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大纲(精品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6
会计学基础课程大纲
以下是一份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大纲,供参考: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时间:一学期
课程教授:XXX教授
课程目标:
- 介绍会计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和标准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1. 导论
- 会计学的定义和范围
-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
- 会计的职能和角色
2. 会计准则和标准
- 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的介绍和比较- 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
3. 会计信息系统
-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和控制
4. 会计方程和账户
- 会计方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会计账户的基本分类和使用
5. 会计分录和会计凭证
- 会计分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使用
6. 财务报表
-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分析- 利润表的结构和分析
-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分析
7. 会计周期和调整
- 会计周期的概念和原则
- 调整分录的制度和方法
8. 会计估计和错误更正
-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原则
- 错误更正的原则和处理方法
9. 会计分析和决策
- 财务比率分析
- 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
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等):20%
- 作业和小组项目:30%
- 期中考试:20%
- 期末考试:30%
备注:
以上课程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可能会根据教授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 4学分,78学时适用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修(制)订人:黄妍君修(制)订日期:2019.6.15审核人:审核日期:2019.6.20审定人:审定日期:2019.6.2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学会编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使学生对会计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会计的重要性。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和要求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8学时)1、讲授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方法第三节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2、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概念和分类。
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准则体系。
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会计的一般对象,包括企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以工业企业为主。
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3、教学重点: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任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权责发生制。
4、难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6学时)1、讲授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第二节会计恒等式2、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会计恒等式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3、教学重点: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电子商务类一门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的基本内容及程序。
深入理解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成本计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总学时51学时,周学时3学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总论 3学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3学时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 6学时第四章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18学时第五章成本计算 3学时第六章会计凭证 3学时第七章会计账簿 3学时第八章财产清查 3学时第九章会计报表 3学时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6学时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略)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计要素、复式记账法(借贷记帐法)的应用、成本的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操作等方面。
占课程总评分的30%。
期中考试占15%。
期未采取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占课程总评分的55%。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从第六章开始,安排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针对某企业某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借贷记账法,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综合模拟实验。
9.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应在专业基础课之前开课。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学基础》课程大纲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什么是会计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会计的定义第二节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概述2、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的职能和目标1、会计的职能2、会计的目标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和会计方法1、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2、会计方法第五节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1、会计学2、会计学科体系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概念,会计要素的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会计学的构架。
难点: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历史发展过程理解: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学,会计学科体系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复习思考题1、会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如何理解和表述会计的定义?3、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4、什么是资产?资产包括哪些内容?5、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6、什么是负债?如何理解负债是资产来源的一个部分?7、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哪些内容?8、什么是会计的目标?简述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联系和职能?9、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0、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为什么说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第二章会计循环(一):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循环1、收集有关经济业务的数据2、分析各项经济业务3、编制会计分录4、过入有关账簿5、编制调整前试算表6、账项调整7、编制调整后试算表8、编制结账分录并过入分类账9、编制结账后试算表10、编制财务报表第二节会计恒等式1、会计恒等式的含义2、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3、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节会计科目和账户1、会计科目的意义和作用2、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1、复式记账原理2、借贷记账法3、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4、过账和试算平衡第五节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2、原始凭证及其填制与审核3、记账凭证及其填制与审核4、会计凭证的传递、整理与保管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以会计循环为起点,认识会计核算的过程难点: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理解会计等式含义,并准确阐述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掌握: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内容、借贷记账法及账户结构、会计分录及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类型及填制熟练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和记账凭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等式?它有哪两种表达方式?2、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成立?为什么?3、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什么是复式记账?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与单式记账比较有什么优点?5、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特点。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会计学基础2、英文名称:Accounting3、课程号:00310005二、学时总学时学时其中: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三、考核方式考查四、适用专业非会计学类专业五、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非会计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帐户的相关理论和记帐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帐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会计学基础》是本校各非会计类专业的共同选修课程之一。
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会计与财务课程。
《会计学基础》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所基本而系统的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财务与会计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概论 4课时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前提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学原理的整体结构,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掌握会计对象、任务和会计要素,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相互联系。
(二)帐户和会计科目 2课时内容包括:会计恒等式;帐户的概念;设置帐户的原则;帐户的基本结构;帐户的分类;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220022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英文名称:Accounting Founda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佛山校区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会计学课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手工簿记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循环;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与成本;收入与利润;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
Accounting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the composition of manual bookkeeping system,and the basic operating procedures,basic methods and basic skills of the system.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general introduction;accounting basis;accounting cycle;monetary funds and receivables;inventory;investment;fixed assets and intangible assets;liabilities;owner's equity;expenses and costs;income and profit;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analysis and utiliz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课程体系中属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会计学》则是会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等学校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不包括会计学)的学科基础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会计基础》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本教学大纲的适用适用于物流、工商、营销、旅游、酒店、金融、外贸、电子商务等非会计专业。
二、课程建议《会计基础》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程建议考虑如下问题:教材选用由国家财政部会计学会统编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一般以72课时为宜,其中理论教学60课时,实践教学12学时;学生平时以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薄登记开展章节模拟实习;课程结束前安排“会计凭证---账薄登记---会计报表”的实习;相关课程授完,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期末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
三、课程目标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遵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难点)(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基本特征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难点)(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对象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难点)(一)会计对象(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难点)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基础(难点)*一、会计的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一)资产(二)负责(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五)费用(六)利润二、会计要素的计量(难点)*(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值第二节会计等式(重点)一、资产 = 负责 + 所有者权益(重点、难点)二、经济业务的类型(难点)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会计科目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二)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三、会计科目的设置(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二)常用会计科目第二节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三、账户的分类(一)账户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二)账户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第二节复式记账(重点)一、复式记账的概念二、借贷记账法的概念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分类(二)(三)借贷记账法会计科目性质(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五)会计分录(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可与账薄结合讲授)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重点)(一)原始凭证(二)记账凭证二、会计凭证的作用第二节原始凭证(重点)一、原始凭证的种类(二)原始凭证按来源不同分类(一)原始凭证按格式不同分类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四、原始凭证的审核第三节记账凭证(重点)一、记账凭证的种类二、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一)收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二)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三)转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四、记账凭证的审核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保管第五章会计账薄第一节会计账薄概述一、账户与会计账薄(重点)(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三)会计账薄的概念(四)账户与账薄的关系二、会计账薄的基本内容(重点)三、会计账薄的分类(重点)第二节会计账薄启用与登记规则一、会计账薄的启用二、会计账薄的登记规则第三节会计账薄的格式和登记方法(重点)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一)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一)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二)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第四节对账(重点、难点)一、对账的概念二、对账的内容(一)账证核对(二)账账核对(三)账实核对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重点、难点)一、划线更正法二、红字更正法三、补充登记法第六节结账(重点)一、结账的程序二、结账的方法第七节会计账薄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薄的更换二、会计账薄的保管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重点)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二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一)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二)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三)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重点)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三、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五、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七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概念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三、财产清查的作用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重点难点)(一)库存现金的清查(二)银行存款的清查二、实物的清查方法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和方法(难点)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第二节资产负责表(重点难点)一、资产负责表概念和意义二、资产负责表的格式三、资产负责表的编制方法第三节利润表(重点难点)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二、利润表的格式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第九章会计档案 *第一节会计档案概述一、会计档案的概念二、会计档案的内容第二节会计档案保管一、会计档案的归档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三、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四、会计档案的销毁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重点难点)第一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一、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三)购买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的账务处理第二节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一、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一)购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二)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一)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二)销售商品结转的账务处理三、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一)购入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第三节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一、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务处理(一)应收账款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二)应收款项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三)预付款项的账务处理二、应付款项的账务处理(一)应付款项发生的账务处理(二)偿付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三、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二)发放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四、应交税费的账务处理(一)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二)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五、借款的账务处理(一)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二)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第四节资本的增减一、接受投资的账务处理(一)接受现金投资的账务处理(二)接受非现金投资的账务处理二、实收资本减少的账务处理第五节收入、费用和成本一、收入的账务处理(一)取得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二)取得其他收入的账务处理二、成本的账务处理(一)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二)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账务处理三、费用的账务处理(一)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二)结转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三)发生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四)发生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五)发生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六)发生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四、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一)取得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二)发生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第六节财务成果的计算一、利润(一)利润的计算(二)期末结转各项收入、溢余的账务处理(三)期末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的账务处理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三、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账务处理(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账务处理(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注:标有 * 的为选修内容。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100203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学时数48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训是该课程不可缺省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概念、对象、职能、特点;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熟练掌握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树立诚信意识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会计手工操作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宋彩群,《新编会计学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1)谢爱萍,《会计学基础》(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法律出版社,2007年出版(3)丁元霖《会计学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6月第四版(4)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5)刘伟民《会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6)傅磊《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7)陈国辉、陈文铭、孙光国等《基础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三、大纲执行说明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的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会计学基础
Accounting Bases
课程代码:020000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58、实验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对象: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会计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述会计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实务性较强,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会计学基础》教学基本内容是介绍借贷记账法,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表达方式——会计报表。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通过《会计学基础》的学习后,能明确会计是什么,是怎样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达到会计学入门应具备的理论和做账准备。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在讲授的同时,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再有就是要认真做好实验,用以对所学知识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具体内容安排以表格体现)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四、建议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练习编制记账凭证 4学时
2.练习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学时
3.练习登记总账 4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这门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和实验手段.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
1.朱继民、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教材)
2.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葛家澍、余绪缨:《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刘峰:《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
7. 李海波:《会计学原理》(新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8. 王建刚、周萍华:《会计学基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9. 娄尔行:《基础会计》,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10.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1.本大纲依据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学基础》(朱继民、魏朱宝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编写而成。
2.本大纲主要实用于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其他专业可参考使用。
修订人:朱继民审核人:周建龙修订日期: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