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圆周运动 2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初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及其关系。
3、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圆周运动的概念。
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2、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自转等,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2、新课: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3、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讲解: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公式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5、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第六章圆周运动6.1圆周运动 ................................................................................................................... - 1 - 6.2向心力 ..................................................................................................................... - 11 - 6.3向心加速度 ............................................................................................................. - 20 - 6.4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 29 -6.1圆周运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教学难点:1.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演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所做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让学生观察到圆周运动有什么运动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对类似上述的运动应该怎样分析呢?下面让我们从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圆周运动。
二.讲授新课:(1)鼓励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如:钟表、电扇等。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得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圆周运动教案
一、引言
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身边很多物体都在进行圆周运动,比如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行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二、认识圆周运动
1. 什么是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周轨道运动的过程。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随着时间改变。
2. 圆周运动的特点
•圆周运动的轨迹是圆形或类似圆形的路径。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轨道中心,并称为向心加速度。
三、圆周运动的基本参数
1. 角速度
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的重要参数,通常用符号ω表示,单位为弧度每秒。
2. 转动周期
转动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通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秒。
3.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指使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的加速度,通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为米每平方秒。
四、实例分析
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例,探讨圆周运动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实践活动
设计一个模拟圆周运动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圆周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会到这一现象的奥妙。
初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关键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分析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和力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圆周运动的关键公式和应用。
3. 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和力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弹力弹簧等。
3. 实验样本:旋转的转盘、绳子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概念引入(约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沿着一个固定中心的圆周轨道运动的现象称为圆周运动。
让学生思考周围有哪些物体和现象是属于圆周运动的,例如转转乐、摩天轮等。
2. 探究圆周运动的特点(约15分钟)将一根绳子系在一个转盘的边缘,并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墙上,让学生观察当转盘旋转时绳子的状态以及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转盘上物体受到向中心的力,使得物体做向心加速度。
3. 圆周运动的关键公式(约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加速度等的计算公式。
并结合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约3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转盘受到的向心力,并观察和记录转盘的半径、角速度、线速度等参数。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向心力与质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
5. 进一步探究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和力学问题(约2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和力学问题,探究物体在圆周运动中为什么会有向心加速度的产生,以及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因素对加速度的影响。
通过数学推导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和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6. 小结与作业布置(约10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圆周运动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依旧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版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权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
(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
速度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Perhaps when you are about to give up, you are only one wall away from succes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圆周运动教案(通用3篇)圆周运动教案1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________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
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法建议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________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
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________,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
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
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
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公式及其应用。
4. 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2. 圆周运动中的能量守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的现象。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角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3.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线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轨迹所通过的弧长。
- 角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
- 周期:物体完成一周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 频率:单位时间内物体完成的圆周运动次数。
4.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v = ωr,T = 1/f,n = 1/T。
三、课堂练习1. 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 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半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向心力的概念:使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的力。
2. 向心力公式:F = mω²r,其中m为物体质量,ω为角速度,r为半径。
3. 向心力的来源: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4. 向心力的应用:- 计算向心力的大小。
- 分析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2. 分析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总结1. 回顾圆周运动的特点和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圆周运动的定义圆周运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来发现圆周运动的存在。
使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案章节二: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T = 2πr/v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ω= v/r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 = ωr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公式。
使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公式的推导和讨论。
教案章节三: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实例,并分析其运动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自行车轮子的运动旋转门的开关摩天轮的运动3.3 教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让学生分析其运动特点和应用的圆周运动公式。
使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教案章节四: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学会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应用汽车方向盘的运动旋转式电梯的工作原理4.3 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了解圆周运动在这些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使用项目研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应用场景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教案章节五: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圆周运动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教学内容: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理解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4. 掌握实例中的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概念;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其应用。
2.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区别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2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的实例?B. 新知传授(15分钟)1. 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沿着一条圆周运动,其运动的轨迹是圆周。
2.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v = 2πr/Ta = v2/r = 4π2r/T2F = ma = mv2/r = 4π2mr/T2其中,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的半径,T 为运动周期,a 为物体的加速度,F 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指物体由于受到圆周轨道的约束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的力。
离心力:指物体在运动转动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开圆心的惯性力。
C. 实例解析(28分钟)1. 垂直摆线(简谐振动)2. 绕圆周运动的物体3. 公转运动D.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周运动的概念、相关公式,以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
并且通过实例的学习,了解了圆周运动的应用。
五、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堂作业。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v = 2πr/Ta = v2/r = 4π2r/T2F = ma = mv2/r = 4π2mr/T2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指物体由于受到圆周轨道的约束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的力。
离心力:指物体在运动转动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开圆心的惯性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分别从圆周运动的概念、相关公式,以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入手,通过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运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