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耳朵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的假设。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3.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2.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1.谈话: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2.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了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
3.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4.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5.谈话: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1.演示实验: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做实验。
2.学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3.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1.耳朵的构造(1)谈话: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2)(出示耳朵的模型)介绍人耳的内部构造: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的知识来猜测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把假定的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3)小组汇报: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板书)(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教学目标: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耳朵的构造2、鼓膜的振动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音叉、一些小米粒。
2.多媒体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音乐。
2、课前谈话:我们今天的课堂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3、师:课前老师播放了段音乐,好听吗?还想不想再听?(想)二、耳朵的结构与功能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耳朵的构造。
师: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
它是什么?(是耳廓,是耳朵的一部分)是不是只要有它就能听到声音?(生:不能)师:那耳朵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出示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现在老师考察一下咱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谁上来看图片说说耳朵里都有些什么?(生答,老师随机板书: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再巩固,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说。
根据它的功能与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板书:外耳中耳内耳)2、(出示耳朵构造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耳的结构示意图,你也来当个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耳朵里面的构造。
(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学生鼓励。
)三、鼓膜振动的实验1、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想我也借不到鼓膜来做实验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研究。
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的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再把小米粒撒在上面,让学生先小声背一遍古诗,再大声背一遍古诗,仔细观察气球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耳朵的结构
听觉和平衡觉的受器皆位于耳内,人耳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壳和听管。
人的耳壳不能转动,放在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皆不若其他哺乳动物者有效(哺乳动物通常能转动耳壳以收集声音)。
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
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骨依序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彼此前后衔接。
由外耳传来的声波被鼓膜转化成振动后,便可经由该三块小骨向内耳传递。
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咽鼓管与咽相通,该管与咽相通处平时关闭,但会在咀嚼或吞咽时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保护鼓膜不受损伤。
咽鼓管的关闭,可以阻断自己的声音由咽喉部直接经咽鼓管进入耳,否则声波会损伤耳的内部结构。
假若病菌自咽鼓管进入中耳,便会引起中耳炎。
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亦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
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
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
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管则与平衡觉有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由中耳传来声波的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冲动,再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