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28.71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作业
1.用笔画代替导线完成图1中电路的实物连接。
要求:两灯串联,其中一个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一个电压表测量某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图2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刚要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有两只灯泡L1、L2和其他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器材连接成完整的电路,其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①L1与L2并联;②电键S同时控制L1与L2。
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灯L1、L2均能发光,电流表只测L1的电流。
5.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要求:灯泡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不考虑量程;连线不能够交叉。
6.在如图中,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2024年8月3日物理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 评价:要求:1.必须抄题完成或打印完成,一定要署名!
2.届时通报没抄题和没署名的同学。
1.如图所示,小明的质量为60kg,他在30s内完成了10个引体
向上,每次重心上升50cm,g取10N/kg。
求:
(1)小明所受重力的大小;
(2)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
(3)30s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2.如图所示,用拉力F通过动滑轮将重90N的货物匀速提升1m,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求;
(1)上述过程中的有用功W有。
(2)上述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W F。
(3)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
3.天门山盘山公路是网红打卡地,公路共计99道弯,似玉带环绕,层层叠起,直冲云霄,公路全长大约10km,公路的海拔落差高度约1000m。
为助力“2022
年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标打
样”、“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目标要求,天门山景区购置了一
批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客车满载时总质量为6000kg。
现有一辆满
载的新能源客车,以80kW的恒定功率,4m/s的速度沿盘山公路
从山底匀速行驶至山顶。
(行驶过程中客车所受重力和阻力大小恒
定不变,g取10N/kg)请完成下列问题:
(1)整个过程中,电动机对客车和游客所做的有用功为多少?
(2)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整个过程中,电动机的牵引力为多少?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物理暑假作业一(7月13日)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反比D.加速度是一个恒量2.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是1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m/s2C.自计时开始起,2s末的速度是7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是3.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
每隔2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格中,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s0246v/(m•s﹣1)08128A.t=3s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B.t=8s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m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4.已知AB=BC,且已知质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设物体沿ABC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质点在B点时的速度为()A.4m/s B.4.5m/s C.5m/s D.5.5m/s5.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由v0变为kv0(k>l),位移大小为x。
则在随后的4t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A.B.C.D.二.多选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6.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5+10t﹣5t2(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B.t=3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C.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D.物体处于x=0处时其速度大小为20m/s7.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秒内的位移是5.4m D.3s末的速度是3.2m/s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案例一:制作一个简易电磁铁材料:- 铜线- 镍铁硼磁铁- 电池- 钢钉- 纸板步骤:1. 在纸板上绕上铜线,绕至少20圈,留下两端线头。
2. 用电胶带将铜线固定在纸板上,并将两端线头向外露出来。
3. 将一根线头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根线头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制作好的铜线线圈靠近磁铁,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住。
5. 调换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后,再次靠近磁铁,观察铁钉是否被排斥出去。
原理:当电流通过铜线时,会在铜线周围产生一个磁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是垂直的。
而磁铁的磁场为南北极相间的磁场。
当电流通过铜线时,铜线产生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电磁力。
这个电磁力可以将磁铁和吸引物吸引在一起,或者将吸引物从磁铁中排斥出去。
案例二:制作一个简易水力发电机材料:- 木板- 塑料桶- PVC管- 水泵- 发电机- 电线- 电池步骤:1. 将木板固定在地面上,作为基础。
2. 在木板上固定塑料桶,作为水源储存器。
3. 将PVC管与水泵连接,将水泵放入塑料桶中,使其能够将水抽到管道中。
4. 将PVC管的一端连接到发电机的入口,将另一端伸入水流中。
5. 将发电机的电线连接到电池中,将电池输出端与LED灯等电子设备连接。
6. 打开水泵,使水流进入PVC管,通过水压驱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使LED灯亮起。
原理:当水流流经PVC管时,会产生水压。
水泵可以将水抽到管道中,增加管道的水压。
当水流的水压作用在发电机的叶轮上时,叶轮会转动,通过发电机的转动产生电能。
这些电能可以被储存在电池中,或用于驱动电子设备。
八年级物理假日作业(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可以改变汤姆猫说话声音的音调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C.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D.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6.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A.少记2.94s B.多出0.294sC.少记0.294sD.无法计算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学生听到的教师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洒水车洒水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8.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较小,传播速度较大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传播速度相同C.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先发生闪电后产生雷声D.某人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声音经空气、水管同时传播,另一端的人可能听到两次声音9.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0.下列做法可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医生带着听诊器检查病人的身体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水瓶11.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C.响度增加了D.响度减小了12.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调及响度1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14.鼓号队在升旗仪式上奏乐时,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产生,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人耳.距鼓号队34米的同学,需经过 ________秒能听到鼓声(v声=340米/秒).15.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甚至有搜救队员将耳朵贴在地面听废墟中是否有敲打砖块的声音,这是利用________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要比在________好.16.静静的雪山,高耸巍峨,但它却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源的________传递到了积雪,促使摇摇欲坠的积雪垮塌,同时也说明,声波传递的实际是________.17.“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________,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大.18.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________越大,声音就越响亮.19.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为________m.。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对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作业内容1. 光现象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 声现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3. 力学实验:探究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4. 电动机实验: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5. 热现象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热传递和热机效率。
四、作业实施步骤1. 确定实验主题: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注意事项。
3.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1. 实验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观察细致、记录准确等。
2. 实验结果评价:分析学生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创新性。
4.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给予综合评价。
六、作业反思1.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案例名称: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背景: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把一只铅笔放入水中会让铅笔看起来弯曲了。
在这个项目式作业中,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2. 掌握测量和计算折射角的方法;3. 进行实验观察并整理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所需材料:1. 一块平整的透明玻璃板;2. 一块厚纸板;3. 一支铅笔;4. 直尺、铅笔、橡皮擦等绘图工具;5. 具备测角功能的角度量具或显微镜等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表面平整无划痕。
2. 用绘图工具在厚纸板上绘制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与玻璃板边缘对齐。
3. 用铅笔在绘制出的直角三角形上做标记,以便后续测量。
4. 将被测角度的尖角部分对准直角边与玻璃板交界处,并记录下测量角度。
5. 将测得的角度称为入射角(设为A),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折射角(设为B)。
6.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并整理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1. 将每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
2. 计算每组实验数据中的折射角,使用折射定律(n₁sinA = n₂sinB)计算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3. 对比不同入射角的实验数据,观察折射角的变化规律,验证折射定律。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得出。
3. 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4. 折射定律成立,验证了光的折射现象。
拓展思考:1. 什么是全反射现象?它与折射有何关系?2. 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全反射现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全反射吗?3. 光的折射现象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利用?举例说明。
大 学 物 理A (一)、B 作 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规律一 选择题1.质点作曲线运动,若r 表示位矢,s 表示路程,v表示速率, a τ表示切向加速度,则下列四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dtv d a τ,v dtrd =;、τa dt vd = ,v dtrd = ; C 、v dt ds =, τa dtv d = ; D 、v dt r d = , τa dt vd = 。
2.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26t t x -=(SI )。
在s t 1=到s t 4=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 、3m ,3m ;B 、9m ,10m ;C 、9m ,8m ;D 、3m ,5m3.设抛射体的初速率为0v ,抛射角为0θ,则其抛物线最高处的曲率半径为[ ] A 、∞ ; B 、0 ; C 、g v20; D 、g v 0220cos θ;4.质点以速度24t v +=(SI )作直线运动,沿质点运动直线作ox 轴,并已知st 3=时,质点位于m x 9=处,则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 ]A 、t x 2=;B 、2214t t x += ; C 、123143-+=t t x ; D 、123143++=t t x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v dt dv 2-=,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
当 0=t 时,初速度为0v ,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 [ ] A 、0221v kt v +=B 、0221v kt v +-= C 、02121v kt v += D 、02121v kt v +-=6.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 向西行驶,风以相同的速率从北偏东030方向吹来,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 ]A 、北偏东030 B 、北偏西030 C 、西偏南30 D 、南偏东030 7.如图,一轻绳跨过一个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重物,且21m m 〉,滑轮质量及摩擦不计。
物理作业设计范文
主题:物理世界中的力学
一、引言(200字)
-介绍力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出本次作业的主题:“力学中的关键概念和实践应用”
二、理论部分(400字)
1.基本概念介绍(150字)
-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单位
-简要解释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实践应用介绍(250字)
-引入“如何使用力学原理解释不同实际场景”这一概念
-具体介绍以下实践应用场景:
a.雨滴的落下过程
b.火箭的发射与升空
c.摆钟的运动
d.自行车的行驶
三、解答题部分(300字)
-准备一些与力学相关的解答题
-题目难易程度各异,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涵盖物体运动、斜面运动、牛顿定律和弹簧力等方面
四、实验部分(200字)
-设计一个与力学相关的小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和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要求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并总结实验数据,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验证
五、总结与展望(100字)
-总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展望力学在未来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根据引用规范列出所参考的书籍、论文和网页链接
注:以上为设计思路,字数酌情增减。
初二物理特色作业
初二物理特色作业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议:
1. 实验探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然后设计并执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个现象的原因。
例如,测量不同物质(如水、油、糖)的密度,或者研究不同温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制作小项目: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些与物理相关的项目,例如制作简易的滑轮装置、电路板、或者利用声、光、电的简单装置。
3. 写物理小论文:让学生选择一个物理主题,然后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例如,他们可以研究光的本质、声音的传播,或者物质的形态变化等。
4. 物理海报设计:让学生设计一张关于某个物理主题的海报,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的物理概念、实验现象、或者科学家的故事等。
5. 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例如,为什么汽车的安全带在紧急制动时能起到保护作用?为什么飞机能在天上飞?
6. 物理知识竞赛:设计一系列关于物理知识的竞赛题目,让学生解答。
这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
7. 制作物理教学视频:让学生选择一个物理主题,然后制作一个简短的教学视频,解释相关的物理概念。
以上都是一些可能的特色作业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调整。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