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阅读诗词不只是读读而已,要想掌握诗词知识,提高诗词赏析能力,可通过读、议、品、背、练五个环节进行。
一、读,就是阅读。
可通过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二、议,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议题意或题旨。
诗有题目,可通过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词有词牌,看词牌就知道这首词的大概了。
2、议作者或背景。
读诗词要知道作者的字、号以及作者的生平、风格和贡献。
同时还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或词的有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议题材、体裁。
题材就是诗词的内容,它包括诗词中的人、事、景、物;体裁就是诗词的分类,读诗词就要弄清它是诗还是词?是古诗还是新诗?是律诗(八句)还是绝句(四句)?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征战诗?若是词,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4、议意境、语言。
意境就是诗词中的景与情。
哪些写景,写了什么景?哪些抒情,抒发了什么情?如何情景交融?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和谐。
用字用词精雕细刻,还要音韵美、色彩美和节奏美。
5、议名句佳作。
好的诗句,在选词用句上出奇制胜,一字传神,或景极活现,读后让人流连忘返,万古不磨。
三、品艺术表现。
诗词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方法,后来的研究也出现了白描、对比、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用典、象征、衬托、通感等。
阅读诗词,研究它的表现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揭示诗词比兴的寄托意义。
四、背诵名句佳作。
阅读诗词尤其要熟背或默写名句、名篇。
这一点在每次语文考试中不少于6分。
http://www.五、做练习或仿写诗词。
学完一篇诗词,就要及时完成课后练习或有关教辅资料,同时还要仿照有关诗词,练习写诗或写歌词。
这样才能学好诗词并烂熟于心。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古诗词鉴赏五步法:【第一步】明确所给诗词属于哪一类型。
唐诗宋词,以抒情诗词居多;宋代、清代的诗以哲理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借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几类。
(1)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何景抒何情;(2)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是以古喻今,还是以古讽今;(3)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言何志。
【第二步】找主旨。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把握诗词怎么抒情、言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诗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用典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表明观点。
鉴赏诗歌的五步法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总结:做诗歌鉴赏题时,先从大致浏览读题开始,然后带着问题读诗文,最后归纳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浩如烟海。
特别是诗歌创作高峰的唐代,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2008年《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放到了第Ⅱ卷,并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关于鉴赏评价,《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知是通过两条思路进行了考查: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语言——表达技巧据此介绍鉴赏诗歌的五步法:第一步:品味语言、推敲词句。
古诗语言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根据上下语境,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确切的理解。
其次,古代诗歌在音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使得诗句常常以倒装的形式出现,产生一种错位的美,不了解这一点,会理解错位。
另外,古代诗歌善于用典、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了解典故的由来和故事的背景,很难准确理解诗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得胜回来。
战士衣着华丽,兴高采烈;宫女如花似玉,满面春色。
正确理解的前提要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战士还家尽锦衣”和“宫女如花满春殿”之间的省略也在明了故事的基础上,顺利地添加。
第二步: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另外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一轮诗歌鉴赏关涉到的考点。
2、理解五步教学中的读、看、想、问、写。
3、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
4、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规范作答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看、想、问提高学生读懂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导课。
(用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导入。
)三、授课。
读、看、想、问、写——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读:诵读读懂(理解词义、连缀意象)看: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画面、看题干想:想象联想(再现画面、感悟情境)问:描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什么画面?塑造了什么形象?运用了那些手法?抒发了那些情感?写:依据题干准确表达(叙——析——评)四、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1、回归课本,概括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狂风吹破茅草房)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抱茅入竹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屋漏床湿少睡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寒士俱欢颜)2、培养想象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一、二两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
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
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2).试分析这首诗在语言运用和表情达意的特色。
答:本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浩如烟海。
特别是诗歌创作高峰的唐代,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2008年《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放到了第Ⅱ卷,并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关于鉴赏评价,《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知是通过两条思路进行了考查:
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语言——表达技巧
据此介绍鉴赏诗歌的五步法:
第一步:品味语言、推敲词句。
古诗语言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根据上下语境,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确切的理解。
其次,古代诗歌在音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使得诗句常常以倒装的形式出现,产生一种错位的美,不了解这一点,会理解错位。
另外,古代诗歌善于用典、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了解典故的由来和故事的背景,很难准确理解诗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得胜回来。
战士衣着华丽,兴高采烈;宫女如花似玉,满面春色。
正确理解的前提要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战士还家尽锦衣”和“宫女如花满春殿”之间的省略也在明了故事的基础上,顺利地添加。
第二步: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另外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
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表现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
知道它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中的“柳”皆有此意。
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如“望月”遥寄思乡,“竹、菊、梅、兰”赞誉高洁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飞”寓意夫妻分手,“杜鹃”啼血渲染环境凄凉,“禅鸣”表明品性高洁,“鸿雁”表明书信来往。
……
第三步:整体把握、领悟意境
诗歌的思想、情感,常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所谓“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所谓“境”是作者笔下的外部世界。
二者的和谐统一,构成“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以凝练的语言将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数笔,借助词语的意蕴和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境界全出。
具体而言: 意境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悲凉…),为此情感的
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古道)。
第四步:发现作者观点,触摸诗人灵魂。
“诗言志”,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就是诗歌的主题,是通过景或者物来表现的,表现了什么思想,用什么方式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什么典型特征。
这些都需要仔细揣摩。
这些思想往往与诗人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就是具备时代性;或与诗人的经历有关,把自己人生的感悟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也就是具备现实性。
或表现高洁的情怀,或借古讽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此诗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
诗人仅选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杜牧此诗的讽喻意义不言自明。
第五步:使用专用术语,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
(1)结构特点: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等;
(4)表现手法:抑扬、点面、虚实、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对比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和烘托等。
(5)抒情方式又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6)描写又指(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
熟练地掌握这些专用名词,在鉴赏诗歌时,能用语精练而准确,评价到位。
评价技巧不是架空分析,而要结合诗句具体而谈。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
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画。
五步法是按照思考的习惯步骤逐步进行,无论是语言类题目,还是形象类和思想内容类、表达技巧类题目,均可以信手答来。
最基本的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什么技巧,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旨趣或胸怀)?(且记:鉴赏诗歌必须联系诗句,只能谈对本首诗的理解,不能架空分析鉴赏)。
参考资料:《高考A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