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9课
- 格式:ppt
- 大小:8.62 MB
- 文档页数:35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新课标)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答案:B
2.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后,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他国。
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契机: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917年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帮助下,占领冬宫,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3)莫斯科等地起义相继成功。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此时列宁仍然希望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必须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
说课稿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王杰一、说教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三、说教材重点与难点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及本课的特点,确立本课的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四、说学情由于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过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对于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历史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总体上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进行点拨、启发和矫正。
五、说教法、学法本课运用课堂讨论进行授课,特别是在重难点的问题上,精心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本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讲解法:解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
2、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展示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图片资料,更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3、讨论法: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与老师互动。
六、说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介绍俄罗斯的情况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1)给学生显示俄国革命前相关状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一、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展示组(导师组)上台讲解本组所展示的探究一的内容,由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补充,点评时由本组记录(由学科代表负责给展示和点评的同学加分)。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识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探究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对世界、对俄国的影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课堂辩论,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和辨证的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看视频、阅读教材,学会归纳整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研习法,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条件的学习,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学习,认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必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俄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
因此可引导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归类整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师生的互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连接本课及世界现代史的纽带。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开展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维持秩序、提出建议、参与交流、汇总成果。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实现生生、师生的互动与双赢,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整体实效。
笫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及世界意义二、技能目标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以及新经济政策难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布列斯特和约及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世界近现代史》下的学习,俄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问:请问同学们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是什么国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按照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来说,社会主义只能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却最先出现在较为落后的俄国。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新课。
新课教学:导读:我们先来学习导读部分,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然后回答这三段到底讲了些什么。
请甲同学分别归纳一下这三段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讲解。
)对,第一段讲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第二段讲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多个地区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段讲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实际上,这三段分别概括了第一章总共三节的简要内容。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选择题1.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沙皇政府的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 《四月提纲》发表后B. 二月革命中C. 七月事件中D. 十月革命中2.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3.关于十月革命的意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C.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D.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彼得格勒爆发了罢工暴动,原因是运输工具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极度缺乏。
沙皇当局命令军队前去维持秩序,但士兵们却同示威者亲近起来。
以上事件引发了()A. 七月流血事件B. 彼得格勒起义C. 二月革命D. 《四月提纲》5.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
”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A.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B. 推行新经济政策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6.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的政府不叫政府,而叫人民委员会,政府官员不叫部长,而叫人民委员,而且规定政府干部的工资不能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政府干部可以随时撤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