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4.41 KB
- 文档页数:3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指南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胰腺癌患者。
指南概述诊断- 影像学检查:指南推荐对疑似胰腺癌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和pet-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
-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切除后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指南推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
- 新辅助化疗: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 辅助化疗:手术后,患者可接受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 系统性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
指南更新点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强调了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如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认可。
综合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的专业合作。
结论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框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新药和治疗技术的出现,这些指南可能会继续演变,以反映最佳临床实践。
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继续完善文档内容,包括具体药物剂量、治疗流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信息。
2024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乳腺癌的最新诊疗方法。
1、早期诊断和筛查早期诊断和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本指南强调了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的重要性,包括自检、医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遗传史、既往乳腺疾病史等,应增加检查频率,以尽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2、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和生物学特征,强调了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如下一代测序(NGS)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本指南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等因素,详细介绍了各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4、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本指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子分型,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特别是针对HER2阳性患者,指南强调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成果。
5、心理支持和康复心理支持和康复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指南强调了心理医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如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和性生活指导等,以帮助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总之,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包括早期诊断和筛查、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等方面。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为改善中国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长期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最大限度地改善临床获益及患者预后,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我国肿瘤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围绕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诊断、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及医学膳食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更新制订本共识。
本共识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系统,按照〃证据推荐意见〃的基本框架进行分别阐述。
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的适应证及目标对肿瘤康复期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营养管理,是生活方式改善及支持治疗的重要内容。
包括系统评价、大样本队列研究等的研究证据均提示,健康膳食(充足摄入果蔬、全谷物食物,减少红肉/加工肉类摄入)及适合的锻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总体生活质量【2-4】。
2023年的一项系统综述提示,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或其他基于植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肿瘤相关疲乏症候群,而在膳食中增加充足蛋白质改善瘦体组织与肌肉也有益于缓解肿瘤相关疲乏症状[51来自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群体的证据也表明,高脂肪少蔬果的饮食摄入及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肿瘤复发风险,而降低饱和脂肪、增加各类微营养素摄入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概率[6-8]o另一方面,肿瘤康复期患者多为高龄人群,也是代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维持适宜的体重及代谢状态、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样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9-10】。
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CancerSociety,ACS).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SocietyforParentera1andEntera1Nutrition,ESPEN)均建议【11}1肿瘤患者康复期应定期寻求临床营养(医)师的营养建议,避免或减轻能量及营养素缺乏或不足,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保持适宜的瘦体组织及肌肉量,改善体力状况,必要时应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肿瘤高分解代谢症状。
最新: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解读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是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营养不良会使肿瘤患者的毒副反应增多,也会对放疗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营养治疗对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治疗,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包括《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等。
《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3年)》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综合更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及专家意见形成了系统性指导意见,以期为放射肿瘤医师、营养护士、临床营养师等开展营养治疗提供循证规范和决策参考。
《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3年)》针对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途径.营养通路、营养方案等提供指导,以预防肿瘤放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营养不良,并以此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减少放疗不良反应,进而增强放疗耐受性,提高放疗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
该指南强调“围放疗期〃的全程营养管理及动态评估,分别从放疗前患者的营养治疗、放疗中患者的营养治疗和放疗后患者的营养治疗3个阶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3个阶段的营养治疗既有相同的治疗原则,也有不同的着重要点。
放疗前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点在于完善营养风险及营养状态评估,推荐在放疗前采用PG-SGA量表进行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结果,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治疗,以及营养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方式。
此外,放疗前还需根据患者拟定的放疗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营养途径,例如头颈部肿瘤或食管癌患者预期将发生严重放射性口腔或食管黏膜炎,可以考虑在放疗前予以患者预防性置入肠内营养管,以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良好和放疗的顺利进行。
放疗中患者的营养治疗
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对于能量的需求随着放疗的进行而不断变化:放疗1~3周,由于肿瘤负荷减少和高代谢状态的抑制,能量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放疗的第4周后,随着放射不良反应的发生,能量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放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营养评估以及目标能量计算。
一般来说,肿瘤放疗患者能量目标量推荐为25-30kca1/(kg∙d),而放疗中的肿瘤患者需综合肿瘤负荷、应激状态和急性放射损伤给予动态调整。
放疗后患者的营养治疗
对于放疗后的肿瘤患者,除急性并发症引起的营养风险外,还面临远期并发症导致的营养摄入或吸收障碍。
对于该部分患者,家庭营养占据重要地位。
家庭营养治疗要求医师为患者选择和建立适宜的营养途径、制定营养方案、
指导照护者监测营养并发症并对营养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家庭营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该指南总结了免疫营养素应用于肿瘤放疗患者中的临床证据。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应用谷氨酰胺、ω-3PUFA制剂以及益生菌可能对降低放射性毒性具有一定意义,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研究证据。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具有共性,但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具有其特殊性。
放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味觉嗅觉障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会对营养摄入的多个环节造成直接影响。
该指南针对肿瘤放疗人群,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指导意见,为放射肿瘤科医务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
未来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治疗可能逐步迈向〃精准时代〃。
不同组织学和分子特征的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代谢异常,包括蛋白质异常代谢、葡萄糖异常代谢、特殊代谢、脂类异常代谢等。
同时,患者个人的遗传背景、代谢特征和环境暴露也可能影响各类营养素的代谢。
因此,精准营养治疗可能需要根据肿瘤特质和患者个体特质定制个性化方案。
此外,精准营养治疗还需考虑与放疗的合理联合,以期进一步提高放疗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