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面积广大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时1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2.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形特征:类型和分布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结合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构建动场】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祖国山河的壮丽。
播放《青藏高原》视频,播放完后,提出问题:片中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从影片中我们领略到了青藏高原的雄伟和秀美,那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地形区吗?那你们知道它们分布在哪里?让给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活动一:我国地形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2)说出各地形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计算山区所占的百分比。
(4)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我国的地形特点活动策略:学生先通过地图自主完成,组长带领大家小组内完成。
教师我国的地形特点加以引导。
目标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活动二:知影响。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思考: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时,有哪些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评价。
课程名称:中国的自然环境-山区面积广大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掌握中国山区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了解山区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地图、图片或图片幻灯片,用于展示中国山区的分布情况。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图片。
课堂教具和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山区有多广大?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15分钟):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山区的分布情况,包括主要山脉和山地分布。
解释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南太行山脉等。
讨论中国山区的地形特点,如地势崎岖、山脉起伏等。
山区与气候的关系(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山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地通常气温较低,降雨量较多等。
讨论中国山区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交互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参与交互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山区地形与气候关系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5分钟):
总结课程要点,强调山区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山区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国山区地区,研究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并描述地形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估:
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贡献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特别是山区面积的广大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山区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对山区面积广大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形多样性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知道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分析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
难点:对地形特点的理解,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实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案例。
3.制作好课件,准备好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山区面积如此广大?”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中国的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通过图片、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形分布图,找出各种地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1.结合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特征,并能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的关系。
2.通过多种途径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3.增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特征。
难点:我国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法、情境创设法。
二、教学示例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展示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能通过这五张景观图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形类型齐全【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1)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2)我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1)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2)地形类型齐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在地图册上对应的《中国的地形》图中,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画不同走向的山脉,并尝试分类识记。
【师生总结】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过渡】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将近似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起来,构成网格图,并找出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学生回答】巫山: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过渡】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我国都有,但每种地形的占比是一样的吗2.山区面积广大【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猜想:我国哪种地形类型占比最高【学生活动】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我国以哪类地形为主【学生回答】以山地为主。
3.地形与人类活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结合教材阅读,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我国的地形对我国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有利影响:复杂的地形类型,利于多种经营活动的开展。
初中地理《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和山区面积的特点。
2. 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如居住、耕作和交通等。
3. 掌握练习地形短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板书法。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思考请学生阅读以下几类地形的简介,并思考每种地形的地貌、特征、面积所占比例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 山地2. 高原3. 平原4. 丘陵5. 沙漠6. 平原水土丰沃Step 2 组间互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自己的思考成果,并形成思维导图,表示不同地形的事实和影响。
同时,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辩论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脱稿辩论。
Step 3 授课和板书让学生对于辩论中的不同观点进行理性思考,并将结果汇总在黑板上。
教师对学生的内容进行补充,指出一些重要的应用,如不同山区的特产,不同沙漠的荒漠化原因等。
Step 4 集体讨论的结论在课堂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 山区面积广大,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地中山峰高耸、植被稀少,草地常常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
2. 高原是一个大于平原,较低于山地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矿产资源。
3. 平原是地型稳定的大片区域,土地肥沃而适合农业和城市发展。
4. 丘陵进行了很多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防止水源流失。
5. 沙漠是粘土风尘独特的地形,由于缺乏水分不能进行耕作生产,同时造成土地的退化。
6. 在平原上,水资源丰富,不管自来水还是地下水都很易捕捞,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Step 5 练习请学生自行练习选出一张自己感兴趣的地形图片,并练习写一篇地形短文。
每篇文章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 该地形类型的地貌和特征。
2. 面积占比例和所在地区。
3.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对不同地形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地存在的环境差异有所了解。
通过对不同地形类型的描述和比较,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球表面地形类型的认识,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
八年级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①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②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关键能力①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山和水自古就是诗情画意的载体,更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热土,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构成中国地貌的骨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地形和地势的学习,一起来感受祖国的金山银山。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个环节是多彩中国(地形构成)。
第二个环节是山水中国(山区广大)学习环节一:多彩中国(地形构成)1.知识回顾:同学们回忆陆地地形有几种,他们的平均海拔及其特点。
2.请同学们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从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山脉,如天山山脉;气势蓬勃的高原,如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如东北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如四川盆地;起伏绵延的丘陵,如东南丘陵。
由此可见,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山区面积广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绘制我国地形面积饼状图,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介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识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帮助学生运用辨证的观念认识和看待问题。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1.地形的显著特点;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如何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组织教学。
三、教学方法1.从地形的种类出发,通过绘制我国陆地地形的饼状图,得出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2.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山区的有利与不利。
3.分析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1.制作的PPT课件。
2.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铅笔。
五、教学设计流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请问有那些类型的地形呢?现在我们来一起阅读“中国地形图的分层设色图”,请同学们来看一下我国地形分布?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展示课件)“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一、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活动1: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动动手,结合下表中各种地形类型的百分比,绘制一副我国地形面积比列饼状图,然后分析一下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区面积广大》教案时间2018-12-14 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区面积广大》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区面积广大》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地形特点及脉的名称、走向、分布。
2 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
3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河,激发自豪感,进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据图分析我国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过程投影展示P22图21 中国的地形类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总结)地形是指地形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脉,雄伟广阔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中国地形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学生复杂多样。
投影展示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首先我们一起找一下脉。
再找之前,先请同学回忆一下什么是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
有的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形成脉络状,就叫做脉。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22中找到中国的主要脉,并沿着走向描一遍。
教师黑板上画出中国的轮廓图,以天为例,边讲边画,表示出天脉的分布位置及走向。
并以图示方式讲解脉基本走向有四种情况。
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学生主动到黑板中画出脉的位置及走向(阴、昆仑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台湾脉;阿尔泰、祁连;贺兰脉、横断脉)(据图连线)将走向近似一致的脉连接起。
如先将天、阴连接成线。
通过学生连线,可以看到,这些脉将大地分割成许多网格,像大地隆起的脊梁。
构成”骨架”。
在“”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学生阅读本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教师绘图。
(投影展示)各地地形区的景观图及民俗。
教师总结民俗深受地形的影响。
人教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说课稿一、说学情1、授课对象:贵阳某某中八年级(6)班学生。
2、知识储备:地图相关知识(方向、图例)、基本地形类型及特点等。
3、技能储备:具备基本的地理学科读图能力。
4、年龄特征:具有地理学习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能力。
5、对班级学生总体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看,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6、针对学情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适当减少新知识的内容容量;适时复习相关基础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活动设计、布置作业等方面体现分层教学。
二、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地形是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且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地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课标——“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明我国主要的山脉、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祖国大好河山相关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不同地形的利弊与开发利用,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
2、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我国地形的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两部分: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分布呈网格状,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
教学难点在于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因为我国山脉众多,且山脉大小、长短及走向各异,要求学生将众多山脉一一落实到图上,记住其分布,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力求在传授新课时,学生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转变,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相统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类型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示意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的分类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并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2.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2.利用地图和示意图,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示意图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地形类型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同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地形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分析四川盆地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认识到山区的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等问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山区面积广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绘制我国地形面积饼状图,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介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识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帮助学生运用辨证的观念认识和看待问题。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1.地形的显著特点;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如何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组织教学。
三、教学方法1.从地形的种类出发,通过绘制我国陆地地形的饼状图,得出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2.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山区的有利与不利。
3.分析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1.制作的PPT课件。
2.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铅笔。
五、教学设计流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请问有那些类型的地形呢?现在我们来一起阅读“中国地形图的分层设色图”,请同学们来看一下我国地形分布?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展示课件)“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一、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活动1: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动动手,结合下表中各种地形类型的百分比,绘制一副我国地形面积比列饼状图,然后分析一下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