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时1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2.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形特征:类型和分布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结合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构建动场】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祖国山河的壮丽。
播放《青藏高原》视频,播放完后,提出问题:片中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从影片中我们领略到了青藏高原的雄伟和秀美,那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地形区吗?那你们知道它们分布在哪里?让给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活动一:我国地形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2)说出各地形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计算山区所占的百分比。
(4)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我国的地形特点活动策略:学生先通过地图自主完成,组长带领大家小组内完成。
教师我国的地形特点加以引导。
目标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活动二:知影响。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思考: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时,有哪些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评价。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通用5篇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习新课: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提示: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第一课时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课时目标】1.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地形特征。
2.能够在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理解不同地形区的特征。
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类型的构成特征,理解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多媒体快速播放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景观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明显,同学们能够说出多媒体展示的是什么地形区吗?学生相互讨论,有的能够说出,有的不能说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国的地形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十分全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充满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导入二:教师: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分为五种地形类型,同学们能够说出是哪五种地形类型吗?学生: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
教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说出去过我国哪些地形类型?学生七嘴八舌谈体会。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经历都很丰富,但是我国的地形类型更丰富,今天我们就走进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型,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走进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推进新课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地形类型齐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2页图片):我们地形类型齐全,同学们根据展示的图片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地形区。
学生自主学习,从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地形区。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为了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他们迅速从地图中找出需要的地形区。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查找,我们发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而且交错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这是我国地形的一大特征。
我国还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认识一下其他的地形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特别是山区面积的广大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和山区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对山区面积广大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形多样性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知道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分析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
难点:对地形特点的理解,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实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案例。
3.制作好课件,准备好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山区面积广大的事实,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山区面积如此广大?”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中国的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通过图片、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形分布图,找出各种地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
2、能在图中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学习重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
【学习难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学习过程】二、地形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你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吗?2、读课本25页,明确怎样判断山脉的走向。
3、读课本图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5)完成课本26页表格【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交流记忆这些山脉的方法【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下列山脉中,既是东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南岭B、大兴安岭C、秦岭D、台湾山脉二、综合应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B CD E FG H IJ K LM N P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征,认识地形类型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了解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分布,认识分布特征。
【学习重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MTV,用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将学生带入对我国地形的认识中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形类型(一)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22页图2.1,P24页图2.3,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说出有哪几种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
2.按各类地形面积的大小比例排序。
由大到小依次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3.在我国山区是指哪些地形区?约占全国面积的比例是多少?山地、丘陵与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归纳出我国地形类型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地形类型的这种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结果如下:(1)有利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2)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少,耕地不足。
(三)拓展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搜集资料,认识不同的地形环境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
教师点拨①黄土高原孕育了秦腔;②四川盆地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③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大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P25页图2.6,独立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填入下表中:2.学生阅读地图册P12-14页图,结合课本P23页图2.2,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本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八年级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①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②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关键能力①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
2.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山和水自古就是诗情画意的载体,更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热土,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构成中国地貌的骨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地形和地势的学习,一起来感受祖国的金山银山。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个环节是多彩中国(地形构成)。
第二个环节是山水中国(山区广大)学习环节一:多彩中国(地形构成)1.知识回顾:同学们回忆陆地地形有几种,他们的平均海拔及其特点。
2.请同学们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从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山脉,如天山山脉;气势蓬勃的高原,如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如东北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如四川盆地;起伏绵延的丘陵,如东南丘陵。
由此可见,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说课稿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从教以来,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去年又将我校的“521”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我这次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第一个标题,充分体现了地形是自然环境要素中最主要和重要的地位。
同时我国的地形特征对于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世界地理区域的基本方法,也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体现了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和知识的衔接过程。
从结构上,第一节的两个标题“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符合学生由形象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从表面上看二者是平行的,但在结构上是层次递进的关系。
因此根据这样的背景,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3.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4.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画图、记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我国地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同时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祖国壮丽山川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概括我国地形特点;2.认识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名称及位置;3.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能记住它们的位置。
《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这与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何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地,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
2.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拓展延伸: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
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
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试一试:说出A、B、C、D、E所代表的山脉名称及走向。
A: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B: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C:昆仑山脉东西走向D:横断山脉南北走向E: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脉3.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观察地图,体会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镶嵌其中。
人教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说课稿一、说学情1、授课对象:贵阳某某中八年级(6)班学生。
2、知识储备:地图相关知识(方向、图例)、基本地形类型及特点等。
3、技能储备:具备基本的地理学科读图能力。
4、年龄特征:具有地理学习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能力。
5、对班级学生总体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看,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6、针对学情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适当减少新知识的内容容量;适时复习相关基础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活动设计、布置作业等方面体现分层教学。
二、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地形是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且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地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课标——“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明我国主要的山脉、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祖国大好河山相关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不同地形的利弊与开发利用,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
2、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我国地形的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两部分: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分布呈网格状,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
教学难点在于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因为我国山脉众多,且山脉大小、长短及走向各异,要求学生将众多山脉一一落实到图上,记住其分布,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力求在传授新课时,学生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转变,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相统一。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2. 了解地形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 通过对祖国地形特征的了解,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课前准备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2.实物投影仪3.学生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地形类型多样1.地形复杂多样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主要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教师:请同学们用彩笔在教材山脉图上分别将同一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把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 …,观察形成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并用不同的彩粉笔连接山脉)学生: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
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两侧的地形区山脉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横断山横断山两侧的地形区山脉南侧北侧天山昆仑山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教师:为了更好地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我找了一首《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分布歌诀》,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类型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示意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的分类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并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2.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山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2.利用地图和示意图,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示意图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地形类型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同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地形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山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分析四川盆地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认识到山区的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等问题。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判断我国不同山脉的走向。
2、能在图中熟练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学习重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判断各山脉的走向。
【学习难点】在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学习过程】二、地形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完成1、你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吗?2、读课本25页,明确怎样判断山脉的走向。
3、读课本图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5)完成课本26页表格【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交流记忆这些山脉的方法【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山脉与其走向组合正确的是()A、横断山—南北走向B、阿尔泰山—东北西南走向C、长白山—西北东南走向D、天山—南北走向2、我国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中,中间一列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祁连山D、天山――秦岭3、下列山脉中,与其它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4、下列山脉中,既是东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南岭B、大兴安岭C、秦岭D、台湾山脉二、综合应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B CD E FG H IJ K LM N P。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地形构成的特点
2. 了解地形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对祖国地形特征的了解,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
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
2.实物投影仪
3.学生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
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地形类型多样
1.地形复杂多样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如: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教师:请同学们用彩笔在教材山脉图上分别将同一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把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 …,观察形成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板画,并用不同的彩粉笔连接山脉)
学生: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
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
横断山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南侧北侧
天山
昆仑山
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教师:为了更好地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我找了一首《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分布歌诀》,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的。
我们一块儿大声地读一读!(教师在黑板上的板画上随着歌诀一一点出)中国地形多样成,西高东低三级明,
山区面积三有二,山脉交错网格形。
山脉走向分四种,每种三列看分明,
山脉骨架牢牢记,地形网格块块清。
贺兰—六盘—横断山,大—太—巫—雪,长—武—台,
阿尔—祁连—喜马山,天—阴,昆—秦,加南岭。
山脉骨架构成网,高盆丘平网中填,
四高四盆一二级,平丘陆架东相邻。
转承: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
二、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学生: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
地形类型百分比
(%)
对应的
圆心角
山地33 118.2°
高原26 93.6°
盆地19 68.4°
平原12 43.2°
丘陵10 36°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学生:(118.2°+93.6°+36°)/360°≈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
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2: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一组:
第二组: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组内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1组:在图上画出山区和平原区的界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2组:在图上画出林区农耕区的界线,你是怎样判断的?
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1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情况;因此
东南部为山区,西北部为平原。
第2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分布;因此东南部为林区,西北部为农耕区。
共同讨论问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
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3.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5:全班分成三组,看“多媒体课件《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听着优美的旋律,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看黄土高原窑洞图片讨论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第二组:看图片、录像、欣赏名曲、赏析《敕勒歌》,讨论地形与农牧业的关系。
第三组:看图片、录像,讨论地形与民俗的关系。
(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
学生:代表发言(略)
学生:共同归纳出——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
教师: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1.地形复杂多样
2. 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3.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4.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5. 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