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疗法——腰椎、髋关节与骨盆
- 格式:ppt
- 大小:13.81 MB
- 文档页数:48
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一、悬吊训练悬吊训练是一种通过悬挂身体来减轻脊椎压力,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治疗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拉伸脊椎,增加脊椎的稳定性,帮助腰椎间盘恢复正常位置,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悬吊训练可以通过特殊的悬挂设备进行,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自行悬挂。
二、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压等手法来调理脊椎和骨骼肌肉的治疗方法。
推拿疗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推拿疗法可以由专业的推拿师进行,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
三、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疗效观察为了观察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我们选取了一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确认了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然后,我们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了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综合治疗,另一组接受了常规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接受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患者在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上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相对较慢,并且部分患者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据此观察结果可以得出,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四、结语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为患者带来有效的缓解和改善。
但需要注意的是,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施行。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的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骨盆的悬吊训练
1.悬吊训练的意义:
悬吊训练对于提高核心(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肌肉群协调做功、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2.悬吊训练的作用:
①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肌群,保证高质量技术动作的完成。
②改善脊柱和骨盆核心肌群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运动技术效果。
③提高能量输出,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
④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进行更加协调、流畅的技术动作。
⑤降低能量消耗,避免无畏的能量损耗。
⑥预防运动损伤,促进伤后恢复。
3.悬吊训练的方法:
动作一:患者仰卧位,双上肢于胸前交叉,一侧下肢屈膝悬挂,另一侧下肢伸直抬起,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动作二:患者侧卧位,一侧上肢屈肘支撑于床面,另一侧上肢自然放松,双下肢悬挂,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动作三:患者俯卧位,双上肢屈肘悬挂,双下肢伸直悬挂,骨盆悬挂,并将臀部抬起维持20秒,放松。
此动作主要增加全身的控制训练,注意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上。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综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综合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分为对照组(综合康复)和实验组(悬吊运动训练+综合康复)各50例。
治疗两周后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康复理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悬吊运动训练;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康复理疗;腰椎JOA;复发率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主要是由于外伤、劳损、姿势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久坐的人群越来越多,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LDH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LDH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竟而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LDH的方式较多,临床针对LDH的治疗方案为阶梯治疗,首选保守康复理疗,针灸、中高低频、光热疗法是各大医院常见的治疗手段,对大部分患者来说,首次发病或是症状较轻者,以上综合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从临床观察发现,LDH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患者疗效并不明显,临床实际工作中,也在不断尝试利用各类运动疗法治疗LDH患者,本研究则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综合理疗项目治疗LDH的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LD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8岁,平均(53.65±5.13)岁;病程28~72d,平均(48.66±7.87)d;左侧23例,右侧27例。
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
悬吊运动技术是现代健身运动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
它将身体悬挂于一定高度,以减少身体的重力负荷,并通过自身的运动动作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悬吊运动对于缓解腰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悬吊运动能够缓解腰部肌肉紧张状况。
减少了重力负荷的影响,让腰部肌肉得到放松。
在运动的过程中,使用自身的重力和肢体的运动,能够刺激和加强腰部的肌肉组织,帮助减轻腰部肌肉处于长时间僵硬的状况。
其次,悬吊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悬挂的情况下,身体需要维持平衡,需要身体各部分之间协调运动,促进身体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这样可以缓解关节僵硬的状况,并减少因关节活动不灵活或不协调所引起的腰部疼痛。
最后,悬吊运动能够增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
腹肌和背肌是支撑腰部的重要肌肉,它们的强度和稳定性对腰痛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悬挂状态下,直接作用于胸腔和背部的重力减轻,使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得到了一个更好的训练,进而增强了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疗效显著。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进行配合练习,以避免可能的运动伤害。
当进行悬吊运动时,需要保证健康,同时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并遵循有关指导和规定,以此保证其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悬吊练习疗法——仰卧位腰部焦点肌群稳固练习仰卧位骨盆上抬感化于腰部脊柱.骨盆和髋关节区域一、针对问题:*稳固性降低*神经肌肉掌握才能降低*疲惫.关节活动度降低.柔软.不适或者痛苦悲伤*活动痛苦悲伤二、开端姿态:*患者仰卧位*双手放置胸前*窄带在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愚昧*窄带距床面的垂直高度大约是30cm*宽带应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同时也可以应用以下开端姿态介入活动用弹性绳支持三.给患者的指点:四、逐渐增长难度的办法:1.逐渐削减弹性绳的支持.2.将窄带向远端的踝关节偏向移动.3.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的外展练习.保持骨盆在程度面上做髋外展,记载不克不及准确完成髋外展时的关节活动度.4.均衡垫置于肩胛间,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的外展练习,保持骨盆在程度面上做髋外展,记载不克不及准确完成髋外展时的关节活动度.5.做骨盆扭转时.以负重下肢为纵轴扭转骨盆,经由过程扭转做全关节活动断定其才能.注:在全部进程中均衡垫可以置于肩胛间来增长难度 ,五、弱链的测试:*可以或许完成准确动作的断定尺度:2.腰椎保持正常的前凸地位上(中立位)(腰椎保持在心理曲度规模内)*假如测试不克不及够准确的完成或者诱发出痛苦悲伤,用以下办法改正:1.经由过程手放于身材的两侧,增长支持面.2.经由过程支持腿对侧的手向后用力抓握床头,使背阔肌介入活动.3.经由过程双手向后抓握床头,使背阔肌介入活动注:先辈行双侧活动链的测试,落后行单侧活动链的测试.六、Neurac治疗:从弱链侧开端治疗,从弱链测试掉败的前一个程度开端,以下方法降低难度:3.经由过程双手放于身材的两侧,增长支持面4.经由过程支持腿对侧的手向后用力抓握床头,使背阔肌介入活动来增长腰椎的稳固性5.双侧背阔肌介入活动,改良腰椎的稳固性七、练习:增长难度的办法:手放在胸前:*骨盆上抬*骨盆上抬,双侧髋关节外展*骨盆上抬,吊带向远端的踝关节偏向移动*骨盆上抬,单腿支持注:同时也可以应用以下姿态治疗手放在身材的两侧手放在胸前,均衡垫置于肩胛间八.治疗进程应用振动练习体系1.振动频率依据病情面形调剂(一般在30—100Hz规模内)2.振幅依据病情面形调剂(一般在10—30mm规模内)。
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脱出,是指椎间盘的外囊损伤或破裂,使椎间盘内的核�b向椎管或向椎旁膨出,压迫或刺激神经。
常见症状有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
近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观察悬吊训练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受试对象共选取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为25~60岁。
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未经手术治疗。
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镇痛药、消炎药等)、物理治疗(热敷、电疗等)和康复训练(保守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悬吊训练和推拿疗法。
悬吊训练是指利用悬吊设备,将患者悬挂起来,进行腰部拉伸、腿部活动等训练。
推拿疗法是指通过按摩、揉捏、扳动等手法,刺激腰部穴位和经络,调理腰椎间盘的功能。
观察组患者每周进行3次悬吊训练和2次推拿疗法,每次持续30分钟,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腰背部疼痛缓解率为80%,下肢疼痛缓解率为70%,感觉异常缓解率为60%,肢体无力缓解率为50%。
对照组治疗后,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症状改善的缓解率分别为60%、50%、40%、30%。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训练】流行的康复疗法:悬吊训练悬吊训练(S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不仅应用在体育领域,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
北京体育大学已经引入了该训练设备,国内体育科学与医学界对SET也颇为重视。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患者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的定义及康复原理悬吊训练是一种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共同开发而成,是一种全新的主动治疗和训练方法。
悬吊训练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一、感觉运动控制;二、稳定性(协调);三、肌力问题。
悬吊运动训练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