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介绍三国对外侵略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题,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不足;2. 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感受不深;3. 对和平、发展的观念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教学难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平、发展的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分析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话题、案例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18.提问:试着回顾20世纪30年代前日本对
中国的侵略?
19.介绍日本法西斯上台背景。
20.展示图片,介绍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1.介绍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22.展示材料,介绍轴心国的形成。
课堂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之后二战顺理成章的爆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
浩劫,二战为什么爆发,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面对
国内的经济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对一些
国家的暴行,不能视而不见,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最后一定是害人害己。
板书。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20世界20年代至30年代的国际形势及其背景;2.理解和认识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3.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及其后果。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相关内容;2.熟悉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国际形势;3.准备讲义和课件。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了解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扩张,并提问学生对此了解多少。
步骤二:学习2.介绍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国际形势:一战后,同盟国和协约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加剧了德国的国内矛盾;同时,世界经济也陷入了危机,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崩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一党专政、极端民族主义、国家威权、唯生存论、对内残酷对外侵略等。
并通过案例讲解维也纳的安第斯公寓和慕尼黑的惨淡教训,来说明法西斯主义的危害。
4.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德国的“莱茵保卫战”、意大利的侵略埃塞俄比亚、日本的“满洲事变”等。
步骤三:思考5.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思考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6.展示学生的思考结果,并给予评论。
步骤四:总结7.总结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带来的后果,并强调历史的教训,让学生了解实现国家富强的正确方式。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关于二战的资料;2.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3.准备下一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思考和总结多个环节,来让学生了解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国际形势、熟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认识法西斯主义的空前危害,提高学生了解历史的能力和正确面对当前社会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大了互动历程中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愉快的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了解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
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在20世纪人类文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会产生极端反文明、反人道的法西斯暴政,并肆虐世界,这是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的。
对关系人类命运前途的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有更深切的关怀,对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破坏的法西斯暴行有更深刻地批判。
【教学重点】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师讲解“法西斯”一词的来源,提问:最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预习后回答:意大利。
教师提问: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没有关系?提示学生注意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1922年。
帮助学生识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最早,发生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
让学生说出意大利的法西斯头子,及其发动的侵略罪行。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指导学生思考: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德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以及这些侵略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本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本质,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恶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含反思)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材主要通过详细的历史事实,介绍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2.掌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于和平的珍视,增强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教学PPT。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前的世界形势,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寻求自身发展,对外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国家的建立、对外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三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和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认识。
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认识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学习,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和平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二战爆发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师应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时间、扩张等方面进行归纳,需要强调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受一战影响,而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应从背景、方式、内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归纳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问题:(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做的?有何作用?(续表)对外,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教师幻灯片出示季米特洛夫《最后的辩词》内容:这次审讯由一个理论决定,这就是:火烧国会是德国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国际干的。
火烧国会这一反共行为事实上被用来诬陷共产党人,他们宣称这是共产党武装起义的信号,是推翻德国现政府的烽火。
由于用了这个理论,全部诉讼程序就贯穿着反共的性质。
——1933年12月16日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护词教师设问:“火烧国会”的真凶是谁?为什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德国纳粹党。
为了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包括德国共产党在内的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教师幻灯片出示《安妮日记》的材料:《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6岁时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对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三国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掌握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成。
2.难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侵略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史料:相关的史料和案例。
4.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的出现对世界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原因、经过及内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2.通过分析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与世界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培养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3.通过分析法西斯恐怖统治的表现,认识法西斯统治的反动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上课所学知识,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内在联系,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德国和日本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都是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2.感知法西斯政治就是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恐怖专政,是最富侵略、最反动的独裁政权。
3.感知三国轴心的形成: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重点】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
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美国是怎样复兴经济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来复
兴经济。
但德、意、日却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策,它们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原因
教师指出:法西斯专政就是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公开恐怖专政。
提问:意大利为什么要建立法西斯专政?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一战”的影响;
②墨索里尼法西斯党的影响;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1922年
②建立者:墨索里尼
3.意大利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对内:镇压工人运到,解散议会,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对外:推行扩张主义,企图恢复古罗马的光荣,使地中海成为内湖。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
③纳粹党骗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④纳粹党勾结统治集团,巴结军队;
⑤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上台。
2.纳粹党上台:1933年,希特勒
3.纳粹党的内外政策:
①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严密控制思想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
(国会纵火案)
②对外: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
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使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③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以军部为核心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
三、合作探究:
1.德国为什么会掀起反犹狂潮?
A.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
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B.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C.国际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四、课堂小结:
20世纪20年代,墨索里尼首先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德、意、日形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威胁。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活动部分。
【板书设计】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原因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
3.意大利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2.纳粹党上台:1933年,希特勒
3.纳粹党的内外政策:
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