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
- 格式:pptx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33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预习案】任务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任务二、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任务三、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防止泡菜质量不合格?探究点二、简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操作过程。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并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了解发酵的过程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白萝卜或白菜2. 盐3. 干辣椒粉(可选)4. 大蒜、生姜(可选)5. 明矾或醋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洗净白菜或白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2.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开水烫洗并晾干。
第二步:制作泡菜1. 将切好的白菜或白萝卜放入容器中。
2. 在白菜或白萝卜上撒上适量的盐,轻轻拍打使其均匀分布。
3. 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大蒜和生姜(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
4. 用干净的石头或玻璃块加压,使白菜或白萝卜中的水分充分出来。
5. 盖上容器的盖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一到两天打开一次盖子放气,同时检查是否有发霉的情况。
第三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开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 取适量的泡菜样品,并切碎。
3. 因为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酸,因此将泡菜样品浸泡在醋中约30分钟,以提高亚硝酸的溶解度。
4. 取出泡菜样品,滴入几滴明矾溶液。
5. 如果溶液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产生杂菌污染。
2.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确保食材和容器表面干净,避免发霉等不良情况。
3.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及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便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可在实验室常用试剂商店购买,注意查看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发酵后的泡菜样品,如果溶液中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存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作和存放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并避免过度食用。
实验延伸:可以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变化规律。
选修1专题1课题3《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韩国食品,由白菜、辣椒粉、大蒜、姜和盐等原料制成。
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同时也富含维生素C和乳酸菌等有益物质。
然而,泡菜中也存在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因此,了解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泡菜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泡菜的制作过程。
制作泡菜的第一步是准备白菜。
将新鲜的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块状白菜放入盐水中浸泡。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白菜变软,并去除一部分的水分。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泡菜的调味料。
常用的调味料包括辣椒粉、大蒜、姜和盐等。
辣椒粉是泡菜的重要调味料,它能赋予泡菜独特的辣味和红色。
大蒜和姜则能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
这些调味料需要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同时还需要搭配适量的盐,以保持泡菜的新鲜度和抗菌作用。
完成泡菜的准备工作后,将白菜块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并用力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放入一个容器中,并轻压使其密实。
最后,将容器盖好,放置在常温下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几周不等,根据个人口味和所需味道决定发酵的时间。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亚硝酸盐是一种防腐剂和色素固定剂,常被用于肉类制品和酱菜等食品中。
然而,亚硝酸盐的摄入过量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引发癌症。
因此,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化学法和光谱法。
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常用的方法包括格里萨尔法、纳米粒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
光谱法则是通过测定亚硝酸盐与其他物质的吸收光谱来推导含量,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前提是提取泡菜中的亚硝酸盐。
可以通过水提法或酸提法来提取亚硝酸盐。
在水提法中,将泡菜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泡菜中的液相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