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定量分析有关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24
剩余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推导讲解在药物分析领域,准确测定药物的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剩余滴定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剩余滴定法,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剩余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剩余滴定法通常是先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与待测药物反应,然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滴定剂,通过测定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来计算药物的含量。
假设我们要测定药物 A 的含量,所使用的滴定剂为 B,另一种用于滴定剩余 B 的标准溶液为 C。
第一步,我们先加入过量的滴定剂 B 与药物 A 反应。
假设加入的滴定剂 B 的物质的量为 n₁(摩尔)。
药物 A 与滴定剂 B 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反应,假设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为 1 : m。
则理论上与药物 A 反应所消耗的滴定剂 B 的物质的量为 n₂(摩尔),n₂可以通过药物 A 的物质的量(根据其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得出)乘以化学计量比 m 得到。
第二步,用标准溶液 C 滴定剩余的滴定剂 B。
假设消耗标准溶液 C 的体积为 V₃(升),其浓度为 c₃(摩尔/升)。
那么,与标准溶液 C 反应的滴定剂 B 的物质的量为 n₃= c₃ × V₃(摩尔)。
由于加入的滴定剂B 的总量为n₁,与药物A 反应消耗的量为n₂,剩余的量与标准溶液 C 反应的量为 n₃,所以可以得出:n₁ n₂= n₃即:n₂= n₁ n₃而药物 A 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 n₂除以化学计量比 m 得到。
如果我们已知药物 A 的摩尔质量为 M,那么药物 A 的质量 m(A)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A)=(n₁ n₃)× m × M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要测定一种含阿司匹林的药物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我们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剂 B)与阿司匹林反应,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为 1 : 1。
剩余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推导讲解在药物分析领域,准确测定药物的含量至关重要。
剩余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较高等优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剩余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首先,我们要了解剩余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剩余滴定法通常是先加入一定量且过量的标准溶液与待测药物反应,然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通过测量所消耗的第二种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待测药物的含量。
假设我们用 A 溶液(浓度为 C₁,体积为 V₁)与待测药物反应,反应完成后,用 B 溶液(浓度为 C₂)滴定剩余的 A 溶液,消耗 B 溶液的体积为 V₂。
我们先来看第一步,加入的 A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公式n₁= C₁ × V₁计算得出。
假设待测药物与 A 溶液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为 1:m,那么与待测药物反应的 A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₃。
则剩余的 A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n₄= n₁ n₃。
接下来,用 B 溶液滴定剩余的 A 溶液,此时发生的反应化学计量关系为 1:n。
那么根据 B 溶液的浓度 C₂和消耗的体积 V₂,可以计算出与 B 溶液反应的 A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n₂= C₂ × V₂。
由于 n₄= n₂,所以 n₁ n₃= C₂ × V₂。
进一步整理可得:n₃= n₁ C₂ × V₂。
又因为待测药物与 A 溶液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为 1:m,所以待测药物的物质的量也为 n₃。
如果待测药物的摩尔质量为 M,那么待测药物的质量 m 可以通过公式 m = n₃ × M 计算得出。
将 n₃= n₁ C₂ × V₂代入上式,得到 m =(n₁ C₂ × V₂)×M 。
再将 n₁= C₁ × V₁代入上式,最终得到剩余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公式为:m =(C₁ × V₁ C₂ × V₂)× M 。
药物分析计算题总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药物分析计算题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药物分析计算题总结的全部内容。
(一)杂质限量计算题4道1。
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每1ml 相当于1μg 的As )制备标准砷斑,砷盐的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多少?答:g 0.2%0001.0%100102g/m l 1%1006=⨯⨯⨯=⨯=-ml L CV S μ 供试品应取2.0g2.取葡萄糖4.0g ,加水30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溶液(pH3。
5)2.6ml ,依法检查重金属(中国药典),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问应取标准铅溶液多少ml ?(每1ml 相当于Pb10μg/ml )答:ml C LS V 2%10010ml /g 10g0.4105%1006-6=⨯⨯⨯⨯=⨯=-μ 标准铅溶液应取2.0ml.3.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称取肾上腺素0。
250g ,置于25mL 量瓶中,加0。
05mol/L 盐酸液至刻度,量取5mL 置另一25mL 量瓶中,用0.05mol/L 盐酸液稀释至刻度,用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310nm 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
05,问肾上腺素的限量是多少?(以百分表示,肾上腺素 %1cm 1E =453)答:%055.0%100g250.0ml 5ml25ml 25100145305.0=⨯⨯⨯⨯==S CV L 肾上腺酮的限量为0。
055%4. Ch.P 。
(2010)泼尼松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取本品,加三氯甲烷-甲醇(9∶1)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 中约含3 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 ml ,置100 ml 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甲醇(9∶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77∶12∶6∶0.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105 ℃干燥10分钟,放冷,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立即检视。
药物分析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1. 引言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技术。
在药物研发、制造和监测过程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对于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
2. 药物样品的统计学参数计算在药物分析中,样品数量通常较多,为了准确描述数据特征,需要进行统计学参数的计算。
常用的统计学参数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样品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样品的特性进行定量描述。
3. 药物分析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在药物分析中,正态分布是指样品数据分布呈现正态曲线的情况。
正态分布检验可以帮助判断样品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从而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常用的正态分布检验方法包括Kolmogorov-Smirnov检验、Shapiro-Wilk检验等。
4. 药物分析中的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用于对两组或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ANOVA)等。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判断药物成分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判断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是否显著。
5. 药物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药物不同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对药物的配方进行优化和改进。
6. 药物分析数据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预测或解释一个变量的统计学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建立药物成分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进行预测和解释。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7. 药物分析中的可信度分析可信度分析是指对药物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可信度分析方法有置信区间估计、精确度和重复性评价等。
《药物分析》第6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容量分析法。
这种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来计算药物的含量。
例如酸碱滴定法,适用于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药物。
操作相对简单,结果较为准确,但对于一些复杂结构的药物可能不太适用。
接下来是重量分析法。
它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含量的方法。
比如沉淀重量法,将药物转化为沉淀形式,经过分离、干燥、称重等步骤来计算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
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也应用广泛。
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药物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将样品的吸光度代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含量。
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
红外分光光度法则主要用于药物的鉴别和结构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含量测定。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能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药物成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它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药物。
气相色谱法(GC)则主要用于挥发性药物的含量测定。
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电化学分析法。
例如电位滴定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药物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含量测定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药物的性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对于具有酸碱性质的药物,酸碱滴定法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对于结构复杂、热不稳定的药物,HPLC 可能更合适。
另外,实验条件和设备的可用性也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如果实验室具备先进的色谱设备,那么色谱法可能会更方便和准确;如果条件有限,容量分析法或分光光度法可能更易于实施。
准确性、精密度和重现性是评价含量测定方法的重要指标。
准确性要求测定结果接近真实值;精密度反映多次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重现性则强调在不同实验室或不同操作人员之间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药物含量分析是药物分析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药物的含量分析主要用于确定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药物含量分析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原理,通过实验测定药物含量的多少。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电位滴定法。
(1)重量法:将一定质量的药物样品称取,并进行溶解、稀释等处理后,通过质量差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容量法:通过向药物样品中滴加标准溶液,使溶液达到等量点(终点),从而推算出药物的含量。
(3)电位滴定法:利用反应溶液中的特定药物含量与溶液电压的关系,通过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从而确定药物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试剂与药物样品反应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根据药物样品的酸碱性质,采用适当的滴定试剂进行滴定,并通过滴定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推算出药物含量。
(3)络合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滴定试剂之间形成络合物的特性,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试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
(1)气相色谱法(GC):将药物样品挥发成气态,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将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3)薄层色谱法(TLC):将药物样品涂抹在薄层板上,通过吸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4.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药物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药物对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光学性质,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1)容量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亚硝酸钠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
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容量分析法。
举例:NaOH+HCl——H2O+NaClaA+bB→cC+dD计算方法:①直接按计量关系计算②通过滴定度计算滴定度为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重量(mg)。
含量计算: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重点:滴定液、指示剂滴定液:装在滴定管里用来和药物反应的试液。
指示剂:用来指示反应终点的试剂。
常见滴定方法:①酸碱滴定法:适用于酸、碱药物的含量测定直接滴定法——酸类药物:盐酸、冰醋酸、十一烯酸、水杨酸、苯甲酸、枸橼酸、阿司匹林(原料)、烟酸、呋塞米、磷酸二氢钠、某些巴比妥类和磺胺类药物等。
【实例分析】阿司匹林原料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9H8O4。
阿司匹林的百分含量%=式中V: 氢氧化钠滴定液消耗的体积,ml;T:滴定度(18.02mg);F: 滴定液浓度校正系数;W:供试品取样量。
碱类药物:氢氧化钠、氨茶碱中乙二胺、硼砂、碳酸氢钠、某些有机碱或生物碱类药物,以及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以及磺胺类药物的钠盐等。
剩余滴定法——阿司匹林片剂置换滴定法——硼酸双相滴定法——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②氧化还原滴定法:适于还原性药物的含量测定(维生素C——碘量法)溴酸钾法、溴量法、高碘酸钾法、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③亚硝酸钠法:又称重氮化法,是以亚硝酸钠为滴定液测定具有芳伯氨基(普鲁卡因、磺胺类)或经适当化学反应(如水解、还原等)后产生芳伯氨基(如对乙酰氨基酚、氯霉素等)的药物的含量。
反应条件:a.通常加入适量的溴化钾作催化剂。
b.在测定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强酸性(一般在一定浓度的HCl介质中进行)。
药物分析含量计算一、原料药(百分含量)1、容量法注:W :取样量 F :浓度矫正因子 T: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中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aA + bB→ cC + dD例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若供试品的称量为W (g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为C (mol/L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为V (mL ),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18.02mg 的阿司匹林,则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B)。
A 、B 、C 、D 、E 、例2:碘量法测定V C 含量时,若V C 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 碘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V C 的质量为:B A 、4.403mg B 、8.806mg C 、17.61mg D 、88.06mg E 、1.761mg2、紫外法:E1%1cm:当吸光物质溶液浓度为1%(1g/100mL ),液层厚度为1CM 时,一定条件下的吸收度。
实际质量W %=取样量×100%=V ·F ·T W×100%理论浓度实际浓度F=↓标准液↓被测物T A/B =b/a ·W B ·M百分含量=V ×C ×18.02×10-3W×100%百分含量=V ×C ×18.02×10-30.1×W ×100%百分含量= 百分含量= 百分含量=V ×C ×18.02 0.1×W×100%V ×C ×18.02×0.1W ×100%V ×C ×18.02×100%WW %=AE1%1cm ·100·C 样×100%例: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后,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后,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 9NO 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若样品称样量为m (g ),测得的吸收度为A ,则含量百分率的计算式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