小麦集中分布区,C图是畜牧业集中分布区,D图是林地集中分布区。
(2017·石家庄学业考)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 ( C )A.东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5.该地区适宜发展( C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
分析表中气温、降水资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平原,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农作物以小麦、花生、棉花为主。
【知识拓展】地理位置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影响(1)海陆位置的影响。
①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距海洋远,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②东部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距海洋近,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2)纬度因素的影响。
①对农作物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农作物的变化规律是南方的甘蔗、水稻→华北的冬小麦、棉花→东北的春小麦、甜菜。
②对作物熟制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作物熟制的变化规律是由南方的一年两熟或三熟→华北的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的一年一熟。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同学们,早上吃饭了吗?”学生:“吃了!”教师:“吃的什么?”学生:“馒头、油条、面包、面条、牛奶、鸡蛋……”教师:“这些食物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二节——农业。
”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农业部门教师:出示农业部门图片。
引发学生思考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91页图4.6主要农业部门,说说各部门的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文资料总结各部门特点;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课时1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了解农业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2.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4.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1.农业生产的各部门及农业的作用.2.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秋风起,天转凉,火锅温暖你胃肠;美好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但是,你知道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食物吗?数量很惊人:1.8万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还有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食物来自于大地的恩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不断奉献的产业——农业.欣赏图片,观察食物构成,思考食物来源,感受中国食物消耗的庞大数据.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农业).它分为种植业(狭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农业除了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之外,还能给我们提供些什么呢?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身上衣裳口中食”,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1.生活离不开农业——衣食之源生活离不开农业——家具、门窗等我们现在基本不需要“唧唧复唧唧”的当户织了,也很少“临行密密缝了”.因为工业生产既代替了的繁琐的劳动,又高效的提供了产品:2.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展示部分棉、麻、丝、毛、皮制品;金锣和兰陵集团部分产品).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农业机械使得农业劳动大大减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3.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消费市场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油菜地种出大龙袍、机器猫;稻田里种出白鹤、祥云、米老鼠……这些创意十足的农田不仅惊艳了游人,也让传统的农田身价倍增.4.“创意农业”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多的人口.有力的回应了外国经济学家关于“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发问.我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5.中国农业的奇迹(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农业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地区分布差异: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主要农作物分布差异:南稻北麦、南甘北甜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中国农业的问题,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探究了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和中国农业的发展,并结合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