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节穿刺术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1
髋关节穿刺术
髋关节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髋关节穿刺术的定义、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
定义
髋关节穿刺术,又称为关节腔穿刺术,是通过刺入髋关节腔来获取关节液样本或进行治疗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症
髋关节穿刺术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1. 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如感染、炎症、创伤等。
2. 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如关节液引流、药物注射等。
3. 对其他疾病的诊断,如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关节液检查。
操作步骤
髋关节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2. 利用超声或X射线引导,确定穿刺点和路径。
3. 局麻皮肤和深层组织。
4. 使用穿刺针刺入髋关节腔,抽取关节液样本或进行治疗。
5. 完成后,适当包扎和处理穿刺口。
注意事项
在进行髋关节穿刺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路径。
3. 遵循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操作步骤。
4.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并发症。
可能的风险
髋关节穿刺术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 感染:穿刺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髋关节感染。
2. 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3. 疼痛:穿刺后可能出现短期的疼痛不适。
4. 其他: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血肿、神经损伤等。
总结了髋关节穿刺术的定义、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肩关节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简介肩关节穿刺是一种用于治疗肩部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通过穿刺,医生可以抽取肩关节疑似受损的液体,以便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肩关节穿刺的步骤及要点说明。
穿刺前准备在进行肩关节穿刺前,医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包括:- 穿刺针- 局部麻醉药- 消毒液- 空气干燥器- 稀释液- 针头固定器穿刺步骤1. 穿刺前准备:选择针头,并将其与注射器连接。
使用局部麻醉药麻醉穿刺部位,常见的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
消毒穿刺部位,使用无菌技术确保穿刺过程清洁。
2. 穿刺:用所选的针头穿刺进入肩关节腔。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需要医生的丰富经验和技巧。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确认针头是否进入肩关节腔,并抽取肩关节内的疑似受损液体。
抽取的液体应尽可能清晰,以便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
3. 处理抽取的液体:将抽取的液体倒入试管中,使用空气干燥器吹干液体表面并封闭试管。
4. 针头固定器:将针头固定器固定在穿刺部位,以避免针头滑动。
5. 处理穿刺部位: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
6. 检查:将液体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其他疾病。
要点说明肩关节穿刺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确认肩关节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采用无菌技术。
- 使用局部麻醉药和镇痛剂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
- 穿刺后避免过度活动肩膀,以避免肌肉疼痛或肩关节脱位。
- 确认抽取的液体用于检查、分析和治疗,而不是用于鉴定或法医学。
总之,肩关节穿刺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需要医生的丰富经验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遵守手术的专业要求,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髋、膝、踝、肩、肘、腕关节穿刺图文详解一、髋关节穿刺术(一)大转子尖端进针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
在股骨大转子尖上方为穿刺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长穿刺针刺入,并徐徐沿股骨颈上缘骨面向上方髋臼进入,至髋臼关节囊外,回抽无回血后,即可注射少量药液;再继续进针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二)前路进针法患者仰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cm与股动脉外侧2cm的交点处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达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
(三)后路进针法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于大粗隆中点与髂后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进针点。
用7号针头垂直或稍向上刺入,至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
二、膝关节穿刺法(一)膝眼穿刺法:患者仰卧屈膝45度,确定髌骨下外、侧缘凹陷处。
皮肤常规消毒,作局麻皮丘,用3cm长、7号短针,连接含有3ml空气的注射器。
于凹陷处刺入2~2.5cm,注气无阻力,即可注入药3~5ml。
膝关节积液患者可将关节液抽出,当抽尽后,回注药物适量。
(二)上方穿刺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以膑骨上缘的水平线与膑骨外缘(或缘)的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自穿刺点向下方(或外下方)刺入关节腔。
回抽无积液后注药5ml。
如果有关节积液,则应将积液抽尽,然后注入适量的药物。
三、踝关节穿刺法(一)踝关节腔前侧进针法:解溪穴进针点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令患者翘拇趾时拇趾长伸肌腱明显隆起,在拇趾长伸肌腱外侧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5 号针头直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针体通过拇趾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针尖正对足背动静脉的主干及腓深神经的足背支。
回抽无血注药3ml,然后用拖曳注药法退针。
必要时可继续进针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若关节有积液,可用空针管抽液,然后注入适量的药液。
二)踝关节腔外侧进针法:昆仑穴进针点操作方法:患者正坐或仰卧,在外踝后方,当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为进针点。
关节穿刺术一、概述临床上很多疾病常表现为关节内积液,不同性质的关节积液又可能与不同的关节疾病有关。
进行关节穿刺,获取关节积液并对其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关节积液的性质,便于协助关节疾病的性质。
二、适应症1、怀疑化脓性关节炎是,可以进行关节穿刺,以获取关节液并协助诊断病变早期意义较大。
及早获取关节液,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有利于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另外还可以再必要时向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用于治疗。
2、当外伤后发生关节积液时,可以通过关节穿刺,彻底抽尽关节积液,从而有利于预防关节内感染和后期的关节粘连,避免更多的影响关节功能。
3、当病人其他症状不是十分典型时,进行关节诊断性穿刺,并通过关节液化验进行鉴别诊断。
4、通过进行关节穿刺,如果抽出物为含有脂肪球漂浮其上的血性液体,则有助于关节内骨折的诊断。
5、通过进行关节穿刺,相关接内注射空气或造影剂,进行关节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
三、麻醉方法进行关节穿刺时,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多采取1%的普鲁卡因5~10毫升做皮内皮下和关节囊的浸润麻醉,对普鲁卡因过敏的病人可采用利多卡因。
麻醉时,局部严格消毒,竖着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进行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右手持注射器,左手固定穿刺点,当针进入关节腔后,右手不动,固定针头及注射器,左手抽动注射器筒栓进行抽液或注射等操作。
四、常用的关节穿刺部位及方法肩关节穿刺术1、解剖结构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的面积为关节盂面积的3~4倍,肱骨头成半球形。
肩关节囊的囊壁较为薄弱、松弛,而病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在上肢最强,且其活动范围最大,使其最容易损伤。
2、穿刺方法前侧方法:病人采取平卧位,将肩部后方稍垫高,也可以采取坐位。
使上臂轻度外展外旋。
在喙突和肱骨小结节间隙垂直进针。
后侧方法:病人采取坐位,使上臂轻度外展及内旋。
在肩峰下方,与三角肌和冈上肌之间垂直进针。
关节腔穿刺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关节腔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关节腔穿刺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清洁操作区域,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准备穿刺针、注射器、局部麻醉药和消毒剂。
2.术前准备: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的过敏反应。
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以便对目标关节进行穿刺。
3.局部麻醉: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方法(例如,局麻喷雾、表面麻醉或深部麻醉)。
注射局部麻醉药到穿刺点周围,确保麻醉到达关节腔。
4.穿刺过程: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
拿起穿刺针,以合适的角度和方向将其插入关节腔。
当穿刺针进入关节腔时,可能会有关节腔液出现,收集关节腔液到注射器中。
5.关节腔液处理:将关节腔液转移到离心管中。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
6.完成操作:移除穿刺针。
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
在穿刺点周围覆盖敷料。
评分标准关节腔穿刺术的评分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评估:1.技术操作:操作者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找到穿刺点。
操作过程是否顺利,是否造成其他损伤。
2.麻醉管理:麻醉方法选择是否合理。
麻醉效果是否良好,是否导致患者痛苦或不适。
3.关节腔液采集:关节腔液的采集是否顺利。
采集得到的关节腔液样本是否足够进行实验室检查。
以上是关节腔穿刺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在进行手术前,操作者需要熟悉操作流程,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操作和评估。
12种关节腔穿刺方法01膝关节穿刺膝关节穿刺术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膝关节腔内积液,需行关节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关节腔内注射空气或造影剂,行关节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膝关节囊、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神经分布较为密集。
许多神经分支深入到膝关节腔内的软骨、滑膜和软骨下血管。
许多无髓鞘神经未梢感受器还与血管走行共同分布于关节囊、滑膜和关节脂肪垫。
体位:仰卧位、全身肌肉放松关节:伸直位或微屈进针点:髌周或膝眼处方法一:在髌骨两侧缘各作一条与肢体相平行的线,再在髌骨上下缘各作一条与前两线相垂直的线,各线相交的四点处均可进针穿刺。
穿刺针和髌骨平面成45度角,针尖刺向髌骨下,即可进入关节腔。
方法二:内外侧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02肩关节穿刺术1、前侧穿刺:上臂轻度外展外旋位,在喙突和肱骨小结节间隙(三角肌前缘)垂直向后进针穿刺。
2、后侧穿刺:上臂外展内旋位,在肩峰下三角肌和岗下肌间,垂直进针穿刺。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关节:外旋位进针点:前侧—喙突外、下1- 2cm,向外倾斜30度;后侧—肩胛骨后角下2cm。
03肘关节穿刺法1、后侧穿刺:肘关节屈曲90度,在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突尖端和肱骨外上髁间隙.靠近鹰嘴进行穿刺。
2、外侧穿刺:肘关节屈曲90度,在桡骨小头和肱骨小头间隙,靠近尺骨鹰嘴进针穿刺。
体位:仰卧或侧卧关节:屈曲90度位进针点:肱、桡关节间隙;肱、尺关节(鹰嘴窝)04髋关节穿刺1、仰卧位,下肢伸直,有两条路径。
2、前入路:(1)外旋位;(2)自髂前上棘下2-3cm、股动脉搏动外侧2-3cm为穿刺点;(3)与皮肤成60°角, 向后内侧方向进针。
3、外侧入路(常用):(1)内旋位,双膝分开,两足拇趾相挨;(2)自大转子前方向内上方,指向腹股沟韧带中点偏下一点,沿股骨颈进入关节腔。
05踝关节穿刺1、仰卧位,足与小腿呈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