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耳朵的结构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 格式:pdf
- 大小:68.62 KB
- 文档页数:1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4、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7、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4、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7、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动。
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我们能够发出声音,靠的是喉咙里声带的振动。
5.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8.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内耳耳蜗和前庭等。
9.耳郭具有收集声波并把声波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声波,听到的声音更大。
10.我们如何听到声音:声源→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1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3.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其音高也会发生变化。
长短相同时,粗的声音低:粗细相同时,短的声音高。
二、呼吸与消化14、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15.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口腔、气管、支气管等。
16.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1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18.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运动的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量也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19.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
经常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20.根据食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