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普遍语法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9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李保军四川大学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三、普遍语法可及性的三种观点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可及,基于实证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者完全可及(Full Access)。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作者:李保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母语,二语习得及UG理论母语和二语习得UG理论与二语习得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而它使得儿童在外界“刺激贫乏”的条件下,从初始状态,经过若干中间状态,最后达到成人的稳定状态,进而习得人类语言;同时,他提出的普遍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也合理地解释了儿童语言习得现象,认为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就是参数值确立的过程。
1,普遍语法“人脑中存在的一种独特LAD”称为“UG”。
换言之,人类大脑中生而有之的语言知识就叫做“UG”。
乔姆斯基针对儿童习得母语的心理机制提出了UG这一概念。
他认为UG存在于人的大脑,帮助人们习得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从研究生成语言的大脑出发考察人的语言能力,揭示人脑语言机制的工作原理。
UG以第一语言习得速度快、知识准确、具有创造力等为依据研究第一语言。
乔姆斯基关于UG的假设似乎为我们解释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要不了3~5 年,不用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基本掌握了自己母语的主要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UG是所有人类语言都遵守的一些共同原则和规则,是与生俱来的。
乔姆斯基认为人说话是因为人生来就拥有一个UG。
这种UG是自然生长成熟起来的语言能力,体现在人脑神经系统的一定结构和活动中。
如果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的知识仅仅是这些原则的观点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现象的话,那么,全世界所有的人就应该说同样的语言。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UG学说中还提出了“原则和参数理论”。
在乔姆斯基看来,一个操母语者具有一种语言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
当他掌握自己的母语时,他会把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与他自己本族语言的语言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调整他的语法。
该理论认为任何语言的参数可以根据这一具体语言的特定规则而设置不同的参数值。
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主要是设置参数值的过程,获得语言知识,就是确定参数值。
“经验”↓普遍语法(UG)→个别语法(PG)(如母语语法)↑PG= *UG上面公式是说: 通过参数α( 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 周围的语言不同) ,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许 菊(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Chom sky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即儿童如何在母语刺激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从容成功地习得母语?)提出来的,并把该现象归因于人类的遗传属性,即人脑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或普遍语法。
由于这一“逻辑问题”同样存在于二语习得,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样不能只归因于决定语言输入质和量的环境因素、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和认知因素而忽略了语言本源的影响。
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或普遍语法是否在二语学习中发生作用、怎样作用?或普遍语法是否为二语学习者可及?这是自普遍语法理论建立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苦苦探求的问题。
虽然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得出的结论分歧较大,但却为二语习得研究回归语言本源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普遍语法;原则-参数模式;二语习得;可及性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6)0120022204Abstract:Chom sky’s T heo ry of U n iversal Gramm ar w as p ropo sed in respon se to“the logical p rob lem of language ac2 qu isiti on”,that is,how ch ildren com e to acqu ire L1w ith ease and comp lete success desp ite the in sufficiency of the L1 sti m u lu s.Chom sky attribu tes the phenom enon to the hum an hereditary attribu te-the L anguage A cqu isiti on D evice o r U G inherited by hum an b rain.Since“the logical p rob lem”ex ists in SLA as w ell,L2learners’language competence shou ld no t be attribu ted on ly to the inpu t2related environm en tal facto rs as w ell as the p sycho logical and cogn itive fac2 to rs of the learners w h ile giving no con siderati 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guage p roper.W hat is the ro le of LAD o r U G in SLA?O r,is U G accessib le to L2learners?T h is is a questi on that has attracted SLA researchers since the es2 tab lishm en t of U G theo ry.T hough the U G2based emp irical o r theo retical researches have arrived at differen t conclu2 si on s,their attemp ts at the retu rn to the noum enon(i.e.the language p roper)of SLA are sign ifican t.Key words:U n iversal Gramm ar;P rinci p le2Param eter M odel;SLA;accessib ility 1.引言Chom sky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儿童的母语习得现象提出来的。
(一)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 ,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言数据的输入(input )是不充分的 ,不足以促使习得的产生。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 ,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
有的人在运用语言时 ,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 ,这就是所谓通过学习来进行监控的[ 1 ] (P19)。
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
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二)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 ,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西安医学院/周密【摘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本来是用于儿童的母语习得也就是第一语言的习得中的,但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其“普遍语法理论”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本文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作了相关的介绍,主要研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否可及的问题,并对前人的相关成果作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可及性一、 普遍语法理论乔姆斯基在《语言与心智》一书中提出的,即(Universal Grammar)简称为(UG)。
文中他假设“儿童自出生后,大脑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独特的习得语言的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为(LAD)”。
乔姆斯基本人对普遍语法(UG)是这样论述的:“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由相互作用又各具特色属性的子系统构成,而语言官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门负责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子系统,与大脑的其他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
而语言官能又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统,如语音、语义、句法和形态等。
”二、 第二语言习得受普遍语法影响的三种假说1.普遍语法直接可及说(direct access)。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参数是大脑中固有的,通过第二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利用普遍语法(UG)获得了与母语能力相当的第二语言能力”。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有:Cook and Newson(1996)认为“二语学习者可以直接利用普遍语法,不用参考母语的参数值,二语习得者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普遍语法重新设置参数,而学习者的语言是由普遍语法(UG)确定。
他们能够直接运用普遍语法(UG)的原则,在不必参考母语参数值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参数(Cook,1998,Cook&Newson,1996)。
”Flynn(1997)引用了日本成年人学习英语的例子,以证明学习者可以不存在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原则和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