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章1国际贸易导论
- 格式:pptx
- 大小:864.31 KB
- 文档页数:50
★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版)(ZK028C)第一章导论1、【164096】(单项选择题)在国际贸易中,由商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叫做()。
A.总贸易B.有形贸易C.直接贸易D.转口贸易【答案】D2、【164097】(单项选择题)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国之间从事的纯粹的商品交换,不含任何加工成分,这种贸易称为()。
A.一般贸易B.加工贸易C.直接贸易D.转口贸易【答案】A3、【164099】(单项选择题)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属于()。
A.转口贸易B.无形贸易C.总贸易D.有形贸易【答案】B4、【164102】(单项选择题)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
A.1995年1月1日B.1993年1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6年1月1日【答案】A5、【164104】(单项选择题)第八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又被称为()。
A.乌拉圭回合B.东京回合C.尼克松回合D.狄龙回合【答案】A6、【164124】(单项选择题)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A.0.1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3.3万亿美元【答案】B7、【164133】(单项选择题)GATT是下列哪个组织的缩写()。
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D8、【164121】(简答题)为什么需要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答案】(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仅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生效的临时协议,并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
从传统的法律和组织来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众多国际机构中级别最低的一个,没有自己的组织基础,仅是一个政府间的行政协议。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缔约方同意临时接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法律义务,这就使一些国家以此为理由,在自己的贸易立法或政策制定中时常偏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义务,削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权威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方式。
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如FOB、CIF等)。
国际贸易的方式(如出口、进口、转口贸易等)。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实例介绍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互动:学生参与讨论国际贸易的方式和特点。
1.4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个具体的国际贸易案例。
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2.1 课程目标: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
2.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构。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国家的贸易政策案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3.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模型。
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如新贸易理论、全球价值链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模型分析: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和假设。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实际应用。
3.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文章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国际贸易实务4.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
4.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如询价、报价、合同签订等)。
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
第一章导论案例引入:我们都在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贸;我们学习金融,正广泛运用于国贸;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经济腾飞始于外贸;----浙江人,浙江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贸;我们处于这个世界,世界各国需要国贸。
•包括国际互联网 Internet(美)•同学们正在使用的诺基亚(芬兰)、摩托罗拉(美)、三星(韩)手机•男生兴趣爱好的魔兽世界(美)、传奇(韩)游戏•收集资料必须用到的Google(美)、Yahoo(美)等引擎•拍摄冲洗会用到的索尼(日)佳能(日)相机、柯达(美)胶卷•宝宝出生必用的强生(美)婴儿产品、妈妈炒菜首选的金龙鱼食用油(新)•奔驰(德)、宝马(德)、奥迪(德)轿车思考题:•为什么在我们能够在中国享受到国外公司的产品?•为什么这些公司会向我国出口这些产品?或在我国生产这些产品?•为什么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于在该产品在本国的售价?•这些公司是如何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与特点(一)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几个相关的概念:对外贸易;海外贸易;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几点说明:(1)国际贸易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考察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而对外贸易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去考察它与别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
(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均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统计不含服务贸易,但仍称为对外贸易。
(无形贸易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但它是国际收支的构成部分。
)货物贸易(Goods Trade)---即SITC中的十大类商品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联合国秘书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二异同:相同点:贸易的客体相同;货物与服务。
不同点:贸易的主体不同;本国人,外国人。
一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与出口两部分组成,又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与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人民常用“世界贸易”来代替国际贸易。
严格讲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并非同一概念。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1)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品和香料等)贸易地区:腓尼基(现在黎巴嫩境内),埃及,罗马,印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少量的麻纺织品)贸易地区:封建社会早期:地中海东部,阿拉伯地区;公元11世纪以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鹿特丹等成为当时西方贸易中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一章导论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目前以美元表示。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得到国际货物贸易额,世界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
由于一国的出口就是一国的进口,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的合计数理应等于所有国家出口的合计数字。
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不包含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按到岸价格(成本+保险费+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总额。
以货币表示的货物贸易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出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也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对外贸易量,是用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也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货物贸易额的比较。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进口包括:1)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直接进口货物;2)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海关保税区域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3)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经济特区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出口是指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货物,包括:1)一部分是离开国境,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物2)一部分是进入经济特区,但没有离开国境的货物。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2.论述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似之处,但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而国内贸易研究的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而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不涉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
第三,国际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
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涉及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问题、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运费和保险问题、国际贸易规则解释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的影响。
第五,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较国内贸易大。
3•论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进出口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一国的贸易差额应该保持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顺差或过大的逆差。
如果一国顺差过大,或者还需时间较长,那么必然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报复甚至制裁。
顺差的长期存在还会使大量的国内资源通过出口的方式流出,不利于本国资源在国内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
—国长期的逆差对国内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贸易逆差必然会减少一国的国际储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阻碍了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而延缓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简述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这种方法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
5•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一,按照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详细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物资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各个历史进展时期,专门是资本主义时期国际商品流通的一样规律性;资本主义产生后,早期国际贸易有: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先后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口,其贸易范畴遍及亚洲、非洲和美洲。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3、对外贸易政策〔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等〕;4、各个要紧资本主义国家、进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贸易进展的要紧特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差不多概念一、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物资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
从国际范畴来看这种物资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单项选择〕1、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总值。
一样一国以离岸价格〔FOB价格〕运算出口额,以到岸价〔CIF价格〕运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额而言。
2、对外贸易量: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三、直截了当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转口贸易〔中转贸易〕:物资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确实是转口贸易。
2、过境贸易:别国出口物资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造,在差不多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有两种类型:直截了当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四、物资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物资贸易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多为无形,不可储备的。
WTO列出的12个服务行业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行、娱乐、运输。
六、贸易差额1、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和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价格计算,进口额以价格计算。
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
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所占的比重。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1。
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国际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家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产生、发展和贸易效果,揭示其特点、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2.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答: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有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属一类活动,只是从全世界范围看时,称其为国际贸易,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时,则称其为对外贸易。
3.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答: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当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或入超.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不过长期顺差不一定是好事,逆差也并非绝对是坏事,从长期趋势来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持平衡。
4。
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是什么?答: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直接贸易的双方直接谈判,直接签约,直接结算,货物直接运输。
国际贸易第一章导论1.何谓国际贸易?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1)按交易内容划分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
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
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探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2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介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阐述进口与出口的区别1.3 国际贸易的演变与发展分析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探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1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2.2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影响2.3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析国际贸易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3.1 关税政策介绍关税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 非关税壁垒介绍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分析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探讨汇率政策、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政策工具第四章: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4.1 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WTO的成立背景与目标分析WTO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2 区域贸易协定介绍区域贸易协定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实施探讨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分析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与监督第五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5.1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2 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介绍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评估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5.3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6.1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讨论经典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不足分析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与经典理论的差异6.2 新兴国际贸易理论介绍新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探讨新兴理论对传统理论的补充与挑战6.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国际贸易与市场准入7.1 市场准入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市场准入的含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市场准入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7.2 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议探讨WTO等国际组织对市场准入的规定分析不同协议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7.3 市场准入的限制与挑战讨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中面临的限制分析如何克服市场准入的挑战第八章: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调整8.1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8.2 贸易政策调整的动因解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对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国际因素如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对贸易政策调整的作用8.3 贸易政策调整的策略与方法讨论在调整贸易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介绍有效的贸易政策调整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9.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不同形式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探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分析这些案例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启示9.3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政策讨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国际贸易的未来展望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探讨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10.2 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预测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新兴领域如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0.3 国际贸易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导论、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协定与组织、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个章节。
国际贸易教案刘庭(e-mail:tingliu@)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本课程的研究范围1、国际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政策3、国际贸易实务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1、相同点(1)都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地位(2)交易过程基本一致(3)贸易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2、不同点(1)经营国际贸易难度大.贸易对象及产品不同.语言文字不同.文化及宗教不同.货币及度量衡不同.价格水平不同.贸易规章制度不同.贸易的组织机构不同(2)经营国际贸易风险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一)概念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间商品、服务、智慧等的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一国同其它国家或地区间商品、服务、智慧等的交换活动。
对于岛国或地区而言,可称为海外贸易。
(二)分类1、按商品移动方向分(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3)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4)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2、按贸易政策分(1)自由贸易(2)保护贸易(3)协调贸易(4)统制贸易3、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分(1)商品贸易----有形贸易(2)服务贸易、智慧贸易----无形贸易4、按贸易关系分(1)直接贸易(2)间接贸易5、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分(1)一般贸易(2)加工贸易(2004年占出口的55%)6、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分(1)现汇贸易(2)记帐贸易(3)易货贸易二、贸易额(值):以货币表示反映贸易规模大小的指标。
1、出口额,一般以FOB统计, 2004年中国大陆出口额为5933.6亿美元。
2、进口额,一般以CIF统计, 2004年中国大陆进口额为5613.8亿美元。
3、对外贸易额:出口额+进口额。
2004年中国为11547.4亿美元。
4、贸易差额:出口额-进口额(1)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2004年中国大陆贸易顺差为319.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