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10年——50年住宅市场容量测算报告
- 格式:rtf
- 大小:63.92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产业十年发展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本报告通过对建筑产业十年发展的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发展历程过去十年,是中国建筑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建筑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建筑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绿色化。
三、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建筑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过去十年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
2.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建筑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BIM技术、3D打印、智能建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效率和品质。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企业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建筑产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4.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建筑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未来趋势1.数字化转型加速。
未来,建筑产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将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绿色低碳将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将在未来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3.产业互联网兴起。
产业互联网将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平台,推动建筑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和数据分析,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
4.国际化战略深入推进。
中国建筑企业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同时,将有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企业涌现出来,为世界建筑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十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7.9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9.9%。
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未来十年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这将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住房需求结构将逐渐转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住房需求结构将逐渐发生转型。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刚需购房者身上,而未来十年,住房需求将逐渐向改善性需求转型。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更多的家庭将追求住房品质和居住环境的提升,住房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三、房价将逐渐趋于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未来十年,房价将逐渐趋于稳定。
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税费等,这些政策将有效控制房价上涨速度。
此外,一些新兴城市正在崛起,如西部城市和滨海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热点。
四、新技术将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机遇未来十年,新技术将为房地产行业带来诸多新机遇。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将改变人们对于住房的认识,跨界领域的发展也将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竞争力。
五、环境保护将逐渐成为发展主旋律中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未来十年,环保将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修复等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必修课程,在满足住房需求的同时,也要保障环境质量的提高。
总之,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房地产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策略,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一、市场概况2024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量市场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整体市场较去年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存量房销售量普遍下降。
其次,三四线城市的存量房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热度,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
再次,政府调控政策对于存量房市场影响逐渐显现,各地自持物业利润下滑,购房人群也逐渐转向刚需居民。
二、供需状况三、价格趋势2024年存量房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据统计,一线城市存量房价格下降幅度约为8%左右,二线城市约为5%左右,而三四线城市价格变化较小。
这主要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供需矛盾的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线城市中,地段优势的存量房价格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偏远地区的存量房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四、投资潜力尽管2024年存量房市场整体出现下滑,但仍然存在投资潜力。
首先,在一线城市中,由于地价高企,存量房价格下降幅度有限,投资回报相对稳定。
其次,在三四线城市中,经济发展迅速,存量房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热度,投资回报也相对较高。
此外,政府调控政策逐渐放松,购房成本下降,对存量房市场形成一定的利好影响。
五、前景展望2024年存量房市场预计将继续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一二线城市。
政府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将对存量房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然而,在三四线城市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存量房市场仍然存在投资潜力。
未来几年中,随着政府调控政策的逐渐放松,刚需居民购房需求的释放,存量房市场可能会向好转变。
六、策略建议针对2024年存量房市场的特点和趋势,采取以下策略建议。
首先,开发商应加大存量房项目的投放力度,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项目的销售策略,吸引购房者。
其次,政府应继续推出住房供应政策,加大存量房的供应量。
再次,购房人群应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存量房,避免投机行为。
最后,投资者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政府调控政策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分散风险,增加回报。
综上所述,2024年房地产行业存量市场呈现出一系列特点,供应量短期内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4年住宅物业管理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住宅物业管理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住宅小区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市场规模概述住宅物业管理市场规模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所提供的服务总量。
这些服务包括维修保养、安全监控、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
根据数据统计和市场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关键的市场规模信息。
1.市场总规模: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总规模在过去五年内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趋势。
截至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
2.市场分布区域: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规模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大,而二三线城市和内陆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3.市场增长趋势: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增加,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影响因素住宅物业管理市场规模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影响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1.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住宅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物业管理市场的规模扩大。
2.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带来了住宅需求的增加,从而间接促进了住宅物业管理市场规模的增长。
3.政策支持: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支持,对住宅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场规模前景展望住宅物业管理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对市场前景的一些展望: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住宅物业管理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增值服务的增加: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物业管理公司将加大对住宅小区提供增值服务的力度,如社区活动组织、生活服务等。
这将促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技术创新的推动: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如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将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推动市场规模的发展。
未来十年房子发展趋势未来十年,房子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绿色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房屋建设的主流趋势。
未来的房子将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绿色环保。
其次,智能家居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将成为未来房子的标配。
未来的房屋将具备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等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声控系统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
第三,房屋的多功能化将成为趋势。
未来的房子将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还将具备娱乐、办公、健身等多种功能。
房屋将配备多媒体设备、健身器材等,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第四,房屋的空间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房屋设计将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室内空间。
例如,墙壁可能会采用可伸缩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划分空间,提高空间的灵活性。
第五,房屋设计将更加人性化。
未来的房屋将更注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房屋内将配备空气净化器、智能温控系统等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温度的适宜,提高居住的舒适感。
第六,共享经济将对房屋领域产生影响。
未来的房屋将更多地向共享模式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共享住房、办公空间等来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七,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房屋建设的重要目标。
未来的房屋将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可再生资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例如,房屋可能会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废物回收系统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房子的发展趋势将是绿色建筑、智能家居、多功能化、空间利用率提高、人性化设计、共享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趋势将使未来的房屋更加舒适、智能化、环保和高效。
未来的房子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愉悦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
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房地产行业总体规模以折合人民币计算达到了144.1万亿元,比
2024年增长了7.9%。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开发和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
增长。
截至202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达到74.1万亿元,比
2024年增长了7.8%。
尽管总体投资增幅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除此之外,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销售增长也很快。
截至
202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达到了1.6万亿平方米,比2024年增
长了12.9%。
此外,受国家稳居政策的推动,中国住房消费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据统计,2024年中国住房投资规模达到了5.5万亿元,比2024年增
长了10.8%。
同时,随着中国政府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加强实施,物业投资也开始了
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物业投资规模达到1.3万亿元,比2024年
增长了13.6%。
二、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明显的放缓趋势。
房地产未来十年前景分析(五)
第一,房地产需求结构的调整将继续。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加上人口结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需求结
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未来十年,这一趋势将继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城市人口将
继续增加,但增长速度将减缓。
同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亦将发生变化,比如年轻人
独居和老年人养老等趋势。
这些变化将会从源头上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结构。
第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方向将更为多元化。
在过去的十年中,房地产市场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住宅和商业房地产。
而未来十年,这
一趋势将得到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大量的投
资将会涌向市场化的服务业和多元化的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业将与服务业、科技
业等产业相融合,房地产投资也将更为多元化。
第三,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心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未来十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将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绿色化和智能化建设,增加全球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和
交流。
这将为房地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很多变化。
房地产业需要适应这些变化,从
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
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理性看待市
场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房地产存量市场状况调研报告房地产存量市场是指已经建成并且已经投入使用的房屋以及土地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存量市场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房地产存量市场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
以下是详细的调研报告。
一、房地产存量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房地产存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庞大的规模。
据全国房屋存量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房地产存量市场面积已经接近20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存量约占70%左右。
2.地区差异:房地产存量市场的状况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存量市场供需紧张,价格上涨较快,而三四线城市的存量市场相对较为平稳,价格相对较低。
3.质量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或资金不足等因素,部分房屋老化严重,存在质量问题。
这给存量房市场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在购买存量房的时候需要注意。
二、房地产存量市场影响因素分析1.政策因素:政府对于存量市场的政策调控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政府出台的限购、限售政策等对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水平等产生直接影响。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也会对房地产存量市场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房价相对较高,需求也更加旺盛。
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于存量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发展与改造会带动房地产存量市场的转型与提升。
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提高存量房价值,增加市场需求。
三、房地产存量市场未来趋势1.二手房交易市场继续发展:随着持续增长的购房需求和人口流动,二手房交易市场将会持续发展。
政府逐渐放开限购限售政策也将刺激存量市场的增长。
2.中小城市存量市场潜力大: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的存量市场价格已经较高,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
而中小城市的存量市场尚未完全开发,潜力较大,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3.存量市场的改造与升级:随着城市发展和改造,存量市场将面临改造与升级的需求。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 |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许可,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日期地点,微软雅黑16号2012 CRIC 专题篇 市场容量预测摘自《2013 CRIC 宁波两江项目第三阶段汇报》绝对保密办公需求预测三产产值(亿元)办公总量(万平米)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万平米)2002 348.87 727.17 2.08 2003 435.92 731.97 1.68 2004 514.9999 742.37 1.44 2005975.5906770.070.792006 717.6227 820.81 1.14 2007 871.559 851.34 0.98 2008 805.9513 941.44 1.17 2009 1144.7185 997.98 0.87 20101336.41761073.350.80运用统计学方法,拟合得出第三产业与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之间的关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后,我们发现三产产值对办公体量的影响权重最大,因此我们选择三产产值作为自变量进行拟合通过统计方法,拟合三产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与三产产值之间的关系建模思路宁波历年三产与办公面积数据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发现第三产业与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存在递减的函数关系,综合考虑经济学边际产出的实际规律,具体函数表述如下:y = 0.132+ 270.7x -0.8472其中,y — 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万平米) x — 宁波市三产产值(亿元)拟合结果第三产业与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的拟合图形第三产业产值(亿元)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万平米 )根据产业办公面积比值法,两个项目办公体量需求上限为148.10万方,X、Y项目各为74.05万方主要假设:1、2002年宁波市第三产业产值为348.87亿元,2010年宁波市第三产业产值为1336.42亿元,计算得出其复合增长率为18.28%2、根据产业及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的拟合函数,得出2020年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为0.28万平/亿元3、考虑到宁波江北未来办公市场的弹性空间,假设两江项目能满足未来办公剩余需求量的70%2020年宁波第三产业GDP(亿元)2010年宁波第三产增加值(亿元) 1336.42 宁波第三产业复合增长率18.28%7162.102020年宁波市单位产值所需办公面积(万平/亿元)0.28宁波市办公需求总量(万平米)1996.24江北区办公需求总量(万平米)2020年江北区与宁波市第三产值比值为0.20399.25江北区尚未满足的办公需求量(万平米)现有江北区办公总量19.74待建江北区办公总量167.93211.57两江项目办公需求上限(万平米)两江项目未来满足办公剩余需求的占比0.7148.10考虑到下列因素1、X项目定位为生态宜居,而Y项目定位为文化创意——根据定位,X所需的办公体量较之姚江更多2、X可开发用地12.88平方公里,Y项目实际可开发用地为5.87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用地Y却远远小于X我们建议,将项目办公体量按照5:5的比例进行分配,即X项目办公需求体量为74.05万方,Y项目办公需求体量为74.05万方市场连接根据市场调研,江北现有办公面积19.74万㎡,未来市场增量为167.93万㎡市场存量较大——宁波办公市场现有供应量总量达到880.4万㎡,江东、鄞州两区仍有大量空置未来供应仍有增长——宁波未来总体市场供应量达到574.3万㎡,增量较大办公市场供求分析板块特征东部新城行政、金融片区已初具规模,少量项目招商、出售南部商务区一期项目已建完,多为招商出租阶段湾头板块控规阶段,未有项目三江口版块市区经济中心,发展较为成熟,项目多为出租北仑核心商务区北仑新城核心区,项目多为出售镇海板块建设推进阶段,多为在建项目办公市场格局分析行政办公需求预测行政中心 — 根据学术报告的研究结果,我们将原有行政中心的32.66万方体量调整为20万方根据《关于当代中国城市行政中心建设规模的讨论》研究发现 假设N 为城市行政中心所有使用人员的大体数目,即 N = T ×aa —— 行政机构集中系数,a≤1T ——城市行政机构工作人员数目,其取值为城市市区人口数×0.5% ≤ T ≤ 城市市区人口数×1% )2020年江北人口100万人左右,则行政中心使用人员为5000~10000人 取中间数7500人,按照人均面积26平米计算(见附表),需要建设面积195000方,容积率2.0,占地约97500≈10万方因此,将行政用地由现在的16万方调整为10万方,建筑体量为20万方级别 建筑面积(m 2/人) 备注一级办公用房 26-30 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 二级办公用房 20-24 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 三级办公用房16-18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附表: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指标市场容量预测结果/行政办公需求预测商业需求预测主要假设:两个项目商业体量需求上限为97.34万方,X 、Y 项目各为48.67万方1、2010年宁波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9420元/平米,2002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764元/平米,其复合增长率为8.31%2、根据01-10年宁波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计算获得宁波市CPI 复合增长率为1.39%,假设商铺坪效增长率与CPI 同步增长,取值1.39%3、江北现有商业包括集中式商业和社区商业,集中式商业体量为53万方,社区商业根据经验值,按照居住体量的2%计算,得33.42万方,因此江北现有商业体量为86.42万方4、考虑到宁波江北未来商业市场的弹性空间,假设两江项目能满足未来商业需求的80%2020年江北消费总支出(亿元)2020年江北区常住和暂住人口(万) 104.02 2010宁波市人均消费性支出(万元) 1.9420 宁波市人均消费支出年增长率8.31%448.792020年江北商业面积预测(万方)2010年江北区零售额总值(万元) 971925.00 2010年江北区商业总体量 86.42 江北区商铺坪效价格 11247.05 商铺坪效增长率1.39%347.58江北区尚未满足的商业需求 (万方)江北区现有商业面积 86.42 江北区已知规划商业面积139.49121.68两江项目商业需求上限(万平米)两江项目未来满足办公剩余需求的占比0.897.34考虑到下列因素1、X 项目定位为生态宜居,而Y 项目定位为文化创意 —— 根据定位,Y 所需的商业体量较之X 更多2、X 可开发用地12.88平方公里,Y 项目实际可开发用地为5.87平方公里 —— 实际可开发用地Y 却远远小于X我们建议,将项目办公体量按照5:5的比例进行分配,即X 项目商业需求体量为48.67万方,Y 项目商业需求体量为48.67万方市场连接江北区作为区域商业中心的领头羊,万达、联华、来福士等的引入为整体商业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主体商业市场形态多样化根据市场调研,江北现有主要集中式商业面积53万㎡,现有社区商业面积33.42万㎡江北商业市场分析板块特征三江口中央商圈最早的综合商业区,主要由海曙的天一广场、城隍庙、江北的老外滩和江东的多条商业街组成鄞州商圈随着鄞州区中心区逐渐成熟,周边人气剧增,成为继三江口之后,又一个全市级商圈的商业区江北万达商业区江北万达商圈为江北现有唯一大型商业中心,已部分营业商业市场格局分析酒店客房预测主要假设:1、保守预测2020年平均停留天数3 天(宁波2010年游客平均逗留天数为2.94天);2、酒店房间数根据2个床位组成;并以365天为调整基数;最高旅游人次(万人次)2020年旅游人口预测值72407240总床位需求(万个)平均逗留天数 3总床位需求21720未来酒店客房需求数(间)297534.25根据未来旅游人次预测,未来宁波游客引致的酒店客房需求量为297534间数据说明:1、按照宁波统计年鉴和未来旅游规划的统计口径,“旅游人次”为国内外旅游过夜人次,所以不考虑过夜率的问题;主要假设:宁波酒店总房间数需求(间)未来酒店预测房间总数297534297534宁波酒店市场预测入住率60% 宁波酒店总房间数预测425049全国五星级酒店占比14.89%23487宁波未来五星级酒店房间数远洲大酒店287 香格里拉大酒店563 东港喜来登酒店378 南苑饭店400 中信宁波国际大酒店286 华侨豪生大酒店414 凯洲皇冠假日酒店432 万豪酒店333 威斯汀酒店310 万达索菲特大饭店290 南苑环球酒店444 开元名都大酒店392 大榭国际大酒店249 宁波柏悦大酒店236 开元九龙度假村353 东港波特曼大酒店15857765江北区未来五星级酒店客房数预测市场占有系数10%6931.77江北区未来五星级酒店数预测17项目五星级酒店数预测已知江北规划的酒店数量89两江项目酒店需求上限(个)两江项目未来满足酒店剩余需求的占比0.87预计2020年江北区需要建设17个五星级酒店(每个400间客房),除去现有规划,并考虑到市场弹性空间,两江项目未来的酒店需求数约为7个1、入住率——根据宁波旅游局数据通报,目前宁波酒店平均入住率为60%2、根据2011中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五星级酒店房间数约占全国星级酒店房间总数14.89%3、市场占有系数——由于未来宁波各大新城和县市将陆续建设和改造,将会有大量酒店出现,在此假设江北区片区的五星级酒店需求占宁波酒店市场的10%4、考虑到宁波江北未来酒店市场的弹性空间,假设两江项目能满足未来酒店需求的80%,约为7个。
展望2024,建筑市场将会出现小阳春本文来源于微公号工程行业洞察。
一、行业发展回顾1、投资增速波动下行。
2023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
分月份看,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呈下降态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9%,中部地区投资下降0.1%,西部地区投资下降0.5%,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5%,东部先行。
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6.7%。
2、建筑行业总体发展平稳。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0.01%;上半年新签合同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市场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5.80%;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增加值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7.7%。
根据万得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49.9亿元,同比增长1.3%。
3、对外承包工程增长乏力。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1-9 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86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折合1406亿美元,同比下降4.4%)。
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187.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折合1167.2 亿美元,同比下降3.3%)。
1-9 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648.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折合1090.3 亿美元,同比增长1.9%)。
中国未来10年——50年住宅市场容量测算报告.txt 页面功能【大中小字】【关闭页面】
我国住宅市场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中,中国人口与发展的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
控制在13.3亿以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
‰;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
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
假定人口与发展的,目标实现,并且假定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
达到40%,2020年达到50%,2050年达到70%,那么,到2020年,城镇人口比1997年大
约翻一番,达到7.45亿人;2050年,城镇人口比1997年翻两番,达到11.2亿人(见表1)。
表1 未来50年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年份 1997 2000 2010 2020 2050
中国总人口 12.36 12.90 14.00 14.90 16.00
规模(亿人)
城市人口规 3.70 4.13 5.60 7.45 11.2
模(亿人)
为1997年城镇— 1.1 1.51 2.01 3.03
人口倍数
城市化水平 30% 32% 40% 50% 70%
在未来的几个年中,大量的人口将涌入城市,这必然使住宅这一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变得相对匮乏,这就给住宅市场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我国住宅市场的发展空间究竟
有多大呢?
一、住宅的自然需求
住宅自然需求指考虑到城市化发展和提高居住水平的影响,在扣除自然折旧的情况下,
全国城镇需要增加的住宅数量。
影响住宅自然需求的因素有三个:①城市化水平;②提高居
住水平的速度;③住宅年自然折旧率。
(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引起住宅自然需求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表2:
表2 与2000年相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引起未来50年住宅自然需求 (单位:亿平方米)
住宅自然需求 2010 2020 2050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9.40 66.40 141.40
20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6.75 83.00 176.75
25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4.10 99.60 212.10
30平方米
由表2可知,如果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0%,全国城镇比2000年增加人口1.47亿人,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200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计算,需要增加住宅2Q.40亿平方米;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住宅36.75亿平方米;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住宅44.10亿平方米。
依此可类推2020年和2050年的相应数据。
(2)居住水平的提高引起住宅自然需求
如果201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即每人比2000年提高10平方米,按2000年城市人口4.13亿计算,10年共需增加住宅41.3亿平方米;如果速度放慢一点,每人只提高5平方米,则10年共需增加住宅20.65亿平方米。
(3)住宅自然折旧对住宅自然需求的影响
我国城镇现有住房80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住宅折旧年限40年计算,每年折旧率为2.5%,10年共需折旧20亿平方米。
考虑到我国住房折旧年限一般会长于40年,许多专家按1.25%的折旧率计算,即每年折旧1亿平方米,10年折旧10亿平方米。
按以上三项主要的自然需求合计(暂不考虑新建房的折旧问题),10年建房最低限为39.40亿平方米,最高限为105.40亿平方米(见表3和表4)。
表3 折旧率为1.25%情况下未来50年住宅自然需求(亿平方米)
住宅自然需求 2010 2020 2050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9.40 86.40 181.40
20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67.40 123.65 237.40
25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95.40 160.90 293.40
30平方米
表4 折旧率为2.5%的情况下未来50年住宅自然需求(亿千方米)
住宅自然需求 2010 2020 2050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9.40 96.40 211.40
20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77.40 133.65 267.40
25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105.40 180.90 323.40
30平方米
二、流动人口增长造成对住宅的巨大需求
城市化过程的另一个特点是出现大量的流动人口。
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大城市为例,各城市的外来人口多达300万到400万人,其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分别是21:100,10:100和6:100。
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成为这些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消费主体,为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预测表明,到2010年,我国的流动人口将从目前的8000万人增加到1.5亿人,按人均居住最低标准(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建筑面积4平方米)计算,需要为新增的流动人口建造约3亿平方米的租赁房屋,每年需开发建设3000万平方米以上的租赁房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假设折旧率为1.25%,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的情况下,预计2000-2010年将产生住宅自然需求67.40亿平方米,2000—2020年将产生住宅自然需求
123.65亿平方米,2000—2050年为237.40亿平方米。
考虑到住宅空置的情况(1999年末全国城镇商品房空置面积上升到912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空置6787万平方米),以及现有城镇居民住房短缺状况(200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家庭为3.9%,按每户平均3.11人、城市化水平31%计算,我国约有489.8万户城镇家庭处于住房短缺状态。
若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提高10平方米,则需建设住宅4898万平方米),可以粗略估计未来住宅市场的市场空间(见表5)。
表5 未来50年住宅市场的市场空间 (亿平方米)
年份 2000-2010 2010-2020 2020-2050
平均每年住宅建设面积 6.721 5.625 3.792
在进行住宅投资的过程中,应该以此为参照,从总量上把握住宅投资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