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5
《地形和地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阐述。
说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属于中国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的其他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情:七年级学生,个性普遍突出,思维活跃且富有好奇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发现,对感兴趣的知识充满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助能力,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是,也存在着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
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掌握我国路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认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世界气候的过程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说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难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说说教法,学说教法,学法:采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灯方法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视频,来共同欣赏祖国山河的美好。
师:通过观看视频,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在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师:A 同学回答得很全面。
陆地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
二、新课教学师:接下来,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类型图”和“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它们呈现出什么特点?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因为我国的地形类型齐全,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师:下面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
师:同学们读图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及其大致位置。
师:B 同学你来说说。
师:回答得很好。
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的三大平原及其主要分布区?师:C 同学观察得很认真。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能够区分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并归纳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通过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或数据,归纳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地形类型及其特点的认识,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及其特点。
【难点】我国陆上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新课导入】课件播放音乐《青藏高原》同学们知道青藏高原吗?其实我国不仅有青藏高原,还有许多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平原,美丽富饶的盆地。
想认识它们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知识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2~P24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2.1和图2.2说出我国的地形类型特点。
__答案:地形类型多样。
__2.读图2.2,说出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脉等,找到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并把它们首尾相连,分析其东西两侧的地形差异,总结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__答案: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西侧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八年级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①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②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关键能力①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山和水自古就是诗情画意的载体,更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热土,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构成中国地貌的骨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地形和地势的学习,一起来感受祖国的金山银山。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个环节是多彩中国(地形构成)。
第二个环节是山水中国(山区广大)学习环节一:多彩中国(地形构成)1.知识回顾:同学们回忆陆地地形有几种,他们的平均海拔及其特点。
2.请同学们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从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山脉,如天山山脉;气势蓬勃的高原,如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如东北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如四川盆地;起伏绵延的丘陵,如东南丘陵。
由此可见,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初中地理试讲模板(一)一、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初中地理的××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课题名称,如民族/工业/能源资源的开发/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二、导入部分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复习之前知识,如我国的人口/我国的农业/我国的自然资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下,?(具体知识点回顾,如人口分布情况如何/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占比重最大的资源是什么/三圈环流的形成)很好,我听到有同学回答出来了,,(转述答案,如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农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煤炭比重最大/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那大家是否思考过?(将复习知识与新内容建立联系,如不同民族的人口又具有怎样的分布特点/工业的发展是否也如农业一样呢/煤炭资源的开发具体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地球的公转会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看到有些同学在摇头,没关系,我们今天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导入之后写题目,如民族/工业/能源资源的开发/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写标题)注:导入不要过长,简明扼要即可。
三、新授部分同学们,咱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大家进入课题学习,如你能想起我国有哪些民族吗/工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若由你负责开发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地球的公转和近地面冷热不均之间存在怎么的关联性)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到的知识,试着回答一下,这位同学,嗯,,(转述答案,如汉族、满族、藏族、苗族、壮族/生活资料、生产原料、技术装备/结合当地实际,考虑资源储存状况,市场情况还有交通/近地面太阳直射点接收到的热量最多……)很好,你总结的很全面,知识面宽广,请坐。
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下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
(此处高度概括,如我国民族众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开发资源时要考虑因地制宜/公转造成太阳直接点的季节性移动,进而造成近地面冷热地带也跟着季节性移动)(板书)现在请大家看,(第一个任务自主学习,如阅读背景资料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大屏幕上的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大屏幕上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观察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示意图)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中规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说课稿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两个小标题: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第二框题:我国的地势特征。
二、说内容本框题包括三级阶梯的总特征和具体每一节阶梯的海拔、地形构成、阶梯分界线以及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形分布特点,对地势虽有了初步认识但并不明确,因此,本节课通过读图、活动,进一步重点学习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总特征,读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范围,找到并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填绘出来。
2、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通过地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地势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激发学习地形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2、阶梯分界线及各级阶梯内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四、说教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积累丰富表象,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说课稿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从教以来,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去年又将我校的“521”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我这次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第一个标题,充分体现了地形是自然环境要素中最主要和重要的地位。
同时我国的地形特征对于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世界地理区域的基本方法,也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体现了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和知识的衔接过程。
从结构上,第一节的两个标题“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符合学生由形象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从表面上看二者是平行的,但在结构上是层次递进的关系。
因此根据这样的背景,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3.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4.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画图、记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我国地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同时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祖国壮丽山川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概括我国地形特点;2.认识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名称及位置;3.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能记住它们的位置。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
面积广大》试讲稿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视频,来共同欣赏祖国山河的美好。
师:通过观看视频,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在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师:A 同学回答得很全面。
陆地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
二、新课教学
师:接下来,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类型图”和“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它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因为我国的地形类型齐全,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师:下面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
的一些地形。
师:同学们读图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及其大致位置。
师:B 同学你来说说。
师:回答得很好。
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
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巔白
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
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的三大平原及其主要分布区?
师:C 同学观察得很认真。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
中。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的丘陵和盆地呢?
师:对,回答得很好。
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生活在这里。
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
主要有四大盆地,即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山区和山地。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师:很好,请坐。
D 同学对山区和山地的区分掌握得非常准确。
通过对比,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 70%。
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山区主要包括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等。
师: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
请同学们分组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有利影响: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具有优势;可利用山区开发3旅游业。
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区多,平原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地形类型多样,与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分布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师:E 同学回答得很好,并且注意到了弧形山脉的分布。
我国山脉的走向有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
师: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不同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试着分析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师:F 同学分析得很好。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师:通过读图,大家思考一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
师:对,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三、巩固提高
师:通过刚才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
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接下来同学们试着完成教材上的填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改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及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同学们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