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36
文章编号:1671-8631(2012)07-0506-02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宋翠香(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
方法:对54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自体采血,全面观察自体采血的优、缺点。
结果:54例患者在术中均回输自体血,治疗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结论:自体输血操作符合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的原则,而且做到了开源节流,增加了血液的供应,扩大了血液的来源。
关键词 自体采血;传染病;效果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同种异体输血在临床上一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失血量在2000mL以上的外科手术中,更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虽然输血事业发展很快,输血方法也较以前安全,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危害,特别是异体输血引起的某些血源性传染病为人民敲响了警钟。
随着人们对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
就我院开展自体输血以来对54例择期手术采取了储备式自体输血,探索出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血库)与临床科室配合,实施自体输血54例。
其中骨科手术16例,普外手术13例,妇科手术25例。
男23例,女31例。
年龄23~55岁。
采血前,心、肝、肺、肾各项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100g L,血细胞比容>30%,采血量均为400mL,全部为择期手术患者。
1.2 操作方法自身献血没有上限,只要患者自身状况良好,无采血禁忌证,各项指标符合采血标准即可自身献血。
自体输血的患者于术前72h内完成各项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其中血细胞比容(HCT)>36%,且要求心功能 级以内。
输血科专业人员和自体采血患者的经治医师共同研究,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自身采血条件于术前详细制订采血计划。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安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中,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篇文档将介绍自体输血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自体输血的定义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通过一定的处理后,输回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方法。
在手术中,自体输血可以大大降低术后感染、减轻术后出血、最大限度地维护血容量平衡的作用。
同时,使用自体血液可以减少与他人之间发生的输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自体输血的分类自体输血根据血液在体内的种类和治疗程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自体全血输血将经过处理后的自体全血输回患者体内,适用于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
自体血红蛋白经过特殊处理后,将红细胞分离出来,输回到患者体内。
适用于术中出血或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
自体血小板将处理后的自体血小板输回患者体内,适用于出血轻度或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
自体血浆将处理后的自体血浆输回患者体内,适用于因手术导致严重失血的患者。
自体输血的优势1.降低外科手术患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2.减少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
3.降低手术患者对外源性输血的需要,减少术后出血和炎症反应。
4.积极控制血容量平衡,提高术后恢复速度。
5.降低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染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术中失血量往往是很大的,使用自体血液可以降低因外源性输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的机会。
2.含麻醉手术:使用自体血液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3.癌症手术:术中失血量很大,使用自体血液可以减轻术后出血的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
4.孕妇手术:使用自体血液可以降低母体对胎儿的损害,减少因输血反应而引起的孕妇胎儿综合征的发生率。
5.骨科手术:在骨科手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可以减轻出血和输血反应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摘要输血在临床上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急救措施,在外科手术中输血更是在危急关头重要的挽救生命方法。
临床上的输血主要有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种方式,自体输血是指患者提前将自己的血液采集后储存,在需要时回输给自己;异体输血是指患者在需要时获得他人奉献的血型匹配的血液。
随着临床外科用血量的日渐增加,异体输血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相反自体输血具有相对优势。
因此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自体输血;肿瘤外科手术;护理自体输血有贮存式自体输血(PAD)、回收式自体输血(IOBS)和稀释式自体输血(ANH)三种,PAD和ANH这两种输血方式经过临床试验安全性已经得到确认,但IOBS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仍然存有争论[1]。
自体输血虽然较于异体输血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肿瘤外科自体输血后还需要很好地护理观察术后反应。
本文作者就自体输血在临床肿瘤外科的应用和术后护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自体输血的优点1. 1 安全性高血液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例如艾滋病、疟疾、梅毒、肝病等,一旦献血、储存、输血任何一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均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并危及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就有很多因为异体输血而导致的传染病传染,而自体输血就能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
1. 2 减少过敏反应异体输血首先必须保证血型匹配,但是即便血型匹配在异体输血时仍然会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紊乱,过强则发生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过弱则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低下。
1. 3 缓解血液供不应求异体输血受到限制的一个因素就是血源供应不过来。
医院手术外科需要大量的血液储备,但是献血的人数和血液的量是有限的。
尤其是稀有血源更是在危难关头难以供应,从而耽误患者的生命。
1. 4 对患者绝对有益在避免传染疾病的基础上自体输血有益于患者术后的身体健康。
由于患者需要提前抽出血液储存,多次抽血会刺激患者机体的造血干细胞因此在患者手术后机体造血干细胞会加速造血能力,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益。
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摘要:输血是一项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开展,临床用血数量逐年增加,输血平安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
自体输血就是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收集再回输体内的一种较为平安的输血方法,已受到临床科室高度重视。
关键词:自体输血;临床应用1 自体输血的开展现状自体输血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展20多年,在兴旺国家非常流行,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
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60%选择自体输血,在日本,择期手术患者80%~90%会在术前准备2~3个单位的自体血液。
美国自体输血已占总用血量的15%。
2021年1月10日,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要求三级医院建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开展和推广"自体输血",以缓解血荒。
目前来看,在国内多数医院自体输血用得却不是很多。
2 自体输血及其优点2.1自体输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贮存或收集起来,留在手术或需要时再输入体内。
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患者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它除了可以稳定血源外,还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防止传染疾病。
由于人体的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抽取少量的血后,体内会很快生长出来,况且平时就有一局部血液贮备在组织器官内,所以不会影响健康。
有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
2.2自体输血益处多多,相对于异体输血而言,自体输血有着不可比较的优越性,其优点如下:①用血平安,防止了输异体血传染疾病的危险,没有传播艾滋病、疟疾、梅毒、肝病、巨细胞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危险;②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防止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响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响;还可防止移植物的抗宿主反响,防止受血者因输入异体血液而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③专血专用,可防止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过失事故;④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由于需反复抽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活力,使患者术后的造血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恢复康复;⑤扩大了供血源,可以缓解目前用血紧张的状况,解决某些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型者供血问题;⑥回输的自体血液新鲜,其携氧功能、凝血功能都明显优于库存异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输血方法,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处理、冷冻和储存,以备在需要输血时使用。
在产科领域中,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通过剖宫产的方式分娩。
虽然剖宫产手术中出血量相对顺产较小,但是对于某些孕妇来说,由于个人因素或其他原因,手术出血量较大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传统的输血手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研究适用于产科领域的自体血液储存和输血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尤其是在产科领域中,其应用前景更是广泛。
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本身具有经济、安全和便捷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在产科手术中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的原理1、采集自身的血液:在实施手术前,为了保证术中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安全,需要提前从患者身上采集约200-500ml的血液。
这类似于自体全血采集,可以使用静脉输液或采用点滴方式输送合适的抗凝剂,例如柠檬酸钠和肝素等,以防止血液凝固。
2、实施血液处理:血液被采集后,需要将其进行处理。
对血液进行质控和处理,剔除掉凝固和不适合进行冷冻储存的血块。
然后,将血液分装到小袋或分装盒中,注入再生难度诱导剂(红细胞凝集素)等物质,以促进冻结过程。
3、血液冷冻及储存:经过处理的血液须在-30℃至-40℃的温度下冷冻。
随后存储在液氮罐内或在-80℃的冰箱内。
冷藏的血液可以保存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应注意防止血液过期。
4、血液解冻:在需要输血的时候,需要将储存的血液解冻。
解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血液的凝固和红细胞的破碎,可以通过室温缓慢解冻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解冻后的血液可以输注到患者身体内,从而达到替代失血、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自体输血的方法及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起来并储存,待需要输血时再将其返回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输血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自体输血的方法包括预存自体输血、术中自体输血和术后自体回输。
预存自体输血是在手术前几周或几天内将患者的血液输注给自己以储存备用。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一些计划性手术,如择期手术、计划性剖腹产等。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决定预存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例如血液量不足、贫血患者等。
然后,医生会在手术前1-2周开始给患者输注自体血,每次输注约250ml,每周1-2次,直到手术前的最后一天。
手术当天,根据手术的需要,将加工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不适反应和传染病风险,还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的担忧和焦虑。
术中自体输血是指在手术中直接将术中失血的血液收集起来,并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术中失血量较大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大手术等。
手术中,医生会采用特殊的吸引装置收集失血的血液,并通过离心、过滤和其他处理方法去除其中的抗凝剂和细胞碎片等杂质。
然后,将剩下的血液进行封存后,待手术结束后再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失血量,同时也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术后自体回输是指将手术后失血的血液回收并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促进康复和恢复。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后出血较多的患者。
手术后,医生会将术后的失血血液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离心、洗涤和去除杂质等处理方法,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分离出来,并加工成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等制剂。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加工后的血液用于术后补充输血,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的价值。
首先,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免疫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其次,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血库的需求,减轻了医院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自体输血的应用与进展自体输血主要指回收患者血液并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将血液输回到患者体中的一种临床输血方式。
自体输血包括三种方式,即回收式、预贮式及稀释式。
近年来,自体输血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及重视,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出的优势比较明显,能够大大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还能较好地缓解医院血源紧张。
对此,本文就当前自体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自体输血;应用;进展一直以來,临床输血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自体输血、异体输血,临床经常提及的输血方法就是异体输血。
而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临床医学领域因对异体输血方法所存在的疾病传播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入,且受到临床血液资源短缺的影响,这就使得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渐渐显现出来。
一项Meta分析显示,自体输血在成人输血中有着积极的疗效,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的影响[1]。
自体输血主要是收集受血患者自身的血液,或是回收创伤区域没有受到污染的血液,将其再次回输,从而满足患者术中用血需求。
本文主要分析自体输血形式、临床应用及进展,并将分析结果作如下综述。
1 自体输血方式1.1 贮存式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将患者血液先保存,以便供应紧急时候使用[2]。
例如,对心功能超过Ⅱ级、术中出血量较多、身体状况比较好、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且具有严重的输血反应史的患者提供输血。
1.2 回收式回收式方法是指临床医生在术中或术后严格按照临床无菌操作方法与操作技术来选择与手术相符的医疗器械,把手术过程中或是创伤之后患者流失于体腔中的血液进行回收,之后将血液经过过滤、浓缩及洗涤,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例如,对肝脾或是大血管严重破裂、无肿瘤组织及脊柱等相关手术,就可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通常情况下,血液的回收主要应用在出血超过400 ml的手术中,医务人员按照手术处理方法,将其分成血细胞非洗涤式(即指单纯地过滤或是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半程式处理)与洗涤式(即利用血液回收机做全程处理),临床上一般应用洗涤式的血液回收方法。
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宋翠香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12(21)7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自体采血,全面观察自体采血的优、缺点.结果:54例患者在术中均回输自体血,治疗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操作符合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的原则,而且做到了开源节流,增加了血液的供应,扩大了血液的来源.
【总页数】2页(P506-507)
【作者】宋翠香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
【相关文献】
1.自体输血在100例输卵管妊娠合并腹腔内出血中的应用
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储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
3.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在自体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4.血定安在自体输血中的临床应用
5.治未病思想在Rh(D)阴性血型孕妇自体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体输血在妇科现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与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妇科现代手术中患者应用自体输血(AT)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9例妇科手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
观察组术前采血4000ml,于手术结束前全部回输,术后48小时复查血常规,比较自体输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
同时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病后病率、输血反应、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
结果自体输血后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恢复正常较快。
且术后病率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均较对照组少。
结论自体输血患者术后恢复快,既避免了输血带来的并发症,节约了血液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而对具有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应大力提倡自体输血。
关键词:自体输血妇科现代手术临床应用观察自体血回输用于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1]。
它刺激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强机体造血机制,有利于机体免疫力提高和手术后的恢复;减少异体输血造成的免疫反应;避免血液传播疾病;节约血液资源,尤其对一些稀有血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4];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我们将自体输血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与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配到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自体输血(AT)患者58例,其中预存式输血(PABD)8例,稀释性自体输血(AHD)50例。
异体输血患者41例。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体重、术前血常规及ABO血型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均为Rh阳性。
1.1.2 患病类型及手术方法观察组患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5例,子宫肌瘤29例,子宫腺肌瘤16例。
对照组患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3例,子宫肌瘤20例,子宫腺肌瘤13例。
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行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
两组患者手术类型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