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语习得手册笔记1-普遍语法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二语习得手册笔记1-普遍语法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二语习得手册笔记1-普遍语法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二语习得手册笔记1-普遍语法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中介语:L2学习者内化了心理语法,一个自然的语言系统可以用语言规则来描述。

目前的生成语言学关注中介语的表征,这一焦点可以视为原始的中介语假说的衍生。中介语能力的本质,中介语语法多大程度上类似于其他语法以及UG的作用,都有一些明确的论述。

一直在争论的问题:UG是否对L2有调节作用,程度多大。这个问题源于1.语言的普遍性的个别观点和2.关于语言能力本质的个别假说。生成语法的传统观点,语法是心理表征,普遍规限制这些表征。语言的普遍性的存在源于人类思想的属性,语法的存在源于他们的普遍规则。

UG在L2习得中的作用,前十年,主要关注“Access”:探索UG在非一语习得中是否仍然有效,这一问题关系到一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自然的语言语法?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什么,又是如何习得?UG的解释是一个局部的答案,至少在一语语法习得中是这样。没有具体的天生的语言规则来限制语法,不可能习得语言?

在L2习得研究中,问题是:中介语表征是否受UG的限制。

2. UG和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逻辑问题的由来:柏拉图本人认为,人类就是凭借天赋神授的理性,才得以获得广博无限的知识。“柏拉图问题”同样表现在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对这一问题研究数十年的乔姆斯基,到最近还发出这样的惊叹: “儿童知道的远比经验提供的多……在语言生长的高峰时间,虽然儿童的语言接触非常有限,语言环境又模棱两可,但儿童大约每小时就可以学会一个词。儿童理解词汇方式之精巧奇妙,非任何词典能及……语言习得更像是一般器官的生长;它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事,并非儿童所做的事。”(Chomsky , 2000 :6 - 7)

语言学家们把这一表现在儿童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柏拉图问题”称之为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简单地说, 逻辑问题基于所谓的“刺激贫乏说”,旨在解决儿童语言有限、残缺、不足的语料输入及最终能在短短几年里迅速而一致地获得丰富的语言系统这一貌似不合逻辑的问题。无论是经验主义哲学的感觉经验,还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重复模仿的“逻辑”都无法给予圆满的解释。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是由天赋的语言知识UG的引导而完成的。

乔姆斯基把描写和解释儿童语言知识的初始状态作为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他认为,人的大脑具有模块性,是由许多既相互独立又以接口的方式相互连接的模块组成,如感知模块,认知模块等。儿童语言知识也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模块,其特点无法从别的认知结构中推导或衍生,而是受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的制约( Chomsky ,1986) 。这些原则是构成人的内化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遗传天赋的一部分,所以不需要后天学习,只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激活、生长。儿童的语法学习任务仅限于在语言环境中为普遍语法参数赋值即可。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可以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学会母语的原因,也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的回答。

UG是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UG包括不变的规则,也包括允许变化的参数。乔姆斯基提出的三种理论(GB管辖约束理论, Minimalism最简方案, optimality最优理论)的共同点是:语言的某些属性都是抽象微妙的,且很复杂,如果没有天生的语言规则来限制语法,是很难习得语言的。

UG就能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知道远比输入要多的语法属性,他们如何了解某些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语法是这样而非那样的。也就是说这些属性都不需要学习。比如L1学习中,儿童接受到的句子和他们习得的抽象微妙复杂的知识之间就不匹配。也就是说,起始输入不足以证明输出。这一问题就是“刺激贫乏说”或者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一下就举例一个实验的例子,也就是OPC,证明这一规则,微妙而不可能从输入中习得。

3. UG和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人们就会存在疑问:L2习得是否和L1习得一样存在逻辑问题呢?首先在这里要区分两个东西:1. 逻辑问题(L2学习者是习得了超出输入的无意识知识,即心理表征)

和2. UG的有效性(这种知识的获得是否是因为UG的有效性)

通过反证法可以说,二语习得中,逻辑问题的存在是可能的。有很多的研究,the access to UG 问题仍然存在:中介语表征是否证明UG规则限制的存在,中介语语法是否和本族语者一样瘦UG的限制。

举例说明Kanno的调查OPC,设计实验的假设是:UG限制每个人的语法,而小组结果解释个人的差异。

二语习得的环境和输入变量并不能完全决定学习者最后所获得的语言能力 ,二语习得中同样

存在逻辑问题。

4.比较谬论

在研究普遍语法是否在二语习得中可及的问题时 ,通行的做法是把学习者语言与目的语形式直接进行比较。如果研究中的受试就某一参数或原则与说母语的本族语人士一致 , 就认为这一原则或参数是可及的 ,否则就是不可及的。这样就形成了方法论上的“比较悖谬”,。这种研究模式实际上是把学习者语言作为目的语的一种不完备变体 ,而没有将学习者语言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自然语言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说明普遍语法是否对中间语起限制作用 ,只能说明中间语与目的语是否等同。

此外 , 普遍语法研究二语习得所倚重的主要方法为语法性判断和诱导模仿。但这些方法的效度和信度都受到了的质疑。

语法性判断是形式语言学家使用的一种演绎性的研究方法 ,旨在反映本族语人士语言直觉和内化语言能力。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理想化、虚拟化的本族语人士(往往为语言学家本人) 。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里 ,这种方法

要求受试就一组句子的语法性做出判断 ,这时 ,他们的语言能力系统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 ,我们根据他们对句

子的实时处理 ,来推断出他们的语言能力水平 ,即根据语言行为来推知他们的语言能力。这与 Chomsky等人所倡

导的用语言“直觉”来推断语言能力的初衷相去甚远 ,因为我们要求学习者回答的往往超过他们目前的语言能力。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 , “与其说反映了学习者目前的知识系统 ,不如说更代表了他们的猜测” ,很容易

产生“把受试的元语言行为直接归因于语言知识的危险”( Gass , 1994 :306) 。这种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之

间的错位也使得语法性判断的效度打了折扣。Birdsong (1994) 发现 ,受试在做语法性判断题时 ,存在着一种系

统性的“反应偏向” ,即更容易倾向于把句子判断为不合语法的 ,这种对称倾向也会影响研究的信度。同时 ,

对该方法信度的接研究结果也相互矛盾 ,无法让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可信研究方法(如 Ellis ,1990 ;Gass ,1994) 。

Kanno的实验结果表明:源于UG的L2属性表现在中介语的语法中,中介语的语法和L2语法在这个方面集中于一点。——。1980年代许多研究者都清晰或含糊的解释到:如果中介语表征不能证明这些L2属性呢,如果中介语和L2互相偏离?这是

否就意味着UG不存在呢?

有些很清晰的论述: -比较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某一UG属性的判断是否一样?比如Schachter调查对于wh-移动的

限制,认为UG的不存在。但这一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预设了中介语表征必须集中于L2本族语者的语法,即二语学习者

必须到达和本族语者一样的最终于发,但这个错误的。中介语语法是从L2语法的一个分支,、

5.UG的access可及性和术语的混淆

Direct Access:

a.L2 learners arrive at UG propertie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L1 独立于L1

b.instantiation of any legitimate parameter setting 任何合法参数设置的实例化

Full Access:代替Direct Access

indirect/partial access

针对UG和L1,过于简单的使用二分法,L1是自然语言,没有先验证明:基于L1的表征意味着UG不限制中介语语法。

需要关注的是:L2学习者达到的表征的本质,不一定停留在UG的Access问题上,可以更细节的观察中介语表征的本质。

6.中介语表征:收敛,发散,削弱

预设:中介语语法和L2的本族语者语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偏离,至少是起初或最终的。

那偏离的本质:预示着表征受UG的限制还是语言有一些削弱,有缺陷

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预设学习者大脑的某种初始状态对外语学习的进程及最终获得的语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始状态理论也就是说:L2学习者开始表征,以及用于理解L2输入的表征。

6.1 例子:强特征和动词移动

Functional categories, such as

inflection (I), complementizer (C), and determiner (D), have certain formal features 动词的限定形式:充当谓语时受人称和数的限制,时态,语态,语气的限定

动词的非限定形式:除了谓语的其他成分,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法语和英语的曲折特征强度比较(见书)

6.2 起始状态

关于起始中介语表征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

A.中介语表征遵照自然语言的属性: Full transfer

B.中介语表征在基本方面不同于成人的自然语言:Minimal Tress 假设,无效的

根据FTFA,中介语表征必定不同于L2的本族语者的语法,至少起始时是这样。

中介语表征在发展的最后阶段也不一定和L2语法集中于一点

提升动词(raisingverbs)是一类能使句子补语分句中动词主语发生移位,即“NP提升” (Chomsky1981,1993)的动词。

如果我们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做一比较 ,就会发现 ,二者的“初始状态”存在重大差异: 在母语习得中 ,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都不健全 ,但二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已趋于完备 ,并且已经掌握了或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母语;

儿童的普遍语法的参数值处于待设定的缺省状态 ,而二语习得者的普遍语法已经在母语习得环境的作用下转化为具体语法。如果我们可以说儿童母语习得的初始状态仅仅是普遍语法的话 ,那么 , 成人外语学习的初始状态至少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已经得到全面发展的认知能力;二是已经完全掌握了的母语;三是可能仍然起限制作用或已不再起作用的普遍语法。这样 ,对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回答 ,从本质上讲 ,其实就是对这三个要素在二语习得中所占的份额、它们之间的接口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其核心是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

7. 表征之外

普遍语法是一个关于语言知识表征的理论 ,本身并非语言习得理论。它的主要功能是描写并解释人类语言系统的限制条件。要对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给出圆满解释 ,不仅需要回答“什么”的问题 ,还要回答“怎样”的问题;不仅要确认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过程的限制作用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原则和参数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学得性做出解释。即使我们能够证明二语习得过

程中确实存在着参数重设过程 ,也不能解释中间语语法的发展 ,我们还需要一个理论来说明语言输入与现有语法的互动 ,说明输入中哪些特征对中间语发展起了诱发作用 ,等等。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re is often confusion betwee n competence (in the sense of underlying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performance(use of that representation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language).

Knowledge and use of knowledge do not always coincide.

新方向:How the interlanguage mental representation is accessed during processing, seeking to determine how the representation is used on-line and off-lin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processing pressures may mask competence

乔姆斯基主要理论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 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1.转换生成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 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 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 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 2。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人 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 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 找到一个图,发不上来,用流程画给你看下 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 新的句子。上图是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 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 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 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 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 作出语音解释。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 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语言需要模仿, 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 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 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人都有一本天赋的 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说话人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 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 在的概念结构。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 个正确的句子。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 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日语单词记忆法

多聽、多說、多讀、多看、多練是學會外語的不二途徑。 ————陰陽 單詞記憶法之一天三練 學外語的基礎是記單詞,而記單詞是有竅門的。據科學家們說:“各國語言在說話的時候產生的音域頻率是不同的。耳朵的結構讓它不能接受其它語言的頻率。”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練習聽力的時候,明明耳朵塞著耳機,可是能聽到的總是旁邊人說話的聲音。而外語則被當作雜波過濾掉了。是這樣吧?我們很容易就能記住100個中國字,而要記住100個外語單詞則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大概也是音域頻率不一樣的原因吧?! 下面咱們來做一個詴驗,我稱它為“一天三練法”。也就是找一個空氣清新,無人打擾的地方,一天背300個單詞:早晨練30分鐘,中午練20分鐘,晚上再練10分鐘。在晚上練完一個小時後,找家裡人幫忙考一下,看看結果如何。我想:記住70%以上應該沒問題的。明天就空出點時間詴一下吧,反正又不損失什麼。(我把這1991個單詞全記住用了3天,當然,其中有好些我已經學過了。不管怎麼樣的水準,我認為有一個星期就應該全記住了,不過不包括連50音圖還不會的那些人。) 那麼好啦,咱們把日語中寫法和漢字一樣的(有繁體字),字意也和漢字一樣的單詞找出來,我們就把它們當成不認識的漢字來記。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需要一下記好幾方面的東西——要記字怎麼寫、又要記字怎麼讀、還要記漢語意思是什麼等等。我們把符合條件的單詞寫下來,《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4冊一共有1991個符合條件(完全和漢字一個意思,就是念法不同)。其中不包括容易讓人誤解的單詞(因為有些字有好幾個講法)。

而這樣記單詞對考級也有很大的幫助(音讀和訓讀)。特別是初學日語的朋友,利用剛開始時想要把日語學會的熱情,先來記住這些單詞,對於以後學好日語有非常大的幫助。當然了,一定要經常複習,否則不用的話很快就忘掉了。 記單詞的時候,不用在本上寫(不會寫漢字另當別論),只要大聲朗讀就可以了。切記:要大聲朗讀,同時最好把耳朵堵上!!! 下面是1991個單詞,每天記300個左右,一個星期就記完了。我希望朋友們能把結果告訴我,咱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的學生大都是用一個星期左右就把他們全背了下來) あ-------ア 愛情0 (あいじょう) 秓 1 (あき) 悪 1 (あく) 悪意1 (あくい) 握手 1 (あくしゅ) 足 2 (あし) 味0 (あじ) 足跡 3 (あしあと) 明日 2 (あす) 汗1 (あせ) 値0 (あたい) 頭 3 (あたま) 圧倒0 (あっとう) 圧迫0 (あっぱく) 圧力 2 (あつりょく) 油0 (あぶら) 網 2 (あみ) 雨 1 (あめ) 泡2 (あわ) 孜心0 (あんしん) 孜全0 (あんぜん) 孜全性0 (あんぜんせい) 孜定0 (あんてい) い-------イ 胃0 (い) 委員 1 (いいん) 委員會 2 (いいんかい) 家2 (いえ) 硫黃0 (いおう) 以下 1 (いか)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该理论的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1.乔姆斯基的简介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William Chomsky)是希伯来学者,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她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Elsie Chomsky Simonofsky)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他们两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意第绪语,虽然乔姆斯基本人说父母在家禁止讲这种语言。他说,他们住在分裂为“意第绪区”和“希伯来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认同后者,并用“纯粹的希伯来文化和文学”教导他。 乔姆斯基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0岁那年,文章是论在巴塞罗那陷落之后,纳粹主义蔓延的威胁。从12或13岁开始,乔姆斯基更加彻底地认同无政府主义。 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1945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哲学家C·维斯特·切奇曼(C. West Churchman)、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和语言学家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学习哲学和语言学。哈里斯对他讲授了自己在语言结构线性算子方面的发现。乔姆斯基后来把这些解释为对来自标记系统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物的操作。哈里斯的政治观点对乔姆斯基政治立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9年,与语言学家卡罗尔·沙茨结婚(Carol Schatz)。婚后育有两女:阿维瓦(Aviva,1957年)和戴安(Diane,1960年)。还有一子哈里(Harry,1967年)。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何兆熊第五章笔记和习题

Chapter 5 Semantics ?Semantics----the study of language meaning. ?Semantics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However, it is not the only linguistic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meaning. ?Semantics answers the question “what does this sentence mean”. In other w ords, it is the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meanings in words and sentences out of context. ?Meaning is central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 meanings. Here are G. Leech’s seven types of meaning. ( British linguist) ? 1. Conceptual meaning (also called denotative or cognitive meaning) is the essential and inextricable part of what language is, and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central factor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It means that the meaning of words may be discussed in terms of what they denote or refer to. ? 2. Connotative meaning – the communicative value an expression has by virtue of what it refers to, embrac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ferent, peripheral ? 3. Social meaning (stylistic meaning) –what is conveyed about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of the use of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 4. Affective meaning (affected meaning)– what is communicated of the feeling or attitude of the speaker/writer towards what is referred to ? 5. Reflected meaning – what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another sense of the same expression ?Taboos ? 6. Collocative meaning – the associated meaning a word acquires in line with the meaning of words which tend to co-occur with it ?(2, 3, 4, 5, 6 can be together called associative meaning–meaning that hinges on referential meaning, less stable, more culture-specific ) 7. Thematic meaning—what is communic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message is organized in terms of order ?What is meaning?---- Scholars under different scientific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language meaning. Some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Naming theory (Plato) ?The conceptualist view ?Contextualism (Bloomfield) ?Behaviorism Naming theory (Plato): Words are names or labels for things. The linguistic forms or symbols, in other words, the words used in a language are taken to be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words are just names or labels for things ?Limitations: 1) Applicable to nouns only. 2) There are nouns which denote things that do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e.g. ghost, dragon, unicorn, phenix… 3) There are nouns that do not refer to physical objects but abstract notions, e.g. joy, impulse, hatred…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上语法整理(韩国庆熙大学版教材)

A:韩语语法概念 1、体词:名词、数词、量词、介词的统称 2、谓词:动词、形容词的统称;谓词词干:去掉?+终结词尾,意思不变 3、终结词尾(无任何意义,必须与谓词词干一起使用) 4、助动词 B:终结词尾(谓词词尾)(尊敬阶): 一: 1、陈述:①书面???(无收音、?收音)/???(有收音) ②口语??.(?、?结尾)/??./??(?结尾). 2、疑问:①书面????(无、?)/???? ②口语???/???/???&???/???? ??提问只能用??/??/??回答 3、命令:①书面???/????(有)(不脱?) ②口语??/??? 4、共动:一起做sth吧 ①书面???/???(有)(要脱?) ②口语??+??/??/?? 5、询问听者意见:用在谓词词干后 ????(无收音,?脱落合并)/???? 6、感叹词尾:(直接加)?? 7、主体尊敬词词尾:?/??

(本身有主体尊敬词形式的不可加主体尊敬词词尾) 二:时制词尾 1、过去时制词尾: ①动词词干+?/?/?+陈述/疑问终结词尾 有收音不用缩写,无收音需根据读音合并 谓词词干?/?+? 谓词词干除了?/?/?+? 谓词词干?+?,变成? ②口语形式只用?? (有收音连读,无收音拼第一第二音节) 2、将来时制词尾:(陈述疑问可用表达强烈意志力,命令共动不能用,表达未来的命令不加?,直接表达) 动词词干+?+陈述/疑问终结词尾???/?? C:体词词尾: 1、肯定:陈述:书面???.(含义:是)(体词谓词形) 口语??(无收音)/???(有收音) 疑问:书面???? 口语???/???? 2、否定:陈述:书面?/????? 口语?/????? 疑问:书面?/?????? 口语?/??????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上册语法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上册语法整理 1、指示代词??/??/?? ??用于指代离说话者近的事物, ??用于指代离听着近的事物或者在谈话中双方都知道的事物, ??用于指代离说话者和听着都远的事物。 【?】????????. 这是表。 ????????.那是椅子。 【??】这个是什么? 2、指示代词?/?/? ?/?/?用于名词前修饰该名词的指示代词。 ?+N-用于指代离说话者近的事物, ?+N-用于指代离听着近的事物或者在谈话中双方都知道的事物, ?+N-用于指代离说话者和听着都远的事物。 【?】???这个人 ???那个人 ???那个人 【??】这个人是谁? 那个人是比利。 这本书 3、名词(N)+???——体词的谓词形 “-??” 是叙述格助词,用于名词后,起叙述主语的作用,指人或事物是什么。“-???” 是“-??”的格式体尊敬阶。 【?】?????我是比利。 ?????是教室。 【??】是图书馆。 是这里。

是男人。 4、名词+ ???/ ??——非格式体终结词尾 -??用于名词后起谓语作用,一般于指人或事物是什么。 ???/??是??的非格式体。 闭音节+???(=???) 开音节+??(=???) 【?】?????????. 我是中国人。 ???????????. 这是我男朋友。 【??】-那位是谁?-是我父亲。 -这是什么?-是衣橱。 -这里是哪里?-是我家。 5、名词+ ???——体词的疑问形 “-????” 是“-???”的疑问形 【?】??????? 你是成浩吗? ??????? 那是图书馆吗? 【??】是学生/老师吗? 6、名词+ ?/?——主格助词 用于名词或代词后,使其前面的名词和代词成为主语。 开音节+”?” 闭音节+”?” 在一般对话中,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并第一次被提及时,或者对“??、??、??、??、??”等疑问词为主语的问句进行回答时,使用“?/?” *人称代词?/?/?与?相连时变成??/??/??,疑问代词??与?相连时变成??,这是不规则的变化形式。 【?】??????????. 那是学生餐厅。 【??】我的名字是比利。

日语日语学习笔记超有用

日语学习须知 日语里格助词的的“格”是指体言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格”是资格,是指体言以什么资格来参加句子的构成及同其他词的关系,表示格的助词就是格助词,主要接在体言和相当于体言词的后面,表示与句子的语法关系。格助词有が、に、を、で、と、より、から、の、へ等九个,体言+格助词可以构成主语、连用修饰语和连体修饰语等句子成分。 日语里的格助词是日语语言中较难掌握的语法之一,对于每一个日语的初学者可能都会像我一样为此苦恼不已过,现在将《日本語の格助詞の例解》一书的学习笔记整理如下,希望能对初学日语朋友们有所帮助,我在咖啡日语受益不少,也算是小小的回报吧,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学好日语。输入这点东西花了我大半个月的时间,每日有时间就输入一点,为了方便初学的同学,多花了两天将每句中的格助词标出,可是上传在帖子中却显示不出,所以再将WORD格式的文本附上,需要的可下载。 一、格助词が 主要接体言、体言性词组 桜の花が咲く。 みんな出かけて、私だけが家にいた。 <用法1>表示主语。包括动作的主体、状态及性质的主体、存在物 一九八〇年代の初め、この地球上で、一年に、千四百万人もの五歳未満の子供たちが死んでいました。 飢え、衛生状態が悪いこと。 1.(自然)描写文中所出现的客观事物的主体 春が来ました。青い草があっちこっちに生えます。森の中で、美しい小鳥が鳴きます。白い喋々や黄色い喋々が赤い薔薇の花の上を飛ぶ回ります。可愛い燕が南から来ます。焼ける問うな暑い日が毎日続きます。騒がしい蝉が鳴きます。小さな三毛が軒下で昼寝をします。地平線に消え入る長い道路には、人影は一人を見えません。 2.定语中的主语

转换生成语法

Avram Noam CHOMSKKY’THEORY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一、代表人物 二、含义 三、语言结构的转换规则 四、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意义与局限 Noam CHOMSKKY’THEORY ——诺姆.乔姆斯基 ?诺姆.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曾被哲学界誉为历史上影响最为重大的5位思想家之一。如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 ?主要著作《句法结构》,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乔姆斯基?革命开始席卷整个美国语言学界 转换 1.“转换”本来是控制论的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生成语法学早期借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段及相应规则的总称。 2.乔姆斯基的“转换”与Harris的“转换”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我们平时所讲是“变换”来自Harris,指的是一种表层的转换,关注的是句子与句子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平行”关系。 3.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中的必然结果。 4.“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的特点,带有个别语法的性质。 生成 一、创造性 这时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特点,即“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具体说,外在化的语言是个无限的句子集合,但内在性语言却表现为一套数量有限的规则,语言的创造性就表现为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格的句子。 二、明确性 这是就语法理论而言的。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语法理论必须清晰的理论陈述明确地“预言”某种具体预言中所有“合法”的句子,同时保证不会产生“不合法”的句子。而“明确的陈述必须最终成为一种形式化的理论”。 语言结构的转换规则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特点是更加注重语言的结构转换规则研究。他认为,短语规则是形成句子的一套规则,这一规则先有一套短语结构改写规则。即句子可以改写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 ?S 如:the tall man kicked the ball ?NP1 VP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1_3章

胡壮麟语言学重难点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常考考点:1. 语言: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起源 2. 语言学:语言学的定义;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学研究的三个显著区别;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原则及简要说明;语言学中的几组重要区别;每组两个概念的含义、区分及其意义;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各自的研究范畴;宏观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及各自的研究范畴。 1. 语言的定义特征 1.1. 任意性 1.2. 二重性 1.3. 创造性 1.4. 移位性 1.5. 文化传递性 1.6. 互换性 2. 语言的功能 1.1. 信息功能 1.2. 人际功能 1.3. 施为功能 1.4. 感情功能 1.5. 寒暄功能 1.6. 娱乐功能 1.7. 元语言功能

3. 微观语言学 3.1. 语音学 3.2. 音系学 3.3. 形态学 3.4. 句法学 3.5. 语义学 3.6. 语用学 4. 宏观语言学 4.1. 心理语言学 4.2. 社会语言学 4.3. 应用语言学 4.4. 计算语言学 4.5. 神经语言学 5. 重要概念及其区分 5.1. 描写式&规定式 5.2. 共时&历时 5.3. 语言&言语 5.4. 语言能力&语言应用 5.5. 唯素的&唯位的 5.6. 传统语法&现代语法 5.7. 语言潜势&实际语言行为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常考考点:1. 语音学语音学的定义;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定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分类;英语元音的定义和分类;基本元音;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语音标记,国际音标;严式与宽式标音法 2. 音系学音系学的定义;音系学与语音学的联系与区别;音素、音位、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自由变体的定义;音位理论;自由变异;音位的对立分布于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音高和语调。 1. 语音学及其三大领域 1.1. 语音学定义 1.2. 语音学三大领域 ①发音语音学 ②声学语音学 ③听觉语音学 2. 辅音 2.1. 辅音定义 发音时,声道的某些部位受到压缩或阻碍后,使得气流在口腔里转向、受阻或完全被阻塞,由此产生的音叫做辅音。 2.2. 发音方式 发音方式是指发音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气流经过声道的某些部位的方式 2.3. 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声道的哪些部位发生气流摩擦、狭窄化或阻碍。 3. 元音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上册语法

? 新标准韩国语初级上册语法整理 1、指示代词??/??/?? ??用于指代离说话者近的事物, ??用于指代离听着近的事物或者在谈话中双方都知道的事物, ??用于指代离说话者和听着都远的事物。 【?】????????. 这是表。 ~ ????????.那是椅子。 【??】这个是什么 2、指示代词?/?/? ?/?/?用于名词前修饰该名词的指示代词。 ?+N-用于指代离说话者近的事物, ?+N-用于指代离听着近的事物或者在谈话中双方都知道的事物, " ?+N-用于指代离说话者和听着都远的事物。 【?】???这个人 ???那个人 ???那个人 【??】这个人是谁 那个人是比利。 ` 这本书 3、名词(N)+???——体词的谓词形 “-??” 是叙述格助词,用于名词后,起叙述主语的作用,指人或事物是什么。“-???” 是“-??”的格式体尊敬阶。 【?】?????我是比利。

?????是教室。 : 【??】是图书馆。 是这里。 是男人。 4、名词 + ??? / ??——非格式体终结词尾 -??用于名词后起谓语作用,一般于指人或事物是什么。 ???/??是??的非格式体。 。 闭音节+???(=???) 开音节+??(=???) 【?】?????????. 我是中国人。 ???????????. 这是我男朋友。 【??】-那位是谁-是我父亲。 -这是什么-是衣橱。 … -这里是哪里-是我家。 5、名词+ ???——体词的疑问形 “-???” 是“-???”的疑问形 【?】??????你是成浩吗 ??????那是图书馆吗 ? 【??】是学生/老师吗 6、名词 + ?/?——主格助词 用于名词或代词后,使其前面的名词和代词成为主语。 开音节+”?” 闭音节+”?”

日语语法大全整理笔记

日语语法大全整理笔记之目录 日语基本读音 (11) 常识 (13) 1.外来语 (13) 2. 日语的音调(重音) (14) 3. 常用中国姓氏读法 (15) 4. 常用日本姓氏读法 (15) 5. 语法术语名 (16) 6. 日语词汇分类 (16) 7. 地名和读法 (17) 8. 英文字母日语读法 (18) 各种常用词 (19) 1. 数词和量词 (19) 1.1. 数词 (19) 1.2. 量词 (21) 2. 数量、顺序词汇的读法 (21) 3. 星期的表示 (22) 4. 日期表达法 (22) 5. 月份表达法 (23) 6. 四季表达法 (23) 7. 时分秒表达法 (23) 8. 其它时间相关表达法 (23) 语法 (25) 1. 判断句 (25) 1.1.基本句型(肯定式) (25) 1.2.过去肯定式 (25) 1.3.否定式 (25) 1.4.过去否定式 (25) 1.5.将来推测式 (26) 1.6.疑问式 (26) 1.7.特殊疑问式 (26) 1.8.中顿式 (26) 2. 存在句 (27) 2.1.存在动词的含义 (27) 2.2.存在动词的分工 (27) 2.3.存在句句型 (27) 2.3.1.表示“有”含义的基本句型 (28) 2.3.2.表示"在"含义的基本句型 (28) 3.愿望句式 (28) 3.1.(第一人称 + は)...が/を...たいです。/(第一人称)想... .. (28)

3.2.(第一人称 + は)...が/を...たいと思います。/(第一人称)想... (28) 3.3.(第一人称 + は)...を...う/ようと思います。/(第一人称)想要... .. (28) 4.形容词 (29) 4.1.词形特征 (29) 4.2.词尾变化 (29) 4.2.1.连用形 (29) 4.2.2.终止形 (29) 4.2.3.连体形 (30) 4.2.4.假定形 (30) 4.2.5.推量形 (30) 4.3.形容词的简体与敬体 (30) 5.形容动词 (31) 5.1.词形特征 (31) 5.2.词尾变化(活用) (31) 5.2.1.连用形 (31) 5.2.2.终止形 (31) 5.2.3.连体形 (31) 5.2.4.假定形 (32) 5.2.5.推量形 (32) 5.3.判断助动词[だ]与形容动词词尾[だ] (32) 5.4.形容动词的简体、敬体及其应用 (32) 6.动词 (33) 6.1.动词分类 (33) 6.1.1.按活用形式分类 (33) 6.1.1.1.五段活用动词 (33) 6.1.1.2.一段活用动词 (33) 6.1.1.3.カ行变格活用动词 (34) 6.1.1.4.サ行变格活用动词 (34) 6.1.2.按语法作用分类 (34) 6.2.动词的活用形 (34) 6.2.1.动词的终止形 (34) 6.2.2.动词的连体形 (35) 6.2.3.动词的连用形 (35) 6.2.3.1.五段动词的连用形 (35) 6.2.3.2.一段动词的连用形 (35) 6.2.3.3.カ行变格活用动词的连用形 (35) 6.2.3.4.サ行变格活用动词的连用形 (36) 6.2.3.5.五段动词的音便形 (36) 6.2.4.动词的未然形 (37) 6.2.4.1.五段活用动词的未然形 (37) 6.2.4.2.一段活用动词的未然形 (37) 6.2.4.3.カ行变格活用动词的未然形 (37) 6.2.4.4.サ行变格活用动词的未然形 (38) 6.2.5.动词的假定形 (38)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笔记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笔记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rbitrariness任意性Productivity多产性Duality双重性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P.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⑵Productivity 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 ⑶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⑷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⑸Cultural transmission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but we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this showed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not by instinct.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二、知识点 https://www.doczj.com/doc/a88166504.html,nguage is not an isolated phenomenon, it‘s a social activity carried out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by human beings.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⑶曾经对语言概念下过定义的语言学家 Sapir---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Hall----language is the institution whereby humans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habitually used oral-auditory arbitrary symbols. Chomsky---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⑷U.S.A Linguist Charles Hockett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 提出了语言的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标准韩国语册语法总结知识点汇总修订稿

标准韩国语册语法总结 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 体词后面,表示主语,有指定的意思。 2. --------------/ 将体词变成体词的谓词形。“是”,“不是”。 3.------------- 表示拥有或存在。“有”“在”。 --------- 4.// 是指物依存名词 //是冠词 5.///- -/- - 6./ / 处所 代 词。 7.四 种基 特殊敬称 ------------- ------------- -------------- --------------

----------------- ----------------- ------------------ -------- ------- /----------- /---------- 9.? 补助词。 (1)表示包含、包括。“也”“还” (2)强调。 11.--------/ “和” (1) 连接助词。用于体词后面,连接两个体词。“和” . (2)/ 连接助词,用于体词间的连接,表并列关系。“和” 无收音用,有收音用 / 一起进行某一行为。 12./ 13. 补助词。体词和部分助词、词尾后面。 表示主题,句子陈述的中心。 (1)体词后,表示句子的主语或是强调的宾语。 (2)用于副词或词尾后面,表示部分否定。 . 13.数词 固有数词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和一个辅音是“”,“”的量词连接时,会变成“”,“” 概数: (一两个) (两三个) (三四个) (四五个) (五六个) 固有量词 / (斤) (月) 汉字数词 (亿) 年月日、分钟、韩元、百分比、重量

日语基本句型

大家论坛其他资料下载 早安日语共125课WORD下载 原来这句日语这样说(共230多页PDF下载) 标日初级超详细笔记WORD共65页下载 标准日语表达-日语日常口语惯用表达(共100多页PDF下载) 标准日语表达-日语日常口语副词精解(100多页PDF下载) 现代交际日语书本共300多页下载 日语4级重点整理(PDF下载) 日语3级重点整理(PDF下载) 日语2级重点整理(pdf共100页下载) 日语1级重点整理(pdf共190多页下载) 日语语法口诀36首(共约193页PDF下载) 初级日本语完全总结doc版下载 日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 闲聊日语. 无师自通日语900句 日语初级语法大全EXE格式下载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全笔记共70页WORD下载 7.1.…は…です 例:これはふく(服)です。 这是衣服。 (一般は前面用代词,例如:これ(这个)、それ(那个) 7.2.…は…ですか 例:それはふく(服)ですか。 那是衣服吗? 7.3.…はなんですか 例:これは何(なん)ですか 这是什么? 7.4.…は…にあります 例:本(ほん)は机(つくえ)の上(うえ)にあります。 桌子上有本书。 7.5.…は…にいます 例:部屋は人(ひと)にいます 屋子里有人。 (ある用于无生命的东西存在,あります是ある终结式,います是いる的终结式) (いる用于有生命的存在) 7.6.…に…が(も)あります 例:部屋に机や椅子(いす)などがあります。/屋子里有桌子还有椅子等等。部屋にラジオ(radio)もあります。/ 屋子里也有收音机。 7.7.…に…がいます 例:椅子の上に猫(ねこ)がいます。 椅子上有只猫。 (某处有某个生命体存在) 7.8.…には…があります 例:そこにはポットがありますか。 那里有热水瓶吗? 7.9.…には…はありません 例:いいえ、ここにはポット(pot)はありません。 没有,这里没有热水瓶。 (这两个句子一般用于对话。) 7.10.…に…がいくつありますか 例:部屋(へや)に机(つくえ)がいくつ(幾つ)ありますか。 屋里桌子有几张? (いくつ是数词。多少的意思) 7.11.…や…など 例:そこには本やノート(note)などがあります。 在那里有书还有本子等。 (には强调地点) 7.12.…は…ではありません 例:ここは学校(がっこう)ではありません 学校不在这里。 はい、そうです。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位学)【圣才出品】

第2章音位学 2.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Speech Organs 发音器官 2. Distin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riteria of Description between Constants and Vowels 辅音和元音的区别、分类及描写规则 3. Phonemes and Allophones 音位和音位变体 4. Phonological Rul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音系规则和区别特征 5. Syllable Structure, Stress and Intonation 音节结构、重音和语调 本章考点: 1. 语音学 语音学的定义;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定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分类;

英语元音的定义和分类、基本元音;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语音标记,国际音标;严式与宽式标音法。 2. 音系学 音系学的定义;音系学与语音学的联系和区别;音素、音位、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自由变体的定义;自由变体;音位的对立分布与互补分布;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 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 本章内容索引: I.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II. Phonetics 1. The definition of phonetics 2. Three research fields 3. Organs of speech ▼4. Voiceless sounds ▼5. Voiced sounds 6. Orth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speech sounds—broad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s 7.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speech sounds (1) Definition (2)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3)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vowels III. Phonology

标准韩国语册语法总结知识点汇总

1./ 体词后面,表示主语,有指定的意思。 2. --------------/ 将体词变成体词的谓词形。“是”,“不是”。 3.------------- 表示拥有或存在。“有”“在”。 --------- 4.// 是指物依存名词 //是冠词 5.///- -/- - 6.// Array处所 代 词。 7.四 种基 本句 型 ------------- ------------- -------------- -------------- ----------------- ----------------- ------------------ -------- ------- /----------- /---------- 9. 补助词。

(1)表示包含、包括。“也”“还” (2)强调。 11.--------/ “和” (1) 连接助词。用于体词后面,连接两个体词。“和” . (2)/ 连接助词,用于体词间的连接,表并列关系。“和” 无收音用,有收音用 / 一起进行某一行为。 12./ 补助词。体词和部分助词、词尾后面。 表示主题,句子陈述的中心。 (1)体词后,表示句子的主语或是强调的宾语。 (2)用于副词或词尾后面,表示部分否定。 . 13.数词 固有数词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和一个辅音是“”,“”的量词连接时,会变成“”,“” 概数: (一两个) (两三个) (三四个) (四五个) (五六个) 固有量词 / (斤) (月) 汉字数词 (亿) 年月日、分钟、韩元、百分比、重量 (月) (分) (kg) (页码) 14. 表示将来时,谓语后,根据主语的不同意思不同,可以表示意志、推测和可能、预期。 15. 接续词尾。谓词后,将其变为副词。 15.------- 可用于各种句型 当用于疑问句时,表示说话者对所提问的问题已有所致,只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确认。“。。。。。吧” 16.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