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精原细胞癌
- 格式:ppt
- 大小:18.55 MB
- 文档页数:46
90犬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防治王娟1,窦露娜1,邓佳佳2,彭西1*(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37000;2.四川扬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510115)摘要:睾丸肿瘤疾病以犬为主,且以老龄犬多发,其中以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最为常见。
本文报道一例中年金毛犬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病理诊断过程。
关键词:犬;病理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肿瘤是犬的第二大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皮肤肿瘤,占全部肿瘤发生率的4.49%。
睾丸肿瘤通常来自生殖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1]。
多发于老龄犬,隐睾患犬的发病率明显更高,且高龄犬较常发,6岁以下公犬的发生率较低[2]。
本文报道一例5岁龄雄性金毛犬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为临床上犬睾丸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1病例情况5岁龄雄性金毛犬,据主诉,一个月前发现病犬左侧睾丸稍有肿大变硬,后来病犬睾丸逐渐持续性增大。
临床观察,病犬精神沉郁,行走缓慢,卧多立少,阴囊部肿胀呈椭圆形,触诊左侧睾丸凹凸不平,质地变硬,按压睾丸部患犬无疼痛感。
根据临床表现,高度怀疑是肿瘤。
与主人协商后,立即采用手术切除法进行治疗,切除双侧睾丸,并施行左侧腹股沟、髂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扫除术。
取双侧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备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
2方法将增生物固定24h后,修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4μm切片,制作HE染色切片。
用Leica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并拍照记录特征性组织病理变化。
3结果与分析左侧睾丸原有组织结构被破坏,曲精小管之间界限不清;肿瘤细胞多数局限于曲精小管内增生,呈片状或团块状排列,其生精能力丧失,难以观察到成熟精子细胞;少数区域弥漫性增生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管腔内生长的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胞核大,核仁明显,核浆比倒置。
弥漫性生长区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体积大小不等、胞核大小不均、并有多量病理性核分裂。
增生肿瘤组织的局部灶性凝固性坏死,且伴有轻度的出血。
睾丸癌是怎么引起的它是15岁~35岁男性中最常得的一种癌症,但是总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而且通常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特别是在早期的阶段。
但在现如今,此病罹患率大大的增加,而且与这年龄段男性不育的比例增加十分的相似。
那么睾丸癌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睾丸癌有以下几类常见的致病因素:睾丸癌症主要分为两类:精原细胞癌和非精原细胞癌。
精原细胞癌占睾丸癌总数的30%。
非精原细胞包括绒膜癌,胚芽癌,畸胎癌和卵黄囊肿瘤。
1.隐睾:通常情况下,睾丸会降到阴囊。
如果睾丸不降到阴囊而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处的话,男性患睾丸癌的机率就会大大增高。
即使通过手术将睾丸移到阴囊也于事无补。
2.睾丸发育异常:睾丸发育异常的男性易患睾丸癌。
睾丸癌是怎么引起的?3.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睾丸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4.Klinefelter's综合症:患有Klinefelter’s综合症(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症状为男性荷尔蒙水平低,不育,乳房丰满,Testes小)的人易患睾丸癌。
5.以前有过睾丸癌的历史:有过睾丸癌历史的男性另一个睾丸易患睾丸癌。
家族有睾丸癌历史:如果某人父兄患有睾丸癌的话,他患此病的机率就高于他人。
睾丸癌与其他常见的男性癌症不同之处是睾丸癌患者大多是45岁以下的年青男性,是指一个或两个睾丸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病。
睾丸癌的成因至今依然未明,但高危因素包括:1.家族中曾有人患上睾丸癌。
2.曾有睾丸未降或睾丸异常发展的情况。
极少数睾丸恶性肿瘤患者的最初症状常为肿瘤转移所致。
如腹腔内转移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压迫邻近组织和腹腔神经丛而引起腹部和后腰背部的疼痛,亦可伴有胃肠道梗阻症状,或因肺转移而出现咳嗽、气急、痰血。
若系隐睾丸患者,当异位睾丸发生恶性病变时,常于盆腔内或腹股沟区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体格检查时发现同侧睾丸缺如。
睾丸肿瘤有时可为双侧性同时或先后发生。
对于睾丸癌是怎么引起的,一些男性的炎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的不彻底,而男性朋友又在生活中不多加注意,从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炎症的病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
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
该瘤为低度恶性。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
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
(一)非精原细胞瘤在分期基础上进行的治疗包括观察、化疗和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
I期:IA期病人睾丸切除术后有两种选择:观察或RPLND。
治愈率均超过95%。
单纯观察的病人必须坚持密切随访才能获得如此高的治愈率,其中20-30%复发的病人可通过化疗治愈。
约20%I期非精原细胞瘤病人行RPLND时发现淋巴结转移。
行RPLND的病人双侧清扫最大的并发症是射精障碍而致不育。
肺癌的早期症状保留神经的技术可使90%病例保留射精功能。
如果清扫的淋巴结未发现转移,则术后不用行辅助化疗。
如果淋巴结有受侵,是否化疗取决于淋巴结受侵的程度以及病人对长期随访的依从性。
IB期病人术后有三种选择:观察、化疗和RPLND。
推荐行RPLND。
如没有条件行RPLND则行2周期BEP方案化疗。
如果病人为T2,且有血管受侵则不推荐单纯观察。
IS期病人血清标记物持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肿瘤远处播散,则按预后好的GCT 给予化疗。
II期:IIA病人睾丸切除术后的治疗主要根据血清标记物水平。
如升高,则给予化疗,如阴性,则考虑RPLND或化疗。
行RPLND的病人如为PN2则术后行2周期BEP化疗,PN1的则观察。
IIB病人的治疗依据血清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
病变范围大的先化疗再考虑RPLND及术后化疗。
IIC和III期:按病人不同预后分级给予化疗。
化疗后CR的病人以及有肿瘤残存的病人可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或解救化疗。
(二)精原细胞瘤:I期:睾丸切除术后应常规行膈以下包括主动脉旁淋巴结区放射治疗(20-30Gy)。
精原细胞癌化疗方案1. 简介精原细胞癌(Germ Cell Tumors,GCTs)是一种罕见但危害性较大的肿瘤,起源于生殖细胞,通常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也可发生在脑、胸部和腹部等部位。
化疗是精原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精原细胞癌的化疗方案。
2. 化疗药物精原细胞癌的化疗方案通常使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常用的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顺铂是精原细胞癌化疗的关键药物,可通过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抑制肿瘤生长。
•高效环磷酰胺(High-dose Etoposide):高效环磷酰胺是一种DNA 顶酶Ⅱ抑制剂,可以阻止DNA的正常修复和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高剂量的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甲氨蝶呤是一种抑制细胞分裂和DNA合成的化疗药物,可用于治疗精原细胞癌的患者。
除了以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能会选择结合使用其他化疗药物。
3. 化疗方案根据精原细胞癌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化疗方案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疗方案。
3.1 BEP方案BEP方案是精原细胞癌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包括顺铂(Bleomycin)、依托泊苷(Etoposide)和卡培他滨(Cisplatin)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该方案适用于中危和高危的精原细胞癌患者。
具体的给药方案为:•顺铂:每隔3周静脉输注一次,剂量为20 mg/m²。
•依托泊苷:每隔3周静脉输注一次,剂量为100 mg/m²。
•卡培他滨:每隔3周静脉输注一次,剂量为600 mg/m²。
疗程一般为3-4个周期。
3.2 VIP方案VIP方案也是精原细胞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包括依托肼(Cisplatin)、依托泊苷和苯丁酸己酯(Ifosfamide)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该方案适用于中危和高危的精原细胞癌患者。
具体的给药方案为:•依托肼:每隔3周静脉输注一次,剂量为25 mg/m²。
睾丸精原细胞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李晔雄睾丸肿瘤的病理分类◆生殖细胞肿瘤◆基质细胞肿瘤◆生殖细胞和基质细胞肿瘤→性腺胚细胞瘤◆附件及睾丸旁肿瘤→间皮瘤→软组织肿瘤→Granulosa(颗粒细胞瘤)→Leydig(间质细胞瘤)→Sertoli(滋养细胞瘤)→Granulosa(颗粒细胞瘤)◆其它肿瘤→类癌→恶性淋巴瘤睾丸生殖细胞瘤(GCT)的病理分类◆精原细胞瘤SeminomaClassic (typical) seminomaAnaplastic seminomaSpermatocytic seminoma◆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畸胎瘤Teratoma◆绒癌Choriocarcinoma◆内胚窦瘤Yolk sac tumor睾丸肿瘤的基本临床数据◆GCT地理分布:高发区—瑞士、德国低发区—非洲、亚洲◆精原细胞瘤占所有GCT的50%◆GCT发病高峰年龄20-35睾丸肿瘤的症状和体征◆无痛性睾丸肿物:最常见其它:隐性疼痛、肿胀、硬、急性疼痛◆感染引起的附睾炎或睾丸炎◆隐睾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下肢水肿、尿频、尿痛睾丸肿瘤的病因不明◆隐睾◆遗传◆己烯雌酚◆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s)◆其它:外伤,HIV等睾丸肿瘤的淋巴引流途径◆睾丸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生殖脊◆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淋巴引流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膜后)睾丸肿瘤的淋巴引流途径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腹股沟睾丸高位切除术→腹股沟切口→位于腹股沟内环的精索高位结扎◆减少局部复发及避免淋巴引流紊乱◆禁止经阴囊行睾丸切除术睾丸肿瘤的诊断-常规检查◆体格检查◆血液生化◆胸正侧位片◆胸部、腹部及盆腔CT◆AFP、HCG和LDH睾丸外生殖细胞瘤◆占全部生殖细胞瘤的10%◆最常见部位:纵隔、腹膜后、垂体◆罕见部位:甲状腺、副鼻窦、头颈软组织◆治疗原则:和原发于睾丸GCT一致睾丸GCT的肿瘤标记物◆AFP→肝、胃肠道、睾丸Yolk sac分泌→正常值: <15ng/mL,血浆半衰期5-7天→见于胚胎癌和内胚窦癌→精原细胞瘤:AFP阴性→NSGCT阳性率: I期10-20%, II期20-40%, III/IV期40-60%◆HCG→精原细胞瘤:15-25%阳性,对预后无影响→NSGCT阳性率: I期10-20%, II期20-30%, III/IV期40-60%◆LDH→晚期精原细胞瘤:80%增高→晚期NSGCT: 60%增高→预后因素之一睾丸GCT的肿瘤标记物AFP HCG LDH精原细胞瘤阴性15-25% 80%(晚期)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I期10-20% 10-20%II期20-40% 20-30%III/IV期40-60% 40-60% 60%半衰期5-7天18-36小时睾丸GCT UICC/AJCC临床分期(1)◆T 原发肿瘤pTx: 不能评价, p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pTis: 原位癌pT1: 肿瘤限于睾丸,无血管或淋巴管受侵pT2: 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或淋巴管受侵,或肿瘤侵透白膜达鞘膜pT3: 肿瘤侵及精索,有/无血管或淋巴管受侵pT4: 肿瘤侵及阴囊,有/无血管或淋巴管受侵◆N 区域淋巴结Nx: 不能评价N0: 无淋巴结转移N1: 腹腔淋巴结≤2cmN2: 腹腔淋巴结>2cm, ≤5cmN3: 腹腔淋巴结>5cm◆M 远处转移N0: 无远处转移M1: 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M2: 其它部位远处转移LDH AFP (ng/mL)HCG (mIU/mL)S1<1.5 x 正常 和 <5000 和 <1000 血清肿瘤标记物(S )S3 >10 x 正常 或 >50000 或>10000S21.5-10 x 正常 或 5000-50000 或 1000-10000S0正常 和 正常 和 正常◆Stage I T1-4 N0 M0 Sx ◆Stage II T0-4 N1-3 M0 Sx◆Stage III T0-4 N0-3 M1 SxIA: T1 N0 M0 S0IB: T2-4 N0 M0 S0IS: T0-4 N0 M0 S1-3IIA: T0-4 N1 M0 S0-1IIB: T0-4 N2 M0 S0-1IIC: T0-4 N3 M0 S0-1IIIA: T0-4 N0-4 M1 S0-1IIIB: T0-4 N0-4 M0-1 S2IIIC: T0-4 N0-4 M0-1 S3T0-4 N0-4 M2 S0-3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分期Royal Marsden Hospital◆Stage I: 原发肿瘤局限于睾丸,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Stage II: 膈下(腹盆腔、腹股沟)淋巴结转移IIA: 淋巴结≤2cmIIB: 2cm<淋巴结≤5cmIIC: 淋巴结>5cm◆Stage III: 膈上淋巴结转移◆Stage IV: 远处转移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治疗原则◆I:◆IIA 和IIB: RT 30-35 Gy◆IIC:◆III: Etoposide/Cisplatin x 4 CyclesOr Bleomycin/Etoposide/Cisplatin x3 Cycles 残存肿瘤>3 cm <3 cm无效观察或手术观察按NSGCT化疗Observe if: Horseshoe Kidney, Prior RT, 炎性肠病RT—— Hockey Stick 20-25 Gy Chemotherapy RT for 5-10 cm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原则◆Stage I: 单纯放疗—标准治疗◆Stage IIA-B: 单纯放疗◆Stage IIC-IV: 化疗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放射治疗原则◆腹主动脉旁及同侧盆腔淋巴结照射(Dog-Leg, Hockey-Stick)是标准治疗DT 20-25 Gy, DT 150-200 cGy/F◆同侧阴囊不需照射◆对侧睾丸挡铅◆同侧腹股沟区不必照射“狗腿”照射野腹主动脉旁照射野作者时间例数总生存率(%)复发率(%) Hanks等198122997 (DFS) Duncan等1987103965 Dosmann1993282973 Fossa等1989365994 Giacchetti等1993184962 Kellokumpu等1990129956 Sommer等199********作者时间例数总生存率(%)复发率(%) Willan1985149987 Warde等1995 194 1005钱图南等199520099 3.5 Melchior等200112996.6 3.4 Livsey等2001409*96.897.2 (3年DFS) Santoni等200348797 (10)94 (10年DFS)I期精原细胞瘤的放疗结果◆5-10年生存率为98-100%◆5年无病生存率达95%以上◆死亡率低于2%◆是I期精原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手段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缺点◆大部分病人(80%)接受不必要的照射◆放疗毒副作用→急性毒副作用→胃肠道毒性:胃溃疡等→不育→第二原发肿瘤睾丸生殖细胞瘤放疗后第二原发肿瘤危险性StudyTotalRRPercentage of Second Cancer Wanderas et al (1997) 1135 (S) 3.4% 15 27.7Hanks et al (1992) 387 (S) 8% 15 3.4 Denmark (1993) 3256 -15 1.5 Follow-up (Years)Wanderas et al (1997) 2201 - 15 1.58 RT3.54 RT+CT 1.31 Surgery NCI (1995) 9739 -10 2.94-5.771.40 Surgery放射致癌或肿瘤易感性增加?I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进展◆单纯腹主动脉旁照射◆降低照射剂量至20-25Gy◆随诊◆单药化疗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进展◆放射治疗→缩小靶区: 单纯腹主动脉旁照射→降低剂量: 20 Gy◆密切随诊(Surveillance)◆单纯化疗:carboplatin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放射治疗照射靶区:腹主动脉+同侧盆腔腹主动脉旁腹主动脉旁照射和经典的腹主动脉旁+同侧盆腔照射随机分组研究1989-1993, MRC TE10◆入组条件→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为T1-3→既往无同侧腹股沟及阴囊手术史→睾丸切除术后8周内随机分组◆随机分组腹主动脉旁照射野(PA=T11-L5) vs 狗腿野(DL): 30 Gy/15次PA和Dog-Leg照射野PA (N=236)DL(N=242)P3年DFS96.096.6>0.05 3年OS99.3100>0.05 3年盆腔DFS98.21000.04 MRC TE10MRC TE10PA (%)DL (%)P Nausea & 0-2 89.0 83.0vomiting 3-4 11.0 17.0 =0.08Leukopenia 0-1 95.0 13.02-3 5.0 87.0 <0.001Diarrhea 7 14 =0.13Maximal sperm count in first 18 months>10 x 106/ml 59 38<10 x 106/ml 41 62 <0.01Fossa SD et al, JCO 1999;17:1146-54PA 及DL 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腹主动脉旁照射后的复发部位I期精原细胞瘤的腹主动脉照射结果作者时间例数照射剂量(Gy)中位随诊时间(月)总生存率(%)复发例数(%)盆腔复发率(%)Kiricuta等199686306395.3 4 (4.7) 1 (1.2) Fossa等1999236305496.0 (3)9 (3.8) 4 (1.7) Bamberg等1999483265595.8 (4)18 (3.7)9 (1.9) Melchior等2001422862100 1 (2.4)0 Taylor等20013382096.810 (3.0) 6 (1.8) Logue等200343120629815 (3.5)9 Classen等2004675266199.62622(隔下) Niazi等200571257598.5 (10)1 1 (腹股沟)腹主动脉旁照射(去盆腔照射)◆有利点→减少剩余睾丸照射剂量:生殖能力、内分泌→降低胃肠道和血液系统毒性→挽救化疗耐受性较高◆不利点→是否所有病人均需做盆腔CT随诊?→省略盆腔照射在既往有睾丸下降不全及盆腔、腹股沟区和阴囊手术的病人是否安全?→不适用于隐睾和II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放射治疗照射剂量:20 Gy?30 Gy?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照射剂量RCT MRC TE18 / EORTC30942◆入组条件→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原发肿瘤为T1-3→临床分期为I期→AFP阴性, HCG可阳性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低剂量照射RCT随机分组30 Gy 20 GyMRC TE18 / EORTC3094230 Gy (N=313)20 Gy (N=312)P 5年RFS 97.096.4>0.052年RFS 97.797>0.05复发例数(61月)1011>0.05死亡例数1MRC TE18 / EORTC 30942: 结果I 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照射剂量RCT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低剂量照射RCT MRC TE18 / EORTC30942: 毒副作用30 Gy (N=313)20 Gy(N=312)P中度以上嗜睡20%5%>0.05不能正常工作(12周内)46%28%>0.05第二原发肿瘤(非生殖)60新的生殖细胞瘤36作者时间剂量(Gy)例数随诊时间(月)无病生存率(%)复发率例数(%)Read等199320943496.0 (5年)—Niewald等1995201015495.8 (4年)—Gurkaynak等200320534298 (5年) 1 (1.9) Jones等2005203126196.4 (5年)11 (3.5) Taylor等200120338-96.8 (5年)10 (3.0) Logue等2003204316298.0 (5年)15 (3.5)作者时间剂量(Gy)例数随诊时间(月)无病生存率(%)复发率例数(%)Sultanem等199825354097.1 (3年)0 Bamberg等1999264835595.8 (4年)18 (3.7) Classen等2004266756199.6 (5年)26 (3.8) Niazi等200525717598.5 (10年) 1 (1.3) Warde等2002252828.3年95.0 (5年)14 (5)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密切随诊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随诊结果(1)作者时间例数随诊时间(月)复发率(%)死亡例数Oliver等199******** Charig等199015-33-Allhoff等1991334890 Horwich等199210362180 Miki 等199******** Ramakrishnan等199******** von der Masse等199326148203 Germa等199******** Yonese等199322-230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随诊结果(2)作者时间例数随诊时间(月)复发率%(例数)死亡例数Warde等199********.7Francis等200012061150 Warde等20023459.4年16 (55)1 Chung等20022039.2年17 (35) Aparicio等20031435216.1 (23) Daugaard等2003394-17 (69)Choo等20058812年20 (17)0 Warde等20054219715 (64) Aparicio等*200510034 6 (6)密切随诊和观察: 费用随诊观察: 27’000 $39 %放疗后随诊: 19’000 $密切随诊或放疗比较RT S生存率--复发率0+晚期复发0(+)并发症和副毒作用(+) 0费用0+生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