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氓》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教学设计

前言:

本单元学习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一窥唐以前诗歌的风貌,了解中国诗歌的源头。

这单元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同时能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所了解,帮助诗歌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文学常识积累

关键词:《诗经》别称《诗经》内容《诗经》成书《诗经》六义《诗经》章法结构四言诗现实主义

2、《氓》

关键词:情节情感手法主题(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准确诵读诗歌,把握四言诗的节奏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情节

3、《诗经》表现手法的运用

4、诗歌主题的呈现

三、教学难点

1、《诗经》手法的艺术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及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源远流长,那么我国诗歌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我国诗歌的源头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经》中。

2、《诗经》常识

别称:

先秦——“诗”或“诗三百”

汉——“诗经”(儒家经典,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包括反抗压迫剥削,爱情婚姻,劳动生活,政治讽刺,古老史诗。

成书(来源):

采诗——周朝“采诗官”或“行人”每年春天到各地去采诗,然后交予宫廷乐师配乐,奏唱给天子,使他们能够了解民情,巩固统治。《国风》主要成书方式。

献诗——周国公卿列士(贵族官员和知识分子)献诗,表达自己对王朝统治的颂美或讽谕。

删诗——司马迁《孔子世家》中说到,《诗》有三千篇,孔子删诗至305篇。(不可信)

分类:

按内容分:《风》、《雅》、《颂》

《风》——又称“十五国风”,大部分为民间歌谣,160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宫廷乐曲歌词,105篇

表现手法: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利用事物间某些相似之处来打比方,启发想象

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又叫“起兴”,先借别的事物或景象,用以引入所要描写或歌颂的事物。

句式与章法:

句式: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章法:重叠复沓——每一章字句基本相同,关键性字词略有变化。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开创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反映现实,关注民生)

总结:

《诗经》文学常识把握三个关键词:

风骚(《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言诗

《诗经》“六义”

3、课文分析

1)学生齐读,纠正读音,节奏指导(让学生养成自主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重点:氓匪愆将垝载卜筮说徂渐靡咥隰

2)疏通句意,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情节梳理

A.本首诗是以谁的口吻在叙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口吻是由诗歌中的称呼而来;情节梳理,注重阶段性特征。

婚恋——婚变——离开

B.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分别体现了男子与女子怎样的形象特征?

明确: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等)和内在形象(性格特征)。

通过课本中体现的外在行为来推演内在特征,一定要结合课本内容,不可架空。

婚恋:氓(外在:蚩蚩,子无良媒,将子无怒;内在:不严肃、虚伪、急躁)

女(外在:送子涉淇,秋以为期,泣涕,载笑载言;内在:体贴,温柔、多情)

婚变:氓(外在: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内在:自私变心)

女(外在: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容颜衰老;内在:勤劳)

离开:氓(外在:二三其德,反是不思;内在:冷酷无情)女(外在:亦已焉哉;内在:坚决果敢)C.总结在生活的叙事中采用的表现手法:

赋、对比

D.文中在叙写女子生活的过程中,有一处很是突兀的地方,似乎与文章没有联系?

第三、四章的开头,写到桑。

为什么写“桑”这一物象?属于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第三章的重点是在告诉天下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桑树的

茂盛是女子容颜青春的写照,桑葚则是那醉人的爱情,鸠是沉溺于爱情的女子。

这是比兴手法的运用。

作用:

结构上——a.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b.所插的比兴句对内容有暗示作用,叙事线索似断实连;

c.起到过渡作用

内容上——a.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使人联想到女子的容颜和青春;b.与劳动者身份相符,暗示了女子的勤劳;c.以自然现象来表现女子的生活变化,形象生动,富有意蕴

E.文中有一处写景提到多次——淇水。有何用意?(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第一次送氓至淇水,那时候的女子是甜蜜的,开心的;

第二次写到淇水是女子归家之时,是悲伤的;

第三次写淇水是女子回忆往事,是伤心、果决的。

这里的水是淇水,更是泪水,是开心的泪和悲伤的泪,是那流不完的悲伤,诉不完的苦。

4)主题解读

如何看待女子婚姻的悲剧?(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可能答案:婚前要加深了解,慎重选择;女子要有自己的经济地位;男子应该承担家庭任务;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必然导致这样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