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过渡段交底
- 格式:docx
- 大小:64.21 KB
- 文档页数:5
涵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一、项目概述涵洞工程是指为了解决道路交通中的河流、渠道等水体的横越问题而建设的通道。
本项目涵洞工程位于某市A区,主要包括涵洞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为确保涵洞工程的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涵洞工程安全技术要求1. 设计要求(1) 涵洞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稳定、通行安全。
(2) 涵洞的通风、照明设施应满足相关要求,确保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
(3) 涵洞的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行人和车辆的识别和导航。
2. 施工要求(1)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通行。
(3) 施工人员应按照像关规定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4) 施工期间应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 安全管理要求(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流程。
(2) 监测涵洞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问题。
三、涵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内容1. 设计方案(1) 介绍涵洞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通风照明设计等。
(2) 解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强调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施工方案(1) 详细介绍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
(2) 强调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
3. 安全管理制度(1) 介绍涵洞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责任、权限和流程等。
(2) 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醒施工人员遵守相关规定。
4. 安全培训(1) 介绍安全培训制度和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培训、技能培训等。
(2) 强调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5.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1) 说明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流程和方法。
(2) 强调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的重要性,确保施工安全。
涵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工程也日益繁荣。
在道路建设中,涵洞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涵洞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涵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涵洞工程的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方案。
1.2 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地质情况,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1.3 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2.1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2.2 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3 做好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3.1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3.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3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工作4.1 进行涵洞工程的质量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4.2 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总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经验和教训。
4.3 形成施工记录和安全档案,为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安全技术交底的重要性5.1 安全技术交底是保障涵洞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5.2 安全技术交底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5.3 安全技术交底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涵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才能确保涵洞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提升。
希望相关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能够重视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每一个涵洞工程都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一、概述
涵洞是指为了穿越或横跨道路、铁路、河流等水体而建造的通道结构。
涵洞的施工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涵洞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涵洞施工的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
二、施工准备
1.场地准备:进行涵洞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空间和周边环境整洁。
2.设备调试:对使用的施工机械和器具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人员配备:根据涵洞施工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包括监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
1.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注意控制挖方坡度和挖方深度,确保涵洞的稳定性。
2.支护:对开挖的洞口进行支护,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护材
料和方法,以防止土方塌方。
3.排水: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的
排水畅通。
4.基础处理:根据涵洞类型和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基础处理,包括地基处理、基础垫层等。
5.砌筑:采用合适的砌筑工艺和材料进行涵洞的墙体和顶板的
砌筑,注意砌筑质量和工艺要求。
6.防水处理:对涵洞进行防水处理,使用防水材料和工艺,确
保涵洞在使用期间不受水体渗透。
7.填充与回填:根据设计要求对涵洞进行填充和回填,注意控
制填方坡度和填方高度,确保涵洞的稳定性。
8.道路恢复: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恢复,确保施工过程中对
道路的影响最小化。
四、材料选用。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涵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涵洞施工基本要求(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了解涵洞结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涵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人员安全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3)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机械设备安全1)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
3)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修。
(3)施工材料安全1)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确保质量。
2)施工材料堆放整齐,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施工材料使用过程中,注意防火、防爆。
(4)施工环境安全1)施工现场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环境干燥。
2)施工现场设置防尘、防噪设施,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3. 涵洞施工常见事故预防及处理(1)坍塌事故1)预防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勘察,确保地质条件满足施工要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2)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施工,对坍塌区域进行围挡,防止事故扩大;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2)触电事故1)预防措施:施工现场设置防雷设施,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处理措施:立即切断电源,对触电人员进行急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
4. 交底要求(1)施工负责人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2)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提高安全意识。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试验段路基起止桩号为DKxxx+376.09~DK172+835,全长458.91m。
试验段内包括桥路过渡段、路隧过渡段、涵路过渡段、路基正线段,其中桥路、涵路、隧路过渡段长度均为20m。
桥路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
路隧过渡段接隧道仰拱及填充层前5m基床采用C25混凝土,其余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
涵路过渡段基坑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为级配碎石掺3%水泥。
路基正线段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基床底层以下为A、B、C组填料。
2.2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正线间距:5.0m4、速度目标值:设计速度250km/h,预留提速条件5、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6、轨道类型:CRTS-Ⅲ型板式二、作业内容1.过渡段基底的验收及处理。
2.桥台台背基坑混凝土回填。
3拌制水泥级配碎石。
4.台背渗水设施施工。
5.过渡段分层摊铺。
6.分层碾压。
7.检测。
8.养护。
三、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 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 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 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表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其检验应符合表3.2规定:表3.2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路基过渡段交底编号:施(技)LJ-006交底单位:接受单位: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编号:施(技)LJ-006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本次技术交底仅适用于xx段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工程。
二、施工准备1、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涵洞(桥台)基础施工前完成。
2、过渡段的涵洞(桥台)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3、过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应平整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密实,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150MPa/m。
304、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过渡段施工无不利影响。
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当涵洞顶面至路肩距离h≥2.0m时,采用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小于20m。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各1.5m范围和距基底2m向上按1:2的坡度至基床表层底范围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涵洞横向以外填料与相邻路堤相同,如图3-1设置。
图3-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2、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1.0m时,如图3-2设置。
图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5.0m时,如图3-3设置。
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4、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洞进行横向碾压。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四、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成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5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小于20m。
涵洞过渡段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程概况我分部起止里程为DK345+790.4〜DK357+963.62 ,线路全长12.173公里途经怀化市方石坪村和芷江县罗旧镇管辖范围,其包括路基16段共1747.79m。
工点主要以膨胀岩路基为主。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一局沪昆客专第三项目分部DK345+790.4〜DK357+963.62段涵洞过渡段施工。
三、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做好涵洞两侧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过渡段基底范围及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
四、材料选择与要求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3、 涵洞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倒梯形过渡,加入水 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 内使用完毕。
4、 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 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 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工艺流程图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过渡段基底处理拌和水泥 汽车运输至现场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路堤地段过渡段后的倒梯形段A 、B 组填料填筑2、基底处理过渡段施工前,做好涵洞两侧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 的浸泡或冲刷。
过渡段基底范围及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 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 有记录。
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ZT20CX11-V 2011 年月日工程名称DK58-DK6C路基交底地点现场交底组织单位五工区交底负责人张玉柱施工单位路基一工班接收负责人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一、主要机械配置。
1、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小型振动机、自卸车、装载机等设备。
二、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
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涵洞本身的稳定。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在紧靠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
5、过渡段应分层填筑压实,结构物两侧2米范围内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其他地方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5cm6、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不大于 1.5 米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正梯形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采用A组填料填筑;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大于1.5米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正梯形范围内采用B组填料填筑。
7 、当涵洞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采用 A 组填料将斜交三角形部分填好,然后机进行夯实且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
3、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要求地基系数k30> 150mpa/m,孔隙率n v28% , 动态变形模量Evd> 50mpa四、注意事项:1、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2、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泥土或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室、无虚土。
3、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编制: 复核: 签发:。
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内容:1 路堤与DK15+720涵洞连接处,于涵洞两侧设置过渡段。
2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入水泥)填筑,填料自运至现场起2小时内使用完毕。
3 过渡段施工前,需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4 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在基底处理(基础处理、基坑回填、挖台阶等)完成后方可与路堤同步填筑施工。
5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基坑应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地基系数K30≥60MPa/m。
6 过渡段填筑须分层填筑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械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孔隙率n<28%的要求。
编制:复核:交底人: 中铁三局钦防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工程队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7使用红油漆在涵洞两侧涵身左中右位置分别标示出过渡段分层填筑的压实厚度刻度线来控制填料厚度。
刻度线尺寸分15厘米和30厘米。
在靠近涵身两侧大型压路机不能压实部位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此部分分两层压实,每层厚度为20厘米,其他压路机能够压实的部位分层厚度为30厘米。
8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与相邻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涵洞稳定、无损伤。
9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进行压实,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