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耳朵的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耳朵的结构
听觉和平衡觉的受器皆位于耳内,人耳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壳和听管。
人的耳壳不能转动,放在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皆不若其他哺乳动物者有效(哺乳动物通常能转动耳壳以收集声音)。
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
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骨依序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彼此前后衔接。
由外耳传来的声波被鼓膜转化成振动后,便可经由该三块小骨向内耳传递。
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咽鼓管与咽相通,该管与咽相通处平时关闭,但会在咀嚼或吞咽时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保护鼓膜不受损伤。
咽鼓管的关闭,可以阻断自己的声音由咽喉部直接经咽鼓管进入耳,否则声波会损伤耳的内部结构。
假若病菌自咽鼓管进入中耳,便会引起中耳炎。
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亦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
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
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
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管则与平衡觉有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由中耳传来声波的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冲动,再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
1。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XXX(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力,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虽然看不到它,但是可以感受到它。
2.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嘈杂……来描述。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物体受力就会发出声音吗?请举例说明。
答: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生。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人的发声器官---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并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答: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固体传声本领最强,气体传声本领最弱。
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这是为什么?答: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所以必须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7.“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的教学设计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一段音乐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
2.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师:出示(大耳朵图图)认识他吗?请仔细观察,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处呢?生:听声音。
师:对,别人说的话我们是怎么听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件出示课题)二、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师: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知道我们耳朵的构造。
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
观察形状,注意礼貌,不要用力揉搓。
生相互观察。
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
师: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耳朵的构造刨面图,同学们看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
它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等构成。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把耳朵的构造由外至内(手势)再来熟悉一遍,大家一边说,老师一边贴。
师: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
(板书)师:这是鼓膜的位置,它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
所以中耳由听小骨和鼓膜组成。
(板书)师:这个像蜗牛壳的是耳蜗,这一束黄黄的就是听觉神经。
这是内耳。
(板书)师:声音是怎样由外界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面的呢?我们来观察一段动画视频,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察。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后训练: 一、填空题1、人的耳朵由外耳、( )和( )三部分组成。
2、把纸卷成喇叭状,将小的一端放在耳朵上,这时会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 ),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 )。
3、耳蜗将( )转化为听觉信号,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一、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
二、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
拓展延伸动物听力排行榜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4、人的()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二、判断题。
1、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一样的。
()2、听小骨是内耳的一部分。
()3、医生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像鼓膜一样,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4、耳蜗中充满液体。
()三、选择题。
1、外耳由耳郭和( )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2、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在这个实验中,( )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B.纸屏C.泡沫塑料小球3、在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我们发现:增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A.纸屑跳动幅度变大B. 纸屑跳动幅度变小C. 纸屑跳动幅度没什么变化四、连线题将下面耳朵的结构和其所具备的功能连在一起。
鼓膜收集声音耳郭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耳道传递声音五、综合应用1、仔细观察下图,写出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耳郭()()()()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