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4
气体的制取教案(复习课)设计者:九中菲梓昭【设计意图】复习课的宗旨在于对专项知识分别处理,找出联系,再集中处理,形成规律,内化应用。
本课题按照这一路线,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出发,寻找规律,进而导出与二氧化碳和氢气制法的联系,从而把三者整合在一起,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并用于解决一定的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巩固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归纳、总结有关氧气制取的一般知识。
再展开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
难点:通过总结进一步提炼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教具: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课件方法:小组完成,统一展示, 集体交流。
【教学设计】【导入】一个气体制取方面的视频。
借此视频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任务】任务一:大家一起来识别这些常用的化学仪器(小组展示)任务二:这些仪器又可以组装成几种制取氧气的装置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并上台展示如何组装。
)任务三:我们再把这些装置分一分类。
【反应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和收集装置(排水;排气)】任务四:整体分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讨论后回答)任务五:完成下表。
(展示并讲解)任务六:1、请指出图中的错误:A B2、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既可用排水法有可用排空气法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够正确使用气体收集装置,了解各种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气体的性质,进行气体鉴别。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气制备: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方法。
2. 氢气制备: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盐酸等反应。
3. 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4. 氮气制备:固体氮化物与水反应、氨气与稀盐酸反应等。
5. 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气体收集装置。
3. 气体鉴别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止水夹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稀盐酸、氮化钠等。
3. 教案、课件、实验报告表格等教学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目的和方法。
2. 新课内容: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制备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演示:进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气体收集方法:讲解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5. 气体鉴别: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讲解气体鉴别的方法。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回顾和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能够理解各种气体制备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2. 二氧化碳的制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等。
3. 氢气的制备:金属与酸反应(如锌与稀硫酸)、金属与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4. 一氧化碳的制备: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5. 氨气的制备: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实验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4)讲解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5)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气体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制备试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气体制取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复习气体的特性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题示例:气体与固体和液体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能举出气体的一些例子吗?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过程。
重点讲解每种气体的制取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按照教师的示范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实验。
教师要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4. 实验总结(15分钟)每组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特性和性质;•如何更好地制取气体。
5. 拓展课堂(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气体的例子,如氧气的医学应用、二氧化碳的火灾扑灭和氢气的燃烧等。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推动课堂思维的拓展和深入。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现场评价,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对气体制取的理解深度给予评价。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课后评价。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锻炼实践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气体制取复习教学设计的一个简要概述。
具体执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化学气体的制备复
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三化学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检验及
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检验及区别
三、教学难点:
掌握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气体的制取装置分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2.制取氧气
(1)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固体——连接仪器——加热——收集气体——去导气管——去酒精灯
(2)注意事项:
1)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2)药品尽量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3)用酒精灯外焰对准盛药品部位加热;
4)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或试管中上部);
5)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
6)伸入试管中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
7)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或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氧气。
3. 制取二氧化碳
(1)操作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大理石——加稀盐酸——收集气体
(2)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必须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导管应在橡皮塞下少许——便于排出气体
3)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能充分排走集气瓶中的空气
(3)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往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将燃烧的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CO2集满。
4.课堂练习
a.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可以和制取的装置相同。
(2)氨气可以用法收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必须十分干燥,这是因为。
(3)现欲制取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附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b.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CH4)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制甲烷时,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气体的收集可选用法。
五、作业布置
化学专项37页
六、板书设计
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
一.操作步骤
二.注意事项
三.检验和验满。