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质量分析表 (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单位:吉林市汇文中学 .一、成绩统计二、试卷评价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四、改进措施及教学建议初一语文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难度适中,比中考多两个题型,注音和标点,没有口语交际和对联,没有课外文言文内容,适合中等,中上等学生。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课内文言文14题答题技巧不对,现代文阅读第19,21,22题学生理解不全面,作文审题立意构思不好。
今后强调落实基础知识,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同时开展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数学总体难度适宜,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适当设立创新题型,注重知识的扩展与应用。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审题计算不认真,几何图形书写能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今后继续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增强学生动手作图能力,教会学生解题策略。
英语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难度适中,细节地方有点难度,所以满分不多。
学生考虑知识不全面,13,14,15题没考虑大小写,21题没有加’s。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29题词义弄混,52,53题因为标点扣分。
审题不认真,70题没有分清选对的还是错的。
书面表达在语法和单词方面出现错误较多。
今后要加强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的训练,多听,多写。
初二语文试卷符合中考出题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第一大题中的对联和口语交际出的很成功,现代文阅读第19题考查的是拟物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是初中学生不必掌握的,有些偏难。
学生审题不认真或不理解性记忆,在积累与运用中5,6题答的不好,对联丢分严重。
阅读题中现代文较弱,20,21,23题答的不好。
作文“声音”一词抓的不好,选材不新。
今后加强知识点的积累和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多读多练。
数学试题符合要求,对知识考察到位,题型分布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和中考方向。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对问题考虑的不全面,计算能力还需加强。
今后要规范书写,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提高解题能力。
英语总体来说,难度偏高,听力较好,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较难,既兼顾基础又考察能力。
(初三语文、数学)班级 总人数 统计数 科目 教师 F120 F110 F100 F90 F80 F70 F70下 最高分 总分 平均分(80.72) 优秀率(36.87) 301 58 55 语文 邢艳红 0 0/0 8/8 10/18 13/31 10/41 14/55 109.5 4411.5 080.2/5 32.73/8 302 57 54 语文 邢艳红 0 1/1 1/2 15/17 22/39 5/44 10/54 111.0 4478.5082.9/340.74/3303 54 52 语文 曹桂香 0 0/0 5/5 13/18 18/36 8/44 8/52 105.5 4363.0 083.9/2 46.15/1 304 57 54 语文 王春玮 0 0/0 2/2 9/11 17/28 13/41 13/54 106.0 4233.5 078.4/10 25.93/10 305 57 54 语文 李彩红 0 0/0 2/2 14/16 13/29 13/42 12/54 104.0 4252.5 078.8/7 35.19/7 306 55 52 语文 庄志亮 0 0/0 0/0 16/16 13/29 13/42 10/52 98.0 4254.0 081.8/4 38.46/4 307 56 53 语文 庄志亮 0 0/0 1/1 11/12 16/28 9/37 16/53 103.0 4161.0 078.5/9 37.74/5 308 57 54 语文 程明玉 0 0/0 0/0 15/15 15/30 11/41 13/54 98.0 4266.5 079.0/6 31.48/9 309 56 53 语文 王春玮 0 0/0 1/1 13/14 15/29 13/42 11/53 104.0 4177.5 078.8/7 35.85/6 3105754语文程明玉0/05/515/2018/389/477/54105.04584.0084.9/144.44/2注:1、各班级优秀率占级部统计人数35%,语、数、英、理、化、政、史、生的优秀分数分别是87.5、114.0、92.0、82.0、85.5、81.0、82.0、83.0。
七年级语文月考质量分析本次月考试卷满分为120分,共三大题。
第一题为阅读理解分别是现代文阅读、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60分),第二题为综合运用(10分),第三题为习作(50分)。
本班61人参评,平均分80.48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78.68%,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11.47%,低分1人,17分.一分四率67.75。
现就这次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试卷命题本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方向,本次试题贴近学生实际,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识记积累、语言运用、诗歌鉴赏、专题、阅读、写作等内容全面涉及。
本次测试是积极开发综合性新型试题,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型小而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卷题型有三个大的板块:阅读理解(两篇课外阅读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包括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名著阅读)综合运用考查课内的字词句及综合性学习,写作。
二、学生答题情况1.书本的基础知识有古诗、文言文、综合性学习及名著阅读,古诗及文言文阅读都安排的是课内和课外的对比阅读,对刚进初一的学生要求较高,学生们只是掌握了课内的古诗及文言文,在对比阅读中,对课外古诗及文言文答题失分较高。
有些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基本上是留空白,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本班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不容乐观,审题较粗心,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
以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语段信息去认真、严谨审题;全面、严密答题的思维习惯极为欠缺。
许多学生对答题角度与答题的要点把握不住,导致许多学生卷面失分的主要原因。
这在主观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多的题目中问题尤为严重,学生大多缺少明晰的思维。
2.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这块有两部分共有11个小题,第一部分是朱自清的散文《绿》,第二部分《拔掉心底的篱笆》,学生们在做第一个阅读题《绿》时失分的学生要少些,而第二个阅读短文失分的较多,第二个阅读题中,一个考核的是理解句子的含义,另一个是结合文段谈体会,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第(五)单元质量分析一、试卷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试卷分为填一填、画一画、解决问题三部分,试卷的试题题量适中, 紧扣大纲要求, 重视基础知识, 覆盖面全, 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试题的难易适中, 题型灵活、全面, 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前两单元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班级成绩简述本次测试, 本班共78人参加, 满分100分, 最高分100分, 除一人外全部和格, 从卷面的得分情况看, 总体成绩还是很不错,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90分以上的学生没有达到55人之多。
三、数据分析(或, 答题情况分析)1.填一填: 本题面广量大, 分数占全卷的1/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得分上看,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可以, 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2.画一画: 本题为十分, 失分的少, 基本都能掌握。
3、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是学生主要失分的题型。
主要问题是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分析不够透彻, 没有找到逻辑关系, 读题也是粗心大意, 特别是第4、5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双向思维的训练。
总体来说部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太差。
四、今后改进建议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 能否正确解题, 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会真, 计算不细心, 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做事浮躁, 责任意识淡薄。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 格式指导, 严格要求, 严格监控, 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 缜密思考, 仔细计算, 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 轻过程”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本次考试学生的答题也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 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问题。
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试卷分析表2012 年级 语文 学科 11班 考试质量分析表分析人 万春花一、成绩统计表:(各自另附班级成绩表) 二、试卷质量分析表:项目 评 价知识覆盖情况 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来出题的,覆盖了高考的各个知识点,也结合了高二学生的知识点,难度适中,作文难度偏高。
试题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低 试题信度 试卷试题信度高得分较高题目 语言文字应用(仿写)、现代文阅读、翻译失分较低题目 文艺评论、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成语和病句)、作文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分析错误率较大的题):题号 考查知识 易错情况原因分析一 现代文阅读读不懂题目、概括文章的能力差在阅读时不仔细,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还有同学太着急,断章取义 二 古文阅读 望文生义,用现代汉语去读古文; 平时的积累太少,不注重课下复习,没有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
三古代诗歌鉴赏读不懂诗歌意思,答题不规范;不把读诗放在主要部分,而是一见到诗歌就走马观花,马上开始做题。
四 名句默写写错字别字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同学甚至空着没写平时背书忽略了对诗歌的理解,而是死记硬背,记不住诗歌内容,注意背,还有的根本不关注诗歌的字词。
五 小说阅读很多同学不会筛选文章的重要内容,找不到重点;没有分点答题的习惯,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要点。
没有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对小说阅读的训练不够;对文字的敏感度不强。
六 语言文字应用 望文生义,不能正确的说出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对现代韩语语法一窍不通注重平时的积累,不懂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七 作文 对给出的材料不会分析,而是断章取义,不能正确的把握材料。
审题能力差,分析能力差,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注意积累素材。
四、教学整改措施1、继续利用早读时间,检查学生背记知识。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制定一定的赏罚制度,让背诵成为检查重难点是否落实到位的基础。
同时随机检查学生对所背诵文章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质量分析一考情分析:本次六年级语文检测,我班参考32人,优秀13人,优秀率为40.62%。
平均分75.1分。
最高分89。
5,最低分42,不及格2人,60—69分3人,70—79分14人,80—89分13人。
二.试卷分析。
纵观整个试卷,本次试题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试题灵活,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
其主要包含四大部分:1基础知识。
2积累运用。
3阅读感悟。
4习作平台。
基础知部分共有三大题,第一题为看拼音写汉字。
本题检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同学们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检测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们字词掌握的比较牢固,只有及少数同学把“畜生”的“生”家了牛字旁。
第二题包含三小题,1题为补充成语。
本题有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把汹涌澎湃的湃字右半部分的四横写成了三横,把和蔼可亲的蔼字写成了左右结构。
2小题辩字组词失分的同学较多,这主要是教者平时教学字词时拓展不够。
3题给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反映出学生本班学生普遍理解能力欠缺。
第三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和第四题日积月类都是课文原话基本没什么问题,第五题是按要求写句子9分的题本班没有一个人得全分,而且得3,4分的同学占到了三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教者平时没有进行专题训练。
阅读感悟含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内练习准确率及低尤其是写近反意词一小题四分,好多同学只得了一分。
课外阅读相对交好一点。
本次习作要求孩子结合生活实际,写某一个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我班学生习作普遍较短,得分率较底。
三存在问题[一]没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字迹潦草,审题不认真。
[二]字词教学太粗略,拓展不够。
[三]作文指导抓的不严。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高。
四.整改措施[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字迹,审题,认真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
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勤观察,勤思考,多动笔,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
[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向《新课标》靠拢,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高三语文统考质量分析会与四月统考相比,本次考试一中、六中、五中成绩有所上升,三中、四中相对稳定略有下滑,二中下滑较大。
从一卷来看,一中、六中优势明显,二中和四中存在差距。
具体到题型分类上,一卷偏低的学校(尤其是理),共同特点是以识记为主的字音字形题得分率居前列,而与思维能力相关的社科文和文言文阅读题得分率靠后,导致一卷整体成绩偏低。
这个问题在习题讲评课上有所体现,有的老师时间分配上过度向字音字形词语的识记、拓展、检测倾斜,而在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指导、思路点拨上用时用力不足。
基础知识识记对得分当然有帮助,但是相对于阅读和表达的分值而言,偏废后者显然得不偿失。
从二卷情况看,二中理科、一中文科成绩下滑较大,而五中二卷差距也较明显。
从二卷看主要存在两类问题。
一是死记硬背的问题。
与以往给上句填下句的考查方式不同,本次有2分背诵放在语境中考查,这与高考越来越注重在语境中考查知识的趋势是一致的。
结果有些学生能背下原文但不理解句意,一丢就是2分。
本次考试二中这道题失分严重。
这看似只是2分的问题,实际折射的是一种教学思路。
在此捎带说一下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识记的问题。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需要积累识记的知识多,量大,须依靠过程性...积累、滚动和反馈。
但有的学校在备考时存在误区,搞考前突击,印刷大量的讲义让学生去背,单是字音字形这一个点就是密密麻麻七八页讲义,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可想而知。
翻看这些讲义,一是很多内容过细过抠,背离考纲考查常见常用易错词的要求,导致学生消耗大量精力做了很多无用功;二是孤立地背诵,不关联语境,不留思考空间,结果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
二是做题时两种意识的缺乏。
一是读题意识。
大阅读有个4分题,问“作者选取并具体描写某事,有什么作用?”这一问涉及了两个考点,但大多数学生只注意到后半句写这件事的作用,忽略了出题人对“选某事也就是选材的作用”考查,结果平均得分只有1.59,一中、五中文科差分尤其明显。
二是知识的迁移运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