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9
- 格式:ppt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50
第9章形体的阴和影复习思考题答案复习思考题9.1 阴和影有何区别?两者之间又有何关系?答:阴是指物体表面的背光部分,而影是指光线被物体阳面遮挡而在承影的阳面上所产生的阴暗部分。
物体的阴和影是随着光线的照射角度和方向而变化的,光源的位置不同,阴影的形状也不同。
9.2 什么是光线三角形法?答:由投射线和过点的空间光线及光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称为光线三角形。
用光线三角形求解空间点在平面上落影的作图方法叫光线三角形法。
9.3 什么是端点虚影法?答:当承影面为投影面时,通过已知点的光与投影面的交点就是该点的落影。
如图9.6所示,为了作出通过空间点A的光线与投影面交点,可包含过A点的光线S作一铅垂面铅垂面F与投影面V和H的交线分别为fv、fH,过A点的光线S与交线fv的交点Av就是A点的真影。
假如没有V投影面,A点人形应落在(A H)处,故影点(A H)称为虚影。
虚影一般不画出,在以后的作影过程中,常常利用它来求直线的折影点。
这种求点落影的作图方法称为端点虚影法。
9.4 什么是光截面法?答:过空间点的空间光线,过空间点到投影面的投影线,以及空间光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组成铅垂光平面,利用光平面与立体之截交线求点落影的作图方法叫光截面法。
9.5 在正投影图中常用光线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用这种光线作影有何优点?为什么可以根据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来作其落影?答:在正投影图中绘阴影,选用特定方向的平行光线,即当正立方体的各侧棱面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时,光线从正立方体的左、前、上角射向右、后、下角,即正立方体对角线的方向,常用光线的三个投影s、s′、s″与投影轴的夹角均为45°。
利用常用光线在正投影图中作阴影,可使物体各部分的落影宽度等于落影物伸出或凹进承影面的尺度,也正是每个正投影图所缺少的尺度,故作影后使物体的一个正投影图反映了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度,图形自然有立体感,其原因就是常用光线的各投影与投影轴之夹角为45°9.6 阐述直线落影的平行规律、相交规律、垂直规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一、引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画法几何是指通过几何学原理和构图规律来表达画面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关系,为绘画提供了技巧和方法。
而阴影透视则是指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来表达画面中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本文将分别介绍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二、画法几何1.基本构图原理构图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巧,它涉及到画面的布局、比例关系和对称性等方面。
基本构图原理主要包括:(1)黄金分割:将画面平分为几个不同比例的部分,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2)对角线构图:利用画面的对角线来控制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使画面更具动感和立体感。
(3)压缩空间:通过压缩画面中的物体大小和间距来增强透视效果,使画面更具深度感和层次感。
2.形状和结构关系画法几何还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表达。
通过几何学原理,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稳定感,使画面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1)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和方向等变化来表示物体的轮廓和结构,使其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
(2)面与体的转换:通过在物体的表面添加阴影和光线的效果,使物体更显立体感和立体性。
三、阴影透视1.透视原理透视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模拟人眼视觉的特点,以达到表现画面中物体远近和大小的目的。
透视原理主要包括:(1)视点和视线:确定画布上的视点和视线,以控制物体的远近和大小比例。
(2)消失点:在画布上确定一个或多个消失点,根据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透视系数和比例关系。
2.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模拟光线的照射和阴影的产生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常用的光影效果有:(1)明暗对比:通过画面中灰度、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阴影和高光,使其更具立体感和质感。
(2)反差和清晰度:通过对比鲜明的阴影和清晰的轮廓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轮廓感,使画面更具逼真感和观赏性。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编码:B062104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学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课程学时与学分:52学时3学分课程总学时:52课程总学分:3理论教学学时: 22实践〔验、训〕学时:30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这门课程属于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表达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同时,还培养学生绘制建筑物透视与阴影的能力,使学生在建筑美学的表现技能方面和为后续课和专业设计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投影绘制工程图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打下基础;掌握正投影、轴测图、阴影、透视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第1章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1、正投影基本知识;2、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解本课程的任务以及有关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投影基本知识,领会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各种投影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正投影概念,领会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领会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2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8学时〕【教学内容】1、掌握点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重影点概念和直角投影定理;3、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内点和直线的作图,以及空间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4、综合作图题的空间分析方法与投影作图的一一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