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基础知识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9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要点第一节:汽车底盘构造一、汽车底盘概述1.底盘定义及组成2.底盘的功能和作用3.底盘的分类和特点二、底盘结构1.前骨架结构及特点2.后桥结构及特点3.拖挂车结构及特点4.其他底盘结构及特点三、底盘关键零部件1.底盘框架结构和材料2.悬挂系统3.制动系统4.转向系统5.轮胎及轮毂四、底盘构造的变化趋势1.高刚度和低重量要求2.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变化对底盘构造的影响3.环保要求对底盘构造的影响第二节:汽车底盘维修一、底盘维修基础知识1.维修工具和设备2.维修工艺和方法3.维修规范和安全要求二、底盘日常维护与保养1.底盘清洗和防锈处理2.轮胎的更换和保养3.制动系统的检查和维护4.悬挂系统的调整和保养5.转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三、底盘故障排除与维修1.轮胎的磨损与修补2.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3.悬挂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4.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5.底盘框架的维修和更换四、底盘故障预防与质量控制1.掌握底盘维修的常见故障和预防措施2.加强底盘零部件的质检和质量控制3.底盘维修记录和经验总结第三节:汽车底盘维修实操一、底盘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熟练操作维修工具2.掌握使用维修设备的方法二、底盘维修操作演示和实战1.进行底盘清洁和保养操作2.进行刹车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操作3.进行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修操作4.进行转向系统的诊断和维修操作5.进行底盘框架的修理和更换操作三、底盘维修案例分析和讨论1.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底盘问题2.讨论并解决底盘维修问题四、底盘维修技能考核和总结1.进行维修技能考核2.总结并分享底盘维修经验以上是关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的要点,通过学习和实操可以使学员全面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维修方法,从而提高底盘维修的技能和水平。
汽车底盘基础知识概述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与制动系四部分构成。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轮。
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同意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整车正常行驶;此外,它应尽可能缓与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与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同时能与汽车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操纵,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固性。
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用来保持或者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制动系的功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或者停止行驶,或者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通常用汽车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数(车轮数是指轮毂数)来表示汽车的驱动形式。
布置形式FR(货车)、FF(轿车)、RR(客车)、MR(赛车或者超跑)、4WD、AWD第二章离合器机械式传动系要紧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构成。
离合器的功用(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保证传动系平顺换档;(3)防止传动系过载。
离合器的类型–摩擦式•干式•湿式–液力偶合–电磁离合摩擦式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分离机构与操纵机构五部分构成。
为消除离合器自由间隙及机件弹性变形所需的离合器踏板行程,称之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1)接合状态离合器接合状态时,压紧弹簧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互相压紧。
发动机转矩经飞轮及压盘通过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传递到从动盘,再经变速器输入轴向传动系输入。
2)分离过程踏下踏板时,离合器分泵向前移动带动分离叉向前移动,分离叉内端则通过分离轴承推动分离杠杆内端向前移动,分离杠杆外端依靠安装在离合器盖上的支点拉动压盘向后移动,使其在进一步压缩压紧弹簧的同时,解除对从动盘的压力。
因此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处于分离状态而中断动力的传递。
(3)接合过程若要接合离合器,驾驶员应松开离合器踏板,操纵操纵机构使分离轴承与分离叉向后移,压盘弹簧的张力迫使压盘与从动盘压向飞轮。
底盘控制知识点总结图一、概述底盘控制是指汽车底盘系统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底盘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悬挂控制系统等。
二、汽车稳定控制系统汽车稳定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动态状况,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和制动系统进行控制,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处理传感器所获得的车辆动态信息,通过控制发动机和制动系统来调整车辆的姿态。
1. 车辆动态信息车辆动态信息主要包括车辆的横向加速度、侧滑角、转向角速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陀螺仪、转向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等传感器获取。
2. 发动机控制汽车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发动机控制来调整车辆的转向姿态,一般采用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来实现,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调整节气门开度,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3. 制动系统控制汽车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控制来实现对车辆的稳定控制,一般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来实现,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液压系统,使车辆保持稳定的制动力。
4. 应用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行驶、紧急避险等情况下,通过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制动力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三、制动防抱死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车辆制动系统来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和操控性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轮速信息,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制动系统进行控制,使车辆在制动的同时保持车轮旋转,不会发生抱死。
1. 轮速传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来获取车辆各个车轮的转速信息,一般采用霍尔元件来检测车轮转动,传感器将转速信息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
2. 制动液压控制当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会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液压系统,调整各个车轮的制动力,从而使车辆保持稳定的制动力。
3. ABS工作原理当车轮即将抱死时,制动防抱死系统会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制动液压系统,使制动力得到调整,从而保持车轮的旋转,不会发生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
大底盘结构设计培训一、大底盘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大底盘结构设计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底盘框架、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在进行大底盘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车辆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以及通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底盘框架设计底盘框架是车辆整体结构的骨架,它承载着车辆的全部荷载,并将其合理分布到各个部件上。
底盘框架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身的刚度、弹性、减震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影响汽车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承担着承载车身的荷载、减震、过滤道路不平、保持车辆稳定性等多项重要功能。
悬挂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辆的操控性能、通过性能以及乘坐舒适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3.转向系统设计转向系统是汽车行驶中实现转向的重要部件,它直接影响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能。
转向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向灵活性、稳定性以及一定的防失控能力。
4.制动系统设计制动系统是汽车驾驶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提供了车辆行驶中的制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制动力矩,从而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车。
制动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辆的制动性能、防抱死系统、防溜车系统以及制动能量的消耗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大底盘结构设计的流程大底盘结构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以及验证和验收等多个环节。
1.需求分析在进行大底盘结构设计之前,需要对车辆的性能要求、外部环境条件、成本预算、技术指标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底盘结构的概念设计,确定各个部件的布局、连接方式、结构形式等,从而实现对车辆性能的优化设计。
3.详细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大底盘结构的详细设计,包括各个部件的尺寸、结构形式、材料选用等方面的设计,从而实现对车辆底盘系统的具体设计。
4.验证和验收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大底盘结构进行验证和验收,包括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实验测试等多方面的验收工作,从而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汽车底盘系统知识点汽车底盘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身和其他系统的重量,并负责悬挂、传动、制动等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汽车底盘系统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底盘结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
一、底盘结构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身、底板、横梁和纵梁等组成部分。
车身是汽车的外壳,底板连接车身和悬挂系统,横梁和纵梁则增强了底盘的刚性和承载能力。
底盘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轮和车身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缓冲和减少来自不平路面的震动,并使车身保持稳定。
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独立悬挂能够使车轮独立运动,提高了车身悬挂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非独立悬挂适用于经济型汽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三、转向系统转向系统负责控制汽车的转向,使驾驶员能够准确操纵车辆。
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转向装置、转向机构和转向器。
转向装置接受驾驶员的转向指令,转向机构将转向力传递给车轮,转向器则控制车轮的转向角度。
转向系统的设计对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四、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汽车驱动力传递的关键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轴。
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从而驱动车轮运动。
传动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传动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驱动方式(前驱、后驱、四驱)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五、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负责控制和调节车辆的速度。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液压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
液压制动系统通过压力传递来实现制动,包括制动踏板、制动盘和制动片等组成部分;电子制动系统则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制动力的分配和控制。
制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总结:汽车底盘系统是汽车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底盘结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多个知识点。
汽车底盘构造知识点汽车底盘是指汽车的主要支撑结构,它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并连接着车轮、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
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从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结构类型和底盘技术发展等方面介绍汽车底盘的相关知识点。
1. 底盘的组成部分汽车底盘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1 车身框架车身框架是底盘的基础部分,它由纵梁、横梁和连接支撑件等构成。
车身框架承载着车身的负荷和强度要求,并起到支撑和连接各个车身部件的作用。
1.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弹性元件和减振装置来提供车辆的悬挂功能。
常见的悬挂系统有独立悬挂系统、非独立悬挂系统和半独立悬挂系统等。
1.3 车轮和轮胎车轮和轮胎是底盘的动力输出部分,承受着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扭矩和负荷。
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胎的性能。
1.4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部分。
它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驱动轴和差速器等。
1.5 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通过制动装置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减速和停车。
转向系统通过转向装置使车辆改变行驶方向。
2. 底盘结构类型根据底盘的结构形式,可以将汽车底盘分为横置前驱、纵置前驱、纵置后驱和全时四驱等几种类型。
2.1 横置前驱横置前驱是指发动机的曲轴与前轮的轴线平行,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前轮的驱动形式。
这种结构可以节省空间,提高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在小型车型中较为常见。
2.2 纵置前驱纵置前驱是指发动机的曲轴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平行,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前轮的驱动形式。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中型和大型车型中较为常见。
2.3 纵置后驱纵置后驱是指发动机的曲轴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平行,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后轮的驱动形式。
这种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加速性能,因此在运动型车辆和后驱豪华车中较为常见。
复习
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轮。
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整车正常行驶;此外,它应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并且能与汽车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制动系的功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或停止行驶,或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通常用汽车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数(车轮数系指轮毂数)来表示汽车的驱动形式。
布置形式FR(货车)、FF(轿车)、RR(客车)、MR(赛车或超跑)、4WD、AWD
第二章离合器
机械式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组成。
离合器的功用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保证传动系平顺换档;(3)防止传动系过载。
离合器的类型
–摩擦式
•干式
•湿式–液力偶合–电磁离合
摩擦式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分离机构和操纵机构五部分组成。
为消除离合器自由间隙及机件弹性变形所需的离合器踏板行程,称为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接合状态
离合器接合状态时,压紧弹簧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互相压紧。
发动机转矩经飞轮及压盘通过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传递到从动盘,再经变速器输入轴向传动系输入。
2)分离过程
踏下踏板时,离合器分泵向前移动带动分离叉向前移动,分离叉内端则通过分离轴承推动分离杠杆内端向前移动,分离杠杆外端依靠安装在离合器盖上的支点拉动压盘向后移动,使其在进一步压缩压紧弹簧的同时,解除对从动盘的压力。
于是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处于分离状态而中断动力的传递。
(3)接合过程
若要接合离合器,驾驶员应松开离合器踏板,控制操纵机构使分离轴承和分离叉向后移,压盘弹簧的张力迫使压盘和从动盘压向飞轮。
发动机转矩再次作用在离合器从动盘摩擦面和带花键的毂上,从而驱动变速器的输入轴。
在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面间存在一定的打滑,直到离合器完全接合为止。
注意:膜片弹簧既可以作为压紧装置又可以作为分离机构。
第三章手动变速器
变速器的功用
1.实现变速变矩。
2.必要时中断传动。
利用变速器中的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使发动机能够起动和怠速运转,满足汽车暂时停车或滑行的需要。
3.由于内燃机是不能反向旋转的,利用变速器的倒档,实现汽车的倒向行驶,倒车。
变速器的分类
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分类
(1) 有级变速器(2)无级变速器(3)综合式变速器
按操纵方式不同分类
(1)手动变速器(2)自动变速器(3)半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MT)分类
(1)按齿轮传动方式分两轴式和三轴式(FR)
(2)按齿轮啮合方式分滑动选择式、结合套式和同步啮合式。
变速变矩原理
单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多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当i>1时,为降速增扭传动,其档位称为降速档;ﻭ当i <1时,为增速降扭传动,其档位称为超速档;ﻭ当i =1时,为等速等扭传动,其档位称为直接档。
掌握两轴和三轴式手动变速器的组成、传动原理和传动路线
两轴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三轴包括输入轴(一轴)、输出轴(二轴)和中间轴(三轴) 同步器
同步器的功用是使接合套与待接合的齿圈二者之间迅速达到同步,并阻止二者在同步前进入啮合;消除换档时的冲击,缩短换档时间;简化换档过程,使换档操作简捷而轻便。
锁环式惯性同步器主要由同步器花键毂、接合套、两个锁环(也称同步环)、三个滑块和滑块弹簧等组成。
惯性锁销式同步器主要由两个摩擦锥环、三个均布的锁销和定位销、接合套及花键毂等组成。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是保证驾驶员根据使用条件,准确可靠地使变速器挂入所需要的档位工作,并可随时使之退入空档。
对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1)能防止变速器自动换档和自动脱档,为此,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自锁装置。
(2)能保证变速器不会同时挂入两个档位,为此,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互锁装置。
(3)能防止误挂倒档,为此,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倒档锁装置。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类型 (1)直接操纵式(2)远距离操纵式
换档拨叉机构主要由变速杆、叉形拨杆、换档轴、各档拨块、拨叉轴及拨叉等组成。
第四章 自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分类
按传动比有级(AMT)、无级(CVT )和综合(AT )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1)液力变矩器:使发动机产生的转矩成倍增长;起到自动离合器的作用,传送发动机转矩至变速器;缓冲发动机及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兼起到飞轮的作用,使发动机转动平稳;驱动液压控制系统的油泵。
(2)变速齿轮机构:根据行车条件及驾驶员所需,提供几种传动比,以获得适当的转矩及转动速度;为倒车提供倒档档位;提供停车时所需要的空档档位,以使发动机怠速运转。
(3)液压控制系统:向变矩器提供变速器液;控制油泵产生的液压;根据发动机载荷及车速等调节系统压力;对离合器及制动器施加液压,以控制行星齿轮机构动作;用变速器液润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