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综合实践教案级第二学期
- 格式:docx
- 大小:29.23 KB
- 文档页数:37
教案:《规律作息助学习》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律作息的重要性,认识到规律作息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时间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规律作息的定义和重要性2. 规律作息对学习的影响3. 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4.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犯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讲解规律作息的重要性1. 教师讲解规律作息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和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规律作息的认识和体会。
三、讲解规律作息对学习的影响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规律作息对学习的影响,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经历过或观察到的规律作息对学习的影响。
四、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1. 教师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睡觉、早起、合理安排时间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经验和方法。
五、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 教师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时间管理的经验和技巧。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规律作息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方面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观察学生对规律作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了解学生在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日常观察,评估学生改进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的效果。
教学延伸:1. 开展规律作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规律作息挑战活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学期第3单元主题活动二《镜头下的美丽世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等。
2. 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3. 审美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4. 表达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如何拍摄出美丽的照片。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拍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摄影的魅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审美力、表达力等方面。
3. 学生摄影作品的质量,包括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3.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摄影活动中取得进步。
六、教学资源1. 相机或手机2. 摄影作品展示板3. 户外拍摄场地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多拍摄、多练习,提高他们的摄影技巧。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缤纷艳丽的服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特点,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
2. 分析服饰的颜色、款式和图案等特点。
3. 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服饰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如中国的汉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莎丽等。
(2)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服饰的颜色、款式和图案等特点。
3. 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制作服饰的材料和工具,讲解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进行设计和制作。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颜色、款式和图案的搭配,力求作品美观大方。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2)其他组的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传统服饰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3. 学生作品的美观程度和创新程度。
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图片和实物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
2.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第1课学会演讲与宣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概念,明确演讲与宣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概念2. 演讲与宣传的重要性3. 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4. 演讲与宣传的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概念、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演讲与宣传的实践演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演讲与宣传的认识和体会。
2. 讲解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2.1 教师讲解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如选题、立意、结构、语言等。
2.2 学生举例说明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演讲与宣传的实践演练3.1 教师设计一个演讲与宣传的主题,如“环保”、“健康生活”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演讲与宣传。
3.3 各组代表进行演讲与宣传,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
3.4 教师对学生的演讲与宣传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4. 总结与反思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演讲与宣传实践演练中的表现。
4. 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的总结与反思。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演讲与宣传的基本技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案任教年级四年级任教学科综合实践教师姓名X X X县小学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山野菜第1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一、走近山野菜家族活动目标:1、调查了解山野菜的名称和生长环境。
2、通过调查,认识山野菜的保健功能。
活动重、难点:认识山野菜的保健功能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第1面你知道吗?了解山野菜及山野菜的保健功能。
2、安排活动步骤(1)小组分工。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并安排好各小组的任务。
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注意安全。
(2)展示我们的调查成果。
②山野菜生长的地方3、在这次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山野菜第2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二吃山野菜的学问活动目标:1、通过查资料明确不同的山野菜的吃法。
2、了解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的,树立安全意识。
3、了解山野菜的经济价值。
活动重、难点: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树立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一、活动步骤1、分头行动。
分三组进行,分别调查山野菜是否是“绿色食品”;哪些山野菜的可以吃的;不同山野菜的吃法及做法。
2、活动成果大舞台。
(1)画一盘你见到过的用山野菜做成的美食(2)介绍山野菜的吃法和价值。
(3)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的。
二、成果评价说说你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第3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一是谁损害了我们的牙齿活动目标:(1)调查损害牙齿的杀手,树立护齿意识。
(2)体会牙齿对健康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
活动重、难点:牙齿对健康的影响。
活动过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第8面你知道吗?初步了解牙齿对健康的影响二、活动步骤:1、活动分工(1)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调查食物冷热对牙齿的影响;食物的软硬对牙齿的影响;牙垢的形成对牙齿的影响等。
2、调查展示我搜索到的材料3、小结:在调查中体会到的快乐和收获。
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山野菜第4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二护牙大行动活动目标:1、调查保护牙齿的方法,树立护齿意识。
2、明确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
教案:《灰尘与我们的生活》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灰尘的来源、特性和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灰尘的来源和特性2. 灰尘对生活的影响3. 如何减少灰尘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灰尘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灰尘与我们的生活》。
二、新课内容1. 灰尘的来源和特性a. 灰尘的来源:讲解灰尘的主要来源,如车辆尾气、工业排放、建筑工地等。
b. 灰尘的特性:讲解灰尘的微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易被吸入等特点。
2. 灰尘对生活的影响a. 对健康的影响:讲解灰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等的影响。
b. 对环境的影响:讲解灰尘对空气质量、能见度等的影响。
3. 如何减少灰尘的影响a. 个人防护:讲解如何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法来减少灰尘对个人的影响。
b. 环境保护:讲解如何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工业排放治理、控制建筑工地扬尘等措施来减少灰尘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环节1. 观察灰尘: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灰尘,了解灰尘的形态和分布。
2.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灰尘、用滤纸过滤灰尘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灰尘的认识和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评估学生对灰尘的来源、特性和对生活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交流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灰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环境保护设施,如空气净化器生产厂、建筑工地等,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环保意识。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第四课《灰尘与我们的生活》。
生活自理我能行—自己剪指甲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提高孩子的卫生意识,增强孩子维护个人卫生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指甲修剪方法,减少因指甲而导致的伤害。
二、活动准备
1.剪刀或指甲剪;
2.湿面巾纸或干净的毛巾;
3.父母/教师解释和指导。
三、活动过程
步骤一:介绍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在开始活动之前,简单介绍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孩子们需要了解:
1.洗手后再剪指甲,以保证指甲卫生;
2.切记不要剪得太短,以免伤到指甲根部;
3.按照指甲自然曲线修剪指甲,不要把指甲剪成直角。
步骤二:进行实际操作
1.找到一把合适的剪刀或指甲剪,然后向孩子展示如何使用;
2.让孩子先清洁双手并擦干手指;
3.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剪指甲,父母/教师需要在旁边指导,避免孩子误伤手指;
4.通过不断地实践,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剪指甲方法。
步骤三:整理工具,清洁手部
活动结束之后,整理好剪刀或指甲剪,并让孩子清洁双手,同时再次强调指甲保健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监督孩子使用剪刀或指甲剪,防止误伤自己或他人;
2.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指甲修剪活动,避免干扰其他人;
3.督促孩子在使用后及时整理好工具,保证工具整洁,避免滋生病菌。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己剪指甲的正确方法,而且也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个人卫生的意识。
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同时也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指甲修剪任务,提高了自理能力。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孩子们进入了二年级下册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能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活动一:科学实验-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活动内容:安排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决问题。
2. 主题活动二:社会实践-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活动内容:组织孩子们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活动、探访老人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主题活动三:创意工坊-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通过创意工坊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 活动内容:安排一系列创意工坊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等,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意,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社会实践所需物品和创意工坊的材料。
2. 活动组织:活动分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进行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3课时。
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3-4名孩子们组成。
3. 活动实施: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先向孩子们介绍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然后引导孩子们进行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五、活动评价1. 参与度:观察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是否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 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环保小卫士1. 活动一:垃圾分类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a. 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b.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c. 总结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活动二:节约用水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a. 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b.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c. 学生实践操作,例如修复漏水的水龙头。
第二单元:科学探秘1. 活动一:植物的生长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实验。
教学步骤:a.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b. 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c. 学生进行实验,例如改变植物的生长条件,观察植物的反应。
2. 活动二:动物的世界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讨论。
教学步骤:a. 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b. 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观察结果。
c. 学生分组讨论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
第三单元:社会大课堂1. 活动一:社区服务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a. 讲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方法。
b. 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服务实践。
c. 总结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收获。
2. 活动二:职业体验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a. 讲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发明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小发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发明创造的意义与价值2. 发明方法与技巧3. 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4.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著名的发明家及其发明,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 发明方法与技巧讲解: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创新思考。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发明创作。
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工,共同完成发明作品。
4. 发明作品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发明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发明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思考如何使发明作品更加环保、可持续。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自己的创新经验,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发明作品:评价学生的发明作品,包括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性等方面。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总结:让学生撰写活动总结,评价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发明方法和技巧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3. 小组合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4.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教育资源。
六、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组和指导。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二学期陈淑机一、书香校园行动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3. 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组建活动小组。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体与小组的能力作用。
2.发展性原则。
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对感恩内涵的认识。
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实践性原则。
活动以实践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读书的快乐,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收获成长。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阅读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好书,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学过程一、引入:香校园行动,我们在书香中成长。
爸妈妈经常说,我们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小不点。
其实呀,我们正在悄悄地长大。
我们学知识,知识越积越多。
我们练本领,本领越练越强。
上学后,我们认识了好多好多的字。
我们还拥有了一位共同的朋友。
这位朋友不会说话,但它却能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知识。
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这位朋友的名字,他就是——(全班)书。
二、我和书的故事1、一本好书能带着我们畅游绚丽多姿的知识世界,能领着我们探索古今中外的奇闻趣事;一本好书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分清美丑。
一本好书还能帮我们指明生活的方向,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2、同学们,我们和书交上了朋友,你和书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令你难忘的事情吧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和书的故事吧。
(小组交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知道了<<十万个为什么>>,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能给人知识,书,能净化心灵,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在书中找到智慧的金钥匙。
俗话说,天才来自勤奋!书也是许许多多名人的朋友,他们爱读书,会读书,是读书让他们成材,让他们取得非凡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名人,看看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吧四、让我们感受到古人读书多么勤奋古今中外,多少名人为留下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你能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勉吗五、好书推荐:看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真的积累了很多知识啊!我们知道了要读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才适合我们小学生读呢下面有很多同学要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仔细聆听吧!六、小结:同学们读过的书真不少,有些同学都快成了小小藏书家了!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同学们,热爱书吧,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
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
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与经典为友,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为人生奠基。
第二课时阅读在行动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第三课时社会实践读书汇报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见如故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什么书请同学汇报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1、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读过哪些故事和你的书香小队成员合作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2、集体交流、展示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1、说说人物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2、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篇二:书香校园活动教案书香校园活动教案上传: 严美华更新时间:2012-11-27 13:26:58书香校园活动教案活动目的1、介绍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及措施。
2、让家长了解本班近一段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
3、展示学生的读书收益。
4、与家长商榷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读书。
活动重点让家长了解子女的读书收益活动难点发动家长为子女购书,对班级图书角进行赠书二、妈妈的节日教学要求:1、知道妈妈的节日是什么时候2、了解妈妈平时的兴趣和爱好。
3、懂得妈妈的关心和照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为妈妈庆祝节日。
2、学会关爱妈妈。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自己的母亲》一、谈话引入。
妈妈是我们最亲近得人。
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我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自己的母亲。
二、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妈妈的年龄: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妈妈最大的心愿:三、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时间:事情:我的感受:四、和妈妈谈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和工作,把情况记录下来:五、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六、现在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完成书上的填空。
第二课时关于母亲节一、检查上节作业。
二、检查学生对母亲节的了解情况。
三、讲述母亲节的来历。
(书本P4上)四、分小组讨论:我打算怎样向妈妈表达母亲节的祝福五、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然后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想让妈妈一进家门或者一打开冰箱就有一个惊喜吗其实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做到,妈妈会被这种细节所感动。
七、小实践:你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菜吗母亲节这一天,就让你来为妈妈做一道“爱心菜”吧。
八、动手画:在我们的心中,妈妈是最漂亮的人,用画笔为妈妈画一张像吧!画好了送给妈妈,她一定会非常高兴。
九、动手操作:用一些卡纸、彩纸、彩带、彩笔、毛线等手工用品,做一张“心意贺卡”在母亲节哪天送给妈妈。
动手实践课(以妈妈为主题)一、动手画:在我们的心中,妈妈是最漂亮的人,用画笔为妈妈画一张像吧!画好了送给妈妈,她一定会非常高兴。
二、动手操作:用一些卡纸、彩纸、彩带、彩笔、毛线等手工用品,做一张“心意贺卡”在母亲节哪天送给妈妈。
第三、四课时交流展览会,体验大行动一、指名读读上次写给妈妈的诗歌。
二、评比谁的写得好。
三、新课。
在班上开一个“交流展览会”,把自己收集、调查的资料展示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
当然,也可以请家长到课堂参加活动。
四、收集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写在纸上并展示出来。
五、讨论: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六、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坚持半个月,并写出体验日记。
日记内容可以为:1、擦桌子。
2、拖地板。
3、洗茶具。
4、洗衣服。
5、洗碗筷。
6、清冰箱。
7、喂猫狗。
8、浇花水。
9、学做饭。
10、学炒菜。
11、清炉具。
12、擦玻璃。
13、整理床铺。
14、整理衣服。
15、学种花。
七、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妈妈的节日》,了解妈妈,让我们懂得从小要孝敬妈妈,听妈妈的话,作妈妈的好帮手。
三、学生奶教学要求:1、了解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2、知道喝学生奶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3、进行实践调查学生奶的来由,并知道注意什么问题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奶的来由和用处。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一、谈话引入: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兴衰和人类的未来。
国家领导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提出在学校开展饮用“学生奶”的活动。
专家认为:常喝牛奶可以强身益智。
同学们,你们喝过学生奶吗对学生乃又有多少认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
二、小调查:我们要对学生奶进行大搜查,你想了解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调查呢三、小组讨论:小学生应不应该喝学生奶采访一下家长、社会人士、同学等人对学生奶的看法。
做好以下的记录:被访问人:访问日期:访问主题:访问记录:记录人:小组评价:四、为什么我国要推行学生奶呢请你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一分调查报告。
五、自己的调查结果满意吗说说你在调查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学生奶从哪里来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课件:让我们参观牛奶厂吧。
思考题:1、学生奶从哪里来的呢2、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3、参观时要做好参观计划:参观地点:参观时间:参观目的:要携带的物品:4、参观牛奶厂要注意什么呢(如不能乱碰牛奶厂的机器等。
)三、同学们,把你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好吗四、小组讨论:鲁迅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跟同学交流一下。
五、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第三课时为学生奶出谋划策一、板题。
理解题目。
二、进行小调查:1、最受欢迎的学生奶的品牌是:2、最喜欢的牛奶口味是:3、对学生奶的其他要求:三、学生奶一周的饮用怎样搭配更科学,更有营养呢请你为班里的同学设计一周的学生奶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