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年级语文一对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一对一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一对一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温习相关知识点。
2. 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文学鉴赏(20分钟)- 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 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写作训练(20分钟)- 设计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
-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进步。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 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2. 阅读理解问题和写作指导。
3. 课堂展示和讨论的素材。
4. 学生的作业本和笔记。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作业。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教学扩展:1. 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和写作。
初三语文一对一、一对多辅导课程、快速提升【学校简介】沈阳市司朗德教育培训学校成立于2013年6月,是经沈阳市教委批准的正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沈城地区拥有多家分校。
全校拥有教职员工百余人,专职教师占总人数75%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平均教龄5年以上,专业的咨询、学管团队为您提供最详尽的学习规划以及优质服务。
司朗德教育自成立以来,培育出近万名优秀学员考进省实验、二中、育才等重点高中,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
【课程简介】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语文已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拉分科目,语文成绩考不好,其他理化科目试题分析不到位,三大名校无望,市重点望尘莫及,语文的成绩以及分析理解题目的能力日益决定考生的前途,所以要想让孩子进好一点的重点高中,必须在语文上下功夫!【初三学习特点】初三是初中的最后冲刺阶段,学习是否得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以及是否可以如愿升入理想高中。
中考的竞争比高考的竞争要激烈得多,重点大学近百所,而重点高中却不是很多,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将立足沈阳中考政策、结合沈阳市中考信息、考纲以及重点中学的中考、直升考特点,对各知识点进行拓展研究,以专题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中考中游刃有余。
【课程优势】1、提前学习初三各科上半学期的内容。
2、司朗德教育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照顾学生弱势科目的前提下,全面兼顾各科,努力提高优势科目,以期全面提升竞争优势。
3、司朗德教育的教师团队会帮助家长和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中考资讯、分析目标中学的招生政策、分析近年的中考趋势,以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分数目标和学校。
同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初三课程的系统复习,帮助学生成功冲刺,决胜中考。
【学校特色】司朗德教育超越传统上门家教优势4大高分“效率”第一、师资力量效率——邀请各界教学名师,培养高能学生。
一对一语文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内容课文讲解: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讲授法: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法: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时间与安排每周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费用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支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6、双方责任与义务学生责任与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责任与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7、协议有效期起始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8、违约责任学生违约: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违约:____________________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一对一语文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111 具体包括: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辨别病句并进行修改;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和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考语文一对一培训教学计划和安排
中考语文一对一培训教学计划和安排
教师:100教育(张老师)
教学设计思路:
寒、暑假采用模块化教学,寒暑假的时间长,上课的频次高,适合进行模块学习。
模块学习的重点是重新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应试技巧,横向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其特点是时间短,提升快,爆发力强。
上学期间采用强化式教学,上学期间学生课业繁重,上课时间少,频次低,不适合模块学习,适合强化巩固练习。
强化学习的特点是夯实学生基础,弥补学生积累,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不明显。
教学方式选择:
根据上课实际反馈,胡宽翔并未建立知识体系,因此暂无法进行强化学习,需要先进行模块学习。
但碍于上课时间较短,频次较低,在每周一课时的情况下主要进行思维转化练习,建立学生整体意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并辅以模块学习。
待每周两课时以上,进行模块学习,计划模块学习4—5 周后转为强化学习。
现代文阅读模块授课内容如下:
现代文阅读(1)——概括段意
现代文阅读(2)——中心思想
现代文阅读(3)——人物形象分析
现代文阅读(4)——解释字词
现代文阅读(5)——赏析字词
现代文阅读(6)——句义作用
现代文阅读(7)——妙句赏析
现代文阅读(8)——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9)——描写手法
现代文阅读(10)——表达方式
现代文阅读(11)——段首中尾与题目
此模块涵盖了中考中最为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点分次讲解,同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酌情调整并增加复习课和练习课,以争取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应试能力。
一对一语文教案教案:一对一语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一对一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2. 掌握一对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合适的语文教材;2. 辅助教材:可以准备一些练习册、阅读材料等;3. 教具:黑板、笔、纸等;4. 其他素材:可以准备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课堂素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2.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介绍一对一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合适的语文知识点或课文进行讲解;2. 结合教材和辅助教材进行讲解,注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3. 解读生词、短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文阅读(2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学生的朗读和语音语调;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3.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课文理解与思考(15分钟)1.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2. 提问学生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2.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和答疑;3.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的活动;2. 可以以游戏、小组讨论、阅读推荐等形式来进行;3. 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和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2.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提高;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一对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对一语文教案教案标题:一对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词汇与语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细节、推理等。
3.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包括作文、日记、阅读感悟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好问题和疑惑。
3. 新知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点。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5. 拓展与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
6. 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反思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改进。
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互动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
3. 测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或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反思: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一对一语文教案的基本框架和要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语文一对一补课教案教案标题:语文一对一补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取信息、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2. 写作能力培养: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语言运用、逻辑思维等;3. 听说能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包括听取信息、口头表达、交流沟通等。
教学步骤: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其语文学习的困难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阅读训练、写作练习、听说训练等;3. 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计划,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训练;4. 检查和评估: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5. 教学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语文教材和练习册:根据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听力材料和展示教学内容;3. 参考书籍和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扩展知识。
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说表达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日常评价;2. 定期评价: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定期评价,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听说表达等方面的考核;3. 反馈和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其发现问题并改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彼此学习和进步;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4. 多元评价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九年级下第次教案老师:学生:第/ 次课日期: 年月时间:课题名称中考阅读策略与试题汇编教学重难点基础版块阅读的答题强调教学步骤及内容中考真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阅读技巧指点:1.文章解读.2.题型判别.3要点筛选.4答案组织.(二)中考真题,贴近实战(三)文学欣赏,审美提升(四)新闻解读,激活思维(五)穿插作文,实战指导(六)期中期末,跟进强化(七)九年级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导。
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
一.破折号的用法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
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如;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表示话语的中断。
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
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4.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 表示引出下文。
例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
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1王老师递给蔡琳一个大信封,信封正面是几个大字――差生档案。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我,我――昨晚看电视,晚了,今天早上睡过了头。
4.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5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呢?又藏在何处呢?6、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
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7、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8、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9、“那怎么——”10、我把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11,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真可怜破折号的用法最佳答案: 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5.加强重点 6,解释说明 7.意思的递进 8.意思的转折9.表停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以下为模板示例:1. 单元主题:语文《唐诗宋词》2. 教学内容:李白《静夜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作品;(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诗宋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静夜思》的背景、作者、主题等;(2)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课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2)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积累唐诗宋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网络资源,如诗歌鉴赏网站、视频等;3. 课外阅读材料,如唐诗宋词选集等。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